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作者:賣味的人
移動和轉身曾是評價一名球員技術優劣的标準,但在今天,這些善于地面作戰的精英卻被視為異類,這些“地闆流”已被越來越多的在籃筐上飛來飛去的家夥所埋葬,他們也是以顯得彌足珍貴。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自NBA成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那些習慣在籃筐之上打球的家夥,留下的悲劇遠遠遠多于喜劇。即使喬丹和科比問鼎總決賽MVP時,也早過了“飛得更高”的年紀。作為他們的後輩,萊昂納德也從來不以彈跳和沖框聞名,由于他們掌握了教科書級的地面作戰技巧,因而,即使體能與彈跳都下降明顯,卻仍能将自己的巅峰狀态一直持續下去。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抛開空中作業對知名度的提升作用,聯盟很少有球員樂于承認自己是個扣将。從“J博士”到拉文,那些因籃筐之上的精彩表現而被貼上“扣籃王”标簽的家夥們,總是不厭其煩地向觀衆解釋:“如果你認真看過我的比賽,就知道我是個多麼全面的球員球員了。”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時空領主”安德森

一場比賽的勝利,更重要的保證是球員紮實的腳步、正确的跑位、精準的投籃、穩固的卡位,而空中作業都屬于錦上添花。“硬裡子”球員都知道,先穩穩拿下兩分才是硬道理,花活兒不過是送給球迷和攝影師的福利。

拉裡伯德也許是NBA史上最偉大的地闆流球員,盡管身高臂長,但在他看來,扣籃接近一種“動物性”的行為。他的第一任經紀人沃爾夫曾說:“假如拉裡有一場比賽已經拿下了99分,接下來得到一個無人防守的扣籃機會,那他也會上籃或者助攻隊友。”當貝勒、J博士、威爾金斯、滑翔機,喬丹将NBA戰争由地面漸漸拉向高空,這位“地闆帝”卻固執的證明着飛翔并不等于爺們,陸地戰其實更男人。伯德退役時,斯特恩的評語别具一格:“拉裡改變了一代人欣賞比賽的方式。”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像字母哥、錫安那樣成為百年一遇的“飛禽”型球員,那還是老實地淬煉地闆流技術吧。10-11賽季的火箭隊,由于姚明休戰,火箭隊的三大内線斯科拉、海斯和布拉德米勒在正常賽82場比賽中合力隻扣籃6次——平均每656場每656分鐘一次,這三位球員恰是三種地闆流的代表:進攻型、防守型和策應型。休斯敦記者費根曾在專欄裡嘲諷道:“當你看到一個隻有1.98米且進攻技巧很爛的矮子成為先發中鋒時,會有什麼感覺?”海耶斯則淡定地回答:“我會大笑。”是的,換誰都會大笑,但是海耶斯就是靠着紮實的下盤和地面技巧,讓一個個“飛人”在他面前無功而返。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而斯科拉習慣在休斯頓常年沉醉于地闆上的探戈,聲東擊西的轉陀螺把戲讓無數糙哥上當受騙,大衛索普承認自己是他的鐵杆粉絲:“看路易斯的比賽真享受,就像在陽光明媚的下午喝杯咖啡。”有記者曾問斯科拉為什麼總是不把那該死的球扣進去?他笑着說:“難道你真覺得我這麼高卻不會扣籃嗎?别鬧了,連内特羅賓遜都能。但那并不是我的風格,能得分就行了,何必做無用功呢?”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很多球員都有斯科拉這樣的想法——同樣是得兩分,我何必拼盡全力擠進内線,信手拈來的投籃豈不是更輕松?當然,這就需要一手優異的投籃功夫,諾維斯基自不必說,大衛韋斯特、紮克蘭多夫和艾爾傑弗森擁有強壯的身體,卻也很少在内線騰空而起。韋斯特的中投準心讓擋拆外切的古老戲法不緻失傳,他和阿爾德裡奇是聯盟裡僅有的兩個能在比賽裡跟諾維斯基投籃互爆的晚輩。他的前隊友克裡斯保羅就說:“大衛不是搶鏡男,他真正關心的是怎樣将球打進。”而這也正是被地闆流奉為圭臬的核心價值觀。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蘭多夫在面框單打對手時,運用連續背轉身與假動作早已是家常便飯,純熟的中投像鬥牛士的彎頭劍一樣屢屢擊中對手的死穴。11年的著名黑八戰役中,蘭多夫化身“終結者”,關鍵時刻用各種不講道理的投籃将馬刺推入深淵。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而艾爾傑弗森的比賽則更讓人癡迷。沒有小斯和格裡芬的長虹貫日,展現給你的隻是純粹老牌的内線技藝。他低位單打時的腳步,有當年麥克海爾之風,面框試探步結合中距離跳投的殺傷力同樣驚人。單論進攻技巧,他至少排在同時代内線前三位,時常能打出媲美奧拉朱旺和鄧肯的籃下腳步。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有“大支點”稱謂的鄧肯絕對是地闆流的中堅。盡管在年輕時他可以輕松完成自由女神式暴扣,但越來越老行動越來越緩慢的他卻能依靠地闆技術延長其職業生涯,其征服對手的手段是散發古典氣息的背身技術、紮實腳步以及标志性的擦闆投籃,《扣籃slam》雜志甚至如此煽情地忽悠:“當生活和夢想越來越現實之後,蒂姆鄧肯的地闆流打法就更吸引人了。”年齡和生指令鄧肯皈依純粹地闆流的同時,也令馬刺的内線重新煥發了活力。類似的劇情,同樣發生在加内特和綠軍身上。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但是,不要以為一個人老到跳不動的時候就能自然而然歸于地闆流。真正紮實的地闆技術,比如腳步、背、勾手,大緻是一門童子功,學生時代就有很好的底子,否則類似麥克戴斯這樣的折翼男,生涯後期雖能在活塞和馬刺的絞肉戰中盡職,但内線技術其實并不全面,半截籃加上正确的掩護和防守,差不多就是半路出家的地闆流所能做到的極限。

