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說聯考是最簡單的考試?
多年之後會有一個瞬間你會發現,在此生遭遇的所有考試當中,聯考是最簡單的一場考試。”
這個結論不講理嘛,對吧,因為誰都知道,聯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一生當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場考試,我們來看看這個腦洞是怎麼開的,陳章魚是怎麼分析的。
他說其實很簡單,聯考最大的特征就是你們覺得難不就是因為人多嗎?可是你意識到人多帶來多大的好處嗎?
首先你作為聯考的考生你有特權,對吧。因為你要聯考,連廣場舞大媽那幾天都得消停,你如果趕不到考場,你隻要掏出準考證攔下一輛警車,警察估計也不會跟你廢話直接送你去考場。這是特權,你一生之後遇到的所有的考試再也不會有這樣的優待。第二,因為參與的人那麼多,萬衆矚目,是以無論是出題、考試、閱卷、錄取各個環節,你會享受到這一生可能再也沒有的那個公平的程度,對吧。
人多還帶來什麼好處呢?就是哎呀這個跑道看起來人很多、競争很殘酷,但實際上這個跑道給你清掃的非常地幹淨。你在聯考這樣一個考場上你隻有一個變量,就是你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你複習的勤奮不勤奮,幾乎隻剩下這一個變量,剩下那個跑道上什麼小石子兒、無關閑人都給你清的幹幹淨淨的一條賽道。
這話說的還真是有道理,因為前不久浙江大學的羅校長我們有一次聊天,他就跟我說聯考這件事,有一件事情我以前從來沒想到過。他說聯考命題很多省原來都想拿來自己命題,但誰最容易呢?發現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聯考自己命題沒問題,但是如果像什麼河南、四川、安徽這樣的人口大省,而且情況比較複雜,他們發現命題很難。你可能會覺得奇怪,聯考命題,哪個省還沒點特級教師?命一套題有什麼難的?真的難。然後當時羅校長就問了我一個問題,說我問你,冰淇淋這三個字兒能出現在聯考的試卷裡嗎?我說這有什麼不可以出現的?他說當然不可以,因為有些窮困山區的孩子他就是沒見過、沒吃過冰淇淋,你不能因為他窮沒有吃過冰淇淋你就在聯考考題裡面這麼難為人家。
是以你看,聯考命題是一個極高技術難度的活兒。是以有些省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這側面證明了什麼?就是聯考因為參與的人很多嘛,是以這一場考試實際上是被精心設計的,你隻有這一個變量,就是我勤奮不勤奮,然後直接帶入就能得出結果。
陳章魚其實就想提醒我們,這輩子再也沒這好事了。因為他打了一個比方我覺得很有意思,就是原來我們是千軍萬馬,我們過去說是過獨木橋,你就把它了解為過那個崇山峻嶺裡的山谷,過山谷人多是以形成了一支隊伍。但是過了這片山呢?你來到了平原,然後大家四散奔跑,每一個人都走上了自己獨特的小徑。你不要以為這一輩子考試就結束了,這輩子考試還有很多種的:
同僚們相約出去吃飯,你說帶我一個,别人一定帶你嗎?帶不帶你這難道不是一場考試嗎?
一個姑娘或者小夥子你想跟人家發展點特别的關系,這難道不是一場考試嗎?
一個公司你想加入,面試官坐在對面,這難道不是一場考試嗎?
請注意,這樣的考試你很孤獨的,隻有你一個人。對,是沒有聯考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了,你覺得這些考試很簡單嗎?是以,陳章魚才這麼說,說聯考也許是你此生最簡單的一場考試,因為人多。而此後的考試變得特别的孤獨。
這當然隻是陳章魚的一篇小作文,但是這篇小作文我看了之後受到了靈魂的暴擊,我突然意識到了一點東西,這是我這一周重點想的一件事,就是因為聯考這件事在我們每一個當代中國人生命中扮演的那個角色我們低估了它,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聯考實際上對我們一生太重要了,甭管你上沒上過大學,大機率很多人是參加過聯考的。也就是說,在我們求學國小六年、中學六年這12年的時間裡面,聯考作為一個模式,作為一個遊戲的模式,是當作一個極深的烙印刻在我們生命裡的,那12年還了得?那12年是我們心智成形的12年,對吧?是以它是不是會帶來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因為這個遊戲太重要了,而發生的歲月對我們又太重要了,是以我們一直在這個遊戲裡面,我們沒有逃出來。
大家不要小看這件事,就是兩個遊戲玩法不同,你逃不出一個遊戲,第二個遊戲你是玩不好的。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不是經常有一些段子去埋汰一些民國時候的軍閥嗎?其中有一個韓複榘的段子是最多的,說有一次韓複榘到一個學校看見學生打籃球,哎呀,可憐啊,這幫娃啊,窮成這樣,就穿着個褲衩十幾個人争一個球,來啊來啊,每個人發條褲子,一個人發個球。打仗的模式和打籃球的模式,就是因為兩個遊戲你隻要看不懂它,你根本就進入不了另外一個遊戲。聯考因為如此重要,我們翻越了這座山,陳章魚給我們的提醒翻過這座山到了平原之後會發生什麼不一樣的事?是以我覺得這事真的很重要。
我經常跟一些年輕的同僚說,哎呀,不要把職場當考場,不要以為在公司還是在學校,那個行為模式不一樣的。但是我姑且也就說到這兒為止,我沒有試圖總結過,到底有什麼不一樣。表面上的不一樣其實很簡單。
你們每個人都知道,聯考看似是一場考試,但聯考在“作弊”,幫我們“作弊”。
比如說,它會給我們出題,此後的考試哪有題?各位自己心裡想想,那個題目是你自己找的,沒有人給你命題,标準命題。
更要命的是聯考還有标準答案,此後一生的答案哪有标準答案?女朋友說我現在病了,你以為标準答案是多喝熱水。
更更重要的是,聯考做了一個最大的弊,居然不同的題有不同的權重和分數。這是一個多大的弊?大家想想,我們生活中面對的問題有很多,但是你真是每時每刻分的清你面對的問題的權重嗎?這個題目10分,那個題目1分,然後你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打個分值對它進行排序,我們做得到嗎?
你想聯考是不是在“作弊”?我們這一生後來的所有再面對的再複雜的再重要的考試沒有人命題,沒有人給标準答案,沒有人給分數的權重。是以你看,這就是聯考的問題。
2.放棄是個貶義詞嗎?
但是,今天我們這個話題不能停留在這麼簡單的話題上。我們再試着往深想一想,聯考這個遊戲如果我們不能逃脫出來,我們會踏進什麼樣的坑?
