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科創星張輝:商業航天不可能絕對消除泡沫|高端訪談

作者:泰伯網

我國商業航天企業總融資額從2015年的7億元升至2020年的100億元,用了6年的時間。

正應了中科創星董事總經理張輝近期在接受泰伯網專訪時所傳達的态度,商業航天等硬科技的投資值得期待。

中科創星張輝:商業航天不可能絕對消除泡沫|高端訪談

初步産品化

相比國外的大動作,身處商業閉環前期的國内民營航天企業更像小打小鬧。

張輝坦言,目前整個行業尚處于發展早期,這是客觀事實,也符合客觀規律。他指出,“無論是衛星還是火箭,目前成熟的标準化産品還比較少,更不用提批量化了。”

民營團隊的能力還沒有完全被證明之前,很多人對民營企業信心不足,信任感下降,不敢合作。連國内上市公司利歐股份都開始官宣向美國商業航天企業SpaceX投5000萬美元造火箭。

可惜,這次想抱馬斯克大腿的利歐股份吃了個閉門羹:其投資資金被退回并被股民調侃:“一個天大利好瞬間變成一個天大笑話,傷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強。”

不論是因為SpacesX不接受來自中國的資金,抑或是其他原因,國内資本押注本土好的商業航天項目的壓力一直不算小。

這一點上,張輝早已意識到:不止我國的商業航天企業在對标美國的商業航天企業,不願意落後,中國的投資機構也在對标美國的資本,同樣不願意落後,尤其是我們國内偏頭部的一些投資機構。

資本加碼下,與發展初期(2014—2015年)相比,張輝指出,初步産品化為商業航天領域最大進展。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有些商業航天企業的技術積累已經從過去的“不行”慢慢發展到現在的“基本行了”。在張輝看來,随之而來的,是商業航天在政策支援、融資和市場拓展、人才吸引等方面開始顯著提升。

張輝指出,目前的商業航天創業公司中都以研發制造型人才為主,全國範圍内擁有航天人才優勢的城市,最明顯的是北京和西安。

此外,我國多個省份和城市相繼出台了商業航天政策措施:武漢市将打造中國航天“第三極”;浙江省将打造創新型航空航天産業群;北京市将進一步優化和穩定“南箭北星”空間布局;依托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城市,廣東省将打造衛星産業聚集區和産業園區。

中科創星張輝:商業航天不可能絕對消除泡沫|高端訪談

賺應用的錢更香

與硬科技結緣超10年的淵源之下,中科創星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資基因早已顯現:先後投資了産業鍊初期建設環節的一些基礎設施。

在張輝的邏輯中,商業航天目前還處于基建期,業内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能力搭建上,即衛星産能提供和火箭運載能力提供。

有資料統計稱,自2015年以來,全球小型運載火箭的總數翻了5倍,其中我國國内不少熱門火箭制造企業聚焦于小型火箭研發。

各家投資機構在産業鍊上做一些零星的單點投資,更讓張輝深切地認識到:隻在基礎設施上投資是遠遠不夠的,業内對下遊應用領域的關注度還要往上提。

這也是為什麼張輝之前一直強調,“如果火箭賺衛星的錢,測控賺衛星的錢,乃至整個行業都在賺衛星的錢,整個産業鍊是有問題的。”

對此,張輝向泰伯網進一步闡述了這一邏輯:航天領域的産值主要集中在應用領域,應該是大家都賺衛星應用的錢,而衛星企業應該由産業鍊外部引入新資金,再向産業鍊各環節配置設定資金。

這似乎隻有一個解釋,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次元來看,這一賽道才剛剛開始,未來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對于中科創星來說,張輝指出,“下一步的投資,還是會聚焦在産業鍊培養上面,挖掘一批掌握關鍵核心部元件技術的企業,推動商業航天産業鍊的完整和成熟,并持續關注衛星應用和地面終端上的一些好的投資标的。”

中科創星張輝:商業航天不可能絕對消除泡沫|高端訪談

市場在,泡沫就在

當回到商業化這個終極目标上時,各方面資源能力相對有限的民營航天的争議不斷。這在張輝看來,算是情理之中,“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是從頭開始建構能力,目前暫且處于證明自己的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從存量市場裡搶蛋糕。”

從更長遠來看,非市場規律主導的産業鍊并不健康,做國家項目供應商這條路之外,張輝認為,商業航天在理想狀況下,應該是以新技術、新模式,找到新場景和新市場。“考慮到優勢差異,商業航天企業還是要更多地從社會市場拿訂單,服務更廣範圍的使用者,目前市場上已有成功案例了。”

但類似“泡沫化”、“虛高估值”這樣的話題,放在現在依然是商業航天市場主體與資本所繞不開的。

對此,張輝直言,“不可能絕對消除泡沫,且任何一個新興的待成長的領域都需要泡沫。泡沫代表的是吸引力,可以将大量的資本和人才以及公衆關注度引導到該領域,對産業成長和吸引政策都是有幫助的。”

隻不過在泡沫之中,資方一直未停止對風險與收益的審視。“在目前商業航天公司業務進展與融資估值相對不比對的情況下,在産業鍊任何環節投資,都應當保持适當謹慎。但同時,也應該依據業務進展和融資是否比對,來使得泡沫保持在一個适度範圍。”

這也意味着,即便投資人并不樂意被貼上“沒有理想,沒有願景”的評價與标簽,資本關注短期回報的局限性的确存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研發節奏和進度。

對此,張輝給創業者一些建議:技術出身的創業團隊,自己要認真考慮一下自己做的到底對不對,尤其技術創業者都比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有時候可能給企業的發展、業務的發展帶來一些局限性;商業航天領域企業的融資,應該更多與具有戰略眼光,可以長期陪伴和賦能的耐心資本來合作,按照企業的節奏來推動發展。

當然,社會資本之外,張輝也希望地方政府成為商業航天産業落地的重要實踐者。“政府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土地和政策等問題,甚至幫助企業對接市場資源,這對于企業快速發展和産業鍊成熟,都有重大的意義。而各區域間的競争,有助于形成産業分工,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