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殼蟲在我國分布很廣,是我國南北方果樹害蟲之一。它主要危害果樹的枝、幹、葉和果實,但以危害枝幹為主,主要吸食枝幹養分,偶有危害果實和葉片現象。嚴重時枝幹上的蚧殼蟲密布重疊,遠看枝幹呈灰白色狀,且凹凸不平。被害枝幹極度衰弱,甚至造成幹、枝幹枯死亡現象。它雖然是果樹的一般害蟲,但也不能小視它。蚧殼蟲一般南方比北方發生較重,且一年的比北方多繁殖1~2代。

蚧殼蟲的種類也很多,常見的有桑白蚧、梨園蚧、康片蚧、紅園蚧、矢尖蚧、吹綿蚧和康氏粉蚧等。它的繁殖能力強,蟲口基數大,且它的背部有蠟質層,将它嚴嚴實實的包裹在裡面,它主要刺吸枝幹汁液養分,一般藥劑防治很難進入體内,藥效很難發揮。如果用藥和用藥時間不當,也很難将蚧殼蟲消滅幹淨。它也是許多果農頭痛的一種害蟲,是以要抓住最佳防治期進行防治。
蚧殼蟲每年發生的代數因地而異,北方一般一年發生2代,偶有3代;浙江福建一帶一年可發生3代;而在廣東一年的可發生4~5代。北方各省均以第二代受精雌成蟲于枝幹上越冬,下年5月份,越冬雌成蟲開始産卵,卵期約為15天左右,初孵化的若蟲經1至2天便固定在枝條上危害,再經6至10天開始形成蚧殼,雌若蟲蛻去兩次皮後,至7月下旬發育為成蟲,雌成蟲與雄成蟲開始交尾産卵,由于此時溫度高,卵經10天左右就可孵化出若蟲,若蟲又開始繼續危害。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蟲又陸續羽化,開始交尾,此代雌成蟲交尾。
後在樹體上進入越冬狀态。此時南方果區的蚧殼蟲還在繼續繁殖危害樹體。介紹了蚧殼蟲的發生規律後,下面就介紹蚧殼蟲的防治。
在防治蚧殼蟲時,一定要抓住各代若蟲的發生期(如:陽曆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第一代若蟲發生期,陽曆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第二代若蟲發生期。)抓緊時間進行防治,才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隻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因為此時幼若蟲還沒有形成介殼,蟲體的蠟層很薄,藥劑很易滲入蟲體内,此時用藥,藥效才能發揮到最高。是以一定要抓住在若蟲期最佳時間用藥。
因各地每年的氣候不一,若蟲的發生期也會不同,要真正掌握好每代若蟲的發生期,就要在若蟲快發生這段時時,去園子去常觀察,且把每年每代的發生時間做以記錄下來,才能為下年防治提供有效預防資料和預防時間。
常用防治蚧殼蟲的藥劑有:噻嗪毒死蜱、
噻蟲嗪、螺蟲乙酯、甲維毒死蜱、石硫合劑、洗衣粉等。但在用藥時有些藥劑要加入有機矽等滲透劑,藥劑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下面就介紹幾種綜合防治方法。
加強苗木、接穗的病蟲檢疫,堅決不能把帶蟲的苗木帶進園區。
結合冬季修剪等技術措施,及時剪除危害較重枝條,最後全部收集一起帶出園外集中燒毀。或在蚧殼蟲危害枝幹下鋪上塑膠布等物,用硬毛刷刷除枝幹上的越冬雌成蟲(此法一般用在發生較輕的園子使用)。
對于蚧殼蟲發生較輕的園區,也可用甲維毒死蜱600倍液+滲透劑混合液塗抹蚧殼蟲發生處。也可用6~8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塗蚧殼蟲發生枝幹處。
利用捕食性紅點唇瓢蟲和寄生性軟蚧蚜小蜂消滅蚧殼蟲,可有效控制蚧殼蟲的發生。
下面推薦幾個藥劑防治方法:(1)、甲維毒死蜱+比蟲啉+滲透劑。
(2)、噻蟲嗪+有機矽+比蟲啉。
(3)、螺蟲乙酯+滲透劑+比蟲啉。
(4)、若蟲期噴300倍的洗衣粉液,也能起到很好防治效果。
(5)、噻嗪毒死蜱+滲透劑。
以上藥劑按藥劑推薦用量即可。
作者:付春長(進階園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