先說第一個,這一周我總結出來的。前兩天我看了一條微網誌,有人說了這麼個事,挺常見的一個事。他說:當年我在當銷售員的時候,為了一個大客戶,我跟我的競争對手玩了命地争取這個大客戶,使了無數的招,下了無數的工夫,但對不起,最後失敗了。失敗了本來無所謂,但是我後來才了解到,原來我失敗的原因和我在意的那些事沒關系,是因為我的那個大客戶當中握有決定權的那個人他們家的孩子要上學,而我那個競争對手能給他們家孩子提供一個名校的名額。就這麼簡單。
他說這個競争從一開始我根本就沒有希望。這樣的事是不是生活當中還是挺經常遇到的?甚至這個事你也不能說人家就觸犯了什麼道德、刑法,談不上,對吧,很正常的。就是這一個局你就不該上,上了一開始就注定輸,而且你過程當中你就不知道。OK,這樣的事我們遇到很多。但是請問,聯考裡面有這種事嗎?就出了這道題,這道題無解。但是這是生活的常态,經常有的題就是,你在不知不覺當中,你根本就沒法往下做。對,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題目。
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就是中國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聯考和科舉制度,我們就把科舉制度也接上,就一塊兒算。就是它老在給我們一個暗示,所有的題都有解,對吧?你想過去科舉時代,皇上都說了,你看這個,你不是,認真讀書就能當舉人,再認真讀書就能當進士,這肯定有解啊,那麼多聖賢,那麼多前輩都解了啊,好好幹,範進也有中舉的時候。這就整個科舉和聯考模型給我們的一個暗示。
我看過的最悲催的一個史料是清代康熙38年,廣東順德有一位舉子叫黃章,跟那個魅族手機的創始人黃章一個名兒,不是他,但是他倆都是廣東人。廣東順德舉子黃章進京趕考,趕考的時候多大呢?99歲。我們來看一幅圖,這不是當年的照片,這是我們做的。他讓他的曾孫子挑着一盞燈籠,上面寫四個大字“百歲觀場”。
場就是考場的意思,觀是什麼意思?就是看看,就是來玩玩。那真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因為那麼大了就是考取了大機率也不會去當官了嘛。他就是覺得這道題有解,就是到最後什麼都不為,我就把這道題解開,我就想爬到上帝的腳邊,你把我命運的底牌掏出來給我看一眼,我這輩子有沒有機會中舉?考取?但是我們都知道,真實社會不是這樣,一千多年的科舉,幾百萬、上千萬的人往上沖,最後沖出來多少人?十萬進士,這個比例懸殊的不像話。但是一千多年的讀書人都覺得這道題有解。你不覺得這事還是挺荒謬的嗎?
我們生活當中就被這種科舉或者聯考的模型其實給我們設計了一個特别不合理的心理的鄙視鍊,兩個詞咱們擱在這兒,一個詞叫堅持,一個詞叫放棄,你覺得哪個是褒義詞?
當然堅持是褒義詞了,我們中國人都這樣想的,對吧,就是死在陣地上,英雄,哪怕為了儲存實力再合理的撤退,孬種。這是我們這個文化通過科舉和聯考這個模型訓練出來的一個基本心智。你不要誤會,你别覺得下面我勸你該放棄就放棄,不要堅持,我沒有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當我們把一個正常的人生關頭的選擇,就是我該堅持還是該放棄,我們确立了這種褒貶的位格,确立了這個鄙視鍊之後,其實社會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就是它會遮蔽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一些了解,原來我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3.阿富汗為什麼是“帝國墳場”?
去年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阿富汗這個國家,阿富汗這個國家我們都知道,它有一個外号叫“帝國墳場”,什麼意思?就是隻要是大帝國,隻要你膽敢踏到阿富汗這個泥坑裡,那你就死定了,此處是你的墳場。
你看,十九世紀英國人在那兒真的是一支部隊進去打的片甲不留回來,然後俄國,後來的蘇聯帝國,現在我們知道美國人在那兒,阿富汗民族真的是一個戰鬥的民族,你窮吧,但是有抗争的勇氣,就是打的這些帝國不能翻身,是條漢子。過去我們都是這麼了解這件事的。
但是你要是學了施展老師的這門課你會發現,事實是這個事實,但是原因完全不是這個原因,你看他是這麼個了解邏輯。
原來阿富汗沒有這個國家,它隻是在中亞地區那一片崇山峻嶺當中的一些散碎的部族,沒有任何政權的成形的統治,就這麼一群部族,前現代化狀态就在那兒。但十九世紀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北邊的俄國和南邊的英國,英國為什麼在南邊?因為當時英國占領了印度,是以英國在那邊,北邊是俄國。這個兩強要争霸,要博弈,對,沒錯,曆史上把英國和俄國在十九世紀的這一場争霸就稱之為叫“大博弈”。但是這兩個帝國到後來發現,俄羅斯發現我再往南我很難再進步了,我很難再往前走。英國人發現我再往北我也是叫“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缟”,我也到頭了。那怎麼辦?中間有一片緩沖地帶,兩強一商量,我們給它起個名吧,叫阿富汗。我們給它建個國家,再弄個國王吧,這個國家叫阿富汗。
是以你看,阿富汗這個國家是怎麼來的?這不是一個堅持直到勝利的故事,這是一個你不放棄你到這兒就會失敗的故事。阿富汗這個國家不是由堅持的勝利帶來的這麼一個國家,它是由我們力盡了,我們放棄了,我們到這兒我們承認自己力有不逮,然後雕塑成形的這麼一個國家。是以阿富汗為什麼是“帝國墳場”?不是阿富汗有多厲害,是如果有一個帝國膽敢到這個地方再不止步的話,等在前面的是墳場。
我是第一次在施展老師的課裡面聽到了這條邏輯,我覺得很進階。這條邏輯它說明了什麼呢?來,我們往下看。
其實就是喬布斯說過的一句話,喬布斯說,“我對我們做過的事情感到自豪,我對我們那些決定不做的事情也同樣感到自豪。”
你要是放在一般的語境裡看,喬布斯這句話說的挺慫的對吧,就是強行自我解釋呗,你做過的事你牛你自豪,你沒做你還牛?你還自豪。我們中國人很難了解這個事,因為我們有科舉和聯考,我們覺得你沒做就是你慫了。但是你會發現,了解任何一件事其實都存在這兩種角度,一種角度就是我們奮鬥、我們努力、我們堅持我們能達到的地方,可是了解這個世界任何一個東西的樣子,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既使努力了、奮鬥了,也隻好止步于此,到這兒的樣子。對吧。
就像了解一個人,一個人吃的這麼胖,那你會問我一個問題,你吃什麼長到這麼胖?這是一個了解角度,對吧。但是,其實你再反問第二個角度,就是你天天這麼吃,你咋沒有變得更胖?你會發現第二個角度這個問題得出來的答案我們其實可以追溯的知識更進階,因為它可以追溯到人類的基因、人類的進化,你會得到更進階的答案。
是以世界的樣子無非就是邊界的輪廓,邊界我們既可以從堅持它抵達的這個位置,從這兒來了解。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從它為什麼在這個點上放棄了,不再往前走來了解。
你會發現很多人在我們因為有聯考這個遊戲,他其實很難了解後面這個邏輯。比如說在創業市場上我們經常見到那樣的年輕人,覺得分分鐘可以給馬雲爸爸和馬化騰爸爸上課,覺得他一定有一些想法能夠再造一個微信給張小龍上課。就這樣的創業者我們過去幾年見到很多。他們不問一個問題,就是你這麼聰明,其他人為什麼不幹?你那個寫在紙面上的方案那麼的邏輯自洽、絲絲入扣,那些大公司為什麼不幹?你發現的這個領域機會如此的豐厚,騰訊和阿裡為什麼不做?
你看,正是因為我們不承認世界上有無解之題,我們對那些撤退的人老是說膽小鬼,努力沒有盡到,騰訊沒有理想。就是我們經常會覺得,這是因為他的某種缺憾而導緻他在此止步,我們怎麼就不想想,那是人家放棄了,人家有放棄的理由,也許就是此題無解呢?要是了解不到世界的這個次元,哇,整個世界的真相根本就沒有展現在我們面前。
是以你看,聯考這個遊戲我們是不是應該逃開它?不逃開它我們是不是丢掉了很多了解這個世界的緯度?上一周我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了,很高興。但是這個問題又來了,那你會問我,那我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放棄呢?這是一千古難題,我覺得沒有人能回答得了。
我記得有一段我很喜歡的基督教的祈禱詞,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以前在節目裡也講過,我特别喜歡這段話。第一句:請上帝賜給我勇氣,讓我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兒。第二句:請上帝賜給我平和,接受那些我不能改變的事兒。厲害的是第三句:請上帝賜給我智慧,讓我分得清上述二者的差別。
我原來特别喜歡這一套祈禱詞,我覺得這說的多帥。但是後來歲數大了,覺得這套祈禱詞其實啥也沒說,為啥呢?你會發現但凡一個文章、一篇作文當中出現智慧這個詞,就是智慧這個詞你們不覺得挺讨厭的嗎?什麼意思?就是笨人沒法了解,聰明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一旦到了這種模糊地帶,大家寫倆字兒:智慧。就是我沒法跟你講明白嘛,是以我才說這是智慧的領地,對吧。是以,什麼時候該放棄,什麼時候該堅持,這事到底有沒有一個标準?
