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作者:WarOH協虎

2008年經濟危機後,世界各國很多陷入了财政問題中,靠賣資源為生的中東國家日子很難過。兩年後的2011年,在幕後勢力的組織下,中東人民紛紛上街遊行反對政府,軍隊中的異見分子趁機倒戈,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巴林、叙利亞等國一片混亂,要麼政府下台,要麼爆發内戰。

在這些國家裡,叙利亞政權背靠俄羅斯、伊朗苦苦支撐,該國從2011年春天爆發内戰,直到今天都沒有結束。這場戰争持續時間超過了伊拉克戰争,成為21世紀第二長的戰争,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戰争離真正結束還遙遙無期。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叙利亞雖然在國際上存在感不高,但它可是中東地區的古國,當地有4000年以上的文明史,曾長期是中東各民族的主舞台。

叙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在古代更是被譽為“天堂之城”,它3000年前是埃及人的土地,後來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阿拉伯都征服過這裡。它曾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城市,還做過倭馬亞王朝和塞爾柱帝國的首都。

而“天堂之城”大馬士革在20世紀成為叙利亞首都之後,曾迎來了近百年的和平,但在叙利亞内戰裡,大馬士革卻受到了嚴重破壞。

那麼,大馬士革這座城市有何特點,為什麼能成為古代中東的明星城市?過去的大馬士革有多繁華?在殘酷的内戰裡,大馬士革又受到了怎樣的摧殘?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熟悉中東的人肯定聽過“新月沃土帶”這個名字,打開中東的土地,你會發現南邊是阿拉伯半島上蔓延出來大片沙漠,北邊則是伊朗高原和小亞細亞半島上灰色的山地。在這兩片地形之間,隻有兩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是生機盎然的綠色。

在底格裡斯-幼發拉底河流域,加上地中海東岸地區形成一個圓弧,這就是中東“新月沃土帶”。新月帶是中東曆史最悠久,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據考古發掘,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距今6000年前,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就有了文明,發明了楔形文字。目前,在全世界古國當中,沒有比蘇美爾更久遠的文明,新月沃土帶算是人類文明的“大哥”。

同樣在新月沃土帶的大馬士革也曆史悠久,這座城市位于前黎巴嫩山脈東側,距離地中海80公裡。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記載大馬士革一名的最早文獻出自埃及,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3100年前征服了這裡,當時大馬士革已經有個叫“阿拉米大馬士革”的城邦文明。據考古發現,這座城市的曆史超過了4000年,在阿米拉語中,大馬士革的意思就是“河流灌溉之地”。

埃及人來自北非,他們沿着地中海海岸北上,将大馬士革征服了500年。公元前1500年,亞述帝國奪回這裡,後來又被巴比倫人占領。

而早期的大馬士革曆史,其實昭示了它未來幾千年的定位——四戰之地。

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大洲的交界處,新月沃土帶的古叙利亞地區正好處在中間位置,南邊的埃及,東邊的亞述、巴比倫,北邊的赫梯都能輕易到達這裡,誰更強大,誰就擁有叙利亞和大馬士革。

在公元前500年,崛起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大馬士革,将其作為叙利亞的首府。後來波斯帝國敗于亞曆山大大帝,馬其頓帝國開始在這裡統治。

馬其頓之後羅馬人駕船而來,這段時期被稱為“希臘-羅馬時代”,前後長達1000年。希臘人和羅馬人在大馬士革留下了豐富的遺迹,可惜的是,在近10年來的叙利亞内戰當中,這些2000年曆史的遺迹遭到了嚴重破壞。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羅馬時代的大馬士革是地中海東岸第一大城市,也是亞非歐三大洲的貿易樞紐,“絲綢之路”從這裡通往歐洲。從中國販運來的絲綢就在這裡賣給羅馬人,再從地中海運往羅馬城。

根據對古迹的挖掘,羅馬時代的大馬士革人口超過10萬,城市内有羅馬特色的供水排水渠,還有鬥獸場和戲院。阿拉伯人、波斯人、甚至遠在中國邊疆的粟特人都來這裡做生意,城内的手工業十分發達。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羅馬分裂後,大馬士革繁華依舊,成為君士坦丁堡的搖錢樹。但羅馬對亞洲的控制因為分裂而衰落,西亞的上司權落到了阿拉伯半島上崛起的阿拉伯帝國手裡。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攻滅薩珊波斯,并從東羅馬手裡搶來了叙利亞,在圍攻大馬士革兩年後拿下了這座城市。

