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诂經精舍(周勇)

作者:周勇的空間

作為杭州四大書院的诂經精舍,一度馳名于外。它的創辦者為經學家,政治家,詩人阮元。創辦時間是嘉慶6年(1801年)。阮元,字伯元,江蘇儀征人。生平著述宏富,著名的著作有《蔔三經注疏并釋文校勘記》二百四十五卷,《經籍篡訪》百零六卷。嘉慶二年(1797),阮元督學浙江,他遴選浙江能夠從事經學研究的人,構屋五十間,聚居于孤山之陽,編撰《經籍篡訪》一書。次年八月書成,阮元招兵部侍郎入都。不久,又奉命撫浙,遂創辦诂經精舍。

诂經精舍(周勇)

诂經精舍的學生組成情況:招收曆年由浙江十一“郡所選拔的優秀生員來精舍讀書。同時又在西偏築第一樓,為生徒遊息之所。可見,學生都是經過特殊選拔的優等生。

诂經精舍(周勇)

诂經,指學生研究的對象為經學,兼顧文學。從培養的對象和授課内容來看,顯得與衆不同。敷文書院,紫陽書院皆以考試為目的來作為辦學原則。诂經精舍提倡培養經世緻用的人材為主,指導學生研究經義,旁及詞賦,多攻古體。精舍所署楹帖有雲:“公羊傳經,司馬著史。白虎德論,雕龍文心。”說明其辦學宗旨是崇尚漢學,培養經史學術人才。精舍設有掌教,亦稱主講、山長或院長,義或稱講教,一般由巡撫聘任。下設監院,職長教課,亦稱學長,一般也是由巡撫委任。

诂經精舍(周勇)

書院主講的教師有哪些人?書院開創之初,主講者自阮元後,有王昶、孫星衍二人。王昶字德甫,号蘭泉,青浦人,著有《金石萃編》。孫星衍字伯淵,又字淵如,江蘇陽湖人,著作極富,有《尚書今古注疏》、《續古文苑》、《平津館藏書記》等。王昶和孫星衍都是乾嘉之際的著名漢學家。精舍主講、監院的任期,少則一年,多則十年,而俞樾擔承山長為時最久,竟蟬聯了三十一年。肄業生徒,初定三十二人,遴選十一郡諸生中經學修明,通于一藝者充之。也就是說,這裡的名師衆多,名家荟萃,學生中出類拔萃之士也不少。

诂經精舍(周勇)

俞樾,即俞曲園,清著名學者。曾應邀在诂經精舍講學30餘載,可以說桃李滿天下。精舍的課試,每月一次,一般由主講命題。内容是問十三經、三史疑義,旁及國小、天文、地理、算法、詞章,各聽搜讨書傳條對,以此來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書院又先後編刻課藝八集。初編由阮元手訂,共十八卷,書名《诂經精舍文集》。以後由羅文俊、俞樾編訂至八集,其中共收經史、詞賦二幹餘篇,推動了當時的學術交流和文化的傳播。

精舍曾培養大批後起之秀。如黃以周、朱一新、章炳麟、陳澧等知名人士。李元度《阮文達公事略》說:“不十年,上舍士緻身通顯及撰述成一家言,不可殚述。東南人才,稱極盛焉。”

光緒二十三年(1897)七月,巡撫廖壽豐奏将杭州的敷文、崇文、紫陽、诂經、學海、東城等六書院,改為專課中西實學之“求是書院”。

從今天來看。诂經精舍在培養目标,培養形式來看,在當時是獨樹一幟的。對漢學的重視與研究堪稱國内一流,杭州因之成為漢學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另外,書院在文學領域貢獻也不小。

精舍生徒的課作中自然有不少描述杭州山水名勝和曆史人物的作品。如精舍生徒參與《西湖柳枝詞》的創作。阮元曾于西湖湖堤插柳三千枝,又令每年添插千枝,後王蘭泉主講敷文書院時,以《西湖柳枝詞》課士,于是阮元遍征兩浙文士進行同題創作,并将詩集刊刻出版,并親自作序。《西湖柳枝詞》共5卷,收錄400人的詩作,作者絕大多數為浙江文士,另有江蘇、安徽等地作者12人,每位作者詩作數量不低于4首,詩作數量有1600首之多,是文學史上罕見的同題創作。因《西湖柳枝詞》的創作,400名詩文之士彙集杭州,實為杭州文壇上典型風雅事件。因《西湖柳枝詞》卷首提到作者多為敷文、崇文、紫陽三書院諸生:“予在敷文講院,因令諸同學試效其體,為柳枝詞,而崇文、紫陽兩書院諸生争相應和,各極其性情才調之所至,可謂工且盛矣”,實際上還有诂經精舍諸生。據徐雁平在《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中統計,《西湖柳枝詞》作者見于《诂經精舍文集》者共有26人,為诂經精舍弟子。

诂經精舍(周勇)

诂經精舍注重詩文歌賦的學習和研究,佳作頻現,為杭州文壇帶來了新的活力,诂經精舍諸生中,注彭、吳文溥、邵無恙、陳文述、陳鴻壽、査揆、楊鳳苞、朱為弼、蔣炯、徐熊飛、陳文湛、龔凝祚、施應心、端木國瑚等人均以詩歌鳴世,而成就最高的,當屬陳文述、陳鴻壽、査揆、屠倬四人。

在乾嘉時期的書院中,诂經精舍無疑跻身于頂級書院之列。當時的杭城書院老師也加強合作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辦學水準,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使杭州“人文之盛,甲于兩浙”。

四大書院的創辦,為江浙一帶形成尊師重教、育才樹人的民俗民風起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其學術和學風上的特色,如注重“德進業廣”的人才培養都值得今人借鑒和學習。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