4.怎麼差別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内向?
諸葛越老師回答了一個,那個原題目我不太記得清了,大概就是内向者應該怎麼辦,大概是這麼個類型的問題。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是那麼定義什麼是内向。我們通常覺得内向你就看到這個人乍乍呼呼這樣的外向,然後坐那兒悶騷也不吱聲隻是在知識城邦寫小作文,内向,對吧。是這樣嗎?但你會發現很多看起來外向的人都說自己是一個挺内向的人,比如我,我就覺得自己挺内向的,你别笑。(觀衆籲)
諸葛越老師給了一個特别好的定義,她是這麼說的,她說什麼叫内向還是外向?她說,内向者就是在和别人的相處中損失能量的人,什麼是外向的人?就是在和别人的相處中,他能獲得能量的人。
哇,你看這個是不是泾渭分明,馬上就分開了?簡單說就是,比如你現在特别累,你想休息,那你會采取什麼政策?有的人說我約個局,跟朋友吃個飯,對吧,跟别人相處就能把這個能量給充電我能充回來,外向。你要是特别累就想,誰都别煩我,不要管我,不要招呼我喝開水,我就一個人找個地兒待一會兒,内向。因為甭管你在人前顯得多麼地活潑、可愛等等,你那是放電的狀态,你損失能量了,你需要通過一個人靜下來,一個人的獨處來充電。是以兩種充電模式決定了你是一個外向的人還是一個内向的人,這個分法是不是特進階?
這事和我們剛才講的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放棄有啥關系呢?我發現也一樣。就是我們完全可以從充電方式來了解這件事。
如果我覺得我做着做着我被充電了,就是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那個回路,回到我身上,它可能各種,可能是觀衆越來越多,也可能是「啟發俱樂部」那個票價越賣越貴,也可能是我們家閨女或者是我媳婦兒表示,你因為幹這個你在家庭中地位提升,不管。就總而言之我突然感覺到,我被很多人認可,嗯,那你就堅持。如果你覺得越幹越抽抽,越幹越放電,第一期充滿了勁頭,第二期就覺得,哎呀,我為什麼起這麼個事。第三期越來越沒勁,你就該放棄。
是以,我們也可以總結出這麼一個公式:多助之事就堅持(中國人說嘛,得道多助),寡助之事你就放棄(失道寡助),其實就這麼簡單。
你說不對,我們知道曆史上有一些仁人志士就是在一個朋友都沒有的情況下,孤立地像中流砥柱一樣堅持在那些不太好堅持的事裡面,傻!我跟你這麼說吧,就至少我的觀察,所有那些就别人不了解他為什麼這麼堅持都一定有一條密道在給他充電,就是他受到這個世界的助,這個正向的充電的能量那是一條密道,你作為旁邊的人你根本不知道。
就像中學的操場上在那兒打籃球的男生,你還真以為給他充電的是跟對手的競争嗎?有可能是場邊的女孩兒的啦啦隊呢?那都是密道,你不知道。
甚至是那些仁人志士在慷慨赴死的時候,他充電的那個密道可能是古代的某個聖賢,可能是他被家族看得起的一個很虛妄的一個想象,我不知道。反正堅持下去的事大機率是你在被充電的事。
确實我們這幾年創業,也确實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就是一件事,不管你剛開始怎麼想的,突然就覺得你就做吧,一做發現,哎,我怎麼運氣這麼好?怎麼想什麼來什麼,怎麼一做好像就很多人來幫我。趕緊往下加大力氣做。為什麼?因為證明你做的這件事不是你一個人的想法,你一定突然瞎貓碰死耗子推開了一扇社會共識的窗,湧進來很多社會共識,大家都來幫你。那什麼事能夠做成?道理很簡單,不是你有多能把這個事做成了,是你偶然地踏進了社會共識的主航道嘛。
那反過來,如果你做一件事你自己原來想挺好,一開幹你會發現什麼都不順,特别不走運。這也許反過來就證明了一件事哦,社會關于這一件事本身沒有共識,不是說你想的不對,也許是時機問題,也許是這件事不該你做。這件事可能在紙面的推演都成立,也許是換個時候、換個人做,就做成了,那你跟它扛什麼呢?你就放棄嘛。
是以,就在上周我突然看懂了一句話,那句話叫做:“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過去我們看到這句話是不是覺得特别不講理?實力就是實力,運氣就是運氣嘛,對吧。但是這句話你要是倒過來了解就特别通,什麼叫實力?實力就是把你的實力放到你覺得運氣好的那部分去使用你的實力。對吧,這麼倒過來一解釋是不是也就通了?
哎呀,我們還是回過頭來吐槽一下聯考,聯考從來不認這個事,因為覺得你做不出來就是實力不行,不存在運氣,不存在逐漸的凝聚共識,不存在走一步看一步,我看看能不能充上電,它不允許你失敗。是以你看,聯考這個遊戲非常好,但是我們是不是也要對它加以警惕?
5. 40秒判一篇作文,草率嗎?
我們接着吐槽一下聯考這個遊戲,請注意我不是吐槽聯考本身,我是在說,如果你已經成功地越過了聯考這個山丘,來到了人生真正的平原,像陳章魚說的,你開始那些孤獨的考試的時候,你在認知模式上,必須擺脫聯考對你的哪些影響?
聯考它有一個支援系統,就是你别覺得聯考是你孤獨地在考場做卷子,它有一個支援系統,就是閱卷。你想,為了讓聯考顯得公平,其實閱卷工作做了很多,比如說大量的題能變成客觀題讓你寫ABCD的都變成了客觀題,對吧。
現在為數不多的主觀題比如說聯考作文,那主觀題會不會對我們不公平啊?你想大家都在聯考考場上寫作文,閱卷老師可不一樣,而且我們曾經得知,其實也不是從别的地方,就是陳章魚告訴我的,數字要說錯了你負責,反正我從你那兒看的。他說聯考國文一篇作文大概800字吧,老師居然用40秒鐘就打了分數,平均。聯考哎,作文題哎,大幾十分,基本決定一個人的人生的成敗利鈍,給我40秒?這不是“草菅人命”嗎?
是以聯考的這個問題其實從我30年前聯考的時候就有人在吐槽這件事,一直到今天隻要聯考完了大家都去讨論聯考作文嘛,别的我們也不懂,都去讨論聯考作文,是以批卷的這個時間問題,就這40秒問題一定會被拿出來拷打一番。
但陳章魚在這個小作文裡他提示我們,這不公平嗎?40秒?過了聯考你會發現,人生其他的考試如果你能夠得到40秒的時間,别人才對你做出判斷,那簡直就是對你的尊重。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要跟一個人做朋友,别人一撲楞腦袋,不和你做朋友,需要40秒鐘别人才能得出判斷嗎?
