天天看點

國産喜劇怎麼擺脫「爛片體質」,讓流量至上的時代變成品質至上

什麼是爛片,簡單說觀衆不稀罕的都可以說是爛片,觀衆稀罕的就是好片,那憑啥讓觀衆稀罕?很簡單,品質

縱觀國産好片,包括喜劇片在内,幾乎有同樣的特點:制作時間長,耗費精力大,還有一個,缺錢

國産喜劇怎麼擺脫「爛片體質」,讓流量至上的時代變成品質至上

家有兒女,武林外傳,東北一家人,極其簡單的幾個景居然拍出如此佳作,可見導演編劇演員及全劇組用心之良苦

至于電影,好片雖然少但還是有,唐人街探案一二,美人魚,這是大制作高投入裡難得的佳作,但為啥别的大制作沒有這麼好的效果?

如果我說你好李煥英,本質上也是個爛片,但是他仍然可以拿下50多億的票房,如果一部肥皂劇可以拿下這麼高的票房,賺的盆滿缽滿,那麼導演們為什麼好要去拍更有内涵的喜劇呢?

國産喜劇怎麼擺脫「爛片體質」,讓流量至上的時代變成品質至上

是以,

第一、從大環境看來,爛片不爛片,其實無所謂,能不能吸引到流量才是重點,那麼出品方會在劇本上,會在演技上下功夫嗎?當然不會,制造話題,炒作話題,隻要能吸引到消費者的眼球,不是皆大歡喜嗎?

第二、好的喜劇并不好拍,好的喜劇,絕對不是逗大家開心那麼簡單,喜劇隻有通過嬉笑怒罵的表現形式,做到對現實的批判,對人性的反思,傳遞價值觀,甚至表現悲劇核心,才是一個喜劇的高境界,能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幾人?

我看有朋友舉了周星馳的《食神》

國産喜劇怎麼擺脫「爛片體質」,讓流量至上的時代變成品質至上

非常棒,我也很想說食神的例子,用心!什麼叫用心,我們看周星馳的喜劇,是喜劇和悲劇混雜在一起,入了味兒的,讓人們在一邊笑的同時,也能流淚。而不是李煥英這種,普遍的前面胡扯搞笑,後面強行煽情,這就是不入味,湯是湯,牛丸還是那個牛丸。

國産喜劇怎麼擺脫「爛片體質」,讓流量至上的時代變成品質至上

為什麼周星馳也是無厘頭,但不覺得胡扯,反而那些模仿星爺無厘頭的,就覺得胡扯呢?原因很簡單,星爺的無厘頭是為了表達主題的手段,而别人的無厘頭是為嘩衆取寵的目的,說到底還是那個詞“用心入味”。

論喜劇,一服周星馳,二服趙本山,兩人都是一直被模仿,始終無人超越。

國産喜劇怎麼擺脫「爛片體質」,讓流量至上的時代變成品質至上

第三、擺脫爛片體質,有點難。以前還是演而優則導,現在說的難聽一點,幹啥的都能拍個電影,拍出來還真的有人看,動不動票房幾十個億,

當鈔票成為最終目的,又有誰關心他的價值呢?

隻是多年之後回頭再看這個時代的電影,隻是說一句,那是一個爆米花和肥皂劇盛行的時代,那是一個藝術荒漠的時代,那個時代的電影徹底改變了藝術的目的。

卓别林說:“喜劇源于悲劇。”

巴斯特·基頓說:“我先用喜劇讨好我的觀衆,再和他們讨論嚴肅的事情。”

金 凱瑞:“我的喜劇天賦,來自于絕望”

鮮有對白的羅溫艾金森,在銀幕背後是他對藝術的了解和他的大智慧。

周星馳:“我拍了很多電影都是悲劇,但你們卻說是喜劇。”

不止喜劇,任何電影都需要底蘊和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