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HTTP POST GET 本質差別詳解HTTP POST GET 本質差別詳解

一般在浏覽器中輸入網址通路資源都是通過GET方式;在FORM(表單)送出中,可以通過Method指定送出方式為GET或者POST,預設為GET送出。

Http定義了與伺服器互動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種,分别是GET,POST,PUT,DELETE。

URL全稱是資源描述符,我們可以這樣認 為:一個URL位址,它用于描述一個網絡上的資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DELETE就對應着對這個資源的查 ,改 ,增 ,删 4個操作。到這裡,大家應該有個大概的了解了,GET一般用于擷取/查詢 資源資訊,而POST一般用于更新 資源資訊(個人認為這是GET和POST的本質差別,也是協定設計者的本意,其它差別都是具體表現形式的差異 )。

根據HTTP規範,GET用于資訊擷取,而且應該是安全的和幂等的 。

所謂安全的意味着該操作用于擷取資訊而非修改資訊。換句話說,GET請求一般不應産生副作用。就是說,它僅僅是擷取資源資訊,就像資料庫查詢一樣,不會修改,增加資料,不會影響資源的狀态。

注意⚠️: 這裡安全的含義僅僅是指是非修改資訊。

幂等的意味着對同一URL的多個請求應該傳回同樣的結果。這裡我再解釋一下幂等 這個概念:

但在實際應用中,以上2條規定并沒有這麼嚴格。引用别人文章的例子:比如,新聞站點的頭版不斷更新。雖然第二次請求會傳回不同的一批新聞,該操 作仍然被認為是安全的和幂等的,因為它總是傳回目前的新聞。從根本上說,如果目标是當使用者打開一個連結時,他可以确信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沒有改變資源即可。

根據HTTP規範,POST表示可能修改變伺服器上的資源的請求 。繼續引用上面的例子:還是新聞以網站為例,讀者對新聞發表自己的評論應該通過POST實作,因為在評論送出後站點的資源已經不同了,或者說資源被修改了。

上面大概說了一下HTTP規範中,GET和POST的一些原理性的問題。但在實際的做的時候,很多人卻沒有按照HTTP規範去做,導緻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

很多人貪友善,更新資源時用了GET,因為用POST必須要到FORM(表單),這樣會麻煩一點。

對資源的增,删,改,查操作,其實都可以通過GET/POST完成,不需要用到PUT和DELETE。

另外一個是,早期的但是Web MVC架構設計者們并沒有有意識地将URL當作抽象的資源來看待和設計 。還有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是傳統的Web MVC架構基本上都隻支援GET和POST兩種HTTP方法,而不支援PUT和DELETE方法。

簡單解釋一下MVC:MVC本來是存在于Desktop程式中的,M是指資料模型,V是指使用者界面,C則是控制器。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實作代碼分離,進而使同一個程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現形式。

以上3點典型地描述了老一套的風格(沒有嚴格遵守HTTP規範),随着架構的發展,現在出現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一套支援HTTP規範的新風格,這裡不多說了,可以參考《RESTful Web Services》。

搞清了兩者的原理差別,我們再來看一下他們實際應用中的差別:

為了了解兩者在傳輸過程中的不同,我們先看一下HTTP協定的格式:

在HTTP請求中,第一行必須是一個請求行(request line),用來說明請求類型、要通路的資源以及使用的HTTP版本。緊接着是一個首部(header)小節,用來說明伺服器要使用的附加資訊。在首部之後是一個空行,再此之後可以添加任意的其他資料[稱之為主體(body)]。

有了以上對HTTP請求的了解和示例,我們再來看兩種送出方式的差別:

GET送出,請求的資料會附在URL之後(就是把資料放置在請求行(request line)中),以?分割URL和傳輸資料,多個參數用&連接配接;例如:login.action?name=hyddd&password=idontknow&verify=%E4%BD%A0 %E5%A5%BD。Url的編碼格式采用的是ASCII碼,而不是Unicode,這也就是說你不能在Url中包含任何非ASCII字元,所有非ASCII字元均需要編碼再傳輸,詳見Url編碼

POST送出:把送出的資料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體中。上文示例中紅色字型标明的就是實際的傳輸資料

是以,GET送出的資料會在位址欄中顯示出來,而POST送出,位址欄不會改變。

首先聲明:HTTP協定沒有對傳輸的資料大小進行限制,HTTP協定規範也沒有對URL長度進行限制。

而在實際開發中存在的限制主要有:

GET:特定浏覽器和伺服器對URL長度有限制,例如IE對URL長度的限制是2083位元組(2K+35)。對于其他浏覽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論上沒有長度限制,其限制取決于作業系統的支援。

是以對于GET送出時,傳輸資料就會受到URL長度的限制。

POST:由于不是通過URL傳值,理論上資料不受限。但實際各個WEB伺服器會規定對post送出資料大小進行限制,Apache、IIS6都有各自的配置。

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注意:這裡所說的安全性和上面GET提到的“安全”不是同個概念。上面“安全”的含義僅僅是不作資料修改,而這 裡安全的含義是真正的Security的含義,比如:通過GET送出資料,使用者名和密碼将明文出現在URL上,因為(1)登入頁面有可能被浏覽器緩存, (2)其他人檢視浏覽器的曆史紀錄,那麼别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賬号和密碼了,除此之外,使用GET送出資料還可能會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get:請求參數是作為一個key/value對的序列(查詢字元串)附加到URL上的查詢字元串的長度受到web浏覽器和web伺服器的限制(如IE最多支援2048個字元),不适合傳輸大型資料集同時,它很不安全

post:請求參數是在http标題的一個不同部分(名為entity body)傳輸的,這一部分用來傳輸表單資訊,是以必須将Content-type設定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post設計用來支援web窗體上的使用者字段,其參數也是作為key/value對傳輸。但是:它不支援複雜資料類型,因為post沒有定義傳輸資料結構的語義和規則。

soap:是http post的一個專用版本,遵循一種特殊的xml消息格式. Content-type設定為: text/xml 任何資料都可以xml化

在響應中唯一真正的差別在于第一行中用狀态資訊代替了請求資訊。狀态行(status line)通過提供一個狀态碼來說明所請求的資源情況。

HTTP響應執行個體:

HTTP POST GET 本質差別詳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