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封包娛×新京報動新聞聯合出品

眼前的範丞丞,與大衆想象中或有些不同:不加粉飾的平頭,是年輕藝人少有的幹練風格;眼神的澄澈中,流露出被打磨的閱曆感;聊及對作品和角色的了解,娓娓而談間有着超出21歲的成熟。這些,都是“演員”這一身份帶給他的烙印。

自2018年出道,範丞丞似乎從未如此,鮮少奔波于大衆視野。2021年,一張新專輯,一檔常駐綜藝,是他作為偶像藝人的全部成績單;更多的是電視劇《緻命願望》、電影《門鎖》的持續發酵,以及那些不為人所了解的,埋頭于作品之中,和角色反複對話的日子。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範丞丞提及最多的詞語是“盡力”——盡力學習演戲,盡力做到問心無愧,盡力讓别人無話可說。“以前就是想要做好,不能丢人,抱着這樣的心态。但現在,真的非常享受在劇組裡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過程。”他正努力從演員的身份之中,尋找着屬于“範丞丞”的更長久的定義。

在角色裡看到範丞丞,是失敗

電影《門鎖》中,保安小吳是一個神秘的角色。身穿黑衣,冷酷少言,眼神淩厲,左眼處有一塊傷痕。當獨居女性方卉(白百何飾)的門鎖聲在黑夜響起,小吳會筆挺地站在漆黑的走廊,壓低聲音用腳卡住門對方卉說一句晚安。然而結局揭曉,他并不是那個迫害方卉的人。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正在上映的電影《門鎖》中,範丞丞飾演保安小吳。

顯而易見,在這樣一部極緻的類型片中,這個角色承擔着戲劇反轉和沖突沖擊的功用。能否通過表演讓觀衆相信“他是壞人”,驗證着演員自身的信念與質感。

範丞丞最先吸引導演别克的是“帥”——冷酷沉默的形象外化。但合作結束後,别克更願在媒體采訪中用“靈氣”誇贊這位年輕演員。片場,别克很少告訴範丞丞某一場戲具體要怎麼演,隻會告訴他“最高任務”是什麼——此時此刻角色的想法、台詞的表達,以及為什麼要如此表達,“我基本上一說,他馬上就能了解到。”

而這種對人物的迅速拿捏、揣測,甚至趨于精準的預判,在範丞丞的了解中,要歸功于導演的幫助,以及在《緻命願望》中積累的“小技巧”。《緻命願望》中,範丞丞飾演的學生會主席裘文東因自小失去父母愛護,經曆被綁架、被威脅,逐漸喪失對人性和生活的希望,進而淪為Wisher(喂食者協會)的傀儡。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電視劇《緻命願望》中,範丞丞飾演的裘文東最終走向黑化。

同樣是亦正亦邪的角色。不同的是,裘文東後期的黑化是比較外放式的,但小吳更多是内心的隐忍,要收着演,不能誇張。反映到片中,《門鎖》鮮少有《緻命願望》那樣極緻的憤怒與爆發戲,但導演卻給了範丞丞很多微表情的特寫,陰郁、自卑、孤僻,都被寫在不同的眼神表達之中。

但無論是怎樣的表現方式,裘文東和小吳,似乎都跳脫于外界對于範丞丞在舞台、在綜藝中呈現的既往印象。“我不是特别想讓作品中的角色,跟大家生活中見到的範丞丞一樣。作為一名演員,那對我來說是比較失敗的。”

18歲快速成名,21歲放緩腳步

如果說,演員需要把自己放在角色背後,甚至将自我打破、重塑,那舞台則是把真實的自己完整袒露,實作交流。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語境。但我們似乎無法規避後者,去追溯範丞丞的演員之路。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範丞丞會把真實的自己袒露于舞台。

範丞丞對舞台的熱愛,更像是與生俱來的。早年間,當嘻哈仍是小衆音樂類型時,範丞丞便開始稚嫩地用歌詞表達内心想法。“那時就覺得做嘻哈音樂的男生,就是帥。像打籃球、玩滑闆的男生都很帥一樣。但滑闆我沒學成,因為當時不太協調。”範丞丞回憶到。

