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如果說,電影是人們了解世界的一個視窗,那麼作為電影類型中最不可或缺,且以真實性作為核心理念的紀錄片,則承擔着讓世人認識真相的責任。

無論是風土民情的研究,人物傳記的追蹤,乃至美食和旅遊,都是幫助觀衆了解世界,擴充視野的好途徑,都能讓觀衆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限度的知識增量和資訊儲備,進而形成看待問題的新視角。

本期的文章,選取了世界十大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它們根植于社會現狀,捕捉悄然更新的社會沖突,全球危機,以現象級的專研和思考。讓你在視覺享受中,體味智慧的光芒,攫取精神的食糧,形成獨立的思考。

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或許更能讓你看清

這個世界和人生

- NO.1 -

《第十三修正案》

《13th》

艾娃 • 杜薇娜

Ava DuVernay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第十三修正案》,是導演艾娃 • 杜薇娜( Ava DuVernay),于2016年拍攝的美國紀錄片,探讨了美國監獄系統所折射的種族主義等問題。

《第十三修正案》指的是1865年《美國憲法》通過的第十三修正案,該修正案廢除了整個美國的奴隸制,并終止了非自願奴役。但在考察美國監獄系統後,杜薇娜認為,自美國内戰結束以來,奴隸制一直存在,并通過合法的方式對有色人種實行監禁。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根據紀錄片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占世界人口的5%,但美國囚犯占世界囚犯的25%。在這個如此高的比例裡,監禁的大多數是有色人種,尤其是黑人。紀錄片探讨了奴隸制的經濟曆史原因,以及内戰後種族主義立法和取代奴隸制的一種法律剝削。

杜薇娜認為,在20世紀初,占據人口多數的黑人雖然擺脫了被奴隸的厄運,但由于被剝奪了選舉權,進而被從政治體系中除名。立法和經濟上的多重不平等因素,導緻黑人始終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遊離于法律的邊緣。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從70年代開始,随着私人監獄的廣泛興起,為了延長和確定監獄滿員,擷取豐厚的經濟收入,商人和執法人員勾結,尤其是将未成年人違法活動定性為刑事犯罪,導緻一系列惡性循環。

可以說,「過度監禁」嚴重損害了幾代黑人和少數族裔家庭及其子女,加劇了白人對少數族裔的恐懼,并加劇了警察對少數族裔社群的殘暴行為。

- NO.2 -

《殺戮演繹》

《The Act of Killing》

約書亞 • 奧本海默

Joshua Oppenheimer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殺戮演繹》是一部2012年的紀錄片,講述的是1965至1966年的印尼大屠殺。這部電影主要由約書亞 • 奧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執導,另外兩名導演匿名參與執導。

該片通過劊子手的角度,記錄了1965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場政治大屠殺。在這場屠殺中,數十萬華人喪命,成為無辜的犧牲品。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本片的主角和他的朋友們,就參與了當年的屠殺活動。而如今,他已成為了印尼最大的軍事組織 Pemuda Pancasila 的元老人物。可是,血腥的過往,始終讓他深陷自責之中。

最終他和朋友接受導演邀請,通過拍攝電影的方式,重制了當年的場景,還原了那場大屠殺,也記錄了這個無法抹滅的曆史。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該片三位導演中的另外兩人,以及其他20幾位劇組成員,為了自身的安全,都選擇匿名的方式出現在演員表上。

由于不是對真實曆史的記錄,而是一種再演繹,奧本海默在回應争議時表示:這部電影本質上不是記錄1965年發生的事,而是發表關于種族滅絕的一種看法。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奧本海預設為,英美等國家對這些罪行的無視,富有集體責任。而印尼政府對這部電影反應消極,認為這部電影是在抹黑印度尼西亞。

不管如何,《殺戮演繹》獲得了2013年歐洲最佳紀錄片電影獎,亞太地區銀幕獎。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觀單元觀衆獎,并被《衛報》評為十年來最傑出的50部電影之一。

