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代餘姚縣令(三十一)——崔之炜,疏筤,張維孝,宛震,洪錫光

作者:餘慈姚江文化
曆代餘姚縣令(三十一)——崔之炜,疏筤,張維孝,宛震,洪錫光

崔之炜(道光八年任),生卒年月不詳,字翼,号香楠,清代安徽黃山甘棠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舉人。曆署浙江平湖、桐鄉、永康、武義、富陽、餘姚等縣,官至紹興府同知。著有《大生要旨》、《救急避經驗彙方》、《盜賊戒》等。

疏筤(道光十三年任),安徽桐城縣(今屬枞陽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舉人,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戴蘭芬榜進士。曆任浙江壽昌、永嘉、武康、餘姚知縣。曾修《武康縣志》。

張維孝(道光十四年任),道光十五年前後,浙東海塘多有失修。上司命趙作基餘姚修理海塘。餘姚縣令張惟孝(原缙雲縣令)聘其前往酌議規劃。結果上司巡視,獨贊餘姚。所修海塘,工費省而堅固。議叙鹽運司知事、紀錄二次。

宛震(道光十六年任)

洪錫光(道光十七年任),汪忠烈士文行錄-(清)洪錫光,方夢麟輯。嘉慶二十四年己卯恩科第三甲第九名。

【遂安縣志】遂安城北汪忠烈祠,清道光十五年,知縣洪錫光建, 經兵燹毀。光緒間,汪姓重建,祀故明三邊總制汪喬年。洪錫光題遂安瀛山書院雙桂堂:賢為實學來,藉良朋聚處傳經,所争立腳心須定;我因虛名誤,願多士及時修業,莫待回頭鬓已絲。

崔明(道光二十年任)

汪仲洋(道光二十一年任),字少海,成都人,嘉慶辛酉舉人,官錢塘知縣。有《心知堂詩稿》。

根據鴉片戰争檔案中欽差大臣伊裡布的奏折,對勝山之戰描述如下:“時餘姚縣知縣汪仲洋會同縣丞孫應昭、三山司巡檢李凝宇、城守營把總馬錦龍、浒山汛外委沈貞等,在利濟塘地方防堵。汪仲洋令巡船兩隻出洋哨探,并以該處塘邊均屬軟沙,夷船入水甚深,若駛入沙塗,勢必陷住。谕令如與夷舟相遇,緻被迫襲,即設法誘令近塘以便攻剿。是晚夷舟由慈溪駛至,見吾巡船配兵稀少,即向追逐。巡船當往塘邊逃避,夷衆不識地利,仍向尾追至軟沙之上,船果被陷。該夷先尚施放槍炮,至二十一日早(9月16日),該船愈陷愈深,各夷張皇失措。該員弁等即督兵勇,駕坐小舟駛近其旁,躍入艙内,生擒夷匪二十二名,内二名因傷重旋即身死,餘夷或跳至舢闆船逃竄,或落海淹斃,兵勇在船内起獲銅炮二門”。當時,其餘英軍見大勢已去,駕二舢闆船逃竄,又先後于八月二十三日(9月18日)分别在上虞縣踏浦港和會稽縣瀝海所,被清軍開槍開炮擊斃英軍十餘人,抓獲英軍十人,包括 “風鸢”号艦長道格拉斯和航務長拿布的妻子。

彭松年(道光二十一年任),清朝詩人貝青喬于鴉片戰争爆發後随同揚威将軍奕經赴浙江抗英,把他兩年多所見所聞之種種咄咄怪事寫成大型紀事組詩一百二十首,名曰《咄咄吟》,組詩編定于1843年。

滿城兵燹淚痕多,風雨姚江放艇過。

他日不堪重記憶, 一村牛與一村婆。

本詩下原注雲:“夷陷馀姚,知縣彭松年适赴省,遂執典史林朝聘恐吓之。朝聘唯唯,乃舍去。餘于十二月初八日過其地,見城外民居毀成平地,後清門橋亦毀于炮。舟子雲:‘有群夷挾一村婦,婦故健,手搗衣杵亂擊,夷乃逸。又有黑夷縛一牛,牛知其将殺己也,奮觸黑夷斃。’兩事俱目擊者。”

