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濤的“簡愛”還沒走遠,梅婷的“簡單”就上線了。
由青年導演韓傑執導,陳建斌監制并主演,梅婷、塗松岩、劉威葳、于明加等人主演的《不惑之旅》開播,講述一個家庭女教師和男主人相識相愛的故事。
女教師叫簡單(梅婷飾),原是一名小城市的優秀中學國文老師,為了跟相戀多年的男友馮春生(塗松岩飾)完婚,辭職來到人海茫茫的大北京,找了一份家教工作。男主馬列文(陳建斌飾)是他的雇主,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可家裡卻有一個瘋癫的妻子、一個癱瘓的女兒,他自己的眼神兒還間歇性不好使,簡單和馬列文在相處中漸漸産生情愫……
等一下,這個故事怎麼看着這麼眼熟?這不是出版于1847年的英國名著《簡愛》嗎?創作者估計也想到如今怕是蒙不了文化水準越來越高的觀衆,于是幹脆把事情擺上台面,女主角就也姓簡了。
中國版《簡愛》沒那麼簡單
文藝中年陳建斌最近幾年在電影方面頗有追求,自編自導自演了口碑影片《一個勺子》《第十一回》,出演黑色幽默片《無名之輩》,但是電視劇方面卻有放飛自我的嫌疑,剛演完豆瓣3分劇《愛我就别想太多》,就變身羅切斯特.建斌,接下《不惑之旅》,不光當主演,還當了一把監制。
而這兩部劇還是同一個導演、編劇——韓傑。此韓傑不是《Hello!樹先生》的導演韓傑,而是中國話劇院導演韓傑。為什麼拍了3分劇還能執導這麼強大陣容的項目?大概因為《不惑之旅》的背後站着中國國家話劇院。
《不惑之旅》立項之初還不叫這個名字,而叫《我如果愛你》,這倒跟《愛我就别想太多》更像一對兒。當時的男主角就定了陳建斌、梅婷,男二卻不是塗松岩,2019年出席該劇釋出會的是淩潇肅。
出品方寫着國話影視文化傳媒,該機關由中國國家話劇院100%持股,董事長是演員、制片人許文廣。
沒錯,就是《人民的名義》裡的丁義珍。
他也在《愛我就别想太多》和《不惑之旅》中分别出演了角色。
到了2020年,這部劇就改名叫《幸福很簡單》了,男二也從淩潇肅換成塗松岩,再到播出,片名又成了《不惑之旅》,官方介紹中的出品方易主,出品人多達17位,制片人也有10位。
這背後的種種可比劇中馬列文、簡單的關系複雜多了。
不過平心而論,《不惑之年》整體表現要比《愛我就别想太多》優秀的多,起碼陳建斌和梅婷的中年戀比陳建斌和李一桐的父女戀順眼很多。
全員用演技撐起《不惑之旅》
《不惑之旅》的劇情一早就被官方透露了個精光。簡單從小城辭掉學校正式教師的工作,來北京準備跟交往八年的男友馮春生結婚,畢竟他們歲數可不小了。
46歲的梅婷一張嘴就自我介紹,“今年三十三歲”。
好在她在劇中的氣質淡定質樸,叢容的演技并沒有什麼破綻,為了貼近人設她甯可露着兩個黑眼圈也素面朝天,簡單的發型、服裝,普通教師職業性的動作語言都成了角色的加分項。
梅婷眼神中的堅定讓人相信,簡單是如簡愛一般善良、堅韌的女性。
簡單的面試官是圖書出版商馬列文。陳建斌往那一坐,眉頭一皺立馬四大爺上身,霸總氣十足。他雖言語刻薄,總是擺出一幅生人勿近的樣子,但其實對事業有追求,對家庭有擔當,是個外冷内熱的人。
陳建斌屬于非常有個人特色和魅力的演員,成熟不失幽默,嚴肅中又透着可愛,雖然《甄嬛傳》之後演什麼都有雍正的調調,但又總能把握住每個角色細微的情緒差異,實力派表演是毋庸置疑的。
命運在馬列文和簡愛相見的那一刻就把他們越推越近,兩人除了善良、都跟書打交道之外,還有一個關乎命運的共同點——都被另一半綠了。
簡單的未婚夫馮春生,因為異地戀加上工作壓力、大城市艱難的生存環境,出軌了公司老闆的千金卓曉婷(張姝飾),白富美一心一意倒貼這個鳳凰男,這讓鳳凰男左右為難,放不下對簡單的責任,又難以丢開白富美契而不舍的追求,這是多麼難得的改變命運的機會。
塗松岩在《不惑之旅》中除了身材發福、略顯滄桑,他的表演依然挑不出什麼毛病。
馬列文的瘋妻則是十足的戀愛腦,自己出軌還理直氣壯的要求丈夫正面原諒,殊不知丈夫身邊的秘書林婉柔(吳曉敏飾)早就虎視眈眈,恨不得立馬上位了。
馬列文和簡愛這對患難之交情路坎坷,而卓曉婷、林婉柔這對閨蜜啥也不缺,就專愛搶别人的男人。
這樣的劇情如果不是拍攝手法平實、生活化,一衆演員壓得住場,不咆哮、不撕逼,隻把角色的欲望與掙紮娓娓道來,恐怕也要淪為一出狗血大戲了。
傳統劇向左,網絡劇向右
《不惑之旅》自開播以來台播收視率不俗,但網播熱度較低,口碑也呈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好評的觀衆認為劇情流暢、邏輯清晰、全員演技線上,人物造型也比較符合身份,沒有特别的槽點。
差評觀衆卻不想再看霸道總裁愛上鄉鎮女教師的老套故事了。
這不僅僅是《不惑之旅》的問題,這幾年劇集市場的斷層情況越來越明顯,網台分化也越來越嚴重,要麼電視收視率飙升,但淹沒于網絡的口水之中;要麼全網點贊,電視台卻根本不見蹤影。
如今的劇别說帶來八九十年代萬人空巷的盛況,就是像《甄嬛傳》《小舍得》《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這種老少鹹宜的爆款現象也越來越少出現。
究其原因是觀衆被分化了,随着播出平台的變化,人們觀劇習慣的變化,觀衆逐漸被分成手握遙控器的中老年派,和抱緊手機的年輕網際網路黨。他們一波是習慣于消磨時間的家長裡短,一波是看着各種英美日韓劇長大,什麼場面都見過,更要求劇集的節奏、創新、審美、制作精良等等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你把一個100多年前的故事笨拙的搬運過來,想打動當下三十多歲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人群,可是人物的價值觀都與他們不符。當下的8090後,恐怕對簡單這種頗具奉獻精神的女性不容易産生共情,對以死逼婚的父母也不能感同身受,對專愛鳳凰男的一根筋白富美更是不能了解,是以《不惑之旅》終究是難入目标閱聽人的法眼。
作品的分化說到底又是創作者的斷層與分化,老一代的創作者沒有及時提攜、擁抱後輩,而自己終究是追不上年輕人的思想和步伐;年輕一代的創作者已經抓住網際網路發展的浪潮,在網絡平台大刀闊斧的開疆拓土,既然擠不進前輩的圈子又何必硬擠?
《不惑之旅》的尴尬就在于它想抓住左邊,卻一不小心站在了右邊的隊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