- NO.3 -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史蒂文 • 博格納爾 & 朱莉娅 • 賴克特

Steven Bognar | Julia Reichert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美國工廠》是2019美國紀錄片,由導演史蒂文 • 博格納爾和朱莉娅 • 賴克特執導。影片以2008年金融危機,通用汽車在俄亥俄州代頓工廠倒閉,整個社群陷入蕭條為背景。

講述了中國福耀玻璃集團,接手美國俄亥俄州一座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将其改為玻璃制作工廠,并雇請上千位藍領美國員工的故事。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通用汽車的廠區,位于美國中西部鐵鏽地帶的俄亥俄州代頓市,這個地方也因世界汽車制造業而興旺發達。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這裡的經濟受到重創,通用汽車工廠倒閉,當地出現了2000個失業家庭。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2015年,中國企業家曹德旺,在通用汽車工廠舊址上投資修建了福耀玻璃工廠,重新雇傭當地的美國勞工,開始生産汽車玻璃。美國社群群眾對中國投資持積極樂觀的态度,甚至非常感謝中國投資商。

但在生産過程中,因中美雙方在工業模式、企業管理、文化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再就業的美國勞工,有很多人逐漸開始由感恩到抱怨。嫌工資太低,加班,不被尊重等,部分勞工堅持要組建工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而中國的老闆和管理者們卻充滿無奈,由于美國的勞工過于懶散,生産效率太低,工廠一直處于虧損狀态。不過,最終大家彌合了分歧,并在全球化過程中受益。自2018年開始,在美國的福耀玻璃工廠終于開始盈利。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紐約雜志》評論:這是一部偉大的,深具人文主義的作品。它代表着我們所知道的工作世界的盡頭以及機器的興起。Indie Wire 的埃裡克 • 科恩(Eric Kohn)将其描述為:美國和中國工業不相容的迷人悲喜劇。

這部電影,獲得了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獎,和同一類别的獨立精神獎。同時也榮獲第72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 最佳紀錄片導演獎。

- NO.4 -

《攝影師》

《Cameraperson》

克爾斯滕 • 約翰遜

Kirsten Johnson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攝影師》是2016年的自傳拼貼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克爾斯滕 • 約翰遜( Kirsten Johnson),将自己遍布世界各地所拍攝的鏡頭,組合成一部充滿自傳性質的拼貼紀錄片。

在紀錄片裡,你可以看到:布魯克林的拳擊比賽,戰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生活,奈及利亞助産士的工作,導演和一家人共同度過的親密家庭時光...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很多場景之間,有時顯得沒有關聯,甚至非常平淡。但導演用25年記錄的組合錄像帶,一系列的情景并列,探索了圖像制造者與被拍攝主體之間的關系,未經濾鏡的真實生活,與精心制作的故事之間的差别。

當你看到紀錄片中一位母親屈服于阿爾茨海默氏病時,看着導演的兩個孩子漸漸長大時,你或許會意識到,這種看似随意的電影鏡頭,展示的就是真實的生活,渴望記錄的就是随時可能會失去的記憶。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同時,導演似乎也在倫理學層面展開探讨,當涉及現實生活中的苦難或暴力時,哪些鏡頭是可以出現的。當紀錄片涉及鮮血時,它是喚醒了觀衆的同理心,還是使得他們更麻木?

導演以點點滴滴,瑣碎且神秘,細節且充滿隐喻的方式,展開了一場哲學且詩意的探讨,畢竟鏡頭語言,也是一種非常有力量的表達。

- NO.5 -

《抓住弗雷德曼一家》

《Capturing the Friedmans》

安德魯 • 傑瑞克

Andrew Jerek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抓住弗雷德曼一家》由安德魯 • 傑瑞克奇執導,于2003年在美國上映。

這部美國HBO制作的懸疑傳記紀錄片,以客觀中立的視角,記錄了美國中産階級猶太人弗雷德曼一家。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望的計算機教授,深受學生和同僚們尊敬。母親伊萊恩在家操持家務,三個孩子大衛、塞思和傑西從不惹是生非。