你追一個人,别人不幹,需要40秒嗎?有的女孩兒0秒就夠。
你坐到面試官面前,你以為别人跟你聊上20分鐘,那後面的19分鐘都是跟你客氣,你進門的時候他就知道你合适不合适。
人生的真相有時候極其殘酷,别人不會給你40秒鐘再給你得出判斷的。
是以我們再回頭聯想,我們抱怨聯考給我們的時間太少,這事兒真的是合理的嗎?别人真的對我們不公平嗎?其實我們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我們對他人做出判斷既使給的時間很少很少,其實往往很公平。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本小說,李佩甫老師寫的叫《城的燈》,就是這本書。
這本書裡别的情節我大概都忘了,其實有一個情節我記得特别深,他是寫軍隊裡面有一個參謀,這個人也是苦出身,就是一路向上奮鬥那麼個人。然後有一次呢,軍隊的首長晚上開會,突然一下燈滅了,停電了,然後這個參謀是坐在那個會議室的後排,然後他站起身,從兜裡掏出了一截兒蠟燭,啪,點着,把蠟燭按在了桌上,然後轉身出去。
那個時候其實不是停電,就是保險絲燒了,然後換上保險絲,幾分鐘之後會議室燈光大亮。要知道這個會議室從來沒有停過電,沒有發生過保險絲被燒了的事。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意味着這個參謀到這個職位上幾年來,他兜裡一直備着這一截蠟燭,從來沒有被用到過,今天被用到了。那麼你想,在座的所有首長對他有好印象,覺得這個小夥子靠譜,然後提拔他、重用他,這個判斷在那一瞬間就可以做出。
是以你看我們判斷一個人真的需要40秒乃至更長的時間嗎?不用的,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瞬間,我們看見某一個人的某一個動作我們就覺得,這人靠譜。我們人在走到任何一個判斷的瞬間帶着的是什麼?是我們此前一生幾乎所有的記憶和模型。
前不久聽到,也不算是段子吧,就是一個導演,那個導演被雇去給人拍一個片兒,别人一看這報價單,怎麼這麼貴啊你這個導演,便宜點呗導演說,你不要以為你買的是我給你拍片的這段時間,我給你拍的片兒,其中用到的知識和技能是我這一生吃過的飯、走過的路、喝過的每一杯咖啡、談過的每一次戀愛、每一次困苦、每一次輾轉反側積累下來所有經驗都為你們在拍這部電影,拍這個片。是以你看,我們人去做判斷的時候我們哪需要40秒,有的時候特别快。
但是呢,作為一個被考察者,就是在考場上的人,甭管是聯考那種考場還是人生後面那種孤獨的考試,我們總是擔心,你是不是對我不夠公平?就是這裡面出現一個特别奇妙的小反差、小不對稱。
前不久我們公司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公司真是,所有的同僚就那麼愛起哄,做近視眼手術你能信嗎?我們這麼小的公司居然湊了20個同僚一起去做,也是跟起哄一樣排着隊去做近視眼手術。當然這麼多同僚們去做,我們就想盡辦法托朋友找了一個水準特别高的大夫給他們做。做完之後,按照規定,是過幾天要去複查,那天早上又20個人排着隊去複查。人家大夫就把你眼睛扒開大概看個一兩秒鐘就說,OK,沒問題,走吧。然後我們的很多同僚就慌,這是我眼睛哎,花那麼多錢做近視眼手術,你給我一兩秒鐘就告訴我沒問題,走,你要不再仔細看看?我有什麼要注意的?會不會還有什麼後果啊?你想20個人,每個人都問,這大夫是不是特煩?大夫就說,不要問,我一年看一萬雙眼睛,我說行就行。
刨除這個大夫的态度不好,你覺得哪個人的行為是對的?是大夫的行為對的還是我們那些同僚的行為是對的?大機率大夫是對的,對吧。他的經驗就告訴他,我看就恢複的挺好的,不用跟我在這兒羅嗦。但你看這就是一個不對稱,我們被考察的人總擔心對方在我們身上花的時間太少,我們被不負責地對待。但事情的真相呢?恐怕不是這樣的。
如果以前我也不敢這麼說,但是因為做「得到」嘛,然後跟我們所有的同僚都一樣,我們每天就是在大量地看稿子的過程當中,40秒,别說800字的作文,幾千字的稿子瞄一眼當然就知道靠譜不靠譜,打個分數是沒有問題的,對吧。甚至我們天天生活在社交媒體的環境當中,微信公衆号你看,你是真的把每一個字兒都看了,然後你才決定這篇文章寫的好還是不好?你要不要打開它?你看那些短視訊的APP,你決定看不看這個短視訊你需要判斷40秒嗎?對吧,基本上有的一兩秒鐘就夠了嘛。
整個世界的運作就是用極短的時間做出判斷,而且這個判斷事後發現還挺精準的。而且社會的其他的疊床架屋的工程就是建立在如此短時間的判斷上,誰也沒有吐槽過這樣的判斷是草率的,是不負責任的。比如說我們看一篇文章《震驚,剛剛發生!!》兩個歎号你覺得這是好文章嗎?既使我們實在忍不住被騙進去看,我們心裡也是一邊罵一邊看。
是以你看這就是聯考模式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問題,我們老會覺得你公平嗎?你制度設計完善嗎?你給我足夠的注意力和時間了嗎?你對我負責嗎?你要不再看看?但是這個世界别人對我們做判斷的時候,不需要那麼複雜的過程。
多年前我在上海,我去一個婚介所。哎,我為什麼要去婚介所,我忘了。我去一個婚介所,我就看見一個,其實挺可憐的,也不能叫老人家吧,大概50歲左右,長的,哎,算了,不說人長的了。他就在那個婚介所門口抱着一摞房産證,然後有同去的有同僚跟我說,他每個星期都來,他每個星期都來,抱着一摞房産證要見姑娘,要結婚。但是從來就沒有姑娘願意跟他處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因為這個形象我那天見到他我覺得特别可憐,但是他影響了很多年,就是我一直在想這個人,就是在他心裡他覺得這個世界對他多不公平啊,不都是說丈母娘圖房子嗎?我已經掙下這份家業了,好幾本房産證啊,我都送上門了,你們怎麼都不跟我往長了處處呢?我想,他心底的那個委屈,他覺得這個競賽的不公平,他覺得别人沒有給他足夠的解釋時間、足夠的展示自己的時間,他可能這一生真的就被這種公平、不公平的怨念給耽誤了。
是以聯考模式如果我們逃不出來的話,還真是挺害人的,他老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公平、不公平這件事,但其實真相是,世界上确實有不公平,但是我們被對待的那種方式遠比我們預料的要公平。
6.丘吉爾的演說真有煽動力嗎?
丘吉爾這個人一生當中基本上就活在自己嘴上,他真的,他年輕的時候,他是一個長的也不是很好看,然後發音據說還帶一點毛刺得那麼一個人,但是他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鍛煉自己的演講術,然後他一生幾千次演講的,每次都是認真準備,等等。丘吉爾這一生基本上就是和口頭表達、和演講,丘吉爾和演講這兩個詞基本上是綁在一塊兒的。然後這本書就是他的一些最精彩的演講的集子,我偶然翻開它,我在裡面看到一句話,這句話是1935年一個人,這個人我也沒查出來他是誰,叫赫伯特·薩缪爾,大機率就是跟丘吉爾一樣在英國當年的下議院就是看他演講的人,這個人就寫了一句話說“當尊敬的閣下發言時,大家總是擠進大廳來聽,他們聆聽且崇拜,他們在他需要笑聲時大笑,在他需要顫栗時顫抖,可是他們依然心有疑慮,(最狠的一句來了)最終他們投了反對票。”
就是這個世界我們經常會覺得,我們努力,然後這個世界以承諾我的方式,我演講的好,你們是不是就被我煽動的好?然後我就會得到我要的結果。但真實世界真的不是這樣的,丘吉爾是,沒錯你是著名的演講家,但是你真覺得你的聽衆是那麼容易被煽動嗎?他們按照你的意願被煽動的也許是他們主動地被煽動的。
事實上就是這樣,那麼偉大的演講家在曆史上可能最有煽動力的人對你的聽衆其實沒啥效果的。我們知道,1945年5月份二戰剛結束,對吧,7月份大選丘吉爾就被選下去了,丘吉爾當時自我解嘲引用古羅馬普魯塔克的一句話,說“對自己民族的英雄忘恩負義,是一個偉大民族成熟的标志”,當年的英國人民族,真是不接受一切忽悠。
這其實就是我剛才講的,就是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在每一個考場上我們都應該被公平對待,沒有那個事情,甚至你所做出的努力,你所做出的努力過去已經證明有效的那些方式随時都可能無效。怎麼評判自己?不是公平保證的,而是自己的努力随時根據不同的條件自己争取的。
7.人生有決戰嗎?
