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作者:冷炮曆史

本文由公衆号“記憶群島Isles”授權釋出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本文作者

黃勇 曆史專欄作者,主攻近代曆史

一提到理查德·佐爾格這個名字,熟悉二戰史的朋友都不會陌生。這位大名鼎鼎的諜王的故事早已廣為傳頌。他為蘇聯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作出的貢獻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出于對他的敬仰,人們對其不斷拔高,他的很多傳奇故事被不斷演繹,逐漸失去了其本來面目。

其中,他在莫斯科戰役期間傳給蘇聯最高統帥部的那份日軍将不會進攻蘇聯的情報也使他被神化為莫斯科乃至蘇聯的拯救者。但是,一個人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嗎?我們還是來看看這事的來龍去脈吧。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數百萬大軍突襲蘇聯,蘇德戰争爆發。由于蘇聯對德軍的入侵估計不足,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幾乎一潰千裡,在短短3個月時間内,丢失了明斯克、基輔、斯摩棱斯克等大量重要城市和大片土地,損兵數百萬。

9月下旬,德軍集中百萬之衆發起莫斯科會戰,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内就圍殲了蘇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主力和西方、預備隊兩個方面軍各一部,俘虜蘇軍達67萬人,并相繼攻占布良斯克、維亞濟馬、奧廖爾等地,突破了蘇軍第一道防線。到10月中旬,臨危受命保衛首都的蘇聯名将朱可夫大将手裡能用于作戰的部隊僅剩9萬餘人。如果再不增調援軍,蘇聯首都必失無疑。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這時,由于列甯格勒和西南方向蘇軍都在與當面德軍激戰,蘇聯統帥部隻能寄希望于萬裡之外的遠東軍區部隊了。但是,此時遠東軍區正與日本精銳關東軍處于對峙狀态。如果抽調遠東軍區部隊西援,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對岸虎視眈眈的日軍會不會趁虛而入,奪取西伯利亞呢?而就這樣一個千鈞一發的時刻,佐爾格送來了日軍不會北進攻打蘇聯的情報。很多關于佐爾格的傳記和傳奇故事都一緻認定,正是這份情報使蘇聯統帥部下決心抽調遠東蘇軍大量精銳部隊西調作戰,保住了莫斯科。一份情報果真有這麼大的作用麼?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稍微有點情報工作常識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除非萬不得已,任何決策者都不會僅僅因為一份情報做出一個重大決策。而這時的蘇聯情報機關對日本及其周邊國家已滲透多年,不可能隻有佐爾格這一個情報管道。是以,蘇聯統帥部不大可能隻憑着佐爾格的情報就做出這樣重大的決策。那還有什麼因素促使蘇聯不顧夙敵的威脅,執意從遠東調兵呢?這個還得從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的氣候條件說起。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諾門罕戰役中的蘇軍裝甲部隊

作為日蘇聯開戰後的主戰場,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地處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冬季嚴寒。1月份平均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中蘇界河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一年的封凍期都在5個月以上。蘇聯遠東地區的沿海港口封凍時間也很長。這些都對日軍的後勤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們從日軍在中國戰場和之前的諾門坎戰役的表現來看,後勤保障能力是他們的短闆,病死人數居高不下。要在這樣的情況下與蘇軍這樣的強大對手作戰,日軍難有成算。

是以,關東軍對蘇作戰計劃中,将作戰的結束時間定在了10月中旬。也就是說,如果到10月中旬還不能殲滅遠東蘇軍主力或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話,日軍隻能從西伯利亞撤退。到這裡,問題又來了。日軍決定進攻西伯利亞與否取決于對戰事進度的預期。那日軍自己到底是怎樣估算的呢?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德國進攻蘇聯,對視蘇聯為心腹大患的日本來說,無疑是趁火打劫消滅這個夙敵的好機會。一聽到這個消息,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以德國會很快擊敗蘇聯為由,要求撕毀兩個月前自己親手簽定的《蘇日中立條約》,聯合德國進攻蘇聯。

但是,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來自陸軍和海軍多數戰略家的反對。自從1940年1月美國廢除《日美通商航海條約》之後,英美和荷蘭東印度殖民政府逐漸收緊了對日出口,日本資源有限的弱點暴露無遺。這些人擔心,日本已經陷入了消耗巨大的中國戰場這個大泥潭,在這個情況下再對蘇開戰,一旦再陷入另一場持久戰,不但會把日本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資源全吸進去,還可能因自身資源枯竭,被迫南進奪取英、美、荷在東南亞資源豐富的殖民地。這樣一來,日本将不得不與英美蘇同時作戰。對日本來說,這樣的戰争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是以,最好不要激怒蘇聯,專心準備對英美開戰。雙方在這個問題上互不相讓。

