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中國文文學類大閱讀練習(附答案)

作者:乘風國文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放下手機

周瑞芬

周六,紛紛揚揚下了一場雪,上國小的女兒吵吵着:“爸爸,明天帶我堆雪人,好不好? ”強東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女兒摟着他的脖子親了一口說:“爸爸真好!"

妻子周日加班,他吃完妻子準備好的早點就歪在床上看手機。仿佛最稱職的國文老師,他給每一位微信朋友點贊,評論,感覺不錯的還轉發。尤其是這場雪,簡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大家各種曬:有曬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有自戀的打着曬雪的幌子曬自己的;也有轉播路況的........................................

這時女兒站在她床邊說:“爸爸,我們去堆雪人?”他眼睛都沒有離開手機說:“一會兒啊!先去吃早點!”

支走女兒,他繼續浏覽:一位朋友在曬她家的寵物狗狗,朋友的兩隻雪白的“博美”穿着盛裝亮相,簡直萌翻了,大家争相轉發,好評如潮

這時女兒又跑來央求:“爸爸,可以去了嗎?”他沒好氣地問:“作業寫完了嗎?不要總想着玩!”女兒自知理虧,悻悻地離開了。

他繼續盯着手機,頭條爆出美國又發生槍擊案。他趕快去給定居美國的大學同學們、孩子在美國讀書的朋友們——發去關心和問候,大家也很快回複,感謝他并說他們或他們的孩子們都平安。有位定居美國的朋友還說,其實美國真的沒有報道,應該不是很嚴重。他在心裡嘲笑了一番這個“洋包子”,真是不識“危險”真面目,隻緣身在“他鄉”中……

女兒又來了,“爸爸,到底去不去?雪都化了?”

他擡腕看了一眼表,“啊!都中午了?!”再擡頭望一眼窗夕蔔,果然,在冬日中午的暖陽下,到處是明晃晃的水漬,雪已經消失殆盡,他隻好哄女兒:“下次再下雪,爸爸一定陪你堆雪人! ”女兒懂事的點點頭,眼睛裡含着淚。

晚上臨睡前,妻子說:“答應了孩子不兌現,孩子很傷心,總算睡着了,剛才還抽抽搭搭的! ” 強東披衣下床,蹑手蹑腳步入女兒的卧室,望着女兒粉嘟嘟的小臉,長長的睫毛,孩子小小的,強東心裡是滿滿的愧疚……他給女兒掖了掖被子,正準備離開,隻聽女兒說:“爸爸,快安鼻子!'‘強東很吃驚,孩子接着發出銀鈴般的笑聲:“爸爸,真好看!真好看! ”強東發現女兒在說夢話,夢裡還是堆雪人的事。他的心蓦然被針刺了一般!

自己仿佛不知不覺被手機綁架了似的,每天大把大把時間消耗在手機上。他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着了。

他套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賦詩一首《放下手機,休養生息》,發在微信朋友圈。大意是說他從明天開始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手機的世界,做一個幸福的人,放下手機,休養生息! 他準備陪孩子堆雪人,打雪仗,過簡單而快樂的生活。還信誓旦旦說,以後不和每一個親友微信聯系,無論他們了解也好,不了解也罷,他說這是他想要的幸福!總之,他決定“痛改前非”,有點放下手機、立地成佛的凜然。

強東上班出門前,把手機調成靜音,塞到公文包的最裡層。微信上不是流傳一句話: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這簡直就在诠釋現在的自己!想到這裡,不免暗暗得意! “怎麼還是微信?!”強東心裡數落着自己,好在他已經下定決心,放下手機了 !

公共汽車站等車的人真多,等了 15分鐘居然沒有車來,他忽然醒悟,因為剛剛下過雪,車不像平時那麼準點。強東馬上萌生“滴滴打車”的念頭。但一想到需要動用手機,他就強迫自己把這個念頭從心底掐死!

手都快揮斷了,他才勉強和其他人拼上了輛計程車。在路上,他看到建設銀行門口有個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着:大額存單,利息4. 125%,數額有限,先到先得!他和妻子等了許久的大額存款啊!這個可以用手機買!他把手伸進了公文包,碰到手機的一瞬,想起自己昨晚的誓言,手好像被蛇咬了似的,抽了回來。

快到了,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說:你們是拼車,先付一下錢吧。都按起步價給,掃我的二維碼。 強東拿出一張10元現金說:“我不會掃碼,付現金。”其他人急忙說:“很簡單的,我們教你! ”強東搖搖頭,堅持付現金。司機師傅很不耐煩:“都什麼年代了,哪兒還有付現金的?你自己準備零錢,8塊,我沒有零錢找你的! ”強東也有點生氣說:“你不準備零錢還有理了,算了,不用找了!” 摔門下了車。

強東到機關第一件事情就是趕上司的講話稿。他忽然想起,這個稿已經寫了提綱在手機備忘錄裡,于是他在電腦上點開微信連結,習慣性去連接配接手機,但想起自己昨晚等于在朋友圈許了諾,狠心指令自己:“重寫吧!”

“你怎麼搞的?微信工作群都通知三遍了,這個月的月報表,10點之前必須上報,你沒有看到嗎?”主任怒氣沖沖地闖到強東的辦公室!他隻好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填報表。

這時候,機關的電話鈴聲忽然大作。不知道多久了,這個固定電話就成了擺設,彳艮少用,幾乎忘記居然這麼大動靜,強東被吓了一跳。電話是妻子打來的,妻子連珠炮似地對他講:“你的手機怎麼了?怎麼不接電話?女兒發燒,在醫院................................... ”

(《第四屆金麻雀作家班作品選》)

1.下列對小說思想内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小說由強東寫到朋友,寫到他們各種“曬”,可以看出“曬”成了一種風氣。

B.強東看到女兒可愛的樣子時,忽生歉疚之情,說明這個“手機控"未失愛心。

C.強東用不用手機,他妻子都會抱怨,可見他與妻子間的分歧不純是手機問題。

D.“女兒”的事情貫穿始終,用她“發燒”暗示了手機依賴也是病,需要救治。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了解與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前面女兒說的那句“爸爸真好! ”,随着情節的展開,其語意變得更加豐富。

B.開頭寫“紛紛揚揚下了一場雪”,既襯托了人物的心理,也推動了情節發展。

C.小說前面寫強東“玩手機”落埋怨,與後面“不用手機”落抱怨構成明顯反差。

D.妻子、主任是次要人物,寫他們是為推進情節發展、塑造強東這一形象服務。

3.小說結尾停留在主人公聽到的電話内容,沒有再寫他的行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小說中反映的手機問題,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請結合原文進行探析

1.答案:1.D; 2.B; 3.①情節上,接聽電話這一情節是前文作者下定決心遠離手機的一個拐點,在小說結尾處陡生波瀾,震撼人心。②結構上,文章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思考空間,也讓讀者警醒、思索,文盡意遠。③主旨上,電話内容足以讓主人公震驚,把對手機作用的思考推進一層, 深化主旨。

4.①手機會幹擾生活,損害親情。沉醉在手機的各種群、圈等旋渦中,難以自拔,會使生活和親情受到不良影響。②生活離不開手機。它作為一種工具,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資訊時代,片面地拒絕使用手機,又會給工作帶來被動,給親人帶來傷害。③要辯證地看待手機的作用。負面效應的出現,不是手機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人應當恰當合理地使用手機, 使工作、生活,親情、友情都不受影響。

解析:1.“她的,發燒,暗示了手機依賴也是病”,是過度解讀

2.“襯托了人物心理”錯,此處沒有襯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落實

許世傑

不知從哪個角落發出一陣輕微的鼾聲,總算打破了會議室裡令人窒息的沉寂。在縣教育局汪副局長不滿的目光下,有個胳膊肘悄悄捅了捅垂頭打盹的人。于是,室内空氣又凝滞了,連臨窗張挂的“全縣二十年以上教齡老教師座談會”紅布橫幅,都紋絲不動。

一個低柔的聲音:“翁老師談一談?”梳着兩把短刷子的女秘書終于忍不住了,她臉漲得通紅,膽怯地窺察着汪副局長的表情。

刷——!從全場二十餘雙老師的眼睛裡,立刻射出或熱或冷的束束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在翁思茂身上。

翁思茂卻全然沒有注意到這一切,依然凝視着什麼,呆呆地出神。迎面牆上“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智語,正牽纏着他的綿綿思緒。