少年時最純粹的夢想,促使範丞丞15歲遠赴海外求學。那是一段于範丞丞形容,“雖然苦,但又很甜”的日子。有時和當年一起訓練過的朋友聊及那段時光,很奇怪的,大家都是如此,苦的地方,似乎已經記憶不深刻了,更多是感念。“可能因為大家都覺得,那時如果能學習到更多就好了。”

改變發生于2018年冬天,範丞丞18歲的時候。那是對很多人而言意義非凡的一年。在千萬人的注目和喜愛之下,範丞丞正式出道成為一名藝人,快速得到大衆認知。夢想實作了,但方向感也因鮮花和掌聲的擁簇,開始變得模糊。“進入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狀态,一下子起了變化。沖勁兒很強。”堆積如山的廣告、商演、綜藝……但他依然堅持每年至少推出一張專輯。那時,他隻有一個想法就是投入工作,無論大大小小的工作,隻要能多露面,多給大家展現不一樣的範丞丞。

但他同樣渴望着學習。“(能力)比較像啃老本,像童子功一樣,拿出來再練,然後快速地肌肉記憶。”

此次采訪中,範丞丞便多次詳細“彙報着”自己在《門鎖》中的學習成果。“電影銀幕和手機螢幕還是有一定差距,它會(更加)放大整個人的情緒。”“那場(車裡的多人)打戲其實排程還蠻難的,就是一個鏡頭到位,還要和(對戲)老師打出真實的感覺……”

《門鎖》中小吳的戲份并不是很多,這也令範丞丞有足夠的時間,坐在螢幕旁學習其他演員的表演。白百何和範丞丞對手戲最多,也是他最好的教科書之一。“白姐特别自然,無論什麼情緒、什麼狀态,都非常落地。你能感覺到,這是當下确實會有的狀态。”還有一場即興戲,導演安排方卉的上司在她家衛生間洗漱時,偷聞她的牙刷。範丞丞在現場見證了這一驚豔細節的創作,“那種一起磨合的工作環境讓人非常輕松和享受。”

範丞丞不斷在表演中尋找學習的縫隙,盡可能汲取能量,甚至為此放緩了其餘工作的步伐。顯而易見的是,相較2020年的五檔固定綜藝,2021年他隻選擇了《青春環遊記》——這檔綜藝一度讓外界認知到更真實的範丞丞,也讓他得到了諸多試戲機會。其餘的時間,他隻想在作品中,和角色對話、和自己對話。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2021年,範丞丞把更多工作重心放到了表演上。

要沖、要拼、要讓人無話可說

“無形的手它在困着我/有個聲音它指引着我/不自覺地我開始掙脫/撕開這層束縛的軀殼。”這是2020年,範丞丞在專輯《EMERGING》中為主打歌《困獸》寫的一段歌詞。它形容的是困獸之鬥的痛苦,也是一個剛邁過20歲的年輕人,試圖掙脫束縛和困惑的情感宣洩。

“我每天都非常的焦慮,對,每天都非常的焦慮。但這種焦慮,也是好的煩惱。”範丞丞說。

出道至今三年,在真假難辨的網際網路囹圄之下,外界對範丞丞的過分解讀從未停止,諸多标簽也讓他背負着比其他藝人更多的大衆期待。尤其在成為演員後,無數雙眼睛像嚴苛的放大鏡,審視着他的每一個角色。“越是這樣,越想要什麼事情都做好,不想掉鍊子。”

2018年,範丞丞有了往演員道路發展的想法。猶記第一次拍戲,是在2019年初,一部玄幻古裝作品,從舞台鎂光燈下沉至戲劇鏡頭,他尚未建立起強大的表演信念感,而其中大部分戲又都是對着綠幕發功、吊威亞,“隻看過别人演的,但沒有親身感受過,是以也不知道是怎麼演的。”想法混沌之下,範丞丞隻記得,現場另一位經驗豐富的男演員,身穿古裝站得筆直,他卻總是不自覺地暴露駝背的習慣,走路也不像古人的樣子。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緻命願望》的拍攝期,也是範丞丞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