然而,因父親和他19歲的兒子被指控虐待兒童,雖然證人和受害人無法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的罪名依然成立。表面上看似平靜而美滿,整個家庭因為突如其來的指控分崩離析。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對弗裡德曼的調查始于1987年,當時美國郵政局攔截了從荷蘭收到的一本兒童色情雜志。在得知弗裡德曼在家中教兒童計算機課後,當地警察開始懷疑他虐待學生。

最終,父親被投入監獄,小兒子也未能幸免,以同樣罪名被判14年監禁。外表木讷老實的父親,在獄中服藥自殺身亡,小兒子最後服刑出獄,但那個幸福的家早已不再存在了。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紐約時報》評論員認為:第一印象不能被信任,真理在于每個人講故事。或許這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在于,它以不同的視角呈現了整個事件,有罪無罪交由法庭,是非對錯交給觀衆。因為真相究竟是什麼,很難說得清楚。

- NO.6 -

《第四公民》

《Citizenfour》

勞拉 • 珀特阿斯

Laura Potas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第四公民》是勞拉 • 珀特阿斯執導,愛德華 • 斯諾登主演的紀錄片,于2014年10月24日在美國上映。這部紀錄片高度還原了「棱鏡門」事件始末,為觀衆真實揭秘身處漩渦中的斯諾登。

「棱鏡門」指的是美國通過「棱鏡計劃」對大量外國政要及普通公民進行監視。同時和各大電信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合作,收集海量資訊。而斯諾登作為曾經的中情局技術顧問,和美國國家安全局外包技術員,掌握着大量美國國家安全局實行監控的檔案。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紀錄片導演勞拉本人也是「棱鏡門」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衛報》記者格侖 • 格林沃德的協助下,斯諾登才得以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控醜聞公之于衆。

為何叫「第四公民」?是因為早期斯諾登與勞拉郵件溝通時,就是以這個名字作為代号的,而斯諾登選擇和勞拉合作,就是因為她也被監控過。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2013年6月,當勞拉第一次飛往香港與斯諾登見面時,斯諾登在酒店首次展示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關于「棱鏡」計劃(PRISM)的内容。

此次事件曝光後,引發了大規模的憤怒,恐慌和譴責。但斯諾登希望人們不要把電影當成宣揚英雄主義的故事,他想表達的是平凡人,應該如何在極端場合下行事。

- NO.7 -

《黑錢》

《Dark Money》

金伯利 • 裡德

Kimberly Reed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黑錢》是一部由金伯利 • 裡德(Kimberly Reed)執導的紀錄片,于2018年在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紀錄片主要是追逐企業資金,在美國政治中的影響。

這部紀錄片以蒙大拿州為主要研究案例,從 Anaconda 銅礦公司的故事開始,展示了礦業公司如何導緻州立法者放寬采礦法規,進而造成了環境災難,并持續到今天。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為何企業有左右立法?無非是因為企業是當地經濟的命脈,而州長在競選過程中,完全依賴這些重要企業的資金支援。于是雙方強強聯合,制造的問題卻由群眾買單。

導演金伯利說,她之是以拍攝這部紀錄片,是因為這背後涉及一個由來已久,且錯綜複雜,也是一個普世性問題,需要引發更多的關注和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事實上,蒙大拿州通過了《蒙大拿州披露法》,就特别強調,所有競選資金都要公開捐助者姓名,進而消除企業為政客注資的問題,但顯然,這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 NO.8 -

《安然:房間裡最聰明的人》

《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亞曆克斯 • 吉尼

Alex Gibney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安然:房間裡最聰明的人》是2005年的紀錄片,改編自2003年最暢銷的《财富》雜志記者 Bethany McLean 和 Peter Elkind 的同名書,該書是對美國曆史上最大商業醜聞之一「安然事件」的研究。

安然事件(the Enron Incident),是指2001年發生在美國的安然公司破産案。安然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名列《财富》雜志「美國500強」的第七名。

然而,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突然向紐約破産法院申請破産保護,該案成為美國曆史上企業第二大破産案。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這一切都起始于2001年年初,一家有着良好聲譽的投資機構老闆吉姆 • 切歐斯,公開對安然的盈利模式表示了懷疑。他指出,雖然安然的業務看起來很輝煌,但實際上賺不到什麼錢,也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是怎麼賺錢的?