NCAA曾經由于賈巴爾在内線橫行而設立了“禁扣令”,這項把賈巴爾從“扣籃狂魔”活活逼成逼成“天勾”的規則,在NCAA最終搞了十來年,直到把他的師弟比爾沃頓也逼得各種地闆技術爐火純青才肯做古。籃球界也素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緊扣令”沒那麼狹隘,它的根本目的不是打壓空中猛獸,而是展現着一種對“孩子球員”的關懷和擔憂。20名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委員當年為此反複研讨,并最終決定繼續執行,是因為他們不想未來的籃球手變成隻會虐筐地“跳跳男”。後來的現實印證了專家們悲觀的預言,如果說奧尼爾橫空出世還僅僅是個基因突變的偶然事件,到了馬丁、霍華德、錢德勒、斯威夫特等高中低檔糙哥輩出時,籃球運動向着隻需籃筐不需地闆的方向發展已成為大概的事件。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讓籃球回歸地闆,在如今這個年代也看似不太可行了,因為不止是内線球員,就連一些本應在地面打球的後衛們也已經飛到了空中。前些年的威少、沃爾,現在的莫蘭特,這些身體素質變态的後衛們一個比一個能跳,一個比一個能扣,但是作為一名地面指揮官,他們似乎忘了控衛存在的意義。曾經單賽季場均三雙的超級控衛奧斯卡羅伯遜的身體素質毋庸置疑,但他實際上卻是一名地闆流高手,他自稱在NBA打球的十多年裡從未扣過籃,也從來不為上十佳球而炫耀,而是更鐘情于籃球基本技術,比如他的絕技背打和跳投。

鮑勃庫西曾經說過:“如果要給控球後衛下一個定義的話,約翰斯托克頓就是最好的诠釋。”斯托克頓在NBA效力18個賽季,其中有16季全勤,“幸運”顯然不足以解釋其漫長而穩定的穩健的職業生涯。當年參加選秀時,幾乎每份球探報告對他的評價都是“身體素質較差,對抗性稍弱。”然而,正是這些成就了斯托克頓,紮實的基本功和樸實的球風使得他很少在比賽中受傷。盡管斯托克頓不能像很多身體素質出色的控衛那樣飛天遁地,卻能把全部本職工作做好,在NBA曆史助攻榜和搶斷榜上獨占鳌頭。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地闆流的内在之美永遠是給行家看的,就像黑澤明的電影,平時之下閃耀着技藝和智慧。斯托克頓時代之後,小将軍約翰遜、比盧普斯、隆多,以及生涯後期的佩頓、基德,幾乎每屆冠軍的控衛都是地闆流,而非鳳舞九天的空飛派。白巧克力和手套曾經的年少輕狂自不必提,基德出道時又何嘗不夠拉風,身體素質之強相當于一号位上的詹姆斯,1992年甚至還參加了麥當勞全美扣籃大賽,但最終他們親吻奧布萊恩杯時,卻都做足了減法,從天空回歸到了地闆。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相比于美國球員,從歐洲走出的球員更善于打地面進攻。歐洲籃球很少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飛人球員,習慣在地闆上穩紮穩打,崇尚集體力量。曾經名噪一時的立陶宛天王賈斯科維休斯,距離地面的高度很難超過一根煙,卻照樣能在歐洲賽場呼風喚雨。持有同樣标簽的還有:拒絕NBA召喚的帕帕盧卡斯以及短暫留美的斯潘諾裡斯。或許托尼帕克算是比較另類的一位,他的絕活在于高速行進中依然可以從容轉身,變相,如同賽車甩尾漂移,法國人開創了貼地飛行的地闆流門派。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而現在比較出名的歐洲地闆流則是“兩個五花肉”。

東契奇之是以會在NBA打得得心應手,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他全面的進攻能力。對于防守者來說,東契奇并沒有什麼攻無不克的拿手絕活,可他的各種技術都高于平均水準之上,尤其令人難以掌控的是他獨特的節奏變化。東契奇的速度不算快,很多防守者都能輕松跟上他的腳步,但卻常常在他的急停和啟動之間迷失,眼睜睜看着對手從身邊劃過。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而約基奇,在進攻端有點像職業生涯後期的薩博尼斯。他在内線的确是一個很大的威懾,可以“溫水煮青蛙”般地折磨每一個沒他高沒他壯的防守者。他吃掉防守人的方法看起來很柔,一點都不兇猛,很少會跳起來,連投三分都是腳不怎麼離地的投,但卻總是可以取分。這兩個看起來老老實實陽光男孩,确是球場上的老狐狸,善于利用身體和腳步,更會找到合适的角度突破、傳球。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至于“摸着天”大博班,被稱為地闆流的原因一目了然——你長這麼高,你也不用跳!

老派純粹的籃球——淺析NBA地闆流

籃球是地闆上的遊戲,除去極少數善于空襲的全才,地闆上行走要比飛來飛去踏實得多,地闆上的精英才是真正的球上靈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