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城通訊」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梅益

作者:春秋看客

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梅益

圖檔描述

「京城通訊」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梅益

題記:1966年12月“文革”方起未艾,紅衛兵實行大串聯,當時在廣播戰線工作的我二十多歲,随機關紅衛兵到北京串聯,首當其沖去的地方就是中央廣播事業局。我們住在“紅樓”,當晚受到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梅益的接見。他穿一件黑呢子大衣,風度文雅,談吐不凡,陪同接見的還有美國專家李敦白。數十年以後的2009年到北京進行專訪,得知被訪者的丈夫高玉武老先生當年曾是梅益的專職司機。由于年輕時工作經曆的緣故,就對梅益的司機高老先生感到親切,遂與高老先生談了不少關于梅益的不少往事……

梅益(1914年1月9日-2003年9月13日)原名陳少卿,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著名宣傳活動家、翻譯家、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黨組第一書記。[1]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一、二、三、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一、五屆委員。 遇到[2]

曾任廣播事業局副局長、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總編輯。

1958年,梅益建成了我國第一個電視台,同年5月1日19時整,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試播,中國電視事業發展的曆史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

論及梅益的個人經曆,他說,梅益1914年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1929年,考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在校學習期間,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1935年,在北平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同年底,他受黨組織委派轉往上海“左聯”和文化界救國會工作。193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42年,梅益調中共華東局宣傳部工作。1945年,奉中央訓示傳回上海,負責籌辦《新華日報》。1946年初,到南京梅園新村工作,擔任中共駐南京代表團新聞處處長、新華社南京分社社長。1947年3月,他随代表團撤回延安,擔任新華通訊社總社編委、副總編輯。1949年3月,繼續主持改名為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的新中國廣播工作。

1949年12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梅益為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分管宣傳業務工作,同時兼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總編輯。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首都天安門城樓上對“開國大典”的整個過程進行了實況廣播,各地人民廣播電台也在同一時間轉播。“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聲音從此傳向全中國,傳向全世界。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在全國同時進行聯播的實況廣播。當天在天安門城樓主持實況廣播的正是梅益。

1949年12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梅益為廣播事業局副局長,分管宣傳業務工作,同時兼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總編輯。20世紀50年代,他根據劉少奇要發展電視的訓示,帶領廣播事業局的科研技術人員經過不懈努力,使中國人民的廣播事業有很大發展,位于荥陽的中央廣播電台的轉播台554台就是那個時候建成的。

作為翻譯家,梅益從1938年到1941年曆經四年,艱辛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中譯本。此書很快引起轟動,解放區的書店紛紛翻印。雖然該書先後有多種譯本,但最終還是梅益的譯本流傳最廣,影響了中國幾代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