切歐斯還注意到,有些檔案涉及了背後的合夥公司,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說不清的幕後交易。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安然的假賬問題,也讓其審計公司安達信面臨着被訴訟的危險。可以說,安然的崩潰并不僅僅是因為假賬,也不全是高層的腐敗,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急功近利,使安然在走向成功的同時,也預掘了失敗之墓。

時至今日,安然的案例,對現實也有着極為重要的警醒意義。

- NO.9 -

《戰争迷霧》

《The Fog of War》

埃羅爾 • 莫裡斯

Errol Morris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戰争迷霧》是2003年的一部紀錄片,榮獲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和獨立精神獎最佳紀錄片獎。2019年,這部電影因其「文化,曆史或美學意義」而被國會圖書館選中,并儲存在美國國家電影局中。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該片記錄了越戰時期,美國前國防部長羅伯特 • 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對戰争的深刻檢討。

時年87歲高齡的老人,在晚年坦率地談論了自己在越戰中的過失,認為是自己的失誤使得沖突不斷更新,進而導緻58000名美國人,和340萬越南人在越戰中喪生。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為此,羅伯特歸納總結了11條人生經驗,希望可以讓後人得到借鑒。這部紀錄片,也介紹了羅伯特的生活,以及他如何從一個普通美國家庭走出來,成為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政治家。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同時,該記錄片也涵蓋了很多重要事件,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越南戰争,古巴飛彈危機,以及羅伯特親眼目睹的重大事件。這部紀錄片不僅披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事實,也告誡觀衆們:你們看到的和相信的,經常是錯誤的。

- NO.10 -

《浩劫》

《Shoah》

克勞德 • 朗茲曼

Claude Lanzmann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浩劫》是1985年關于大屠殺的法國紀錄片,由克勞德執導,以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為背景,探讨這場浩劫産生的原因和真相,對納粹種族滅絕大屠殺進行有力的控訴。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整個紀錄片長達9小時,導演采訪了幸存者,目擊者,肇事者,以及屠殺現場滅絕營地等一手資料。前後花費11年拍攝完成,堪稱史詩級巨作。據說,當年斯皮爾伯格為拍攝《辛德勒的名單》時,曾觀摩本片不下十遍。

這部紀錄片,導演花了6年時間,在14個國家進行采訪記錄。光是在波蘭就耗時4年進行資料搜集,之後,長達350個小時的原始素材,耗時将近5年完成剪輯。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這部紀錄片,無論從主題、形式、範圍,均堪稱博大的巨著,是我們每個人應當看的作品。和其他反應猶太滅絕的作品相比,《浩劫》在嚴謹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更勝一籌。

《浩劫》公映後就廣受贊譽,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最佳非小說類電影獎和 BAFTA 最佳紀錄片獎。西蒙妮 • 德 • 波伏娃稱贊它是「純粹的傑作」。

十部必看的現實主義紀錄片,每一部都能幫助你獨立思考

《浩劫》繼承并開拓了「調查紀錄片」的傳統。影片并沒有帶領觀衆去通路真實或故地重遊,而是在導演的一再追問下,真實的曆史自己漸漸浮出水面。

在影片裡,導演用鏡頭和語言重新構築了真實,選擇了純粹客觀的素材,通過自己的剪輯和編輯,實作了主觀的表達和藝術的再現。

References

1. Wikipedia,百度百科

2. vogue | 《These Are the 71 Best Documentaries of All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