為此,從6月26日開始到7月2日,日本最高上司層進行了反複磋商。最後,在7月2日的禦前會議上,日本大學營終于決定實施一項動員計劃,對蘇備戰。根據這一計劃,日軍調中國東北集結16個師團(加上各種配屬部隊,共約85萬人)的兵力,加強戰備,以待即将對蘇聯的進攻。但是,當時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僅25萬人,要增兵60萬,并做好進攻準備并非易事,預計到8月底才能完成。是以,日本大學營預計的進攻時間為9月1日左右。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但是,前一年諾門罕戰事失敗的教訓也讓日本大學營格外謹慎。當時,日軍判斷,蘇軍在遠東的正規軍尚有60餘萬人,兵力強大。如果日軍完成戰備後,進攻現有态勢的蘇軍,很難在冬季來臨之前取得預期的勝利,最終可能竹籃打消一場空。是以,7月中旬,日本大學營對關東軍下達對蘇備戰的“大陸命第506号”指令後,其參謀本部就擔憂,對蘇攻勢要過了冬季才能實作。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日本參謀本部設定,日軍必須在遠東蘇軍減少一半即15個師,戰車和飛機減少三分之二時,才能出兵。同時,他們還積極向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擴張,繼續做南進準備。

日本參謀本部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現實。到8月底,遠東蘇軍仍未大幅減少,日軍已無機可尋。而這時,美國對日軍進入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态度強硬,聯合英荷,對日本采取了事實上的石油禁運。日本進攻蘇聯的失敗風險進一步增大。為了避免對蘇作戰陷入持久戰的不利境地,日本大學營隻得放棄攻蘇計劃,轉而調兵南向。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對于日軍的南進企圖,蘇聯情報機構早已察覺。1941年2月5日,日本内閣重臣、軍事參議官大角岑生大将和日本駐南京汪僞政府軍事顧問須賀彥次郎少将的座機在廣東墜毀(一說被中國第四戰區第三遊擊區部隊擊落)。随機攜帶的重要檔案全部被第三遊擊區繳獲後,送到重慶。這些檔案中有關日軍進攻東南亞的準備情況的内容讓中國軍政當局如獲至寶,随即轉給了蘇聯駐華武官和軍事總顧問崔可夫中将。

崔可夫得知這一重要情報後,通過與法國駐華武官伊翁提供的材料對比,判斷日軍正準備南進,并将這些結論報告了莫斯科。此後,崔可夫多次從中國政府外交和情報官員那裡得到德國正挑唆日本進攻東南亞的消息。根據這些情報,崔可夫和蘇聯統帥部認定:“日本人害怕陷入與蘇聯進行的持久戰。同時,他又怕錯失侵占美國、英國和荷蘭在太平洋的殖民地的良機”,北上進攻蘇聯的可能性不大。

1941年8月23日,日本最高統帥部在東京開會,作出決定:除非“俄德戰争形式發展到要在西伯利亞作出強烈反應”,則"今年不向蘇聯宣戰"。佐爾格于9月初向莫斯科報告了會議情況。佐爾格的情報無疑印證了蘇聯的上述判斷。此後,蘇聯情報部門和其駐中國各戰區的軍事顧問從不同管道證明,大批日軍正在南調。日本放棄攻蘇的意圖已十分明顯。

不過,為了慎重起見,蘇聯統帥部仍然沒有從遠東軍區大規模抽調兵力。直到10月,在得到崔可夫從中國傳回的“日本把1000多架飛機從北方調查往南方”和佐爾格發出的“日美關系相當緊張,日本不可能幾周内向蘇聯開戰”兩個重要情報後,蘇聯統帥部才下令從遠東軍區抽調11個師增援西線。這時,冬季臨近,日本關東軍已沒有可能在來年春暖花開之前發動進攻了。12月7日,随着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日本關東軍精銳部隊随後即大量抽調到中國和南方戰場的深淵,其攻蘇美夢宣告破滅。

佐爾格:真能憑一己之力拯救國家嗎?

綜上所述,蘇聯統帥部将遠東軍區精銳部隊東調這一決策是由當時的主客觀條件和蘇聯情報和軍事外交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佐爾格提供的情報隻是為決策者提供了一個與通過其他管道得到情報互相印證的資訊而已。這件事再次證明,曆史的發展是主客觀條件和所有參與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任何個人,即使是能力非凡的英雄人物,作用都是有限的,不宜過分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