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代才女,革命志士李一純的傳奇人生

作者:30幾歲的男人
一代才女,革命志士李一純的傳奇人生

李一純

01 初婚楊開智

李一純,原名李崇英,1899年出生于湖南長沙的一個書香門第,家裡還有兩個妹妹叫李崇德、李崇善。

20世紀初,各種新思想新主義湧現,不斷地沖刷着陳舊、封建的時代。身處大潮之中人們在這種分裂與更疊中,不斷地尋找着自己的路。

因家庭開化,李一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少女時代的她就讀于周南女子中學。

這個被譽為“近代中國先鋒女性搖籃”的學校,鼓勵學生立志追求婦女解放,主張言論、信仰自由,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是以成為了大批女性革命者的啟蒙園地。

從周南出來的女生,不拘于傳統中國女性的内斂、文雅,她們更加的聰慧、獨立、果敢、剛烈,比如蔡暢、向警予、丁玲等,李一純也是如此。

在她看來,新時代的女性一定要聽從自己的内心,而不必屈從于舊傳統和舊道德。

讀書期間,李一純與楊開慧結識并成為好友,進而認識了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

楊開慧曾經寫過一首詩《偶感》思念她:

“......滬有一純姊,思伊展我懷。能識我衷腸,能别我賢愚......”

雖然那個時候李一純已經不是她的嫂子了。

李一純與楊開智都是向往革命的熱血青年,有很多的共同語言,而且都處于情窦初開的年紀,很快兩個人走到了一起。1918年,19歲的李一純嫁給了楊開智。1920年10月,他們的女兒楊展出生,楊展後來犧牲在抗日戰争中,年僅21歲。

02 再嫁李立三

1921年楊開智考取了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今中國農業大學),一家人來到北京。1922年底的一天,楊開智讓李一純把家裡收拾下,說有個湖南老鄉過來暫住。

這個老鄉就是李立三。他剛從法國被當局遣送回國。這段時間,他來北京介紹工運經驗,是以就暫住在楊開智家。

李立三見多識廣,談吐不凡,言辭更是風趣幽默,深深吸引着李一純。同一屋檐下,李立三得到了李一純的細心照顧,被她的體貼多情打動,兩個人之間産生了一種微妙的感情。

一代才女,革命志士李一純的傳奇人生

李立三

後來李立三要動身回湖南,李一純剛好也要回鄉,忙于學業的楊開智就把妻子托付給李立三,以便路上有個照應。楊開智沒想到的是,這段旅程結束了他的婚姻,變成了李一純和李立三的定情之旅。

心既然動了,“現代女性”李一純就絕不拖拉。她連長沙都沒回,當機立斷直接跟着李立三到了安源。在那裡,李立三搞起了名垂黨史的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

對于丈夫楊開智,李一純是愧疚的,因為他确實是個非常好的男人。她寫了一封信,向楊開智坦白了自己和李立三的感情,懇求原諒并提議和平離婚。

此時,他們的孩子楊展才不過2、3歲,正是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思來想去,李一純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妹妹李崇德待字閨中,善良溫柔,把她介紹給楊開智,一方面可以減輕楊開智的痛苦,另一方面妹妹肯定會善待自己的女兒。

果然,後來楊開智與李崇德結婚,白首到老。

一代才女,革命志士李一純的傳奇人生

左二為楊開智

1923年1月,李一純與李立三結婚。婚後很幸福,李一純生下兒子李人俊,未來著名的冶金行業工程師。

這段時間,在李立三的影響下,李一純開始投身革命。從革命者的家屬變成了革命者。她受過良好的教育,先後在廣州農講所、黃埔軍校、武漢農講所擔任教員。

1925年,在時任婦女部部長的周南女校校友向警予的介紹下,李一純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開啟了她投身革命的征程。