二十五年了!如今,大學同學有的已經成了大學的副教授、編輯部的副編審、研究所的進階工程師,而他——大學的高才生,由于受父親曆史問題的牽連,被配置設定在遠離省城的縣立中學。至今,仍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員。陪伴他的,也仍然是那簡陋的校舍,坑窪不平的黑闆,夏漏雨、冬灌風的住房。當然,變化也是有的,他已經鬓發斑白、瘦骨嶙峋;他那“銀河”對岸的愛妻,也總算熬到了身邊,雖然已經癱瘓在床,又吃了勞保,人事關系還在外地……

一個清脆的聲音:“請翁老師談談吧!”當女秘書隔着縷縷青煙,看到汪副局長溫文爾雅地點着頭,肌肉松墜的臉上現出不大明顯的笑容時,便鼓起了勇氣。

“啊?”翁思茂從冥思中驚醒,“我——”

能談些什麼呢?如果是在一個月前,他一定會動情地向大家講述,汪副局長在将近一年的時間裡,多次到家裡問寒問暖、同他交朋友的經過。一次,得知他夫妻看病竟是自費,原機關不予報帳時,汪副局長氣憤地站了起來:“豈有此理嘛!這樣吧,把醫藥費單據給我,由組織上幫你交涉好了。”翁思茂眼裡閃着淚花,他沒有什麼奢望,隻要能有這樣一位貼心的好上司,他的心就暖了,勁就足了,即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再大,又算得了什麼呢!在汪副局長悄悄流露出為了讓女兒考上大學,希望請個老師輔導輔導的意思之後,翁思茂便一口應允了。

“汪副局長同翁老師交朋友的事,省教育廳通報表揚了。請翁老師談談體會吧!”女秘書又催了,翁思茂禮貌地欠了欠上身,尴尬一笑,青筋暴露的右手置于胸前,拇指、食指和中指習慣性地攏在一起,就像平日在講台上捏着一支粉筆那樣:“體會嘛……”

體會?怎麼說呢?一言難盡!因為,有兩件事使他非常傷心。在聯考報名的時候,汪副局長的女兒委屈地說:“翁老師,我想報師範,可爸爸說什麼也不讓。”

“噢?不會吧?”

“不騙您,我爸爸沖我瞪眼說:‘當一輩子老師有什麼出息!’”

沒過幾天,這個女孩拿着幾張醫藥費單據:“翁老師,這是阿姨的嗎?”

翁思茂接過一看,驚愕了,原來正是去年交給汪副局長的那幾張。

“我在字紙簍裡發現的,保準是您給我補課時掉在我們家的。”

翁思茂雙手顫抖,幾張單據被撕得粉碎……

女秘書不耐煩了,蹙眉代替了笑臉:“體會、希望、意見什麼的,都可以談談。”

“好吧!”翁思茂嚴肅、冷靜,“我對局上司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工作,提點希望和意見。不多,隻十二個字:端正認識、不弄虛假、落到實處!”

在短暫的沉寂之後,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會議室的空氣總算活躍了……

(選自《全國微型小說精選評講集》)

1.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開頭寫會議室裡令人室息的沉寂、輕微的新聲、凝滞的空氣、副局長不滿的目光等,渲染了隆重莊嚴的氛圍,起到欲揚先抑的作用。

B.從汪副局長要單據,到女學生發現單據,再到翁思茂撕單據,小說巧她運用報帳單據這一事物來貫通一些情節,表達了翁思茂被蒙騙的憤怒。

C.小說運用插叙的筆法,叙述了令翁思茂傷心的一些事,反映了任副局長對教師職業的鄙視态度,從側面刻面了汪副局長冷漠、虛僞的一面。

D.小說在翁思茂提出十二字建議後爆發的熱烈掌聲中戛然而止,呼應标題,留給讀者回味與反思的空間,這樣寫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2.小說在刻畫翁思茂這個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3.小說多次寫到女秘書的聲音和表情,有什麼用意?請簡要分析。

2.答案:1.A; 2.①默默承受。二十五年來在遠離省城的縣立中學做名普通中學教師,住宿條件差;分居多年的妻子才熬到身邊卻病癱,他默默承受。

②樸實善良,易知足懂感恩。汪副局長來探望,答應幫助解決妻子醫藥費報帳問題,他很激動,并一口應允為其女輔導。

③為人耿介,正直真誠。他對局上司有關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提出了意見,針砭時弊。

3.①推動情節發展:文中四次寫到女秘書的聲音和表情,從“低柔”到“清脆”再到着急催促,乃至“蹙眉代替了笑靥”,層層蓄勢,将情節推向高潮。

②村托人物形象:以女秘書發話時察看汪副局長的臉色以及她的恭維話,來村托汪副局長的官僚。

③突出主題思想:以女秘書的聲音和表情的變化,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知識分子政策落實不力的現實症狀。引人深思。

解析:“渲染了隆重莊嚴的氛圍”這一分析欠當,應是“渲染了沉悶、乏味的氣氛”,“起到欲揚先抑的作用”這一分析也不準确,從下文情節着,這樣開頭是為下文主人翁思茂的出場作了鋪墊,同時也設定了懸念。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石頭

李娟

我總是喜歡一個人在河邊撿石頭。由于我的“喜歡”,石頭們被分成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兩種。由于我的喜歡,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這種“喜歡”力量微薄,不足以影響真正的現實世界。頂多影響一下我對兩塊石頭的取舍,頂多影響兩塊石頭的命運吧。

我反複對比,放棄了一塊石頭,占有了另一塊。但被我占有的石頭從此之後真的就屬于我了嗎?不是的,從此之後,它隻是和我并列出現在這個世界上而已。

貪婪與“喜愛”的不同之處在哪裡?……每當我獨自走在大風中的高高河岸上,看向對岸纏綿起伏的壘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藍無底的天空,長久注目懸于夕陽一側的半透明的圓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堅信的很多東西。

當我生活在更加荒涼遙遠的南面冬牧場上時,閑暇時間也喜歡在沙漠中長時間散步,尋找腳下的美麗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的小石子,便問我:“它們值多少錢?”我說:“不值錢。但我覺得很好看。”他表示懷疑。他感慨地說:“這種事隻有你們漢族人才知道。你們一看就知道哪塊石頭值錢。你們專門開幾百公裡的車來到我們的戈壁灘上撿石頭。我們呢,世世代代在這裡放羊,天天踩過那麼多石頭,卻什麼也不知道。沒辦法,我們什麼也不懂,我們撿的石頭都賣不了錢。”他堅信有一個關于石頭的秘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他捏起我的一塊石頭看了又看。再次感慨自己的命運。我說:“我隻是喜歡它的顔色而已,看,紅紅的!”他仍然不相信。

在北疆,無論是216國道線還是217國道線,沿着荒涼空曠的公路上下,幾乎每過一百公裡就可看到幾頂帳篷,三五個賣石頭的攤位。

那些石頭從表面看上去灰頭土臉、普通至極。但剖開後,卻有着透明而夢幻的内瓤。我覺得很多時候,它所謂的“價值”并非在于它的美麗,而在于它的這種反差吧?

是的,大家為這種石頭冠名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雖然名字被冠以“玉”,但畢竟不是玉。玉應該是更細膩綿密的質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澤。作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麗的,甚至令人炫目。可一旦離開荒野,離開純粹的藍天和粗礫的大地,它的美麗便迅速枯萎。

在海南三亞,在全國離阿勒泰最遙遠的地方,我也曾見過我們的戈壁玉。滿滿的,一闆車又一闆車,堆在街頭叫賣。各種形狀的吊墜、配飾,十元三件。如塑膠制品一樣面無表情,如塑膠制品一樣廉價,同時,如塑膠制品一樣千篇一律。

可是,一邊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況,另一邊,卻是大地的千瘡百孔。

開始,人們隻是在節假日裡當作野遊一樣去郊外撿拾着玩耍。他們把車停在公路邊,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運氣一般翻找大地表層的石頭。後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專職幹這個。他們越走越遠,越來越深入,搜羅遍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開始,他們開着小四輪拖拉機進入荒野。後來,開着挖掘機進入。瘋狂開采的後果也許就是“十元三個”吧。可是,我卻知道這塊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凡人都壯闊崎岖的經曆。我幾乎親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時代的大地震時期。看着它被海水沖擊億萬年。海枯石爛之後,又被泥石流埋沒億萬年。接下來,日複一日地風吹日曬,終于有一天它重見天日,躺在地球上一條平凡的河流邊,天衣無縫地鑲嵌在一個平凡的泥土凹窩裡。

