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梅葆玖:憶裘盛戎先生

作者:梨園雜志

 今年是裘盛戎先生百年誕辰,裘盛戎先生對平劇花臉行和整個平劇發展的貢獻人所共知,是非常值得我們大家來學習和懷念的。

 我查了查資料,近一百年前,也就是1920年,我的父親梅蘭芳和楊小樓先生合作組織成立了崇林社,這一個班社,共有6位花臉,裘盛戎先生的父親裘桂仙先生當時就在崇林社這6位花臉中名列第一。

梅葆玖:憶裘盛戎先生

裘桂仙之《草橋關》

 裘桂仙先生在清末民初京城聞名,他講究唱法,吐字飽滿有力,發音一絲不苟,是一位演唱、表演都非常出色的崇高的藝術家,我到現在還留存着他的一些唱片,我們還有幸能夠聽到他的聲音。同時他胡琴拉得也非常好,曾經多年為譚鑫培父子操過琴,這都有曆史的記載。

 在裘盛戎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有一件讓我終生難忘的事情我想說說。那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我當時正在上海法租界裡的一個教會學校上國小,那是一個法國學校,那個學校的教育水準是比較高的。我父親對我說,你一定要念書,要很好地讀書。那時候是國民黨統治時期,上海物價飛漲、貨币貶值,學校的經費也因物價飛漲有了困難,學校就希望我們為學校進行一次義演。我當然同意了,因為我是那個學校的學生嘛。我的父親、母親知道這個事情後非常高興,說一定要為這個學校來募捐,把這個學校辦好,多培養出好的學生。

梅葆玖:憶裘盛戎先生

裘盛戎之《盜禦馬》

 我的姐姐葆玥如今已故去了,她當時學的是老生,她的開蒙老師是著名影星盧燕的媽媽李桂芬老師,我們後來就跟劇院商量,我跟姐姐兩個人唱《二進宮》。《二進宮》需要一位演徐延昭的演員,當時想請裘盛戎先生來帶着我們兩個唱這出戲。裘盛戎先生那時才30多歲,非常精神,當時他正在上海中國大劇院那兒定期演出,我父親就親自跟裘盛戎先生說了這件事。我父親說:“葆玖、葆玥還小,剛學了這個戲,您在台上給兜着點。”裘盛戎先生聽了之後,這樣回我的父親:“您放心,我一定把兩位小老闆把嚴了。”我當時非常高興,可惜當年演出沒有留下那段錄音,要是留下了這份資料,如今該有多寶貴啊。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裘先生的藝術又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幾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十淨九裘”人人皆知。20世紀60年代我們同在北京平劇院工作,但是不在一個團,見面的機會也不是很多。每次見面的時候,他都非常關懷我跟葆玥姐姐,因為他跟我父親是多年的至交,他非常珍惜這份情誼。

 裘盛戎先生1947年在北京創立了自己的“戎社”,20世紀50年代中期,裘盛戎老師的表演藝術已經達到了巅峰狀态,大家都在學裘派。但是1966年,“文革”來了,裘盛戎先生被打成了“反動藝術權威”,當時老北京平劇團演出《海港》,讓他演的是高志揚,他不能演A角,隻能讓他演B角。可是觀衆也非常聰明,凡是《海港》演出的時候,大夥兒先問問,今天裘老闆演不演?他演大家都買票,他不演大家就不來看,觀衆還是想看裘盛戎老師的藝術。這是一段回憶吧。

梅葆玖:憶裘盛戎先生

 裘盛戎、馬連良、趙燕俠之《杜鵑山》

 裘盛戎先生既繼承了傳統,又勇于創新,在40多年舞台實踐中,不斷豐富提高改造自己的表演藝術,博采衆長,揚長避短,敢于突破,結合自身的條件,緊扣時代的脈搏,把平劇花臉行當的藝術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和新階段。

 今天我們年青一代要很好地繼承裘派藝術,要很好地來紀念裘盛戎先生,那麼就要求一定得努力而認真地學習到裘派藝術動人的表演風度、風格。要學他的精準有力,而又能表達人物思想感情、以動人心弦的唱腔來感動觀衆,這是裘盛戎先生藝術上最大的,也是最寶貴的兩個亮點。

 餘音繞梁,三日未絕,讓完美動人的裘派藝術代代相傳,讓裘盛戎先生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2015年6月1日

(《筆墨有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