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典詩詞中的今夕何夕》02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漢魂唐風
《古典詩詞中的今夕何夕》02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蘇轼《念奴嬌·中秋月》〝今夕不知何夕〞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今夕是何年〞,都是将中秋之月作為〝今夕何夕〞的抒情載體。以下詩句或詞句,都是将月色或中秋之月作為〝今夕何夕〞的抒情載體,如孔仲武〝今夕複何夕,共此青天月〞,張九成《中秋》〝今夕複何夕,……況是中秋夜,玩月不知眠〞,朱敦儒《柳梢青》〝松江勝集。中秋載酒,幽人閑客。……浩浩煙波,堂堂風月,今夕何夕〞,陸遊〝今夕複何夕,素月流清輝〞,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中秋》〝今夕複何夕,此地過中秋〞和《念奴嬌·過洞庭》〝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古典詩詞中的今夕何夕》02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今夕複何夕,此地過中秋。嘗心亭上喚客,追憶去年遊。千裡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玉界擁銀阙,珠箔卷瓊鈎。 馭風去,忽吹到,嶺邊州。去年明月依舊,還照我登樓。樓下水明沙靜,樓外參橫轉鬥,搔首思悠悠。老子興不淺,聊複此淹留。 ——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中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弦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的兩首中秋詞作,沿襲了蘇轼〝今夕何夕〞情結與中秋之月互為依托的傳統。不僅如此,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中秋》中〝千裡江山如畫〞,化用了蘇轼《念奴嬌·中秋月》中〝江山如畫〞。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中秋》〝馭風去〞,則化用了蘇轼《念奴嬌·中秋月》〝便欲乘風,翻然歸去〞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欲乘風歸去〞。張孝祥《水調歌頭·桂林中秋》〝去年明月依舊〞,化用了趙嘏《江樓感舊》〝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後來在納蘭筆下得到進一步升華,變成了〝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古典詩詞中的今夕何夕》02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寫于張孝祥被貶桂林期間,而《念奴嬌·過洞庭》則寫于乾道二年(1166年)的中秋節,此時他從桂林被罷官回老家的途中,經過洞庭湖金沙堆時,無意間欣賞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四美月色〞。晚清學者王闿運認為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在人生境界的升華上,遠遠高于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轼在詞作中表現的更多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人世感傷。張孝祥在空曠幽獨的洞庭湖金沙堆的〝四美月色〞中,帶給我們一個〝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這種高标格調的别樣中秋。

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時的中秋月色,《水調歌頭·桂林中秋》〝樓外參橫轉鬥〞與《念奴嬌·過洞庭》中〝盡吸西江,盡斟北鬥,萬象為賓客〞,都表現出張孝祥要将天與地攬入懷中的磅礴氣勢,展現他對宇宙蒼生的終極關懷。《水調歌手·桂林中秋》〝搔首思悠悠〞與《念奴嬌·過洞庭》〝短發蕭搔襟袖冷〞,讓我們想到了杜甫的〝白發搔更短〞,年紀輕輕的張孝祥已呈老态,縱使她拍換裝軟體也無法彌補他顔值的硬傷,他沒有就此心灰意冷,反而繼續不畏闾閻短長。

《古典詩詞中的今夕何夕》02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的〝四美月色〞,就是賞月的地點要臨近水邊遠離喧嚣,獨自一人享受水天一色的曠遠幽獨。〝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月色如水澄澈透明,表裡如一,這是張孝祥追求的人生境界。如水月色之下,一葉扁舟滌蕩了世俗的塵埃,孤獨的月色與孤獨的人互為一對知音,道出了人與自然的絲絲心語。

張孝祥短發蕭搔,但他并沒有因為月涼如水而瑟瑟發抖,反而是巋然不動,穩穩泛舟于三萬頃洞庭波濤之中。〝扣舷獨嘯〞的〝獨〞,照應了〝著我扁舟一葉〞的〝一〞與〝孤光自照〞的〝孤〞字。扣響船舷放歌長嘯的明徹與超脫,讓張孝祥忘記了時空,不知今夕何夕,他與如水般澄澈的月色成了天地間永恒的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