這種高壓狀态下的不自信,在《緻命願望》時達到頂峰。這是範丞丞的第一部時裝劇,且在“迷霧劇場”播出,搭檔演員是馮紹峰、文淇、楊蓉、邵兵……隻有他是剛入行的新人,飾演的還是其中最具複雜性和反轉性的關鍵人物。陣容公布後,撲面而來的質疑聲像潮水一般将他席卷其中。“人不能完全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你還是會去看,還是會去在意,是以你不希望自己變成最差的,一定會想盡辦法去努力、去拼。”

拍攝《緻命願望》時,範丞丞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劇本和資料上,總是找導演探讨角色的處理方法。其中,拍攝裘文東和父親十四年後重逢,将父親逼死在山崖的那場令人唏噓的父子反目戲時,範丞丞剛從古裝劇中走出來,情緒深陷于對表演的擔憂。他曾向導演提出,希望帶一位專業的表演老師駐組,可以随時幫他調整,但導演給予了他極大的空間和自信,并成為“裘文東”這個角色的唯一抓手。那場戲,在導演的不斷磨合下,範丞丞逐漸進入了角色,哭了至少二十條,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希望能夠激起(劇中)我爹百分百的觸動。

如今,時刻在劇組中磨煉的範丞丞,彷徨不安的情緒已經被表演的快樂消解。《緻命願望》《門鎖》也颠覆着外界的刻闆印象。但偶爾,焦慮仍會占據他的大腦,有時覺得自己表現還不錯,“内心會有非常爽的感覺”,但有時又會覺得,“是不是哪裡還不夠好?”

這種演員的自我沖突,或許會一直持續下去,畢竟《緻命願望》與《門鎖》隻是範丞丞演員之路的開始。

【新鮮問答】

新京報:今年發的新專輯裡有自己的創作,未來會一直堅持創作嗎?

範丞丞:對,因為畢竟喜歡嘻哈音樂,寫詞寫曲是一個必備的條件。而且你知道,靈感來了後,半夜都睡不着,得一晚上把它給寫完,要不就一直憋着,總覺得有什麼事沒完成。像新專輯《咦?》裡面的《MAD!》,就是那晚覺得到點兒也得交作業了,但也是當下想表達一些自己的情緒,發洩一下,就寫了那首歌。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今年6月,範丞丞推出專輯《咦?》。

新京報:為什麼會有情緒想要發洩?

範丞丞:就是稍微壓力有一些大,覺得這些外界的聲音有一些幹擾到我了,我需要把它排解掉。那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就是用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來排解,之後就可以吃吃喝喝,可以開開心心地睡覺,沒有那麼多煩惱。

新京報:作為公衆人物往往會去參考别人的看法,進而改變自己。20歲後,堅持做自己還是迎合别人,你的選擇有變過嗎?

範丞丞:看是誰說的。身邊的從業人員、家人、好朋友,如果發現了一些比如生活中、性格上或作品上的小缺陷,大家提出來的這些善意的問題,肯定會去接納、去改正。那麼一些我覺得不那麼重要的外界聲音,就會比較跟随自己。

新京報:從音樂、綜藝到影視,外界似乎很難給範丞丞找到一個非常突出的定義。20歲後,你感覺到自己有哪些變化和成長?未來你更希望大家如何定義範丞丞?

範丞丞:以前自己的工作重心,是想成為一個好的歌手。我剛出道的時候對音樂是非常癡迷的狀态,現階段我的重心會偏向于演員。這是我比較想完成和想做好的一件事情。現在我對演戲是充滿了百分百的幹勁,覺得自己能夠做好,也能(通過表演)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但我并沒有放棄音樂和舞台,會調整好比重,繼續出喜歡的音樂,也會在舞台表演。無論做任何一件事情,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

新京報:在表演領域,哪個前輩是你的榜樣?

範丞丞:當然是我的騰哥(沈騰)了!我的微網誌标簽都已經寫上了,真的是我的(想法)。隻要是騰哥的電影我都會看。就要看看未來多少年我能夠慢慢地靠近騰哥(笑)。(記者:是以也會嘗試喜劇?)當然。喜劇也是我非常想嘗試的一個領域。

重新定義“範丞丞”丨人物

範丞丞的微網誌簡介中,有特别提到自己永遠追趕的目标是沈騰。

新京報資深記者 張赫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