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典樂的慰藉: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側耳傾聽

作者:芙裳

我一直很喜歡古典樂,也粗淺地學習過鋼琴,這其中很大一個緣由便是古典樂較之其他類型音樂的豐富與厚重之感。古典樂給人帶來的感受就如同嚴肅小說一般豐盈而飽滿,自然而流暢,複古而富有生機,仿佛從心底而生。古典樂關乎于一種感受,涉及心靈,這便讓很多人将它拒之門外。也因為它沒有歌詞,晦澀難懂,難以記憶,這些總讓無辜的古典樂被置之高閣,被認為那不是普通人可以聽懂的。

《古典樂的慰藉: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側耳傾聽

所幸還有《古典樂的慰藉: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這本書,它從一定程度上讓古典樂與普通人之間的隔閡漸漸顫動。我自私地預設世界上所有人都熱愛美,而古典樂俨然為世上最美的華章。我一直認為音樂中所蘊含的是真情,不同人演奏同一首樂曲給人的感受也不一樣。是以,我們必須用心才能感受到美好,去體驗音樂的律動,去觸碰音樂背後美好的靈魂。

《古典樂的慰藉: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側耳傾聽

《古典樂的慰藉》是一本非常棒的古典音樂入門書籍,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結構上,由簡入深。書中從什麼是音樂開始科普,音樂是怎麼寫出來的,又是如何命名的。作者想從細枝末節中,漸漸教會我們如何聽古典音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解讀音樂沒有标準化的結果,沒有專家和學者,沒有分析與诠釋,隻有放空自己和喜歡聆聽的心。書中也講述了古典樂該聽什麼,聽拍子、速度、音色、配器與樂句、旋律織體與調性色彩。我們也可以從音樂體裁、樂器、曆史角度等聆聽古典樂。

《古典樂的慰藉: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側耳傾聽

有問有答部分有一篇标題叫做《寫在時間之後的作品》的文章,我讀完以後非常感動。藝術家沒有創造主流作品,并非出于故意,而是出于一種思考與性格驅動的需要。有些創造者的思想具有前瞻性,他們的作品進入不了主流社會。他們能夠被了解與認同,往往需要時間的沉澱。我不由得想到,沒有人了解你也很正常,可能你的想法太獨特或是太超前。可這并不是什麼壞事,沒有什麼比獨立思考更有意義。

《古典樂的慰藉: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側耳傾聽

書中在章節之間穿插了很多音樂家生平簡介,其中有很多驚喜,例如作曲家門德爾松還是位優秀的水彩畫家。我一直很喜歡鋼琴家古爾德演奏的巴赫,安靜祥和。有時候往往越簡單,反而越深刻。巴赫的作品很少有标題、注解、速度和表情符号,是以演奏者需要的是将自己的閱曆灌入其中。有意思的是書中還有大量作曲家作品的介紹與知識,掃一掃書封最後的二維碼,還能聽到書中所介紹曲子的音頻。這本書每一章的每一節都很簡短,标題名稱很有總結性,是以思路很清晰,很好讀。

《古典樂的慰藉:從耳朵到心靈的聆賞入門》:側耳傾聽

當你需要一點點動力,準備喚醒身心時,

當你需要一個人獨處,思考點生活裡的“小問題”時,

當你一整天忙碌之後,需要撫慰心靈的旋律時,

當你累了、倦了,需要委婉的旋律治愈疲憊的心靈,需要溫馨的音樂撫慰你時,

嘉天音樂可以為你開出一張張美妙的古典音樂處方……

感謝閱讀,祝您今天也要開心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