好了,我們接着聊下一個我過去一周受到的啟發,也是關于聯考這個模型。就是聯考這個模式它還有什麼BUG?
我印象特别深,我自己30年前聯考結束的時候,我們班一個同學把他那個抽屜裡的所有的書抱到了操場上,舉行了一個古老的儀式,一把火給燒了。哎呀,當時我覺得這哥們兒怎麼這樣啊?後來我上大學的時候在宿舍裡一聊我才知道,幾乎每個班都有這樣的人,據說最極端的有把那個課桌扛到學校後山的山上給燒掉。當然他燒掉是要和這個痛苦的聯考的準備的歲月告别,而且他心裡有數我已經考取了,這些都無可厚非,我覺得年輕人生命當中有這麼一個休止符還挺好的。但是那把火一直在我腦子裡閃現,就是它是證明了什麼?證明了聯考其實在我們心目當中是一個詞,叫決戰。就是不管我此前怎麼樣,我跟它較勁,這一戰到此見分曉,對吧,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我自己反正上中學的時候最大的道德污點就是愛看課外書,我還記得我們同學校的一個老師,那個老師不是我的班主任,是其他班的一個數學老師,他知道我,知道這個胖子愛看書。有一次就把我叫到路邊上跟我說了這麼一番話,我至今印象很深。
他說,愛看書是一件好事,因為看書會幫你更好的過完這一生,也會幫你提升社會競争力。但你知道嗎?你現在看書提升的這個社會競争力相當于是在爬山,可是聯考是什麼呢?聯考是直接坐飛機。你爬山你累死了,爬五百米。聯考成功上了大學,直接就是一萬米,而且人生就這一班飛機,你真的确定現在你要看書嗎?他說我不否定看書的價值,但是是不是現在你應該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于準備聯考。
好有道理,好有道理。如果你們家有不重視聯考還在看課外書的小朋友,這段話免費贈送。這段話到目前我仍然覺得它是對的。
但是聯考結束了呢?你會發現決戰這個模式好像不成立。人生除了聯考哪有幾次決戰呢?你一把赢了你就中了彩票又怎麼樣?你下一局不還是面對輸赢了嗎?你這一局輸了又有什麼打緊?你隻要不是說的特别徹底把你一槍崩了你還是有機會重來。就是人生真有的所謂決戰模式嗎?我覺得這可能是聯考這個東西在我們心中種下的一個最大最大的不切實際的陰影,聯考在我們的一生當中特别像是一局叫單機版的電子遊戲,有地圖、有确切的過關卡的規則,更重要的是有game over,赢了或者是輸了都是game over。但是這不是人生的實相啊。
有一本書我估計大家都知道,叫“有限和無限的遊戲”。這不是書的名字,書的名字叫《有限和無限的遊戲》,這是一個美國的哲學家寫的,書很薄,像格言集一樣的東西,很多人被這本書震撼。
他就是把這個世界上的遊戲分成兩種,簡單說有限遊戲、無限遊戲,什麼意思?就是有限遊戲拼輸赢,無限遊戲呢?無限遊戲拼的東西很有意思,就是這個遊戲本身是在繼續。你可能覺得很奇怪,怎麼會有這種遊戲?對,商業就是這種遊戲,商業從來不是拼輸赢,你這一局掙了很多錢又有什麼用呢?你這公司不還是得開嗎?你這事還得往下發展。是以看人馬雲當年創立阿裡巴巴的時候說我們做102年,你真讓馬雲活到102年,我們202年。做一個公司他的目的不是為了赢,是讓這個生意永續。人不也是嗎?你這一局赢了輸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人生一直好,一直是在一個良性的、善意的軌道當中。是以你看,我們經常用有限遊戲的方式了解我們自己在社會除了聯考之後的其他考試其實會出問題的。
舉個例子,我認識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原來是事業機關的,而後來就下海,然後他就認識了很多人,然後我就不細說,細說大概估計有人能猜得出他是誰。反正他通過幾年時間的經營就變成了一個無中生有的中國的某個大行業的行業協會的會長,但是大家都認。我跟他認識之後我發現他有一個特别奇妙的事情,就是他幫人任何忙不要任何利益,就是白幫忙。
然後我有一次私下我就請教他,我說我了解一個好人應該怎麼做事,但是你這,你不就幹這麼一個說媒拉纖的事嗎?你也不要提成,也不要回扣,也不要朋友給你啥好處,你自己咋存活呢?然後他就跟我說,哎,他說 你誤解了一件事,他說你看我幹這行,行業協會的會長,對吧,那我經營的是什麼?是人脈,那請問人脈的本質是什麼?他說,很多人都搞錯一件事,以為人脈是資源。錯了,人脈是資産。
你琢磨琢磨有什麼差別,什麼叫做資源?資源就是我不能用啊,我必須把它變成别的東西它才是我的,煤我得把它挖出來然後發電,然後電我才能用嘛,是以煤是資源。是以,如果人脈對你是資源,你意味着什麼?你一定要去開采它,然後把它變成實際的利益落袋為安。他說我怎麼能這樣用人脈呢?人脈是什麼?人這一生是一直往前走的,人脈是我的資産,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讓我的人脈保值、增值,生生不息。他說你想吧,你買一個房,這個房漲了,漲了你就賣嗎?不是啊,房是你的資産,它漲了,漲了不意味着什麼,你的使命就是推動你的資産一直往上漲啊,他說這是經營人脈的态度。是以說,不要跟朋友做生意,就是這個道理。就很多老人跟我們講這樣的話,不要跟朋友做生意,什麼意思?就是不要把你的人脈變成了資源。
是以你看,很多人幹微商,當然我很尊重幹微商的朋友,但是确實幹這一行幹的不好就會踏入把人脈變成資源。那資源和資産我們心裡把這兩個很貼近的漢語詞彙我們再倒騰一遍,它其實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背後不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嗎?就是你玩的是一個有限遊戲還是無限遊戲?有限遊戲要赢啊,我認識你,我認識陳章魚,我不從你身上掙點錢我不白認識你了嗎?那你就是我的資源。如果我把我認識你當做資産呢?那我就要對你好啊,我就要看着你成長啊,你成長(英雄所見略同,對),你成長你變得更好,那我們之間做别的事情的機會就會變得越大,那你是我的資産。是以你看,這是無限遊戲的玩法。
可是聯考過來的一代人,我們經常會覺得這個世界,就眼下這一關我得想盡辦法的過,我得不極其餘的過,我得不惜代價的過。好像赢了這一把我就全有,但是哪有這回事,哪有赢了這一把你就全有了的事?下面的日子你還得過。
還有,再舉一個例子,東東槍,我們都知道,東東槍是中國廣告界的神人。牛萌那麼高興,來給牛萌一個鏡頭,牛萌是我們的同僚。東東槍老師在「得到」的課程,東東槍的創意文案課的主編和産品經理。當然我不推薦你的課,我推薦的是東東槍老師的書,他寫了一本書叫《文案的基本修養》,他在「得到」那個課其實脫胎于這本書。
過去七天給我最大啟發的一個人是他,我的同僚作家陳章魚。在辦公室特别好找他,你到我們辦公室去看,臉最大的那個人就一定是他。
