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作者:利哥說笑

古人常說笑一笑十年少。似乎笑能舒緩情緒,笑能讓人解脫煩惱,笑能讓人長生不老。可是你再看看那些相聲大師們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馬季72歲、侯耀文59歲、笑林59歲,王平是51歲,而牛振華卻隻有48歲。又有人說了,閻王路上沒老少,今天脫下鞋,明天能不能穿上還是另一回事。相聲演員雖然在台上說學逗唱,逗人哈哈大笑,可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社會壓力,也有成長的煩惱,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嚴重事件發生。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兄弟阋于牆,姜昆與侯耀文的争端。侯寶林是相聲大師,相聲的開山鼻祖。他從藝60年,創作了許多脍炙人口的相聲比如《扒馬褂》、《關公戰秦瓊》等名段。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可以這麼說侯寶林逗樂了苦難的中國人,有時候人們就着鹹菜疙瘩,啃着玉米窩窩頭,可是聽到侯寶林大師的相聲,還要拼命擠出來幾分笑容了。他的門徒衆多,其中最出名的要算是馬季和師勝傑了,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說,馬季沒有舉行過拜師儀式,他還不能算侯寶林的關門弟子,可他和其他弟子一樣經常到侯大師面前讨教一些相聲的問題,并且當面求得他的指點,是以馬季隻能說是侯寶林的學生。馬季在1956年就表演了相聲《找對象》,無師自通,侯寶林都誇他有相聲天賦,相聲界有一個規矩,必須是師出有門,不然野路子會被别人看不起,甚至受到别人的打壓,于是馬季跟着侯寶林大師學習,對外也稱是侯大師的學生。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後來馬季自成一個流派也叫相聲新派,主要表演新人新事為主,與現代生活接軌,差別于侯大師的以傳統相聲為主的形式。馬季的學生有姜昆、馮鞏、劉偉、趙炎、笑林等 ,在80年代他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多次上中央電視台春晚,表演了《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煙》等新曲目,更加貼近生活,反映人民群衆的喜怒哀樂,是以受到大衆的歡迎。馬季的一生是奔波操勞的一生,沒有節假日,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用心培養新人,為他的身體健康留下隐患。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咱再來說說侯耀文,他是侯寶林的二公子,本來侯大師不想讓他說相聲,可是侯耀文是個犟脾氣,不讓幹啥偏幹啥。人們常說門裡出身,自會三分,從小在相聲場子長大,耳濡目染,不用學,聽也聽會了。12歲就和父親登台演出《醉酒》,侯大師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于是就細心教給他相聲,後來他報考了中國鐵路文工團,并遇到了黃金搭檔石富寬,兩個人演出的相聲受到觀衆的熱烈歡迎。侯寶林笑了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了。1989年他和趙麗蓉老師合演了一部獨幕喜劇,《英雄母親的一天》獲得央視一等獎,侯耀文成為當紅的笑星,并且出任廣播說唱團團長。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名和利有了,于是他的内心就不安分起來,他和比自己小20歲的袁茵混在一起,受到社會的诟病,導緻他心力憔悴,加上袁茵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生了不少窩囊氣,直到後來出軌戴志誠。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馬季和侯耀文都在廣播說唱團當上司,兩個人低頭不見擡頭見,可是關系并不好,首先侯耀文走的是傳統相聲路子,而馬季走的是新派,道不同,不相與謀,兩個人心存芥蒂。馬季比侯耀文大14歲,是以年齡差讓他們兩個沒有交集,另外讓侯耀文耿耿于懷的是馬季曾經因為政治鬥争推搡歐打過侯寶林,雖然得到了侯寶林的原諒,可侯耀文在心裡邁不過這個坎兒。後來姜昆的反三俗直接針對的是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綱,這是他們相聲界之間的門戶相争,是以搞相聲的人表面上風風光光嘻嘻哈哈,而内心的緊張焦慮和常人并沒有什麼兩樣。

馬季侯耀文不對茬口,那些常笑的相聲大師不到耄耋之年卻一命歸西

2006年12月20号馬季心髒突然停跳,經搶救無效逝世。新派相聲的領頭人放在了大徒弟姜昆的頭上,直到後來姜昆發現了趙本山這匹千裡馬,常以伯樂自居。僅僅半年相聲大師和侯耀文在北京昌平的玫瑰園家中去世,他的徒弟郭德綱擔起了他的名分,發展了德雲社。這就是後來他們之間的争鬥的緣由。看來笑也不能完全讓人長壽,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這些感受都應該嘗嘗,才能對生命健康有好處。還有一點不要忘了,長壽也有遺傳傾向,那些爹媽長壽的人,孩子也容易長壽,後來醫學發現端粒體表達是長壽基因,如果科學能夠開發出延長端粒體的藥物,也許人們長命百歲的願望就會得到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