公元661年,阿拉伯帝國定都大馬士革,因為哈裡發姓倭馬亞,史稱“倭馬亞王朝”。而倭馬亞王朝是阿拉伯帝國的鼎盛階段,也是大馬士革最輝煌的時期,雄偉的倭馬亞王宮拔地而起,大圖書館和大學吸引了整個中東的學者前來。

如今在大馬士革城裡還有一座“倭馬亞清真寺”,它始建于1400年前的倭馬亞王朝,并在19世紀重修。倭馬亞大清真寺号稱“清真寺樣闆”,全世界的清真寺結構多模仿自它,這裡直到今天仍然是伊斯蘭世界的聖地之一。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在倭馬亞王朝結束後,阿拔斯王朝雖然遷都巴格達,但是大馬士革依然重要。每一個穆斯林都需要去阿拉伯聖地麥加朝觐天房,而大馬士革是必經之路。南來北往的穆斯林都在大馬士革停留,貴族和商人在城裡貿易和享樂,平民也在倭馬亞清真寺朝拜。

因而,阿拉伯人有句古話:“受真主恩賜的人,才能安頓在大馬士革。”
詩人紮拜爾則曾這樣形容大馬士革:“這座城市沒有空地,隻有花園、果園、菜圃,城内城外布滿池塘和溪流,清真寺的誦經聲終日不絕。”

朱拜爾形容的大馬士革并不誇張,朱拜爾河在大馬士革外分成7股,既灌溉了城外的農田,也養育了城内的花園,在幹旱的中東,大馬士革的豐饒十分奢侈。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15世紀之後,因為突厥人的崛起,阿拉伯人退出了地中海沿岸。突厥人北上攻占了小亞細亞半島,滅亡了東羅馬,随後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也放在這裡。但在奧斯曼帝國建立後,伊斯坦布爾、開羅、巴格達才是帝國的核心,大馬士革漸漸衰落。

在奧斯曼帝國晚期,西歐人來到了叙利亞,法蘭西帝國将叙利亞行省劃為自己的殖民地,并在當地推行法國教育。

不過,叙利亞人一直在反抗法國的統治,積極争取獨立,直到20世紀初,在世界大戰削弱西歐之後,叙利亞于1920年在形式上獨立,史稱叙利亞王國。

獨立後的叙利亞未能徹底脫離西方控制,在20世紀30年代被法國、德國“保護”,二戰結束後才徹底獨立。

20世紀下半葉,叙利亞參加了五次中東戰争,雖然以色列兵鋒幾次逼近大馬士革,但大馬士革終未陷落。直到2011年叙利亞内戰爆發,大馬士革才迎來了最嚴峻的考驗。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2012年初,叙利亞反對派武裝打到了首都大馬士革郊區,和叙利亞政府軍展開激戰。古都大馬士革在開戰的第一個月就遭到數千發炮彈襲擊,交戰區域的居民紛紛逃散。

在居民撤離後,叙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在城内巷戰,坦克和重炮炸毀了大馬士革外圍大部分建築物,這一階段的戰鬥雖然激烈,但是大馬士革老城依然穩固。

當時,大馬士革的清真寺、商場、居民區已經都遭到了炮擊,政府軍死守首都,跟反對派拉扯一年後守住了郊區,沒有讓大馬士革徹底淪陷。

從2013年起,大馬士革不僅有正面戰場的壓力,還有恐怖分子的威脅。大馬士革老城每年都會有自殺式人彈和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雖然各種檢查站密密麻麻,但是恐襲依然頻繁。

即便城市和郊區受到重創,平民屢遭襲擊,但是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依然堅強。大馬士革一度斷糧、斷水、斷油,但是市民們依然在堅持,一邊配合防禦,一邊重建城市。

無奈叙利亞内戰在2016至2018年改變了性質,美、俄、土、以等國軍隊都在這片土地交戰,叙利亞成為了大國博弈的棋盤。直到最近,以色列空軍還在空襲大馬士革,對軍隊建築和機場進行精确轟炸。

四戰之地大馬士革:曾經“天堂”淪落煉獄,曆經10年戰争是何景象

如今的大馬士革還是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作為自古以來的“四戰之地”,這座城市見過了太多的征服者。但是曆史的洪流帶走一代又一代來客,大馬士革依然矗立在這裡。

這裡是人類最古老的城市,戰争隻會傷害它,而無法摧毀它。随着近些年叙利亞國家政權的重建,相信未來的大馬士革會恢複往日的榮光。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悲情城市——大馬士革》,任永彬 2、《大馬士革:人類最古老的城市》,楊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