我還看到了它的最後一幕記憶。

看到它被暴力挖開,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樣形狀的洞窟。看到蟲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曬之中。更多的石頭在挖掘機的操作下源源不斷地被翻出大地。失陷絕地的螞蟻們不知所措。一個個保護着蟻後,銜着蟻卵,面對眼下沒完沒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處。一窩螞蟻的毀滅,其慘烈不亞于一個王國的覆滅吧?億萬萬蟻窩和蟲穴的毀滅,億萬萬微小的驚駭與怨恨遊蕩天地之間,無處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澤上,附着在它所有細微的裂縫裡。是以戈壁玉的顔色黯淡壓抑,是以戈壁玉的飾物一碰即碎。

去年那場大旱,不隻令農業受災,牧業也遭到極大重創。

一位年長的牧人痛心地說:“撿石頭!都是撿石頭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約是,撿石頭改變了大地的面貌,而這與天氣變化息息相關。

我仍然喜歡石頭。我喜歡長時間蹲在河邊的空地上,一塊一塊地翻撿,摸索,不停地驚異于每一塊石頭的獨一無二。當我埋首大地,沉迷于眼下這石頭的世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遷徒道路上的海鳥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塊石頭。看到石頭下的空穴裡有彎彎曲曲的細小道路,被突然曝光的蟲子驚慌不已。我改變了這隻蟲子的命運,也許還改變了更多——季節、氣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線後退,甚至是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隻海鳥在無望的尋找中筋疲力盡,最終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腳下,在全世界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在大陸的最深處,我又看到另一塊美麗的石頭.卻遲遲不敢觸碰。

1.下列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牧羊人居麻對"我"僅是因為"喜愛"而撿石頭表示懷疑和不相信,表現了牧羊人居麻對石頭起了貪念。

B.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麗的,可一旦離開荒野,它的美麗便迅速枯萎,可見作者懂得戈壁玉的真正價值所在,并表現了作者對戈壁玉被瘋狂采伐的痛心。

C.作者描寫了人們從節假日碰運氣一般來撿石頭,到後來專職幹這個,并開着挖掘機進入來瘋狂開采的過程,影射人類的貪得無厭和對自然的無度侵擾,并以此給人們以啟示。

D.本文文字素淨、靈動,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對人類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

2.請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義。

3.本文結尾處當“我”又看到另一塊美麗的石頭時,為何遲遲不敢觸碰?請結合全文作簡要分析。

3.答案:1.A; 2.(1)人類瘋狂地開采石頭,對戈壁灘的地貌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所開采的石頭制作成商品後在城市售賣,價格卻十分廉價。

(2)人類因為貪婪對大自然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這種傷害讓人感到“哀涼無望”。

(3)現代文明給遊牧文明的價值觀帶來了沖擊。

3.(1)因為“我”深深地認識到:“我”雖然喜愛石頭,但不能把“喜愛”變成“貪婪”而去占有不屬于自己的石頭。

(2)觸碰石頭不僅會改變一隻蟲子的命運,甚至可能會改變更多——季節、氣候、降雪量等,進而造成各種自然災害。

(3)戈壁玉的确美麗,但一旦離開荒野,離開純粹的藍天和粗礫的大地,它的美麗便迅速枯萎。

解析:1.牧羊人對“我”的懷疑和不相信,是因為漢族人瘋狂地采伐石頭,不僅對當地地貌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也給當地遊牧民族的價值觀帶來了沖擊;起了貪念的是瘋狂地采伐石頭的漢族人。

2.本題考查重要句子的含義的基本能力。重要句子指結構比較複雜,對了解文意有影響的句子;能幫助我們準确了解整個作品主題思想的或脈絡層次的關鍵性的語句,即人們常說的文眼;内涵較為豐富的語句;文中的中心句、總結句、過渡句等。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義,通常可以采用下面的幾種方法。理清文句枝幹對較為複雜的句子,可通過理清文句的主幹和枝葉,來達到了解文句句意的目的。比如本題考的就是文章的主旨句。抓住該句的關鍵詞“哀涼無望“、‘’批發戈壁玉的地攤”、“不能明白”。把含義題轉化為原因概括題。認真讀文本,找出原因。文章寫了人類瘋狂開采石頭,極大的傷害戈壁灘地貌,但開采的石頭城市售賣時,價格極其廉價。人性的貪婪傷害大自然,這種傷害讓人感到“哀涼無望”,突出出現代文明對遊牧文明帶來的沖擊,進而突顯出作者的内心的憂慮之情。

3.本文考查對文本内容相關資訊篩選并整合的基本能力。答題時注意審清題幹,然後鎖定區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題是綜合篩選的題目,要立足原文。先審題。題幹是“最後當我又看到另一塊美麗的石頭時,為何遲遲不敢去觸碰“。該題其實是要求回答“不敢碰觸’的原因。屬于原因概括題。此舉出現在文章最後一句,起到總結作用,是以答案分散在原文。應逐一找到有效的答題區間,概括為“我,I雖然喜愛石頭,但“喜愛’和“貪婪“不同,“貪婪”是有占有欲和不滿足感的。倒數第三段說“觸碰石頭不僅會改變一隻蟲子的命運,甚至可能會改變更多一季節、氣候、降雪量等,進而造成各種自然災害。”文章第+節中說‘’作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麗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離開荒野,離開純粹的藍天和粗礫的大地,它的美麗便迅速枯萎。“這些都是作者不敢碰觸的原因。最後分條概括答題。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騎桶者

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光了,煤桶空了,鏟子沒有用了,火爐裡透出寒氣,灌得滿屋冰涼。窗外的樹呆立在嚴霜中,天空猶如一塊銀灰色的盾牌,擋住了向他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來燒,我可不能活活凍死,我的背後是冷酷的火爐,我的面前是同樣冷酷的天空,是以我必須快馬加鞭,到煤販子那裡去尋求幫助。可是煤店老闆對于我的通常的請求已經麻木不仁,我必須向他清楚地證明,我連一星半點煤屑都沒有了,而煤店老闆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空中的太陽。我必須像乞丐一樣前去,——當那乞丐由于饑餓無力的靠在門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主人家的女廚師才決定給他喂點殘剩的咖啡,同樣,煤店老闆雖說非常生氣,但他一定會在“不可殺人”戒律光輝的照耀下,不得不把一鏟煤投進我的煤桶。

我怎麼前去必将決定此行的結果,是以我騎着煤桶去。像騎士那樣,我兩手握着桶把——最簡單的挽具,費勁地從樓梯上滾下去,但是到了樓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來,了不起,了不起,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駱駝,在趕駱駝的人的棍下搖晃着身體站立起來時,也不過如此。它以均勻的速度穿過冰涼的街道,我時常被升到二樓那麼高,但是我從未下降到門房那麼低。我極不尋常地高高飄浮在煤店老闆的地下室門前,而煤店老闆正在這地窖裡伏在小桌上寫字,為了把多餘的熱氣排出去,地窖的門是開着的。

“煤店老闆!”我喊道,那急切的聲音裹在呼出的熱氣裡,在嚴寒中顯得格外沉濁。“煤店老闆,求你給我一點煤吧,我的煤桶已經空了,是以我可以騎着它來到這裡,行行好吧,我有了錢,就會給你的。”

煤店老闆把一隻手放在耳朵邊上。“我沒有聽錯吧?”他轉過頭去問他坐在火爐旁邊的長凳上織毛衣的妻子, “我沒有聽錯吧?是一個顧客。”

“我什麼也沒有聽見,”妻子說,她平靜地呼吸着,一面織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爐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個老主顧,向來守信用,隻是眼下沒錢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闆說,“是的,是有一個人,我不會弄錯的,一定是一個老主顧,一個有年頭的老主顧,說話才這麼中聽。”

“你怎麼了,當家的?”妻子說,她把毛衣擱在胸前,暫歇片刻,“沒有人,街上空空的,我們已經給所有的顧客供應了煤,我們可以歇業幾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這兒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沒有感情的眼淚模糊了我的眼睛,“請你們擡頭看看,你們就會發現我的,我請求你們給我一鏟子煤,如果你們能給我兩鏟,那我就會高興的發瘋。所有别的顧客你們确實都已供應過了。啊,但願我能聽到煤塊在這桶裡滾動的響聲。”

“我來了。”煤店老闆說,他正要邁動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階,他的妻子卻已經走到他的身邊,拉住他的手臂說:“你待在這兒。如果你還固執己見的話,那就讓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裡咳嗽咳得多麼厲害。隻為一件買賣,而且隻是一件憑空想象出來的買賣,你就忘了你的妻兒,要讓你的肺遭殃。還是我去。”

“那麼你就告訴他我們庫房裡所有煤的品種,我來給你報價格。”