03 三婚蔡和森

1925年10月,組織派李立三去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擴大會議,李一純随行。

和他們同行的還有蔡和森夫婦。這個時候,蔡和森、向警予正在鬧婚變,組織希望他們能在異國修複婚姻裂痕,繼續成就“向蔡同盟”。

結果沒想到适得其反。一邊是經過思考鐵了心要分手的向警予,一邊是體弱不堪又飽受情感折磨之苦的蔡和森。

自己很幸福的李立三,見不得同志受苦,便讓新婚妻子李一純沒事多照顧照顧蔡和森,寬解寬解他。沒想到把自己的媳婦搭進去了。

一代才女,革命志士李一純的傳奇人生

不同于李立三的潇灑和直爽,蔡和森更加穩重、深邃。病痛、婚變加持中的他,極大地激發了李一純的母性,她不由自主地想用自己的愛去呵護他。而被妻子傷透了心的蔡和森也從李一純這裡得到了渴望許久的關懷和熱情。

于是,心動的李一純再次做出了決定。不管别人怎麼說,她隻打算聽從自己内心的呼喚。既然選擇了愛情,背負罵名又如何?從來沒有哪條規定說愛了就不能變的!

曆史再次重制。李一純與李立三離婚。

此時,她和李立三的兒子李人俊尚年幼,為了善後,也為了孩子,她又提出把妹妹李崇善介紹給李立三。李崇善之前就和李立三相識,還曾經做過他的下屬,兩個人多有來往。李立三也欣然同意。

1926年,李立三與李崇善在上海結婚。同年年底,27歲的李一純和蔡和森在莫斯科正式宣布結婚。

1927年3月,李一純跟随蔡和森從莫斯科回國,共同投入到革命事業的奮鬥之中。

同年4月,在武漢召開的五大會議上,向警予、蔡和森同時出席,蔡和森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而李一純負責會議記錄。

一代才女,革命志士李一純的傳奇人生

向警予和蔡和森

此時,向警予孑然一身,而李一純、蔡和森正新婚燕爾,三人同處一室,想來心底都别有一番滋味。

婚後李一純生下了兩個孩子。女兒蔡轉 ,1928年2月出生,成長為一名著名的腦神經内科醫生,兒子蔡霖,1929年6月出生,後來成了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

年近而立的李一純,似乎終于找到了值得她停留的人,讓她可以處在安定的婚姻中。

然而,戰争年代,幸福是奢侈,痛苦才是主旋律。

1931年,蔡和森英勇就義,留下了孤獨的李一純和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這一年,李一純不過32歲。

生活與工作的重壓讓李一純喘不過氣來。

她的工作主要是掩護黨的機關、保管檔案,充當地下交通,為黨的重要會議作記錄。同時經手大量的中央絕密檔案和黨的經費,是以安全、秘密是必要的保證。

有時為了安全,一天要搬三四次家,這種情況帶着孩子非常不便,還容易暴露身份。為了革命,李一純毅然決定将剛出生6個月的蔡霖送給别人。解放後,才請小姑子蔡暢通過組織找了回來。

1933年6月,中共江蘇省委機關遭敵特破壞,大批重要幹部被捕,李一純也被投進了國民黨監獄。在獄中她經受住了考驗,沒有洩露一個字,表現出了共産黨人的大無畏精神。

04 四婚神秘人

後來,在黨的積極營救下,李一純得以逃脫。出獄後她立即奔赴延安,先後在延安魯迅師範學校、陝甘甯邊區行政學院工作,為那些長征過來的同志和邊區的工農幹部補習文化。

蔡和森犧牲幾年後,李一純再次結婚。

對于這樣一個熱烈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女人來說,她從來不會因為苦難或者悲傷而忘記前行。她随心而動,不會把自己困在一個時間或者一個地方。

和前三任相比,第四任丈夫的資料很少,隻知道姓李。1940年,他們的孩子李吉提出生,後來成為了著名的音樂家。

1984年5月,北京,一位85歲的老人處于彌留之際,她喃喃地說:“我走了,我走了,我要很好很好的紅顔色……”

1984年5月17日,李一純在北京逝世。

小女兒為媽媽縫制了一面旗幟,很好的紅色,覆寫在她的身體上。

一如她這一生的絢爛與盡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