過去一周,陳章魚在知識城邦裡寫了一篇小作文,我們都知道過去一周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聯考結束了。然後,陳章魚老師在這篇小作文裡說了一句“喪盡天良”的話,他說“多年之後會有一個瞬間你會發現,在此生遭遇的所有考試當中,聯考是最簡單的一場考試。”
别說你們,我也做不到。每天到辦公室把包一撂下,這個來了,羅胖,問你一個事,我約你個時間。隻要我稍微喪失對我自己的生命和一天日程的控制,你會發現迅速就被扯的稀爛,更何況還有各種各樣的社交媒體,我們都是有排名的哦,我們給你看這個短視訊都是有使用者根據自己的數值選出來的喲。對,你隻要喪失對自己生活各種重要性的排序,别人的排序就會乘虛而入,把你撕的粉碎。
去年我在「得到」裡面上了一門課,施展老師的課,叫《國際政治學40講》,我不知道你們學過這門課沒有。他其中就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阿富汗這個國家,阿富汗這個國家我們都知道,它有一個外号叫“帝國墳場”,什麼意思?就是隻要是大帝國,隻要你膽敢踏到阿富汗這個泥坑裡,那你就死定了,此處是你的墳場。
就像了解一個人,羅胖吃的這麼胖,那你會問我一個問題,你吃什麼長到這麼胖?這是一個了解角度,對吧。但是,其實你再反問第二個角度,就是你天天這麼吃,你咋沒有變得更胖?你會發現第二個角度這個問題得出來的答案我們其實可以追溯的知識更進階,因為它可以追溯到人類的基因、人類的進化,你會得到更進階的答案。
上周我的運氣真好,學習的運氣真好。上周我還真的把這個問題摸到邊了,我不敢說我解決了,摸到邊了。
我們「得到」有一個産品叫“得到錦囊”,現在有10萬會員了,然後這裡面有一個老師,裡面就是各種老師給你回答各種問題,其中有一位諸葛越老師,就是這位。
諸葛越老師回答了一個,那個原題目我不太記得清了,大概就是内向者應該怎麼辦,大概是這麼個類型的問題。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是那麼定義什麼是内向。我們通常覺得内向你就看到這個人乍乍呼呼像羅胖這樣的外向,然後坐那兒悶騷也不吱聲隻是在知識城邦寫小作文,内向,對吧。是這樣嗎?但你會發現很多看起來外向的人都說自己是一個挺内向的人,比如我,我就覺得自己挺内向的,你别笑。(觀衆籲)
比如說,我今年想做這個「啟發俱樂部」,對吧。如果我覺得我做着做着我被充電了,就是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那個回路,回到我身上,它可能各種,可能是觀衆越來越多,也可能是「啟發俱樂部」那個票價越賣越貴,也可能是我們家閨女或者是我媳婦兒表示,你因為幹這個你在家庭中地位提升,不管。就總而言之我突然感覺到,我被很多人認可,嗯,那你就堅持。如果你覺得越幹越抽抽,越幹越放電,第一期充滿了勁頭,第二期就覺得,哎呀,我為什麼起這麼個事。第三期越來越沒勁,你就該放棄。
确實我們這幾年創業,包括做「得到」等等,也确實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就是一件事,不管你剛開始怎麼想的,突然就覺得你就做吧,一做發現,哎,我怎麼運氣這麼好?怎麼想什麼來什麼,怎麼一做好像就很多人來幫我。趕緊往下加大力氣做。為什麼?因為證明你做的這件事不是你一個人的想法,你一定突然瞎貓碰死耗子推開了一扇社會共識的窗,湧進來很多社會共識,大家都來幫你。那什麼事能夠做成?道理很簡單,不是你有多能把這個事做成了,是你偶然地踏進了社會共識的主航道嘛。
剛才忘講一個。我覺得那個材料是我這周看到的特别有趣的一個材料,就是這本書,我們「得到」電子書庫裡有。這本書其實很普通,它是丘吉爾的演講集,演講詞的集。
還有,再舉一個例子,東東槍,我們都知道,東東槍是中國廣告界的神人。
在這本書裡看到一件事我覺得特别有意思,是一個老師在告訴學生,就為什麼你不要考試作弊。你想我們的老師告訴我們考試不準作弊是為什麼?
理由很簡單,第一,你對其他同學不公平,你破壞了考試制度,都在講這些。我們在聯考之前的人生裡邊關于為什麼不能作弊,我們接受的道理就是這個,對其他人不公平,是以我們不能作弊,我們不能對抗那個大家都人的規則,那個簾兒。
但這位老師呢他是這麼說的,我念給大家聽,他說“作弊會把你困在一個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的職業,困住你真正的人生追求。作弊成功,那些假的成績,就會帶你到一個你根本不想去也不該去的地方。”哇,你看,第一次有人把作弊的真正的後果表述的這麼簡潔。我在這本書裡看到的。就在這兩天我們是不是也看到了一些例子,有的小孩因為父母親幫他作弊,其實毫無必要,一個國小生說他能夠研究什麼癌症、科學成果,一個小孩非說他一天能寫2000首詩,你好像在面對那次大決戰的時候,你有了一些充足的彈藥,你好像能赢掉這一局,真的好嗎?你是讓那個孩子,就是這句話,帶他到一個他根本不想去也不該去的地方,你用一個虛假的東西來困住了他。你看,這是不是就是有限遊戲的玩法和無限遊戲的玩法?
8.為什麼PPT最後一頁不能寫“謝謝”?
再舉一個例子,上海的張绮,張绮實際上是業内很資深也很棒的教育訓練師,他給自己起個外号叫銷售賦能師,當然我沒有完整聽過他的銷售課,但是我聽過他的PPT課,就是教人怎麼做提案,怎麼做銷售提案,尤其是當着甲方爸爸做的那種銷售提案,那個PPT該怎麼寫。
其他的不說了,我就說到我在那節課當中記住的一個特别重要的教訓,他說你們所有人寫PPT最後一頁是不是都是謝謝?或者是Thanks,或者是Thank you?錯,都錯。也不是謝謝你們,都錯。
他說為什麼?因為隻要你的PPT最後一頁是謝謝,那你釋放了一個清晰的信号叫:我的表演結束,現在請下判斷。OK,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殘忍的甲方爸爸們立即切換心态,不管剛才他聽的有多嗨,他覺得我該上場,我該Judge你了,你了,我該判斷你了,那我不給你挑點錯,對得起老夫這一身本事嗎?他立即就切換到一個判斷、阻抗、挑刺這麼一個心理模型裡。是以,這位張绮同學說,不要寫謝謝,他說你最後寫啥都行。你比如說最後一頁可以是這樣一句話,我們來看看剛才這個方案咱們怎麼抓抓落實,挺好的。
我聽了這段話之後我覺得張绮給了我一個重大的啟發,就是人生不允許關閉,既使需要一些儀式性關閉的時候,咱能不能不關閉它?咱能不能想辦法對未來打開一個口子?錢鐘書老師的《圍城》大家都看過對吧,男女談戀愛最好的方式不就是借書嗎?為什麼好?因為開放啊,後面還得還書啊,還書還可以再借啊。對,人生是無限遊戲,你讓它一環一環的往下走就好了,為什麼你要發一個清晰的訊号,說OK,我的表演結束,請給我打分呢?不要,這是一個有銷售經驗的教育訓練師告訴我們的一個經驗,但是我們人生當中這個經驗都是可以用的,不要讓它結束。
9.怎麼回應别人的誇獎?
