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作者:賀州新聞網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黃姚古鎮祠堂頗多,幾乎每個大姓都有自己的宗祠,充分顯示出宗族的勢力。

在古鎮内居住的人們生活富裕,财力充足。特别是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古鎮人口迅猛發展,經濟空前發達。各氏族之間為了加強勢力擴充,團結一緻對外,更為求得人财興旺、澤被後代,讓自己的勢力和财富能世代相傳,均紛紛籌集資金在古鎮選址建造宗祠。古鎮内現有各姓氏宗祠11座,結構規模雄偉壯麗、裝飾豪華考究。古家祠、吳家祠、梁家祠、郭家祠、司馬第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各宗祠門前修建石階,然後是寬闊的門廊、進入大門兩旁建有廂房,正中是一個大天井,兩旁小花園,天井正面是高大寬闊的正座,安放列代先祖牌位和祭祀用品。由于當時建築工匠都來自湖南,各姓氏宗祠建築風格基本一緻,均采用磚石結構,雖曆經百年滄桑,仍然金碧輝煌。

祠内最耐看的當屬那些精美的古壁畫,雖曆經千年卻不退色。看祠堂的老伯用清水去擦拭那些壁畫,結果卻越擦就越新越漂亮!

1 天佑古公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在黃姚建立宗祠的古氏共有兩支,一支是天佑公支,一支是鳳信公支。其中天佑公支的宗祠稱為天佑古公祠,鳳信公支的稱為古氏宗祠。為二層樓三開間二進深建築,硬山頂結構。垂脊為灰沙脊,正脊為疊瓦脊,牆為青磚清水牆。大門處有兩層踏步大門處有兩層踏步。底層踏步共五級,上層踏步共二級。

鄰近興甯廟,大門兩邊為“天錫公純瑕,祜啟我後人”,大廳内兩側有“規行”(左)和“矩步”(右)。

2 莫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位于金德街上,建于明末年。莫氏宗祠大門上書“莫氏宗祠”牌匾,兩邊對聯為“巨鹿開世系,粵桂衍宗支”。大廳内前柱上書“水源木本流界迹,春露秋霜感口波”,後柱上的對聯寫道“祖德難忘修俎豆,宗功圖報薦馨香”。大廳左角落有一石碑,上書“谒黃姚莫氏宗祠詩一首:巨鹿家聲源流遠,宣卿分支世澤長。祖德流芳傳萬代,宗功浩氣顯千祥。國恩家慶宏圖展,人壽年豐後裔昌。鴻雁有情傳喜訊,黃姚聚竭振綱常。裔孫敬題口葵酉年仲冬吉旦”。

3 葉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位于古鎮西南端公路邊。門旁對聯為“受姓在周朝自東遷西曆古而臻今久遠根苗當永念,發源由葉縣從彼至此承先以啟後連綿瓜口慶長延”,大廳正中牌匾上為“祖德流芳”,兩邊石柱上為“由口氏而分支世世祖承懷祖口,會南陽之合族年年祭祀念宗功”。

4 吳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位于金德街,始建于清末。三間兩進,镬耳硬山頂,青磚清水牆。前檐柱為青石柱。祠内有壁畫四十八幅,是黃姚古鎮内壁畫較多的一座建築。1944年秋,廣西省立藝術館疏散到黃姚時,曾在吳氏宗祠上課和開展抗日救國等宣傳活動。已故著名戲劇藝術家歐陽予倩和現代畫家蔡迪之、易瓊等人也曾以此為工作室。

1983年,昭平縣人民政府将“吳氏宗祠”公布為“廣西省藝術館舊址”。

5 林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為三間兩進,镬耳硬山頂,青磚清水牆。因為後期重修,青磚牆上還噴有石灰層。二層樓高,但無樓面。蓋小青瓦,瓦頭制安工藝不明,明改為綠色琉璃瓦勾頭和滴水。正脊以現被改建為綠色琉璃釉筒瓦和滴水。正脊平輔一層小青瓦,其上再用兩行豎瓦壓實。前檐廊上設兩檐柱,檐廊較寬敞,檐柱下棱形石柱楚墊支。

位于金德街56号,原為葉三林公祠,始建于道光年間,至今有200年左右的曆史。林氏宗祠大門兩邊的石柱上寫有一副對聯,為“燕翼贻謀憑祖德,蟬冠稱慶賴宗功”。大廳上書“忠孝”二字,右有“雙桂發祥”,左有“九牧流芳”。

6 梁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梁家宗祠主座為三開間一進深的硬山頂建築。牆體為青磚清水牆,梁架為穿鬥式。山頭為镬耳形。瓦面蓋小青瓦,瓦頭筒瓦和滴水蓋綠色琉璃瓦。

