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高于生活

作者:戰略李剛

公元1804年,拿破侖稱帝。那時候,西方人還很迷信,講究君權神授。按照傳統,要由教皇在羅馬為法蘭西皇帝加冕。拿破侖比較拽,逼迫教皇破例,從羅馬趕來巴黎聖母院,主持加冕儀式。當時,盛況空前,歐洲名流顯貴,濟濟一堂,千百道目光聚焦在拿破侖頭頂上方。教皇手持皇冠,吟誦聖經。拿破侖等得不耐煩,從教皇手中奪過皇冠,自己給自己戴上。教皇好尴尬,在衆人錯谔的目光中,老臉灰白,退後一步,重重地坐下。接着,該給皇後加冕了。教皇安靜地坐在那裡,一言不發,一動不動。拿破侖幹脆不理教皇,自己過去拿起皇冠,給約瑟芬皇後加冕。人群外爆發出整齊嘹亮的歡呼,響徹雲霄,加冕大典勝利結束。

那一年,拿破侖35歲,皇後約瑟芬41歲,夫妻二人,正值生命的高光時刻。

那一年,還沒有錄像機,也沒有照像機,拿破侖需要一位畫家記錄下這偉大的一刻。

宮廷禦用老畫家,認為加冕過程驚世駭俗,實在不敢描摹。于是下樓梯故意摔了一跤,跌壞了手臂,以此為由,拒絕了拿破侖。其他畫家也覺得無從下筆,不敢承攬這個瓷器活,畢竟賺錢事小,砍頭事大。隻有畫家大衛,自告奮勇,接下委托,曆時兩年,交出了一幅令拿破侖滿意的作品。

畫中,拿破侖簡直身高丈二,約瑟芬宛若年輕的少女,歐洲精英們環繞周圍,金光閃爍,富麗堂皇,表現了人物與環境的強烈質感,見者無不交口稱贊。

拿破侖龍顔大悅,加倍賞賜大衛,讓大衛照原樣再畫了一幅。一幅儲存在凡爾賽宮,一幅儲存在盧浮宮。兩幅畫幾乎一模一樣,惟一的差别是畫面中拿破侖妹妹的紗衣,凡爾賽宮那幅着紅紗,盧浮宮的着白紗。

當時人們都誇大衛,構思巧妙,畫技精湛,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藝術高于生活

後來,拿破侖移情别戀,與約瑟芬離婚,歐洲精英們聯手打敗拿破侖,将其流放到南太平洋的一個鳥不拉屎的小島,郁郁而終。

人們開始指責那幅畫不切實際,說大衛是個馬屁精。

大衛好不委屈~油畫不是寫真,是藝術;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家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加工,屬于二次創作;作品必須滿足客戶需求,投其所好,否則賣不出去;大衛身為畫家,出賣作品擷取報酬,何錯之有[泣不成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