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作者:環球調查局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意想不到和始料未及,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不變的主題,或許就是混亂與動蕩。

11月27日這天,世界又發生了3件值得關注的大事,每一件都在凸顯目前局勢的動蕩與不安。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第一件,混亂更新!美國紐約州宣布進入“災難緊急狀态”。

27日,美國紐約州長霍赫爾宣布,該州進入“災難緊急狀态”,原因是近期新冠疫情持續反複,令新增确診患者和入院人數不斷上升,以及出于對最新發現的超級變異新冠“奧密克戎(Omicron)”的擔憂。

據悉,随着冬季到來、氣溫降低,全球疫情也正迎來新一輪的反複期,尤其是歐美等國,新增确診人數正在呈幾何倍數增長。

除此之外,最令霍赫爾擔憂、乃至全世界忌憚的,還是這個“奧密克戎”超級變異新冠。

26日,世衛組織發表報告,正式将一種出現于南非的變異新冠毒株株B.1.1.529列為“極度危險毒株”,并命名為“奧密克戎”。

那這個“奧密克戎”究竟有多危險?

首先,這種變異新冠并不是在普通确診患者身上出現的,而是在艾滋病人體内大量繁殖、突變後,進化出的“王者”。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一方面,大部分普通人都具有完備的免疫系統,即便确診了,也不會出現危險的變異體。

但艾滋病人不同,他們的免疫系統本就較低,一旦感染疫情,相當于讓新冠在“無限制格鬥大賽”中肆意争鬥,最後勝出的,也将是最強、最不同尋常的。

其次,在世衛組織發現“奧密克戎”的同時,它已經在南非開始蔓延了,不論傳播速度、還是危險程度,都要比預想中的高。

請注意,如今在全球範圍内肆虐的新冠,大多已不再是“初代新冠”了,而是“德爾塔”為主的變異新冠。

更要注意,當初“德爾塔”從被發現、到蔓延全球,其實也沒用多少時間。

如今,一個更為危險的變種新冠出現,國際社會自然會更加緊張。

目前,世衛組織正在召開緊急會議、商讨對策。美歐多國都已采取措施,限制南非等國航班入境。

是以,從這點來看,紐約州選擇率先進入“災難緊急狀态”,算是有先見之明了。不出意外的話,後續會有更多的州跟上。

對此,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1,疫情依舊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也是頭号大敵,如今抗疫尚未成功,任何松懈與掉以輕心都是不可取的。

更何況,這次世界要面對的,将不再是普通的疫情,而是更危險、更具不确定性的“奧密克戎”,就更得打起12分精神了。

當然了,面對疫情,疫苗依舊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武器之一。如今,新的變異新冠出現,科學家們在研制疫苗上,也得加油了。

總之,還是希望這場疫情能早日平息,世界盡早重回正軌。

2,美國紐約州帶頭進入“緊急狀态”一事,相比美國政府以往的在抗疫上的“不作為”态度,這回确實算是積極了一些。

但有2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美國政府及各州政府宣布“緊急狀态”的次數确實太多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觸發“狼來了”的效應;另一方面,抗疫與防疫,不是口頭宣布“緊急狀态”就行的,如何将措施落實到位,最終對疫情進行有效防控,才是重中之重。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總之,本就是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的美國,這回确實得認真起來了,否則,過去的悲劇很可能再次上演。

究竟何去何從,拜登确實得三思了。

3,相比來勢洶洶的疫情,其引發的恐慌情緒,也極易造成社會動蕩。

對此,人們在提高防控意識的同時,也應當做到科學抗疫,不信謠、不傳謠,不給抗疫工作添亂。

總之,困難與艱辛都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眼下,更猛烈的風暴正在襲來,世界,要加油了。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接下來,再說說第二件事,向霸權主義說不!中俄聯手向“亮劍”。

27日,中俄駐美大使發表了一份聯合署名文章,共同反對美國即将召開的所謂“民主峰會”,稱其冷戰思維的明顯産物,意圖挑起意識形态對抗與世界分裂,并制造新的“分隔線”,與如今的國際主題、世界發展趨勢背道而馳,中俄兩國堅決反對這一舉動。

事實上,過去數十年裡,“民主、人權以及反恐”等旗幟,一直是美國實作本國利益優先或政治目的的“幌子”。

為了利益,美國高舉着“反恐”旗幟,就打響了阿富汗戰争;為了利益,美國更是炮制出“洗衣粉事件”,以“人權、民主”為口号,打響了伊拉克戰争。

如今,為了打壓、掣肘别國,美國又準備搞一場“民主峰會”來作秀,區分哪些國家是站在美陣營的,無異于是在分裂目前的國際局勢,阻礙世界協同發展。

要知道,美國過去種種胡作非為的結果,除了給世界帶去無數動蕩與混亂,成就自己“麻煩制造者”的名号之外,并沒有真正獲得利益。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例如,美軍前不久從阿富汗“潰逃”,宣告着這場長達20年、耗費了2萬億美元的戰争,以美國落敗而落幕。并且,下月初,以美軍為首的國際聯軍,也要從伊拉克撤走了。

又或者,美國如今内部混亂四起、“靓麗風景線”随處可見,但美政府卻對自家的民主危機置之不理、無動于衷,反倒還有閑心來開所謂的“民主峰會”,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總之,“民主、人權、正義、和平”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和追求,不是某些國家用來實作政治目的、操弄局勢的工具,美歐等國若執迷不悟,遲早會遭到國際社會的聯手抵制與反對。

且行且珍惜吧,美利堅!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最後,再來說說第三件事,沖突持續發酵!英法又吵起來了。

日前,由于英吉利海峽發生難民船傾覆悲劇,導緻27人喪生,法國打算邀請歐洲多國舉行峰會、商讨對策。

但沒想到的是,法國還在尋求對策,英吉利海峽那頭的英國首相約翰遜,直接寫了一份公開信給馬克龍,其中列出了5項應對措施,直接惹惱了法國。

27日,巴黎方面直接宣布,将取消對英國的邀請。

那麼,約翰遜究竟在信裡寫了啥?令法國如此大動肝火?

一來,法國還在找人商量對策,約翰遜這邊直接寫信、列出5項措施,擺明了是“喧賓奪主”、要指揮法國做事的意思,馬克龍自然不能忍。

二來,約翰遜要是私下寫信也就罷了,這回直接寫了公開信,相當于讓全世界知道了——英國在指揮法國做事,馬克龍就更氣不打一處來了。

三來,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約翰遜在列出的5項應對措施中,要求法國同意英國安全部隊到該國巡邏,以及要求法國立即“收回”所有着陸英國的難民。

11月27日,紐約進入“緊急狀态”;中俄聯手亮劍;英法又吵起來了

很顯然,約翰遜這顯然是把法國當“軟柿子”捏了,不僅要派兵到法國,還要法國全盤接受難民,馬克龍如何能不震怒?

說到底,英國早已不是當初的“日不落帝國”,如今脫歐之後,更沒有資格對歐盟指手畫腳,一味沉浸在“虛假的主角幻想”中,隻會像這次一樣,在法國這邊吃個閉門羹。

不難料到,難民問題将成為英法沖突更新的另一導火索。接下來,且看局勢如何發展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