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作者:最新資訊

1955年9月27日,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決定将十位做出了傑出貢獻的軍事将領冊封為元帥。

縱觀曆史,每一個開辟而出的朝代從不缺少才華橫溢,能征善戰之輩。他們或是穩坐軍中、運籌帷幄,或是身先士卒、馳騁疆場。而我們新中國的這十位元帥更是以國家強盛、民族複興為己任在殘酷的戰争中脫穎而出,聶榮臻元帥便是這鐵骨铮铮的十位元帥中不太引人注目的一位。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不為人知的是,在戰火硝煙的包裹下,他還有一顆溫柔的心。

聶榮臻元帥1899年出生于重慶市江津區,他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在當時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和其他的有志青年一樣,一面汲取着西方先進思想,一面為自己祖國的前景感到擔憂。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在家國大義面前,聶榮臻毫不猶豫地投身于挽救中國的革命事業之中。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他被送到蘇聯紅軍學校深造。回國後就任于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秘書一職。大家知道蔣介石此時穩坐校長一職,而他對中共的态度一直是當面笑哈哈,背後用刀紮,是以此時聶榮臻的工作是很難進行的。

1926年3月18日,一艘名為“中山艦”的艦艇停泊在黃埔軍校。這是時任國民政府海軍局代局長的李之龍,受蔣介石之命将艦艇停在此處以候差遣。

令人沒想到的是,蔣介石居然否認曾下令調動艦艇,并且誣陷共産黨員李之龍等人想要劫持自己。随後他下令廣州戒嚴,将李之龍逮捕且在廣州大肆逮捕共産黨員。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革命同志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陷害,聶榮臻自然是坐不住的,他據理力争,堅決反對蔣介石的陰謀。奈何此時我黨的力量尚為弱小,在此事上,隻能暫時忍讓。想要堅決抗争到底的聶榮臻也在蔣介石的排擠下另調别處。

但随着國共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野心勃勃的蔣介石扯下了虛僞的面紗。他派出幾倍與我軍的軍事力量,從海、陸、空進行圍追堵截,妄圖将我黨力量還未強大時一舉殲滅。

此時的聶榮臻與林彪搭檔指揮紅一軍,負責擔任掩護中央縱隊、軍委縱隊的重任。在人數和火力皆不占優的情況下,紅一軍先後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雖損失慘重卻也讓黨中央安全地突破了敵人的包圍,為黨和人民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和貢獻。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我軍之後不得已又踏上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征之路,這才得以擺脫國民黨的圍剿,順利地進入到陝北根據地,為我軍後來的革命事業保留了“火種”。

随着抗日戰争爆發,聶榮臻被派遣到晉察冀地區繼續發展和擴大革命根據地,就是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的“女兒”。

1940年8月,彭老總将20萬革命戰士化整為零,分成一百零五個團對華北地區的日軍發動侵襲式進攻,百團大戰正式打響。此時的聶榮臻奉命對前線的日軍進行打擊,就在我軍将一個日軍控制的煤礦占領之後,竟從中發現了兩個日本小女孩。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戰士們迅速将這一情況向聶榮臻進行彙報。正在指揮作戰的聶榮臻聽得此事絲毫沒有猶豫,立即下令将這兩個孩子帶到指揮所。

未等多時,戰士們将一個不過五六歲和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帶到聶榮臻的面前。看着眼前這個臉蛋被煤炭蹭了幾道黑印的孩子,聶榮臻感歎道:“雖然日軍是殘暴的,但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也是戰争的受害者啊。”

他輕輕拉過那稍大一點女孩的手,小心地将她臉上的黑印擦去,而這個女孩就是美穗子。她此時有些害怕,面對這個說着中國話卻不失親切的叔叔,她感到既好奇又緊張。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看着襁褓中的嬰兒,聶榮臻吩咐警衛員在村裡尋找處于哺乳期的婦女及時喂奶,炊事班及時送來了熱乎乎的小米粥,讓美穗子填飽肚子。漸漸地,小美穗子放松了警惕,她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但兩個年幼孩子是不可能一直待在前線的,槍炮無眼随時會帶走人的生命,清一色的年輕戰士更是無法勝任照顧嬰兒的細緻活。再加上前方條件惡劣,與兩個孩子的語言又不通,聶榮臻決定把這兩個年幼的孩子送走。

他當即揮筆寫下一封信,将這兩個孩子的情況加以說明。随後他抱起美穗子和七個月大的妹妹放進老鄉的扁擔之中。聶榮臻囑咐老鄉要安全的将她們送到石家莊,回到日本人的身邊,一切都是為了她們能好好的活下去。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送走了孩子們,聶榮臻再次投入到殘酷的戰争之中。他一邊挽救着敵軍的後代,另一邊還要提槍去與日軍厮殺。

