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城縣(市、區)委書記談市校合作|吳宣:“四個緊盯”高品質開展縣校合作

作者:運城新聞網

稷山縣委書記 吳 宣

  深化縣校合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訓示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務實舉措,也是稷山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今年以來,我們嚴格按照市委書記丁小強提出的“四個一批”具體要求,以建立“12大基地”為重點,以建設“六個基地一座名城”為目标,不斷創新合作理念,搭建合作平台,在政策、規劃、路徑、機制、環境上下功夫,形成獨具特色的縣校合作優勢。

一是緊盯有效對接,高位推動“見”成效

  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的“雙組長”上司小組,深入企業、開發區、學校、醫療集團等地調研座談,找準産業發展、項目建設、人才引進的“突破口”。建立縣校合作台賬72項,制定“一個合作高校、一名縣級上司、一隊解題小組、一套工作方案”的推進機制,縣四大班子“組團式”集體出動,帶領企事業機關分赴北京、上海、天津、太原等地重點高校開展簽約合作,切實打好縣校合作“出擊戰”。我縣相繼與中國農業大學在提供技術指導、智庫合作、科技成果運用等方面達成4項合作協定;成功簽約華中師範大學,名校大學生到稷山就業創業、實習實訓,人才引進有了新路徑;舉辦山西中醫藥大學與我縣在中醫藥養生、招商、旅遊等全方位合作簽約儀式,極大促進我縣中醫藥事業與産業發展。與上海明品醫學資料科技有限公司就院士團隊線上精準醫療服務和稷山闆棗藥用研發進行了簽約,成為全國首家引進院士專家團隊線上醫療服務的縣級合作機關。目前,稷山共與23所高校(其中省内高校8所,省外高校15所)成功對接,簽訂合作協定26項。

二是緊盯基地建設,發揮優勢“深”融合。

  豐富厚重的曆史文化、優質多樣的農副産品、綠色宜居的生态環境,這些都是稷山獨特的資源禀賦。我們立足縣域經濟和産業發展實際,找準各大高校的特色學科和領軍優勢,深入挖掘縣校雙方需求,列出意向清單,堅持供需協同、謀求實效,抱團推進、優化路徑,在“12大基地”建設上全面發力、多點開花。目前,持續深化的陽煤豐喜泉稷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項目,成為高校中試基地和科研平台延伸基地示範點;棗業中心與中國農業大學在内的8所高校合作建立了科研平台延伸和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緻力于闆棗種植資源研究與開發以及闆棗功能産品創新;稷王中學作為高校優質生源基地,與9所高校展開合作,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實習實踐、師資隊伍建設搭建了更加廣闊的平台;縣人民醫院作為山西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今年已接納了60名大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圍繞“稷山四寶”區域公用品牌推廣,建設高校農産品供應基地,先後把稷山特産闆棗、麻花、雞蛋陸續送入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校園。今年以來,我們達成“12大基地”建設項目52個,基地建設類型已實作全覆寫,正朝着提質增效的方向闊步前行。

三是緊盯項目落地,精準對接“出”成果。

  開展縣校合作需要促進高校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與地方發展有效對接,讓産業鍊、人才鍊、創業鍊有機融合,以此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我們堅持做特色、樹品牌,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突破,以特色産業對接特色專業,有力推動項目建設取得新發展、實作新突破、結出新碩果。8月份以來,縣校合作落地項目6個。其中,牽線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福州大學與中福環保公司共建拟投資6.5億元的稷山縣現代綠色化工環保産業建設項目已落地,投産後年産值約為9億元,利稅約9000萬元;山西永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華東理工大學合作的導電炭黑研發、蒽油精深加工研發項目已經投産;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試驗的“低能耗中溫變壓吸附H2/CO2分離與淨化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項目已進入中試階段;華鑫鎂合金制品有限公司與太原科技大學合作的資源共享、科技研發、隊伍建設項目已經實施;晉武能源有限公司與太原科技大學合作的“晉武牌”型煤産品品質再提高項目試驗室開始建設。我們以縣校合作為抓手,全力助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項目建設,在第三季度,我縣“五抓一優一促”綜合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

四是緊盯政策聚才,貼心服務“優”環境。

  聚焦縣校合作發展需要,我們逐基地、條目式列出優惠政策100餘條,在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保障人才和專業技術團隊等方面舍得投入“真金白銀”,讓人才和團隊“聞策而來”“為策所動”。在武漢、重慶、深圳、西安建立了4個招才引智工作站,宣傳人才優惠政策,吸引人才來稷投資創業。投資3700萬元建設職業技能實習實訓基地,為各類人才取得職業技能證書提供條件。向到稷山實習實訓的高校學生免費提供食宿保障,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生活補貼;統籌協調縣委黨校、飯店、企業教育訓練基地等優質較高價的電梯大廈50餘間,作為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累計發放各類津貼、補貼65萬餘元,讓人才在崗位上安心工作;組織人才進行健康體檢,休假療養;推薦20餘名“三晉英才”和拔尖人才成為縣“兩代表一委員”,把縣委、縣政府對高校人才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今年,全縣吸納高校人才團隊11個、引進高層次高學曆人才57名,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引才育才生動格局。

  下一步,我們将認真貫徹省委、市委有關要求,進一步完善對接協調工作機制,狠抓對接洽談、項目落地、人才引進、成果轉化,全面深化拓展合作領域,推動實作更深層次、更高水準、更寬領域的合作共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