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在中國現代史上,中國曾在較長一段時間内實行了三級軍區體制,并不斷對大軍區的劃分進行調整,相應的軍隊編制也随之變動。但有四個開國上将,在大軍區劃分的頻繁調整中,卻似乎沒受到影響一般,一直擔任大軍區司令員長達二十多年,他們便是許世友、楊得志、韓先楚與陳錫聯四位開國上将。

其中,許世友與楊得志更是連續擔任了二十五年的大軍區司令,成為上将中任職大軍區司令時長之最。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在變幻莫測的局面中,許世友與楊得志兩人到底各有什麼樣的本事,才能二十五年來一直穩坐這把位高權重的椅子呢?

頻繁調整的大軍區劃分與大軍區司令不倒翁

建國後,我國在回顧以往的軍區發展經驗與借鑒蘇聯軍區制的樣闆的基礎上,建立了大軍區、省軍區、軍分區的三級軍區體制,此後,大軍區的劃分便在不同時期不斷調整,相應的人事安排也随之變動不休。

1950年4月,中央軍委将第一、二、三、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以及各兵團的番号統統撤銷,在全國設立六大軍區(西北、西南、中南、華東、華北、東北),在各省統一設立省軍區,在各市統一設立市軍分區和縣(市)武裝部,将所有軍隊納入軍區管轄,标志着三級軍區體制的正式形成。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在1955年,為應對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中央軍委又将原有的六大軍區先後調整為了十二大軍區與十三大軍區。在十三大軍區中,内蒙古、西藏、新疆3個大軍區以機關所在省份命名,而其他的10個大軍區: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昆明、武漢、成都、蘭州與福州則均以機關所在的城市命名。其中,福州軍區還是中央軍委從南京軍區中劃出福建、江西兩個軍區而特别設立的,主要是服務于對台鬥争的需要,建國以來大軍區數量最多的時期就是這十三大軍區時期。

在60年代後期,中央軍委為精簡軍費開支與平衡大軍區布局,将内蒙古軍區與西藏軍區調整為了省軍區,十三大軍區便調整為了十一大軍區。但由于特殊形勢的影響,自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大軍區的機關工作少有正常開展,許多軍區的上司也被迫離開了崗位。

在80年代,我國進行了著名的裁軍一百萬運動,十一大軍區也就相應地被精簡為了沈陽、北京、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七大軍區,原有的軍區上司編制也紛紛被打破重塑。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不難看出,在我國大軍區的劃分經曆了多階段的巨變,不僅在數量上有較大起伏,在地域上也發生了多次改變。在這樣的大變局造成頻繁的人事調動的情況下,實在很難想象許世友、楊得志、韓先楚、陳錫聯四位開國上将是怎樣才能擔任大軍區司令長達二十多年,而許世友與楊得志連續任職大軍區司令長達二十五年的故事,更是堪稱奇迹。

在兩人任職大軍區司令二十五年的曆程中,許世友是先後擔任了南京軍區司令員(1955-1973)與廣州軍區司令員(1973-1980)。而楊得志是先後擔任了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955-1969),武漢軍區司令員(1969-1979),與昆明軍區司令員(1979-1980)。

在1979年到1980年間,楊得志與許世友一同指揮雲南方向的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狠狠地收拾了越南這匹白眼狼,兩人一起為最後的大軍區司令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号。在1980年,楊得志與許世友因職務升遷,共同離開了大軍區司令員的位置,許世友升任為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而楊得志升任為了解放軍總參謀長。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下面,我們便來看看這許世友與楊得志究竟有何本領能夠創造擔任大軍區司令長達二十五年的記錄。

許世友曾在少林寺習武多年,練就一身真功夫。即使在高手如雲的開國将帥中,他的身手也足以跻身第一流行列。在他的軍旅生涯中,他多次親臨一線上陣殺敵,以提振士氣。他那一手虎虎生風的大刀,不僅在紅軍中立了威,也在國軍與日軍中出了名。

許世友除了個人武力值爆表外,更是以能打,善打硬仗、惡仗聞名天下,他的大軍區司令一職也多源于他的赫赫戰功。

在長征時,許世友曾多次作為開路先鋒,率領先頭部隊在敵人的圍追堵截殺出血路,并以赫赫戰功被提拔為了紅四軍軍長。

在解放戰争時期,國軍74師号稱國民黨反動派"五大主力"的王牌軍隊,全副武裝美軍軍械,氣焰不可一世,但許世友硬是帶着用小米加步槍的軍隊,将他給死死地困于了孟良崮,并不斷圍點打援,最終将74師全殲,令蔣介石幾近崩潰。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在膠東保衛戰和張周、昌維、衮州戰役中,蔣介石孤注一擲,賭上了老本血拼,但許世友率部頑強作戰,也硬是将老蔣的這點老本也給打崩了,并直接粉碎了國民黨對山東的重點進攻,令毛主席不吝贊美之詞。

在抗美援朝戰争中,許世友被任命為志願軍第三軍團司令員,在此之前,美軍剛在軍事奇才李奇微的指揮下進行反撲,氣焰十分嚣張,但許世友在夏季反攻戰役中,指揮志願軍以消滅美軍有生力量為目标,與美軍多次拉鋸,給美軍造成大量傷亡,又将美軍的嚣張氣焰給打了回去。

