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師傅靠“再來一瓶”成老大,紅牛卻賠了2000萬,有人趁機賺千萬

作者:頭腦微風暴

可能在很多90後的童年回憶當中,喝飲料“再來一瓶”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而國内這種促銷活動的開創者就是大衆熟知的康師傅。

康師傅靠“再來一瓶”成老大,紅牛卻賠了2000萬,有人趁機賺千萬

早在1998年,康師傅在我國茶飲料市場中就已經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份額,不過随着我國群眾生活水準的提高,茶飲料市場規模的日益壯大,越來越多的的飲料企業開始參與其中,這也對康師傅的市場地位造成了威脅。

尤其是在2008年,可口可樂為了獲得更多的營收,也推出了相應的茶飲料,并且為提升産品知名度,還邀請了成龍代言,沒想到剛入場的可口可樂就拿下了15%的市場佔有率,這也讓康師傅感到了危機所在。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2010年康師傅便開創了這樣的營銷模式,并且中獎率還并不低,高達20%,這也就是說基本上市場上每賣出5瓶康師傅飲料,其中有一瓶就會中獎。

康師傅靠“再來一瓶”成老大,紅牛卻賠了2000萬,有人趁機賺千萬

而康師傅的這種促銷活動,在推進市場之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使康師傅擺脫了此前被夾擊的困境,甚至其銷售規模直接達到了15億瓶,至此康師傅也憑借“再來一瓶”活動,成為了行業内的老大。

當時我國有不少消費者都被這種活動形式所吸引,成箱購買康師傅對于大衆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畢竟這樣的中獎機率可要比買彩票高多了。

在康師傅因為“再來一瓶”迅速走上事業巅峰之後,其他行業内企業也開始加入“再來一瓶”的行業中,其中還包括統一冰紅茶、紅牛等,毫不誇張地說,在當時“再來一瓶”已經是飲料市場中,最常見的一種營銷模式。

不過随着這種營銷模式影響範圍的持續擴大,各種問題也接連出現,像紅牛不僅沒有是以排名市場第一,甚至還直接賠了2000萬,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康師傅靠“再來一瓶”成老大,紅牛卻賠了2000萬,有人趁機賺千萬

通常情況下,紅牛每年會多生産出1200萬瓶飲料,這些飲料也就屬于市場上中獎的一部分,那按照正常情況的話,最後回收的瓶蓋也就隻有1200萬個,可根據相關資訊,最後紅牛在一年裡竟然收到了2000多萬個中獎瓶蓋,按照一瓶2.5元的價格,那也就相當于紅牛直接賠了2000萬。

而在紅牛遭受損失的過程中,卻有人趁機賺得了上千萬,這部分人也就是僞造商。有過中獎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瓶蓋上有“再來一瓶”字樣,那就可以拿着瓶蓋到購買的商店或者超市進行兌換。

商店與超市的相關人員在積攢到一定數量之後,便會向經銷商進行兌換,以此類推經銷商則會直接找到廠家兌換相應的飲料數量,單看這樣的步驟其實也沒有任何問題,可問題就在于有不少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對“再來一瓶”的瓶蓋進行造假。

康師傅靠“再來一瓶”成老大,紅牛卻賠了2000萬,有人趁機賺千萬

這也是為何紅牛最終會回收到2000多萬個瓶蓋,一般生産商生産一個瓶蓋的成本隻需要0.2元,在賣給僞造商時,其售價會達到0.4元,如果數量龐大的話,那這些生産商可以從中獲利不少

僞造商在拿到瓶蓋之後,将其以1元的價格出售給經銷商,在這之中經銷商自然也會同意這筆買賣,畢竟如果要從廠家那裡進貨一瓶飲料,通常需要2.5元,但是從僞造商那裡購買一個“再來一瓶”瓶蓋則隻需要1元,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1.5元。

而僞造商在這之中,他們可以從每一個瓶蓋身上獲得至少0.6元的利潤,也許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這中間的利潤隻有幾毛錢,并不會獲利多少,但要知道光是紅牛這一個品牌,其規模就高達800多萬個,那也意味着僞造商可以從中獲得至少480萬。

通常一個僞造商還會負責好幾個品牌的造假業務,是以一年下來也就能輕松賺得上千萬,不過在紅牛等企業被坑了之後,現在也很少會再推出“再來一瓶”的相關活動,拉攏粉絲成為了新的營銷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