看着同胞、戰友一片片的倒下,他痛、他恨,面對敵人他定要将他們碎屍萬段,可看着幼小的生命,聶榮臻展現出了一個中國人,一個共産黨員應有的素質。

中國人厭惡戰争,可為了家國不得不拿起武器來保護自己。與日軍殘暴的行徑不同,中國人、中國事從始至終都秉持着人道主義,展現着大國風範。我們從不欺淩弱小,但更不會逆來順受。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自從送走那兩個日本女孩後,聶榮臻就再沒有得到他們的消息了。在那個不發達的年代,沒有線索想找到一個成年人好似大海撈針,更何況是兩個年幼的日本孩子。

就這樣聶榮臻把這份牽挂深深藏在心裡,黨和人民還需要他做出成績,革命的事業還尚未成功。

時光飛逝,中國人民經過了14年的抗日戰争,3年的解放戰争終于翻身農奴把歌唱。一個屬于人民的國家,一個嶄新的中國正式成立。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1972年中日建交,兩個昔日的仇人如今握手言和,這是世界和平的福音,更是中國人民的寬容。此時已經八十多歲高齡的聶元帥在中日兩個人民一片和諧聲中,腦海中想起了曾經那兩個孩子。

看着手裡戰士們曾經拍下的照片,聶元帥陷入回憶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對于這兩個日本孩子他始終都有印象,自從将他們送回日本人身邊後,便再沒有了關于兩個女孩的消息,如今她們過得還好麼?

帶着深深的憂慮,聶榮臻元帥在日本的報紙上釋出了尋人通訊,并将老照片一并登報,希望有生之年再見一次曾經的“小家夥”,這場跨越了三十餘年的重逢會成功麼?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未曾想到聶榮臻元帥的尋人通訊一經釋出即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日本各家媒體争相報道。在兩國從歸于好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聶元帥跨越國度的大愛讓日本人民感慨這個中國将領的偉大。

功夫不負有心人,鋪天蓋地的報道很快就被美穗子發現了。看着報紙上自己稚嫩的臉龐和聶元帥那張和藹的面孔她無比驚訝。此時她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與丈夫一起經營着一家五金店,生活充實而富足。

自從與妹妹離開八路軍前線之後,他與妹妹便被寄養在一個日本家庭中。不久後,年幼的妹妹便夭折了,她便随着這戶人家傳回了日本。與聶元帥的相識是她心底的秘密,無數次夢想着與那張和藹的面孔重逢,卻自知是癡心妄想。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如今她看到報道,知道那位挽救自己生命的中國“父親”直到現在還放心不下自己,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當晚,她就寫下一封信,将這些年的經曆與感激的話語訴與紙上,經東京之手送到聶榮臻元帥手裡。

聶元帥接到美穗子的信心中是激動的,他高興美穗子過得很好,惋惜的是小妹妹還是離開了。若不是當年苦于戰争,他會親自将他們安頓好,萬惡的戰争啊!聶元帥的思緒仿佛再一次回到了那個初逢兩個孩子的午後。

千言萬語道不盡聶元帥的恩情,美穗子決定重返中國,親自感謝這個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人。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7月24日,年邁的聶元帥來到了人民大會堂,一眼就認出早已等候在此的美穗子。相隔四十餘載的“父女”終于重逢,曾經意氣風發的聶榮臻成了老人家,那個花季少女如今也嫁做人婦。年齡大了,身份變了,但兩人之間純粹的感情永不變質。

當美穗子眼含熱淚将額頭抵在聶元帥的手上時,所有的苦難在這一刻都已釋然。一對跨越國籍的“父女”,在曆經戰争中相會,在和平時重逢,他們見證過新中國的崛起,也将促進中日的和平。

兩人得以相見談了許久,之後美穗子提出想去當年父親曾工作的煤礦去看一看,那裡正是八路軍戰士将自己救出來的地方。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故地重遊,美穗子心緒萬千。因為戰争,曾經一家人背井離鄉來到中國,卻未曾想到自己最後成了孤兒。踱步到自己獲救的位置,美穗子想起了八路軍戰士那一張張可愛的臉龐,這些人有很多和自己一樣,家破人亡。

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美穗子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這片充滿回憶的大地。她暗暗發誓,要讓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和平地相處下去,不要再經曆戰争,不要再失去家人。

回到日本她将聶元帥送予她的《歲寒三友圖》進行珍藏,她知道這幅畫的寓意,知道元帥的良苦用心。中日既已建交,就要如這歲寒三友一般,應是君子之交。

此後,美穗子一直緻力于中日友好關系的建立之中,她率領日本代表團多次訪華以促進兩國關系。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元帥逝世,享年93歲。遠在日本的美穗子聽得這一消息立即打來了唁電“忽接父親去世的噩耗,因相隔甚遠不能前往憑吊,深感遺憾”。

這是她第一次以“父親”的稱謂來稱呼聶元帥。或許在她心裡,早已把這個慈祥的老人當做自己的父親。親人逝世而自己不能到場,心中的悲痛不能言說。

自此這對戰争中結識的“父女”情緣畫上了句号,但希望中日後代能将這種情愫傳遞下去。

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而厭惡戰争,大家希望過上和平而富足的生活,而不是颠沛流離的逃亡。

時隔40餘年,聶榮臻與一位日本女人相見,女人稱他為“父親”

作為當代公民,我們要向往和平,追求如聶榮臻元帥的這般大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