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風物志,攬四海勝景,博人間風華。
中華飲食文化,呈現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說北方人,非常喜歡吃雞,炒雞、燒雞、炖雞,做法花樣百出;而南方人,非常喜歡吃鴨子,特别是江蘇人,特别是南京人,在吃鴨子上,稱得上行家!
那麼江蘇人到底有多愛吃鴨子呢?下面盤點一下江蘇有名的八種鴨子美食,看看你吃過幾種?

首先來說,江蘇是“魚米之鄉”,适合鴨子生長,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飲食文化的産生,也源于這個道理。
南京地處江南,水系發達,當地人曆來有食用鴨子的傳統,著名的南京鹽水鴨,便是其中的代表菜之一。
南京鹽水鴨,又稱桂花鴨,因為南京有“金陵”之稱,故而南京鹽水鴨,又叫“金陵鹽水鴨”,總之是一個意思了。
這種鴨子,曆史悠久,明代時,有童謠傳唱:“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鹽水鴨”,說的都是南京代表性的事物,其中鹽水鴨,占其一,可見鹽水鴨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還是蠻高的,最起碼,明朝那會兒,就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不過,後人有考證,鹽水鴨所用的鴨子,并非來自南京,而是邵伯、高郵之間,江蘇的邵伯湖、高郵湖都是有名的湖泊,水産豐富,很适合鴨子生長,好的食材,才締造了好的美味佳肴,鹽水鴨就是如此。
至于為什麼叫桂花鴨,據說是因為鹽水鴨肉裡有桂花香味,故而得名。
說起闆鴨,這是鴨子的獨特做法,可能有的人吃不慣鴨子的騷氣,而闆鴨的做法,恰好去除了這一點,吃起來沒有那麼重的鴨子騷氣。
南京闆鴨俗稱琵琶鴨,也叫“官禮闆鴨”和“貢鴨”,很顯然,這是當年給皇上吃的鴨子。
其做法采用鹽鹵腌制風幹而成,分為臘闆鴨和春闆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就像是一塊闆似的,故而得名,與北京烤鴨齊名,被譽為“北烤鴨、南闆鴨”。
因為南京闆鴨曆史悠久,味道獨特,深受食客的喜愛,還流傳到了北方,同樣受到了北方食客的歡迎。
既然是說鴨子,怎麼能少得了烤鴨呢?
大家知道,北京烤鴨大名鼎鼎,可是南京烤鴨,也毫不遜色!
而且,這種鴨子曆史悠久,據說當年南京的老百姓都愛吃,連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愛吃到什麼程度呢?據說是“日食烤鴨一隻”,後來呢,朱元璋的兒子、朱允炆的叔叔——朱棣,當上了皇帝,并遷都北京,這南京烤鴨的手藝,也就一同帶過去了,才有了後起之秀“北京烤鴨”。
甫裡鴨羹是蘇州的一道名菜,關于此菜,還有一些曆史故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長期隐居在姑蘇甪直甫裡,自号“甫裡先生”,據說他經常用鴨子做菜招待客人,這道甫裡鴨羹,便是當年他款待皮日休的一道美味佳肴。
蘇州鹵鴨是百年老店松鶴樓的招牌菜之一,系蘇州傳統名菜,其色澤紅亮,皮肥而不膩,肉質鮮嫩,甜鹹适中,一般在每年的夏令上市,深受食客歡迎。
蘇州醬鴨又稱秘制醬鴨,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醬鴨,蘇州醬鴨據說有700多年的曆史,其成品呈琥珀色,香味芬芳,甜中帶鹹,鮮嫩味美,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此菜是在南宋名菜“五味烤鴨”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算是蘇州人念念不忘的一道菜。
三套鴨是揚州的名菜,揚州是美食之城,美食琳琅滿目,三套鴨為當地的傳統名菜之一, 清代《調鼎集》上,曾記有套鴨的制作方法:
“肥家鴨去骨,闆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内,蒸極爛,整供。”
後來,揚州的廚師,将野鴨去骨填入家鴨内,菜鴿去骨,再填入野鴨内,創制了“三套鴨”,風味獨特,很快出了名,成為當地的一道名菜,口味鹹鮮,滋味極佳。
母油船鴨是很有特色的傳統名菜,流行于蘇南,主要是蘇州、無錫一帶,算是一種“船家菜”。
過去,太湖上船隻衆多,船家都在船上煮飯燒菜,創造了這道菜,後來,經過廚師的改良,将原帶骨鴨,改為出骨鴨,并在鴨肚裡加上川冬菜、香蔥、豬肉絲等配料,在調味上又改用蘇州著名的母油(在三伏天曬制到秋天用的優質醬油),其味更佳,取名為“母油船鴨”。
江蘇人愛吃鴨子,擅長料理鴨子,除了上述八種鴨子名菜,還有鴨血粉絲湯、鹹鴨蛋等等,都是人們喜愛的食物,不知道你吃過哪些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旅遊風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