縱觀許世友的軍旅生涯,他幾乎沒有遇到過砸不掉的"硬釘子",也幾乎沒有遇過到他打不了的硬仗、惡仗。

此外,天縱神武的許世友不僅有勇武,也有敏銳的政治嗅覺。

在長征時,許世友看到張國焘的生活開始腐化,曾主動對張國焘進行勸誡。在他勸誡無果後,他便對張國焘的上司産生了質疑,并逐漸與張國焘漸行漸遠。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在張國焘陰謀殺害朱德與劉伯承時,正是許世友派人假裝山賊,伏擊了被安排去暗殺二人的部隊,令張國焘的計劃全然落空,才讓二人轉危為安。

當許世友在抗大因為一場誤會險些被殺頭時,他也在危急關頭正确地選擇了相信毛主席,相信組織的調查,最終得以解除誤會,并得到毛主席的賞識,還在毛主席的建議下将原名"許仕友"改為了"許世友"。

在那場“運動”到來之際,許世友也十分機智,沒有呆呆地坐以待斃,而是多次去山區躲避,遠離政治浪潮,并與毛主席、周總理頻繁聯系,依靠他們的庇護與自己的主動退避,躲過了許多次危險,他的大軍區司令一職也是以幾乎未受到影響。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中央軍委曾經高度評價楊得志為"一代忠勇之将"。縱觀楊得志的一生,他完全無愧于這一稱号,更當得起這二十五年的大軍區司令。

楊得志的忠展現在他對黨忠誠與對人忠厚上。

楊得志對黨忠誠,服從指揮,嚴守紀律。他自1928年參加紅軍并加入中國共産黨以來,隻受到過一次處分。而這次處分也是源于一場意外,他的手槍不慎走火,誤傷了一名民工,并不是他有意為之。建國後,曾有不少人想幫助楊得志,在檔案裡消除這個早已撤銷的處分,但他卻将他們一一拒絕了,并時刻以這個處分警醒自己。

在那場特殊的運動中,那群造反派除了這個處分外,再也抓不到任何楊得志的政治污點,隻得将他象征性地鬥争幾次,便再也不能對楊得志造成實質性的威脅,楊得志也是以在那場運動中,保持住了自己的職務。

對黨忠誠的楊得志也待人忠厚。他從不阿谀上級,以換取前程,也絕不苛待下屬,以示威嚴,在同級之間不卑不亢,人品幾乎有口皆碑。在他最初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時,便無人反對,并有許多人表示熱烈的支援。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楊得志的勇主要展現在他在指揮時驚人的冷靜與創造力上。

拿人們津津樂道的飛兵破烏江,強渡大渡河兩個故事來說,楊得志就是這兩個故事中的主要指揮官。

在楊得志指揮部隊強渡烏江時,紅軍正内外交困,烏江也成了紅軍的一道鬼門關。但楊得志卻十分冷靜,他先是主動帶領紅一團在敵軍增援趕到前到達了烏江,并挑選了8名勇士紮了一個竹排試渡烏江。

雖然這次試渡後來失敗了,但他之後馬上創造性地讓第二批試渡的戰士在竹排上綁上扶手,并選擇下遊水流較緩的地方渡河,果然渡河成功。後來,十幾名過江的戰士英勇作戰,順利地打掉了敵軍的河岸據點,紅一團也便在烏江給中央紅軍打開了生路。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在楊得志指揮強渡大渡河時,他首先是在雨夜強行軍70多公裡,率領紅一團突然到達大渡河渡口安順場,全殲了還沒反應過來的國民黨軍的兩個連,控制住了大渡河一岸的陣地,并繳獲一條運輸船。

其後,他又出其不意,在拂曉時對疲憊的敵軍發起進攻,身先士卒地組成了"十八勇士突擊隊",乘着繳獲而來的運輸船拼死沖上了對岸,将猝不及防的岸頭守軍擊潰,成功拿下了對岸陣地,取得了強渡大渡河的勝利。

在抗美援朝戰争時,楊得志結合冀中道地戰的經驗,提出了建設坑道工事防禦體系的戰術:将防空洞下面挖通,形成V形的工事,令大量士兵可以在防空洞下活動,躲避炮火轟炸,并随時從美軍意想不到的地方出來消耗美軍。

這種戰術與道地戰幾乎同理,但工程量十分巨大,以前也曾有将領構思過,但真正有膽量首先将它正式提出,并付諸實施的隻有楊得志。在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像下雨一般傾洩炮彈,令志願軍們在地面上避無可避。志願軍們是憑着楊得志指揮建構的坑道工事防禦體系,才得以在坑道中艱苦地與美軍周旋,并艱難地擊退六萬多敵人的680餘次進攻。上甘嶺戰役結束後,楊得志也因他提出的這一天才戰術得到了毛澤東的極大贊揚。

在大軍區司令員崗位上,為何許世友與楊得志能擔任25年之久?

結語

許世友與楊得志擔任長達二十五年的大軍區司令,不僅是由于他們具有卓越本領,也是因為特定的曆史時期造就了特殊的形勢。在國防軍隊日益現代化的今天,恐怕不會再有人能續寫擔任軍區司令二十五年的傳奇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