“好。”他的妻子說,她走上了台階,來到街上。她當然馬上看到了我。“老闆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問好,我隻要一鏟子煤,放進這兒的桶裡就行了,我自己把它運回家去,一鏟最次的煤也行。錢我當然是要全數照付的,不過我不能馬上付,不能馬上。”“不能馬上”這幾個字如同一聲鐘響!它又剛好和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鐘的聲響混合在一起,足以令人神魂颠倒。

“他要買什麼?”煤店老闆喊道。“什麼也不買,”他的妻子大聲應着,“外面什麼都沒有,我什麼都沒有看到,什麼都沒有聽到,隻是聽到鐘敲六點,我們關門吧。真是冷得要命,看來明天我們又該忙了。”

她什麼也沒有聽見,什麼也沒有看見,但她把圍裙解了下來,并用圍裙把我扇走。遺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雖然有着一匹良種坐騎的一切優點,但它沒有抵抗力,它太輕了,一條婦女的圍裙就能把它從地上驅趕起來。

“你這個壞女人,”當她半是蔑視半是滿足地在空中揮動着手轉身向店鋪走去時,我回頭喊着,“你這個壞女人!我求你給一鏟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這樣,我浮升到冰山區域,永遠消失,不複再見。

1.下列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開篇對"我"居住環境的描繪,交代了人物出場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涼,奠定了文章沉重的基調。

B."'不能馬上'這兩個詞多麼像鐘聲啊!"這種錯覺強化了"我"賒煤時的迫切願望以及不能付錢的窘迫心境。

C.對于我的多次哀求,煤店老闆裝作沒有聽見,并且沒有付諸行動的打算,始終無動于衷,說明老闆缺乏同情心。

D.小說以第一人稱來叙述事件,展現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時的複雜心理,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和讀者的代入感。

2.老闆娘的形象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本分析。

3.“荒誕”是卡夫卡小說的重要特征,請結合小說的内容簡要賞析荒誕手法的運用及效果。

4.答案:1.C; 2.①和煤店老闆形成對比,揭示現實世界的殘酷,煤店老闆幾次準備借煤,而老闆娘不肯借煤,老闆娘的無情和老闆的善良對比鮮明,善良敵不過無情。②老闆娘的言行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使小說的情節張弛有度,老闆娘一次次阻止老闆借煤給我,引出我一次次的請求哀告,把主人公從充滿希望一步步推向絕望,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③突出現實世界的殘酷無情,有利于小說主旨的表達。老闆娘對于“我”借一鏟煤的哀告無動于衷,甚至把“我”推向死亡,有力地表現了有産者的無情和現實世界的殘酷。④有利于表現主人公的内心的凄涼無助和命運的悲慘。老闆娘的言行讓我從請求哀告到淚眼模糊再到絕望咒罵,老闆娘的冷酷襯托了“我”的凄苦悲慘。

3.①人物形象的荒誕。卡夫卡虛構了一個“騎着木桶飛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那個時代衆多底層小人物中的一員,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來源于作者所處的現實生活——在那個特定時代,底層百姓迫于生存,抛棄尊嚴,這些都是當時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人物的荒誕與事件的真實相融合,便于讀者更好了解主旨;②動作細節的荒誕。文中例如“我”騎桶的動作,滾落的姿态,被老闆娘用圍裙扇走等内容,這些細膩而超現實的刻畫,既使作品具有了諷刺的意味,同時也能更好地讓讀者體會到“我”作為現實世界中處于底層的小人物卑怯而複雜的心理;③結局的荒誕。最後“我”的結局是浮升到“冰山”,結局的設計令人匪夷所思,但卻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現為多重性。通過結局我們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現的黑色幽默,更是深深體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無奈和深沉的悲哀。

解析:煤店老闆聽見了我的祈求聲,并且也打算有所行動。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平凡的世界(節選)

銅城及其周圍的礦區,就是這樣一片喧騰不安、充滿無限活力的土地。它的街道、房屋、樹木、甚至一棵小草,都無不打上煤的印記;就連那些小鳥,也被無處不有的煤熏染成了煙灰色……

這就是孫少平要來的地方。

從黃原起程的時候,孫少平和他的同伴都知道,他們是屬于銅城礦務局大牙灣煤礦的勞工。至于大牙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他們一無所知。有一點他們深信不疑:那一定是個好地方。

沒有人給孫少平送行。這沒有什麼。對于一個已經闖蕩過世界的人來說,他并不是以而感到孤單和難受。不,他不是剛離巢的小鳥作第一次飛翔;他已經在風雨中有過艱難的行程。此刻,他的确沒有因為無人送行而怅然若失,内心反而彌散着歡欣而溫馨的情緒。是的,無論前面等待他的是什麼,他總歸又踏上了人生新的曆程。

他的全部家當都在這隻爛黃提包裡裝着一幾件舊衣服,幾雙破鞋爛襪。他就提着這破包,激動而悄無聲息地從喧嘩的人堆裡爬上了卡車。汽車在一片話别聲中開出了東關旅社。

夜間十點鐘左右,汽年才駛進大牙灣煤礦。礦部三層樓的樓壁上,挂着一條歡迎新勞工到礦的紅布智語。同時,高音喇叭裡一位女播音員用河南腔的國語反複播送一篇歡迎詞。輝煌的燈火加上熱烈的氣氛,顯出一個迷人的世界。人們的血液沸騰起來了。原來一直聽說煤礦如何艱苦,看來并不像傳說中的那麼差勁!瞧,這不像來到繁華的城市了嗎?好地方哪!

可是,當招工的人把他們領到住宿的地方時,他們熱烘烘的頭腦才冷了下來。他們寒心地看見,幾孔磚砌的破舊的大窯洞,裡面一無所有。地上鋪着常年積下的塵土,牆壁被煙熏成了黑色,上面還糊着鼻涕之類不堪入目的髒物。這就是他們住宿的地方?

煤礦生活的嚴峻性初次展現在了他們的眼前。

在他們還來不及歎息的時候,礦上的勞資調配員便像嚴厲的軍事教官一般,吼叫着讓他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背床闆,扛凳子。是的,既然到了煤礦,就别打算讓人伺候,一切要自己動手。背床闆扛凳子算個屁!更嚴厲的生活還在後邊哩!

一孔窯洞住十個人。大家剛支好床闆,勞資調配員便喊叫去吃飯。他們默默無語地相跟成一串來到食堂。一人發一隻大老碗。一碗燴菜,三個饅頭。

“有沒有湯?”有人問。

勞資調配員嘴一撇,算是回答:得了吧,到這裡還講究什麼湯湯水水!

吃完飯以後,這些情緒複雜的人重新傳回宿舍,開始鋪床,支架箱子。

現在,氣氛有所緩和。大家一邊拉話,一邊争着搶占較好的床位;整理安放各自的東西。不管條件怎樣,總算有了工作嘛!

隻有孫少平一個人沉默不語。他把自已唯一的家當一那隻破提包放在屋後牆角那張沒人住的光床闆上。直至現在,這夥人誰也沒有理睬他。是的,他太寒酸了,一身舊衣服,一

隻破提包,竟連一床起碼的鋪蓋也沒有。在衆人鄙視的目光裡甚至含着不解的疑問:你這副樣子,是憑什麼被招工的?

到現在,少平也有點後悔起來;他不該把那床破被褥送了别人。他當時隻是想,既然有了工作,一切都會有辦法的。沒想到他當下就陷入了困境。是呀,天氣漸漸冷了,沒鋪沒蓋怎麼行呢?更主要的是,他現在和這樣一群人住在一起!如果在黃原攬工,這也倒沒什麼,大家一樣犧惶,他決不會遭受同夥們的譏笑。

眼下他隻能如此了。

他身上隻剩下了幾塊錢。他想,好在有一身絨衣,光床闆上和衣湊合一個來月還是可以的。一月下來,隻要發了工資,他第一件事就是鬧騰一床鋪蓋。

現在,同屋的其他人有的在洗臉刷牙,洗漱完畢的已經坐在床邊削蘋果吃,或者互相遞讓帶嘴紙煙和冒着泡沫的啤酒瓶子。

少平在自己的床邊上木然地坐了片刻,便走出了這間鬧哄哄的住所,一個人來到外邊。

他立在院子殘破的磚牆邊,點燃了一支廉價的“飛鶴”牌紙煙,一口接一口地吸着。此刻已經接近午夜,整個礦區仍然沒有安靜下來。密集而璀璨的燈火撒滿了這個山灣,從溝底一直漫上山頂。各種陌生而雜亂的聲響從四面八方傳來。溝對面,是一列列黝黑而模糊的山的剪影。