林朝聘(道光二十二年任),古田杉洋村人,1803-1846年。父林承昌,嘉慶十三年任台澎挂印總兵。朝聘青年時慷慨有才略,道光十五年(1835年)援例考選從九品,分發浙江衢州府司獄。道光二十年七月,英軍連陷定海、甯波,直指餘姚。提督餘步雲、知府鄧延彩棄城逃往上虞。軍情危急,浙東震動,時獨朝聘力主堅守,被任為代理餘姚知縣。任僅十天,英艦已至。朝聘急令守城民巧布設防,遍插旌旗于城牆,列親兵于城樓,布土炮于垛口,然後大開城門。朝聘“單身減從,乘輕舟直抵英營”,而見伯麥,正氣凜然,大義相責“。英酋手握望遠鏡遠眺城頭,但見旌旗搖曳,刀槍林立,又見朝聘身着戎裝氣魄非凡,遲疑一陣後令英艦退去,餘姚遂轉危為安。事後,浙江總督将朝聘姚江敵經過禀報朝廷。道光帝禦題:“忠勇可嘉”匾賜朝聘,并授其六品銜戴藍翎,委為餘姚令。朝聘為防英軍再犯,不遣餘力發坳百姓加強城池,廣募義勇,組團練兵,同時又串聯鎮海、甯波、定海等地總兵及農民葛雲飛部建立抗英聯合武裝。

道光二十一年,朝聘進京召對。時正值林則徐禁煙遭讒被谪不久,他不畏權貴,向道光帝極力贊揚林為難得的好官,又直陳鴉片的危害,主戰派大臣無不贊其為“诤臣”。皇叔牟所欽服朝聘的抗英壯舉和超人膽識,畫<<姚江退敵圖>>贈之,圖上詩雲:“獨有微臣不顧身,新圖一紙巧傳神。姚江誰識英雄面,不畫紛紛棄甲人。”是年六月,朝聘回浙江定海任職。八月,英政府派兵1萬人,武裝輪船10艘駐運輸船、測量船多艘,大舉北犯,再次攻陷定海。由于葛雲飛等已先後犧牲,隻留餘部,抗英力量減弱。朝聘不忘衛國之責,艱難力任,率領軍民奮勇抗擊,再次擊退英軍。由于勞累過度,不幸身患重病,于道光二十六年殃于定海。38歲壯年赍志以殁,抱憾而終。

羅超曾(道光二十三年任),道光六年丙戌科第三甲29名進士,廬陵(今吉安)吉水人。

李道融(道光二十六年任),清道光十五年(1835)第3甲137名,撰《強恕堂文稿》。

何煦綸(道光二十七年任),字勉齋,靈石人,《臨海縣志》雲:清道光十八年以進士任臨海知縣。道光十五年(1835年)署定海知縣事。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閏四月十九日入黴後,連日霪雨為災。鄉裡殷富于五月二十七日起在謝氏宗祠散糧,共計十五天,用費一千一百千。冬,米價昂貴,難民益衆。餘姚知縣何煦綸請币赈恤,設赈災廠于謝氏宗祠,自十二月二十五日至次年三月,共計九十天,用錢四千一百餘十千。

李槃(道光三十年任),陝西洋縣人。道光九年(1829年)知四川隆昌事。性勤敏,守清廉,理學、書法,尤足楷模士林。輯有日知錄,坊刻行世。

金湯借箸十二卷(清)李盤、周鑒、韓霖撰清鈔本。《注釋唐詩三百首》(清)李盤。

吳榮楷(鹹豐二年任),曾國藩,湖南雙峰縣人,送同鄉吳榮楷官浙江時勉勵他自抱輪困材,構廈随所置 ,希望他脫然絕窠臼,少年尚義氣,峥嵘各自狃 (《送吳榮楷之官浙江三首》),不必拘于陳規陋習,要一展身手:

鄉闾昔根從,殷勤托詩酒。再來長安道,舟車并攜手。如今彌曠遠,脫然絕窠臼。

少年尚意氣,峥嵘各自擔。風塵飽所谙,蒼然皆老醜。激湍亦已平,真氣充戶牖。

相見無藩籬,灑落真吾友。昨夜秋風來,袅袅涼生柳。念子當乖離,旁皇如失守。

萬族各有營,歡聚焉可久!意趣苟無違,秦趆如左右。後會知何年,今茲有歲在醜。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