位于中興街上,大門兩邊對聯為:“祖德存永輝,宗支展長輝”。

7 勞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三間兩進,镬耳硬山頂,青磚清水牆。前座正立面外牆在原清水牆之上加批一層假清水。二層樓高,但無樓面,蓋小青瓦,無瓦頭,無滴水。正脊以壘疊樹瓦壓脊,垂脊以磚和灰沙壓脊。前檐廊以鬥形挑手出檐,無檐柱。

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16年),位于安樂街勞家巷内。以勞元錫為遠祖,以勞敷巧黃姚支系始祖。1995年在祭祀活動上宣讀的祭文就有:“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黃姚勞氏宗祠舉行首次大祭。元錫公子孫後代衆多,兄弟叔侄、嬸嫂姐妹等人,謹陳淡酒粗肴,恭敬與曆代宗靈錢敬拜“等語。

位于安樂街上。初建于乾隆二十年間(1716年),紀念敷巧公。大門外石柱上對聯為“元祖源流遠,威公世澤長”,進門正中有“敬慎儀威”的牌匾,後面為“孝悌忠信”,兩邊柱子上的對聯為“敬祖思源崇功德,義型威信裕後昆”。中間院子兩邊有圖畫,右邊為“春遊青草地,和“夏賞綠荷池”圖,中間為“冬夜讀書:古人求學問,一生不放松。少壯下功夫,到老方成功。紙上求知識,終覺淺和空。要有真本事,親身去學用。”詩一首;左邊為“秋飲黃菊酒”和“冬吟冬雪詩”,中間為“鋤禾”詩一首。大廳正中有“松陽堂”的牌匾,兩邊為“祖孫學士,兄弟中丞”。兩邊柱子上的對聯前邊為“文章光世德孝友振家聲,上紹中丞業常傳學士名’,後邊為“祖澤宏敷祚胤千秋遠錫,孫猷廣著本支百世聯芳”。

8 黃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為院落式建築,主座為三間兩進,镬耳硬山頂,青磚清水牆。前座檐廊以兩幅磚牆代替檐柱。主座前為院落,院前有門樓。門樓青磚青水牆,人字形硬山頂,蓋小青瓦。瓦頭原有作法不明,現改為黃色琉璃瓦瓦當和滴水。

位于迎秀街上,大門兩側對聯為“宗本延思久,支森祚積長”。

9 郭氏宗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位于吳氏宗祠的對面,1928年重修。宗祠大門兩側寫道“汾陽世胄,點領家聲”。兩邊石柱上的對聯為“綠漲長春波俯曲沼方塘萬派朝宗通,青山來遠口對武峰文峽衆山羅列似兒孫”。入口處有門,前面柱子上的對聯為“贻燕翌啟鴻圖念乃祖積厚流光曠世相傳綿德業,煥人文繩先武原諸昆笄來繼往大家振奮銘書香”,後邊石柱上為“支笄衆郡本溯羊城八百裡喬木高遷系譜重天潢東粵淵源西粵衍,春薦豚羔秋行摩積萬千年馨椒永祀報功崇大興前人統諸後人承”,後面也有一聯,已浸漶不清。大廳上寫有“世代榮昌,合族平安,富貴雙全”,右邊有“房房興旺”,左邊有“百子千孫”。

主座三間兩進,镬耳硬山頂,青磚清水牆。二層樓高,但無樓面,内空隻有一層。蓋小青瓦,瓦頭原為石灰膏,無滴水,現被改建為綠色琉璃釉筒瓦和滴水。前檐廊有磚砌檐柱,現檐柱上加貼有紅色瓷磚。

10 古氏公祠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

在古鎮北側的新街上,始建于康熙年間(1708年),以古鳳信為黃姚古氏支系始祖,古鳳信是第一個率領黃姚古氏先祖從廣東梅州搬遷廣東鶴山縣的人,後來,他的二十九世孫古綱倫、古齊治等人又遷移到了黃姚,于是籌集資金建成黃姚古氏宗祠。1909年(宣統二年)作為黃姚街子弟學校。抗日時期,桂北行署曾借此用作臨時辦公位址。1943年地下黨在此舉辦黃姚中學。1993年農曆八月七日開始動工重修。

古氏宗祠大門正中牌匾上書“古氏宗祠”,兩邊對聯為“直父家聲遠,筆公世胄長”。進入大門後,另有一門,正中挂有“古氏宗祠”牌匾,兩邊寫道“古道新風德門厚福俱由正路,家安宅吉仁裡祥和恒處善林”。大廳内正中挂有“古氏宗祠”牌匾,右邊有一小門,上懸牌匾“慈善堂”。進入慈善堂,正中供奉觀音神像,上面寫有“甘露瓊漿”,兩邊為“春涵瑞霭龍仁裡,日擁祥雲護德門。”

編 輯 | 灰 哥

審 核 | 尹平濰

來源:廣西賀州黃姚古鎮景區官網

千年古鎮裡的宗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