這本書特别奇葩,名字叫《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
我原來沒看過這本書,我覺得哎呀這個标題黨,對吧,我們又是一個誠實的公司,對吧,我們從來不改資料,是以它一直名列前茅,我們也沒轍,多次想通過什麼營運手段把這本書打下去,無數次可恥的失敗,這本書堅持的在排行榜第一名,後來我實在忍不住的去看了一下,到底是什麼,發現這本書真挺好的,特别好。因為它不是在教你談戀愛,它其實是在教你兩性之間的那個溝通技術。
我就跟大家說其中的一個,就是你盤咱們中國人,比如說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有人誇你,呀,這位小姑娘你長的真好看,這位小夥子你真帥,你們一般啥表現?就是如果遇到了?害羞,哪裡哪裡,别人說哪裡都看好。對吧,我們中國人的反應基本上就是害羞、哪裡哪裡、沒有啦,這種。
美國人稍微開放一點,美國人基本上也就是謝謝就結束了。就這本書的作者說。
他說,法國人有一種表達習慣,這時候他不會說哪裡,也不會說謝謝,他說,嗯,你真是太好了,或者是說,很高興你能發現這一點,你真棒。
哇,你說他這句話的話術和前面的表達它的差別在哪?它讓這個互動可以持續,你誇我,我反過來誇你。前面兩種方式甭管是哪裡哪裡還是謝謝,你不管态度有多好,你不管表現的有多麼的合分寸,你導緻了一個悲催的結果,就是把天兒聊死了。别人說你真好看,你說謝謝,那别人隻好說别的了。就是你沒有讓你這個溝通往前走,OK。
是以你看,用有限遊戲去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急于關閉,你誇我好看我也不知道怎麼對答,是以我用一個辦法讓它關閉。而真正好的方法是我勇敢地向那個未知的未來、那個互動、那個綿綿不絕的此後的人生和我們之間關系的那種可能性,我打開它,讓它變成一個無限遊戲。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10.拿破侖的遺囑有什麼玄機?
當然,你說到這兒,我估計有的人心裡會反駁,說人生怎麼會是無限遊戲呢?人終有一死啊,你死的時候你還不結束嗎?我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假裝自己是哲人我還說過一句混蛋的話,我說人這一輩子就是為那個東西奮鬥,什麼呢?就是為臨死的時候死在哪張床上奮鬥,是草席子一裹扔了給野狗吃了,還是躺在一個豪華的大床上死掉。那是我上中學不成熟的時候說過的話。
人一生到底為啥?也是這一周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那個文章是一篇公衆号上的叫“王陶陶”,我挺喜歡這個公衆号的。他裡面就分析了拿破侖的遺囑。
我們都知道拿破侖被英國人在那個著名的戰争叫滑鐵盧戰役打敗,然後就被英國人流放到叫聖赫勒拿島上,然後一直活到了1821年。他臨死的時候他就留下了這麼一份遺囑,但是請注意拿破侖這份遺囑他是字斟句酌的,他先是口述讓人記下來,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的改,然後在臨死前的幾天,他是1821年5月5号死的,臨死前幾天,大概十幾号吧,就是4月中旬去改的。
王陶陶就分析拿破侖的這個遺囑,他說原來我也覺得這個遺囑挺普通的,但是因為我常年研究政治學,他說現在我再打開這份遺囑再看,哇,拿破侖真是一個權術高手。這份遺囑展現了什麼?他裡面是這麼寫的,我撿其中最重要的給大家說。因為他畢竟當過法國的皇帝有很多的遺産,但是他不是像一般的政治人物把自己的遺産安排明白,這個人送點,那個人送點,給自己的兒子留多少,親戚留多少,誰給我多少恩惠留多少,不,拿破侖的遺産總額大概是兩億法郎,他把它一分為二,一部分給追随他戰鬥,從1792年開始一直到1815年他戰敗,跟随他的軍官留了1億法郎。還有剩下的1億法郎呢,是給他最後在1814年到1815年,就是滑鐵盧之前他不是被流放又回來嗎?很短的那個時間,法國領土被侵略、被入侵的那部分領土上的人民,他給他們留了1億法郎。
這個背後的政治意含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拿破侖是開創了現代政治格局的一個人,那個時候現代作為一個政權,他的兩根支柱是清晰的,就是你的合法性來自于人民,而你擷取合法性的手段來自于軍隊。是以拿破侖臨死的時候把财産一分為二,軍隊一半,人民一半,擷取支援。他為什麼還要擷取支援?他已經到油盡燈枯的時候了,這就是我們講的無限遊戲,拿破侖還有兒子,他的兒子将來會東山再起的,靠什麼?就靠這兩億法郎,如果能夠買來軍隊的支援和民心,多便宜啊。
然後拿破侖在遺囑的第一句就寫過,他說“50年前,我生于教會的懷抱,也死于教會。”這當然指的是羅馬的天主教會,我們有點曆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拿破侖跟教皇之間那個沖突那個深,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教皇給他加冕他根本就不耐煩一把搶過來自己戴頭上。他跟教會完全不是那個一個虔誠的信徒的關系,但你看拿破侖在遺囑的第一句話先給自己做宗教歸屬的定位,我跟天主教庭和解,将來我的後人東山再起的時候,我希望天主教不成為他的負擔,因為我留下一句話,我生于天主教會的懷抱,也死于它的懷抱。
再來,他接着寫“對我親愛的妻子瑪麗·路易斯我是滿意的,我直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對她懷有深厚的感情,請她悉心保護我的兒子。”你要是了解拿破侖的婚姻都知道,這是兩段婚姻,原來有一段婚姻,後來解體了。這個瑪麗·路易斯實際上是奧地利,奧匈帝國皇帝的女兒,是一段徹徹底底的、百分之百的政治婚姻,談不上什麼感情,而且事實上拿破侖東征西戰的過程當中,這個瑪麗·路易斯也出軌了,而且出軌的情況拿破侖是知道的,她隻不過給他生了一個兒子。是以他臨終的時候在遺囑裡要特别注明,我對她是滿意的,直到臨死的時候是懷有深厚感情的,緊接着就是一句,請她悉心保護好我的兒子。
再來,“我囑咐我的兒子”,他的兒子就是小拿破侖,也就是曆史上那個很著名的羅馬王。這個時候隻有10歲,就是拿破侖死的時候他其實不在他身邊,這時候隻有10歲,跟他媽在一起。“我囑咐我的兒子千萬不要忘記,絕不能成為壓迫歐洲人民的工具,一切為了法國人民。”把民族主義,拿破侖家族是法國民族主義代言人這個旗幟往這兒一插。但是後來我把拿破侖的遺囑經王陶陶的提醒翻過來整體看了一遍,那裡面你都要從一個政治家的基心去看,你能看出很多門道。
我們回想那個時間1821年的4月份,在拿破侖知道自己生命走到終點的時候,他在幹什麼?他在布局,這局遊戲不可能結束的,你以為你把他困在那個荒島上他就結束的嗎?當然不會,後面的政治遊戲他不能活着看它往下演化,是以這個時候他要盡自己生命的最後一絲光把那個布局完成。當然後面的故事拿破侖是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人算和天算加在一起在曆史的車輪裡面往前演化,拿破侖最在乎的他那個10歲的兒子,不好意思,在10年之後死了,死于肺結核。但是拿破侖當然沒有料到的事情是30年後,拿破侖的侄子,叫拿破侖三世居然靠着拿破侖當年的威名,靠他是拿破侖侄子的血緣,靠他對于軍隊的那個支援,靠那個被入侵地方人民的選票,居然從法國共和國的總統一直當到了法國最後一個皇帝,而且這個皇帝一當是20年,一直到普法戰争、色當戰役失敗他才退位。
是以你看,就這個跨越将近半個世紀的曆史布局,你作為任何一個人,你真覺得叫死後原知萬事空,有那回事?沒有,無限遊戲。是以聯考給了我們一個特别不好的暗示,什麼決戰?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什麼搞定這把再說?你看,很多人做壞事往往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是他覺得我暫時損失一點,我暫時背離一點人倫道德我來擷取這個階段的成功,然後我就好了,這是決戰。是以我特别喜歡一句話:所有做壞事的人本質上都是智力缺陷。
剛才說的是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我們往往以為人生是一個戰鬥,是有輸赢。但其實本質上是一個你根本散不了的牌局,對吧,連死了都散不了。
11.政府怎麼促進男女平等?