不知為什麼,一種特别愉快的情緒油然漫上了他的心頭。他想,眼下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不久前,你還是一個流浪漢,像無根的蓬草在人間漂泊。現在,你已經有了職業,有了住處,有了床闆……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列甯說。嘿嘿,一切都會有的……他立在院子磚牆邊,自己給自己打了一會氣,然後便轉身回了宿舍。現在,所有的人都蒙頭大睡了。

少平脫下自己的膠鞋,枕着那個破黃提包,在光床闆上躺了下來。這一夜他睡得很不踏實。各種聲響紛擾着他。尤其是深夜裡火車汽笛的鳴叫,使他感到新奇而激動。此刻,他想起故鄉村莊,碧水漣漣的東拉河,悠悠飄浮的白雲。廟坪那裡的棗林興許已經半紅,山上的糜谷也應該泛起了黃色,在秋風中飄溢出新鮮的香氣。還有萬有大叔門前的老槐樹,又不知新添了幾隻喜鵲窩……

第二天早晨起床後,同屋的人顧不上其他,先紛紛跑出窯洞,想看看大牙灣究竟是個什麼模樣。

夜晚燈火造成的輝煌景象消失了。太陽照出了一個令人失望的大牙灣。人們臉上那點本來就不多的笑容頓時一掃而光。礦區顯出了它的粗犷、雜亂和單調的面目。這裡沒有什麼鮮花,沒有什麼噴泉、林陰道,沒有他們所幻想的一切美妙景象。有的隻是黑色的煤,灰色的建築;聽到的隻是各種機械發出的粗野而嘶啞的聲音。房屋染着煙灰,樹葉蒙着煤塵,連溝道裡的小河水也是黑的……大牙灣的白天和夜晚看起來完全是兩回事!

在大部分人都有點灰心的時候,孫少平心裡卻高興起來:好,這地方正和我的情況統一着哩!在孫少平看來,這裡的狀況比他原來想象得還要好。他沒想到礦區會這麼龐大和有氣勢。在嬌生慣養的人看來,這裡又髒又黑,沒有什麼詩情畫意。但在他看來,這卻是一個能創造巨大财富的地方,一個令人振奮的生活大舞台!孫少平的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因為與此相比較的,是他已經經曆過的那些無比艱難的生活場景。

第二天上午,根據煤礦的慣例,要進行身體複查。

本來,他的身體棒極了,沒一點毛病,但無謂的緊張情緒終于導緻了可怕的災難一他在血壓上被卡住了!

量血壓時,随着女大夫捏皮囊的響聲,他的心髒像是要爆炸一般狂跳不已,結果高壓竟然上了一百六十五!

全部檢查完畢後,勞資調配員在醫院門診部的樓道裡宣布:身體合格的下午自由安排,可以出去買東西,到礦區轉一轉;身體完全不合格的準備回家;血壓高的人明天上午再複查一次,如果還不合格,也準備回家……

回家?

這兩個字使少平的頭“轟”地響了一聲。此刻如果再量血壓,誰知道上升到什麼程度!他兩眼發黑,無數紛亂的人頭連同這座樓房都一齊在他面前旋轉起來。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回宿舍的。

孫少平躺在光床闆上,頭枕着那個破提包,目光呆滞地望着黑糊糊的窯頂。此刻,他也再聽不見外面世界的各種嘈雜,隻是無比傷心地躺在這裡,眼中旋轉着兩團淚水。他等待着明天----明天,将是決定他命運的最後一次判決。如果血壓降不下來,他就得提起這個破提包,離開大牙灣,那麼,他又将去哪裡?他猛然想到,他實際上血壓并不高,隻是因為心情過于緊張才造成了如此後果,他怎能甘心因這樣一種偶然因素就被淘汰呢?

“不!”他喊叫說。

他從床上一躍而起。他想,他決不能這樣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宰割。在這最危險的時候,應該像偉大的貝多芬所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會使我完全屈服!

(有删改)

A.小鳥被無處不有的煤熏染成了煙灰色,大窯洞的地上鋪着常年積下的塵土以及髒污的牆壁等描寫,交代了銅城惡劣的環境,暗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

B.爛黃提包、幾件舊衣服、幾雙破鞋爛襪、幾塊錢、--身絨衣,小說中多次寫到孫少平的随身之物,表明了他當時窘迫、寒酸的處境。

C.感到新奇而激動的孫少平.聯想起色彩斑斓、充滿生機的家鄉,碧水、白雲、紅棗、黃谷,樸實親切,鄉土氣息濃厚,令讀者如臨其境。

D.孫少平的身體本來很健康,但體檢時的緊張卻讓他在血壓檢查這一關被阻擋住了,這給了他非常沉重的打擊,他不想離開這個讓自已充滿希望的地方。

A.起程時,孫少平的同伴們相信大牙灣煤礦是一個好地方,既能設定懸念,引發讀者對礦區美好的想象,又與下文揭示的真相形成巨大反差。

B.汽車來到大牙灣礦區,-一個迷人的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接着,小說用兩個感歎句和一個反問句,寫出了人們來到新環境的興奮和驚喜之情。

C.“不久前,你還是一個流浪漢”“現在,你已經有了職業”這兩句話對比主人公前後的處境,運用第二人稱的全知視角客觀再現了孫少平的内心世界。

D.小說主要記叙了孫少平被招工來到大牙灣煤礦及體檢的經曆,動作描寫、神态描寫尤其是多次細膩的心理描寫将他内心的起伏變化顯露出來。

3.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節選部分在典型環境中成功塑造了孫少平這一人物形象,請結合文本内容簡要分析。

4.小說結尾處寫孫少平要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這一情節看似突兀,其實文中早已做了鋪墊。請結合文本内容談談你的了解。

5.答案:1.A; 2.C; 3.①文中極力渲染大牙灣煤礦的自然條件的惡劣,又突出了居住環境的髒亂差,而孫少平卻感覺滿意,渴望留下來.進而凸顯孫少平知難而進、知足樂觀的形象。②那些和孫少平一起被招工的人,看到孫少平的寒酸時,滿是譏笑與鄙視;看到大牙灣煤礦的真實情形時,失落無比。他們構成了主人公生活的社會環境,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孫少平樸實堅強.堅韌樂觀的品格。

4.①開頭就說孫少平已經闖蕩過世界,盡管無人送行,但他并不失落,反而認為自己又踏上了新的征程。②到達大牙灣煤礦的當晚,看到惡劣的吃住條件,他輕視困難,感到特别愉快。③第二二天早晨看到大牙灣煤礦的真實情況後,在大部分人都有點灰心的時候,孫少平心裡卻高興起來,認為這裡是可以讓自已振奮、能夠創造巨大财富的生活大舞台。是以結尾那樣寫并不讓人感到突兀,而是順理成章。

解析:1.“暗示了當時的社會背景”錯誤。

2.“第二人稱全知視角”“客觀”錯誤。

6.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題。

愛心菜

侯發山

雞叫頭遍的時候,老王和老伴就在大棚裡忙活開了。

等到一畦畦白菜扳倒,老王的頭上已經袅起熱氣,他甩掉棉衣,坐在田埂上歇息。老伴嗔道:“現在還是三九天,能的你?!”

“一幹活就不冷了。”老王站起來,順手拿起一個編織袋,雙手張開口子,“裝吧,趕早不趕晚。”

老伴沒有動,用袖子擦拭一下鼻尖的汗珠:“不能不去?”

老王瞪了老伴一眼:“廢話,吐出來的吐沫咋能舔起來?”

“大年三十,人家都是往家跑,你呢,就會唱反調。”老伴一邊埋怨一邊往袋子裡裝白菜,“我,我跟你去吧。”

“廢話,你又不會開車。”說到這裡,老王騰出一隻手比畫了一下,“咱沈丘離武漢四百多公裡,走高速,五個多小時,明個兒準能回,不耽誤過年。”

老伴歎了口氣,沒再多說,她知道再開口也還是廢話。

“不中!”老王忽然叫道。老伴吓了一跳,抱着一顆白菜怔在那兒,不知道老王發哪門子神經。

老王瞅着老伴手裡的白菜,說:“這顆留下,咱過年吃。”

老伴這才注意到手裡那顆菜樣子有點萎縮,葉子泛黃,猶豫一下,便放到了一邊。再裝菜時,就經心多了,專揀那些個頭大、菜葉新鮮水靈的。老王歎道:“若不是貸款沒還清,其他菜可以搭配一些。”

天剛放亮,白菜全都裝上了車,滿滿當當的,似乎多裝一顆都沒有地方。老王前後左右看了看,臉上掠過滿意的笑容。

老伴遲疑了一下,說:“弄點飯,吃了再走?”

