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第一股将登陸港股,萬億市場拉開序幕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每一代新技術從概念到産業兌現,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每一次新科技浪潮,從萌芽到消亡,都會經曆“期望膨脹期—泡沫幻滅期—複蘇成長期—成熟期”。

是以,在科技投資的周期中,有兩種可以獲得超額收益的關鍵節點。

第一個關鍵節點,是成長期之前的泡沫膨脹期。

投資者可以通過短期概念和炒作中短暫獲得超額收益,我們往往把這段期間的概念炒作稱為“主題”。但衆所周知,左側投資充滿風險,很可能随時陷入泡沫幻滅期。而且,并不是每個技術都能進入真正的成長期,在發展過程中被證僞的例子也不少。科技的世界瞬息萬變,投資者其實一直都處在巨大變局中,追漲殺跌的速度很難跟得上變化的速度。如果說要确定的投資邏輯,要麼等風來,要麼跟着風走。

第二個關鍵的投資節點,是技術的成熟期。

這個階段,市場培育基本完成,正處于快速放量階段。一方面,龍頭公司的業績往往呈現指數性爆發;另一方面,市場逐漸認知到這樣的機會,行業的估值會進入階段性提升。在這個成長期,通常會帶來“戴維斯輕按兩下”的投資機會。

回到當下,又有哪些風口值得關注呢?

筆者和一些投資機構交流,大家都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共識,AI行業經過2017-2020年三年的預期消化,資料、硬體、算法方面都發生了巨大飛躍,正在步入拐點,今年正是AI産業化元年。

通過Gartner今年釋出的科技成熟度曲線,也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賽道的“風”已來。

而人工智能行業步入成熟的另一個标志,是AI企業從“風口”、“熱點”,過度到産業化落地;随之而來的,是投資者亦從看概念,到真正開始落實到技術實力和商業化。

從具體的應用來看,真正已經到成熟的階段的人工智能,隻有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領域。

計算機視覺是指用攝影機代替人眼對目标進行識别、跟蹤和測量,并進一步做圖形處理,得到更适合人來判斷的圖像,或者是給機器處理的圖像。全球超四成AI企業集中在該領域,亦是目前離大規模應用落地和産業化加速最接近的一個AI細分領域。

在AI的元年裡,港股迎來了AI第一股——11月22日,商湯科技正式通過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訊。按照此前上市前融資的130億美元估值,這将是全球範圍内最大的人工智能IPO。筆者發現,商湯在産業落地的進度上超出想象。

截止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的客戶數量合計已超2400家,包括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能汽車、智慧生活四大業務領域,賦能超過250家《财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餘家汽車企業,同時還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式 。

與競争對手不同,商湯的優勢在于更側重從技術底層設施引領行業發展——商湯打造行業内前所未有的新型基礎設施——SenseCore AI大裝置,一個集中量産人工智能模型。它建立于大規模超算、海量資料處理和資料脫敏技術、以及開發人員的共享平台及生産工具的三大支柱之上,并具有以下主要優點:

對最先進的超大人工智能模型實施訓練,以實作其高性能及高準确性;低成本生産特定場景人工智能模型,實作模型更新的規模經濟;擁有行業領先的自動機器學習技術,高效易用;行業領先的隐私計算及資料脫敏技術;跨晶片、跨裝置及跨雲平台的适應性;面向多垂直行業提供全面的人工智能應用組合。

SenseCore能實作更大規模、更低成本AI模型量産,是以帶動了營收、毛利名額快速增長。2018年-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累計營收近100億元;毛利率額亦持續高速增長,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達到73%。這和我們判斷的行業投資趨勢一緻——龍頭正在快速兌現。

目前,人工智能萬億市場的序幕剛剛開啟。每一次新的科技浪潮都會孕育出市值巨大的超級物種。

本文源自格隆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