好,我們繼續來看聯考這個遊戲給我們的心智當中還種下了什麼BUG?這個BUG挺嚴重的,就是聯考把我們十幾年的人生,12年,國小六年,中學六年,把我們的人醬油象成跟一套卷子之間的關系。
你不覺得嗎?在聯考這個像太陽一樣燦爛的目标面前,我們和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工具。我們為什麼上學?為了考試,我們為什麼跟他一個班?跟他是同學,那是老師配置設定的。這不重要,是以我們事後回想起來高三的時候有那種特别可笑的人,是吧,明明頭一天晚上自己複習到深夜,第二天到班裡說昨晚沒複習,昨晚玩來着,這種人特别讨厭,因為他誤解了他以為我們在競争,我們同班同學不在競争好嗎?我們的關系不重要,我們是參加全省全市的大競争,你把我騙了有什麼用?不影響你的排序,是以我們老覺得這種人很可笑。
但是今天我想反過來看這個問題,難道這不是聯考可笑的地方嗎?我們人生當中幾乎是最重要的12年,我們對身邊的真實的人際關系是視而不見的,我們不覺得身邊的人對自己有什麼影響或者有什麼用,我們的12年心智最重要的成熟的和被培植的那個過程當中我們死死盯住了一個不是人的東西,就是聯考的試卷和最後的那個分數。
這當然沒有錯,但是聯考結束了,我們再一轉頭看這個世界,它的實相是什麼啊?我們今天都知道,這個世界是我們和人之間的關系。但是又因為聯考太重要,它在我們人生當中刻下的這個印記實在是太深了,是以有的人一輩子都走不過來,他一輩子都在跟公司定的KPI,丈母娘說的你一定要買房,各種各樣的目标較勁。他忘了人。這個聽起來是一個特别大的和虛妄的道理,我就說說這一周我受到的啟發。
這周我看到了一個新聞,我的一個同僚給我看的,挺有意思。安徽有一個長豐縣,安徽中部的一個縣,這個縣它的政府在推進一件事,什麼呢?就是男女平等。那你說政府咋推進男女平等?是以他們出台了一個政策,什麼呢?就是如果一個家庭生了孩子跟媽媽姓,政府獎勵一千塊錢。
這個政策看了我之後哭笑不得,這個政府你這麼幹有什麼意義嗎?媽媽就金貴一些,你是要追求男女平等,你是好像不跟爸爸姓爸爸還吃虧了,我們男人不平等啊,你就想這種政策出來是不是要被很多人吐槽。
但是,後來記者就采訪了長豐縣主持這件事的一個官員,我記下了他的名字叫龔存兵。龔存兵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這麼說的,他說我們并沒有指望這個政策本身改變什麼,我們隻是指望這個政策釋出之後在這個縣的每一個家庭針對這個問題發生讨論。因為這個政策很奇葩,對吧,生了孩子之後,我們要不要跟媽媽姓?我們要不要掙這一千塊錢?不管你最後的決定是什麼,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縣家家戶戶在生孩子要跟誰姓這個問題上,他們覺得這是個選擇、這是個問題,我們要讨論,我們要做決定。而不是這個事天生下來就應該跟爸爸姓。龔存兵說,我隻要做到這一點我就夠了,我不指望男女平等這件事我們政府一屆就出台一個什麼政策然後迅速就達到效果,那不切實際,重要的是,讓人發生讨論。
哇,我很高興,就是看到政府的官員用這種思維模式去做他們的公共政策的決策,這件事本身對不對我覺得可能個人有個人的想法,但是你發現它和其它的那些決策的差別在哪?就是它不是要結果,他想作用于人。就是你們讨論,你們覺得這是個事,我這個政策就沒有白出。我們也想的出來,一個縣你說有多少人貪圖這一千塊錢真的讓孩子跟媽媽姓呢?沒有多少,其實政府用很少的一筆财政的成本就撬起了一個巨大的一個讨論的杠杆,但這個縣後來又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非常的感慨。
12.公益組織怎麼動員村民幹活?
也是在最近我聽到了另外的一個故事,也是我的同僚告訴我的,你看生活在「得到」這樣的公司就特别幸福,經常會被各種東西啟發。我們都會抽象地談論說不要直奔目标,我們要關照人,但是如果你沒有聽到一些特别具體的故事,這個道理不會被點亮。
最近我的同僚熊靜如跟我講了這麼一個事,她說有一些公益組織在農村裡想推動村民們幹一些事,比如說想組織村民們清掃清掃垃圾,把這個村的環境變得好一些。公益組織哎,公益組織本身就窮,對吧,而且很多公益組織是一些什麼大學生,就這些人構成的。他們也沒有什麼号召力,大學生也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當他們到農村面對那些農民,告訴你,來,我們來組織起來清運垃圾,我們把這個村變得更幹淨、更好看,你覺得村民們會鳥他們嗎?根本沒人鳥他們。是以就很痛苦。
但後來公益組織就找着了一個辦法,很簡單,他們在這個村莊的外面很多這種花,然後他們就采一些花,每天編成花束然後送到這個村每家每戶,送到他們的堂屋裡。那發生什麼呢?好像跟他們的目标一點關系都沒有,但隻要你堅持,天天送,就會發生很多微妙的改變。因為堂屋裡有了這麼一束花,是以村民們會把堂屋打掃得盡量幹淨一些,因為堂屋裡有這麼一束花,是以家人之間說話語調會稍微親切一些。因為堂屋裡有這麼一束花,是以孩子們放學在堂屋裡會跟大人多待一會兒,哪怕幾秒鐘。這就是這束花的作用。
時間長了,因為這幫大學生,這幫公益志願者不斷地給村民家裡送花,是以他們擁有了一個東西,用我們熟悉企業的話語的人知道的那個詞,叫上司力。是以他們在号召什麼,說咱們清運個垃圾,就願意聽他們。跟這個事道理本身該不該清運垃圾沒關系,是因為你們改善了我們生活,我們喜歡你們。是以你們發出号召,我們更願意配合,就這麼簡單,這個村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這個故事我聽說之後,我覺得我一下子把所有背後那些道理,我不敢說我是把它想明白了,但是就真的變得更加的清晰可見。這個道理其實說出來特别像雞湯,就是這個詞,叫“與其直奔目标,不如直指人心。”
聯考這個模式一直給我們一個暗示,就是其他的人實際上是工具,老師是我的工具,同學是我的工具,輔導班是我的工具,甚至父母都直接告訴你的孩子,說我為你怎麼樣都行,我為你把所有的錢花上,你隻要考取大學。我們這代人的父母都跟我們講過類似的話,他給我們的一個暗示就是,這個世界其他都是工具,隻有那個目标是對的。但是你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就知道,在真實世界裡不是這樣的,那些目标才是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