“來不及,路上湊合吧。”老王說罷,扭開車門跳上駕駛室。這時候,他的手機唱起了“我們的大中國啊好大一個家”——是縣城百家樂超市的楊經理打來的,讓他送一車白菜。

“楊經理,不好意思,今個兒不能給咱超市送了。價錢好商量?再漲價也不能給您,真不是錢的問題……新年好,古得拜!”老王挂斷電話,發動車子迎着曙光出發了。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二下午,楊經理從微信上得知,老王是去湖北武漢送白菜了!怪不得不給自己,原來是去發“國難财”了,聽說武漢的蔬菜貴得離譜,白菜十幾塊一斤呢,他這一車菜,差不多有兩萬斤,乖乖,如此算來,他這一趟沒少賺。在楊經理的印象中,老王是一個很本分的人。真是畫虎畫皮難虎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呐!楊經理氣不過,想打電話奚落老王幾句,覺得不能得罪老王,畢竟以後還合作呢。一念至此,便開上車去找老王,現在是非常時期,需要備點貨。

一到村口,楊經理就給攔下了——一個老大爺戴着口罩,身穿戰袍,一手拿柄關公大刀坐在路中間,一手拿個電喇叭,聲稱外來車輛和人員一律不得進村。

楊經理一邊戴口罩一邊說:“我是超市的,需要找老王進菜,疫情再嚴重,咋說也不能影響老百姓的菜籃子吧。”

老大爺舉起電喇叭:“老王昨晚才從武漢回來,沒回村,也沒回家,在他的大棚裡自我隔離呢。”

楊經理聞聽,撇了撇嘴,心說老王發燒才美哩,誰讓他掙昧心錢哩?

老大爺似乎知道楊經理的心思,又補充了一句:“老王可是俺村的驕傲,不要一分錢,往武漢送了兩萬斤的白菜。”

“啊?”楊經理吃了一驚。

老王的大棚在村外的河灣裡,楊經理去過多次。距離大棚還有十多米,楊經理把車停了下來,路當中扯了一條橫幅,上邊寫着“我是武漢傳回人員,請不要靠近我”。這時候,在大棚裡的老王已經聽到車的聲音,戴着口罩從大棚旁邊的鐵房子裡出來了,大聲說道:“楊經理,啥事?”

“大棚裡還有其他蔬菜嗎?能否再配一車?”

“黃瓜,番茄,柿椒,都有,差不多能裝一車。價格跟其他大棚一樣,要不然人家會罵我老王八。”

“可以,要好的,這次不是超市上架,我打算捐給武漢。”

“好啊,你咋送?”

“發物流。”

“别搞那個,還是我送吧,我的車消過毒了,路線也熟悉。”

“好,運費咋算?”

“說啥運費呢,給我加箱油就中。楊經理,老鄉要問起,咋說呢?得有個由頭吧?”

楊經理歪頭想了想,高聲說道:“就叫‘愛心菜’吧!”

“啥?包心菜?大棚裡沒有啊。”

楊經理往前走了兩步:“咱們河南是豫,湖北是鄂……”

“啥啊?魚?鵝?”老王打斷楊經理的話:“對對對,都是一個圈子的,一家人。”

楊經理憋不住笑了,摘掉口罩,朗聲說道:“咱河南簡稱‘豫’,‘豫’字15畫,湖北簡稱‘鄂’,‘鄂’字11畫,多出來的四畫剛好是‘心’的距離!是以,咱送的菜就叫‘愛心菜’!”

老王笑了,指了指路邊他的貨車。

楊經理轉過臉去,這才看到車廂上懸挂着的橫幅——“河南愛心菜”。

(《小說選刊》2020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對文體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小說以“雞叫頭遍的時候”開篇,交代了時間之早;“老王和老伴就在大棚裡忙活開了”設定了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B.小說寫楊經理以為老王發“國難财”,不給自己白菜,說明楊經理是一個非常時期精明的商人,隻看重利益,缺乏善心。

C.小說兩次寫到老王的笑,“露出滿意的笑容”是因為老王覺得自己能夠幫助武漢而感到滿足,“笑了”是因為楊經理對這車菜的解說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D.“能的你”“吐出的唾沫咋能舔起來”“明兒個準能回”“不中”等富有地域特色有口語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小說的老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結合小說内容簡要分析。

3.這篇小說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采用獨立句成段的形式。作者這樣處理有何效果?

6.答案:1.B; 2.執着善良。老王不顧老伴的意見,堅持在大年三十把蔬菜送到武漢。細心實誠。在裝車過程中發現一棵白菜有點枯萎,讓老伴留下自己吃。明理重義。從武漢回來後自我隔離,免費為楊經理把蔬菜送到武漢。

3.内容:可以密集且清晰地組織情節,豐富小說的内容。情節:便于加快小說的叙述節奏,迅速推進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便于靈活切換叙事場景,可以在多場景叙述中凸顯人物形象。讀者:避免拖泥帶水,表達簡潔明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解析:“隻看重利益,缺乏善心”錯誤,從後文的情節看,楊經理也是一個有善心的人。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靜夜品瓷

程應峰

夜靜時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鎮,想到了多年前不經意打碎的一隻來自景德鎮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經讀過的一首詩,想到了詩中所寫的“一根白發,掉落在潔白的瓷盤上,牽動心中萬千愁緒”的情景,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記憶之中。

都是因為瓷器。瓷器這東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個故事,每一片溫潤都是一種情懷,每一縷光澤都閃爍着離奇的色彩,它總是古色古香、不著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個人的生命。

我有兩次抵達景德鎮的經曆,一次是在夢裡,一次是在夢外,這兩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靜靜的,沒有喧鬧和喧嘩,但我卻分明聽見質地優雅的瓷器的聲音天籁般傳來。這聲音,沾染着濃重的人文氣息,漫溢華宇,貫穿古今,美輪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總是陷落在繁華裡一樣,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景德鎮總是陷在瓷器裡。這裡的花盆是瓷的,燈杆是瓷的,景觀是瓷的,圖案裝飾也是瓷片鑲嵌而成。比比皆是的商鋪,擺放着五花八門的瓷器,旅館、飯店、廣場、遊樂園,哪裡都泛現着瓷器的光澤。那些看起來無處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總是旗幟鮮明地撞入眼簾,令人心怡而感歎。就像有人說的,景德鎮的瓷,比漢語裡的詞還要多得多哩。

燈影籠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無須外在的叩擊,這滿街滿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層層疊疊地在心中回響起來,回響起千年的美麗和滄桑。如此美妙的去處,如此美妙的音韻,是值得在靜夜、在燈影月色裡、在行雲流水處細細品味的。

走過一家樂器店,我看見了各種瓷樂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藍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知道它們究竟能散發出怎樣不同凡響的音韻,但在我的想象中,它們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遠,或美麗多姿,或情意綿綿的音韻,這音韻,有着不可抵禦的誘惑力。

回轉,靜坐飯店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紋樽”、“荷葉口瓶”……在聲光電的策動下呈現出古樸、娴雅、沉靜、大氣之神韻,那優美的形态、别緻的釉色、含蓄的花紋生動而傳神,教人觀之再三,不舍移步離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緻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裡,明明滅滅中,也能感受其晶瑩剔透的質地,滑潤如玉的釉面,以及迷離狀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溫潤的氣息。這聚集着東方女性純潔、溫柔、細膩、内斂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蘊涵着多少不為人知的生命美麗?透過眼前的瓷器,所能體驗的,除了窯變的神奇,還有空明無塵的人間趣味。

無論讀瓷還是聽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遠,品出人類卓越的智慧,品出屬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載的曆史蘊含。

(選自《文學與人生》,有删改)

1.下列對文章内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文章以“夜靜想到一隻薄胎青花瓷瓶”與“一根白發,掉落在潔白的瓷盤上”詩句開頭,既呼應題目,又增添文化氣息。

B.文中多處運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陷落在繁華裡一樣”、“最美的瓷器如少女”,起到了化抽象為具體的作用。

C.文章開頭從夜靜時分想起瓷器寫起,然後展開夢裡夢外聽瓷與讀瓷的經曆,随之觸發人生的思考,構思巧妙,感情真摯。

D.文章總體上運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寫品瓷,實際上是借品瓷寫人生,強調人們要像品讀瓷器一樣品讀人生獨特的滋味。

2.請結合全文簡析文章結尾畫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從全文看,作者靜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韻味?

7.答案:1.B; 2.内容上:

①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思想比作嫩芽枝丫,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品瓷能讓人更深層地體會人生的境界,讓人們的思想自由。

②表達了文章的主旨,品瓷就是品人生。

結構上:

①點題(照應題目)

②總結全文

3.①品出了生活的美和好;

②品出了沾染着貫穿古今的濃重的人文氣息;

③品出了有着厚重悠遠、美麗多情的不可抵禦的誘惑力;

④品出了空明無塵的人間趣味。

解析:1.B項“就像大都市陷落在繁華裡一樣”不是比喻。

2.本題可從内容和結構兩方面進行作答。從内容上看,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品瓷的作用和意義,即體會人生的境界,讓思想自由。另外,這句話也點明和升華了文章的主旨。從結構上看,一是照應文章标題,使之首尾呼應;二是作為文幸的結尾句,可以起到總結全文的作用。

3.作答本題,需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與題幹相關的語句并加以整合概括,如“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個人的生命”“這聲音,沾染着濃重的人文氣息,漫溢華宇,貫穿古今”“它們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遠……不可抵禦的誘惑力”“透過眼前的瓷器……人間趣味”等。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太湖碎錦

範煙橋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語來形容,是“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民間則說“八百裡太湖跨三州”。不經過實測,這樣籠統地畫出一個輪廓,隻能給人們一種山明水秀、浩瀚無際的想象。。

②我從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畫面,就感到有不同的勝概。

③洞庭東山、西山是太湖裡兩個主峰。東山周圍五十餘裡,山勢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潤,經勞動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經營,已成了豐産地區。山下坡田,種植各種水稻,是秋熟的主要農作物。夏熟是三麥和油菜,還有豆類和蔬菜瓜果。他們更有園藝的豐富經驗,梅、杏、桃、李……多得數說不盡。枇杷、楊梅和洞庭紅(橘名)名聞遠近。随着春夏秋冬,它們先後開花結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紅開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爛漫絢麗的景色。說是“美盡東南”,并不誇張。從觀賞說,四時皆宜;從生産說,那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江南的許多淡水魚,這裡樣樣都有。朝出暮歸的千百艘大小漁船,點綴湖光水色中,漁民們勤勞、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④西山和東山隔着東太湖,東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峰——缥缈遙遙相對,同為七十二峰的領袖。西山也是豐産地區,同是“花果山”,東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從東山坐獨具風格的小艇——龍飛快,駛入東太湖,莫釐峰頭,雲氣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遠近諸山,時隐時現,好似給煙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濃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領,坐在船裡的我,到湖心時常為颠簸震蕩而驚心動魄。正因為如此,而愈覺山水奇麗得來不易的樂趣。兀立在東山、西山之間的石公山,則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們。小艇乘風破浪而去,到了山下,顯然可見四圍的山石,經過千萬年的沖刷,有了“皺、瘦、透”的美姿,早給鑒賞者陸續鑿去了,蘇州園林裡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帶的石山。是以,石公山像斧削過,沒有了山腳,正如一塊翡翠放在一個玻璃盤裡。

⑤假使從蘇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開了圖畫,山更多,湖更大,變幻就更多。王鏊“山與人相見,天将水共浮”,馮善“震澤春浮漲碧漪,淨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勝,描繪得恰到好處。道書上所說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裡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這裡有許多神話,和山農們閑談,妄言妄聽,也增添了些興趣。而西邊的消夏灣,更附會着西施的種種傳說。山灣柔順的湖水,淺而澄清,可以遊泳;有着荷花、菱葉,清風徐來,頗有涼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到了包山寺,才窺見缥缈峰突起在叢林雜樹之上。近觀不如遠眺之美,大凡山水之勝,都有這個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見得山的靈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饒奇勝。

⑥太湖還有四個畫面,和洞庭東山、西山合起來,差不多得見其全貌。一是從湖州到無錫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斷續中經過,前後左右可以看到雲巒起伏,似乎它們都有動态,與人遊戲。一是從無錫到宜興,數十分鐘的汽車行程,在湖邊掠過,太湖平鋪在車外,遠山幾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無錫的鼋頭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經過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驚濤洶湧的奇趣。不僅有色,而且有聲。夕陽将下,餘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狀。一是蘇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見得靜止處,已不是空闊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見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⑦陰、晴、風、雨、雲、霧,固然使山水多變,适逢其會,逸趣橫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詩人畫師,盡管靈思妙想,攝取片斷到詩畫裡,有着他們的傑作,還是概括提煉。我更無能,憑我接觸到的,寫了些體味,或許有三言兩語,能引起到過大湖者的同情,作會心的微笑。畢竟是“嘗鼎一脔”,太湖實在是描寫不盡,描寫難工的。

(選自《人民文學》1963年第02期,有删改)

1.下列對文中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三萬六千頃、七十二峰""八百裡太湖跨三州"這類語句從宏觀整體上籠統叙說太湖,而作者實地去觀察、探索, 描寫的太湖具體而有詩情畫意。

B.本文寫太湖美景,詳略有緻,既有整體勾勒,又有局部描寫;東山、東太湖、西山寫得較詳,"四個畫面" 中的"水程"" 車程"" 鼋頭渚"" 光福石壁"則相對較略。

C.作者寫太湖,注意到了自然景色與審美體驗有機融合,④段對石公山的描寫就是如此的,韻味豐富,十分典型。

D.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語、詩句,内容談及蘇州園林、道書記載和神話傳說,豐富了太湖的自然美,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傳奇性。

2.本文标題“太湖碎錦”有哪些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

3.太湖是有“詩情畫意”的;你認為③段和⑤段哪一段景色更具“詩情畫意”?請結合文章内容簡要分析。

8.答案:(1)⑤更具“詩情畫意”;

(2)③段寫東山,主要從“生産”角度談東山是豐産地區,物産豐富;

(3)⑤段寫西山,“山更多,湖更大,變幻就更多”,第九洞天——林屋、消夏灣、包山寺等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形象;西山景色山水相容,山見得靈秀,水更顯空明;此地景物或有有人文詩歌吟誦,或有道書記載,或有神話、民間傳說,這使得西山更具人文内涵,更具傳奇性,讓人遐想。

解析: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北京的春節

老舍

①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

②“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是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幹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幹、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③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裡,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④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隻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裡,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複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慧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⑤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幹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進階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進階的用榛瓢兒。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别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意兒——風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⑥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裡,這天晚上家家祭竈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随着炮聲把竈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竈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竈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隻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竈王的嘴了。

⑦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裡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人們确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一動。

⑧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⑨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着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⑩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着鮮紅的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挂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浒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幹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是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⑪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裡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裡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⑫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裡,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裡得到些自由。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确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⑬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裡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是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⑭在舊社會裡,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後人們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寶湯(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廟去借紙元寶,搶燒頭股香。正月初八要給老人們順星、祈壽。是以那時候最大的一筆浪費是買香蠟紙馬的錢。現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這筆開銷,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現在的兒童隻快活地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們隻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也許,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可是多麼清醒健康呢。以前,人們過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現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當快樂地過年。

1.下列對本文相關内容的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詳細介紹臘八粥的用料,并以“小型的農業博覽會”來評價,寫出了人們生活的富裕。

B.“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說明了人們對新年的期盼和對小年的淡漠。

C.“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意在表明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人的無奈。

D.“新中國的兒童不再受那迷信的熏染”透露出對舊社會北京春節部分風俗的批判态度。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開頭“按照北京的老規矩,……”一段,照應标題,表達了北京人對春節的重視,也暗含新中國成立後的春節風尚有所變化。

B.文章寫舊社會的女人其他時候都不輕易出門,在元宵節卻可以出門遊玩,意在通過對比突顯女人在元宵節的特殊地位和待遇。

C.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破折号和句内括号,詳寫北京春節某些風俗的具體内容,使讀者如臨其境,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節日氣氛。

D.“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一句,承上啟下,使文章過渡自然;“一眨眼”傳達出戀戀不舍的心緒。

3.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點?試就第⑥段簡要分析。

4.老舍說:“我生在北平,那裡的人、事、風景、味道,我全熟悉。一閉眼我的北京就完整的、像一張彩色鮮明的圖畫浮立在我心。我敢放膽地描畫它。”請分析本文是如何描畫北京的春節的。

9.答案:1.D; 2.B; 3.①京味語言通俗易懂,如“一擦黑兒”。②風趣幽默,雅俗共賞,如“彩排”“粘竈王嘴”。

4.①以時間為線,從臘八開始,一直寫到“殘燈末廟”,全程展示了北京春節的風貌。②對重要節日作全景叙述,對重要習俗一一列舉,對吃、穿、用、玩的交待不厭其詳,如數家珍,讓人如同親曆。③把新舊社會北京春節習俗加以對比,表現出北京春節習俗的變化。④融叙述、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字裡行間洋溢着對北京春節的愛戀和對新生活的贊頌。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相關内容的了解能力。A.“寫出了人們生活的富裕”錯誤,寫出了臘八粥用料的豐富多樣。B.“對小年的淡漠”錯誤,這是人們對小年的重視。C.“意在表明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人的無奈”錯誤,表現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意在通過對比突顯女人在元宵節的特殊地位和待遇”錯誤,舊時女人其他時候都不輕易出門,在元宵節卻可以出門遊玩,是為了表明這個節日的特殊性,以及人們對元宵節的期盼,并不能突顯女人在元宵節的特殊地位和待遇。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散文的語言特點的能力。老舍的語言的最大特點就是“京味兒濃”,這在文中有大量的佐證,如兒化音的使用“一擦黑兒”“買雜拌兒”“年畫兒”“玩意兒”等等。老舍用通俗、平白的文字來反應時代和生活。文中引用俗語“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等,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老舍的語言也有精緻的一面,如“彩排”等詞的使用,脫去自然形态的粗糙與随意。老舍的語言也追求幽默,他的作品字裡行間無不閃現着他的幽默才華:“糖粘住竈王的嘴”等。

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文章内容,賞析散文藝術表現手法的能力。題幹要求分析本文是如何描畫北京的春節的。作答本題可以從(結構)線索、選材、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入手。從文章的結構來看,作者選取時間作為寫作的抓手,以時間為序,從臘八開始,逐次寫到“殘燈末廟”,有序地展現了北京過春節時的風貌,脈絡清晰,有條不紊。從選材來看,作者選取幾個重要的節日“臘八”“小年”“除夕”“元宵”等作全景叙述,對重要習俗一一列舉,對吃、穿、用、玩的交待也是不厭其詳,如數家珍,讓人全方位的了解春節的習俗,如同親曆。從表現手法上看,作者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在舊社會裡,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後人們再享用”“現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這筆開銷,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現在的兒童隻快活地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們隻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把新舊社會北京春節習俗加以對比,表現出北京春節習俗的變化。從表達方式上看,整篇文章融叙述、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字裡行間洋溢着對北京春節的愛戀和對新生活的贊頌。

10.國小教師

[法]巴比塞

天氣很熱,可以聽見蒼蠅在飛。除了蒼蠅嗡嗡地叫之外,還有一種有節奏的、單調的嘈雜的低語聲傳到牆外。這是一所國小,這所國小的内部和世界上所有的國小内部一樣:一排排黑色的小書桌,許多個小腦袋也是黑的(在桌子的方形上露着小腦袋的圓形)在這些中間,一個男子好似巨人樣出現在那兒:那是國小教師。

像世界上所有的國小教師一樣,他施展着出奇的技巧和耐心,以吸引和集中三十個小腦袋的注意力,并要把現實世界的廣闊形象往這些小腦袋裡面灌輸一部分。

這位國小教師名叫巴多梅羅.佐裡。他是一個安詳,淳樸而又溫和的人。全村人都說他認真仔細,在村子這狹小的圈子裡,他那嚴格守時的習慣人人稱暖。要是萬一他上課遲到,人們就會下這樣一個結論:那一定是時鐘跑快了。

他在思想上也像在生活上一樣以嚴正的态度要求自己。他的一些主張并非是大家都歡迎的,特别是那些有關于團結與合作的主張。是以有些人說他是一個赤色分子,有些人在他們内心裡,在他們那可憐的奴隸的内心裡感到奇怪:一個人竟然同時又是赤色分子,又這樣誠實。但就是這些人也不禁對巴多梅羅.佐裡肅然起敬。

卡瓦達的兩位重要人物,兩位穿黑袍的人,神甫和他的助理,他們卻别有看法。他們挑不出一點可以攻擊國小教師的地方——除了他對于自由以及大衆福利的魔鬼般的見解之外——是以就越發懷恨他。

神甫和神甫助理監視着國小校——這是塑造下一代的工廠中的房間。假如要想掌握未來,就應當先把學校抓在自己手裡。

神甫和他的影子——神甫助理對這個過于誠實、過于獨力自主的國小教師懷有不共失戴天之仇——特别是由于國小教師得到大家的同情,他的危險性也就愈大。然而因為在他的行為和言論中找不到一點真正具有破壞性的東西,那就得想别的辦法來整他了。

在今天這個不幸的西班牙,教士們有權闖進學校,鹽視教學活動。

我說的那天,正在上着課,門忽然開了,陰暗的課堂裡顯出一小塊亮光。兩個穿黑袍的人就從那塊亮光中走了進來。接着,他們便站在那裡,聽起課來。

佐裡不動聲色地繼續講課。他正在向小儒昂尼托提問,這孩子挺膽怯,也許是沒有好好聽講,結結巴巴地說:“正義……平等……”

神甫向前跨了兩大步,蓦地站在孩子面前,怒氣沖沖地問:“這是什麼意思?”儒昂尼托被問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班上最好的學生,十四歲的路易士想顯示下他剛才好好聽講了,并且記住了教員的話,便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背了一通:“神甫大人,人是平等的。”

“豈有此理!”那穿黑袍的人大聲喊道。他一邊往前沖,一邊把拳頭一直伸到這好學生的鼻子底下。“豈有北理!這是違反教義的。上帝從沒有說過人是平等的,而且聖.保羅倒是以上帝的名義說過人是不平等的!”他叫喊着。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角流出-些唾沫。這時,指手劃腳的神甫助理,把雙臂向天舉起。

國小教師平靜地、堅定地走過去說:“神甫先生,請允許……”

教士怒吼道:“允許你什麼!允許你撒謊,并且教這些孩子們也撒謊嗎?孩子們,你們聽我說:你們的老師對你們撒謊!”

“佳嘴!”國小教師說。他臉色變得很蒼白,目不轉睛,雙手有點發抖。

可是對方咆哮得更兇了。

國小教師倒退了兩步,臉色比方才越發慘白了,眼睛瞪得更大了。孩子們站了起來,騷動起來了。國小教師感到自己完蛋了,結結巴巴地說:“你是個卑鄙的家夥。”

他剛喃喃地說出這句話來,神甫助理就向他撲去,抓住他的雙臂。同時,神甫舉起手來就要打他。

可是槍聲響了兩下,神甫摔在地上,神甫助理也倒下去下了。

神色兇猛的國小教師從自己的瘋狂行動中驚醒過來,又開了第三槍,倒在兩個教士身旁。

1926年,一位敢于對孩子們講正義的國小教師就這樣死去了。

(王尚民譯,有删改)

A.作者在寫國小教師時用"一個男子好似巨人一樣出現在那兒",既表現出他和坐在教室裡的國小生比身材高大,也暗含其人格高大的意思。

B.神父和他的助理之是以懷恨國小教師,與國小教師有不共戴天之仇,是國小教師對于自由和大衆福利的見解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對二人形成了威脅。

C."鬓角上暴起一根青筋,嘴角流出些一唾沫",這裡的細節描寫,形象地刻畫出神父在面對一個十四歲的國小生回答問題後氣急敗壞的神情。

D.小說在刻畫主人公時既有正面描寫,如佐裡在課堂上的講課,面對教士蠻橫态度時的神情;也有側面烘托,如他萬一上課遲到時村民的态度。

2.小說的前半部分以介紹人物為主,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3.如何了解小說結尾“1926年,一位敢于對孩子們講正義的國小教師就這樣死去了”這句話?請結合作品分析其含意。

10.答案:1.B; 2.①使讀者對小說的主人公佐裡的思想傾向、性格特點、工作态度等有了比較充分的認識;

②對國小教師佐裡和神父及其助理的關系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

③為後文國小教師和神父及其助理之間發生直接沖突、讀者了解國小教師殺人和自殺行為做了鋪墊。

3.①作者交代“1926年”這一時間,暗示出這是一個以國小教師佐裡為代表的新思想和以神父及其助理為代表的舊思想的鬥争的年代;

②作者肯定了小說的主人公佐裡是“一位敢于對孩子們講正義的國小教師”,點明了小說的主旨;

③對國小教師“就這樣死去了”充滿同情,也是對一切為團結、合作、自由、正義、平等等獻身者表達了同情之心。

解析:B項,“對于自由和大衆福利的見解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對二人形成了威脅”的說法于文無據。從原文中看,國小教師得到大家的同情是指其為人行事,而“他的一些主張并非是大家都歡迎的”。

高中國文文學類大閱讀練習(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