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作者:諸葛喵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宣布無條件投降。一部分戰犯被遣送回日本,另一部分戰犯被押往西伯利亞。而剩餘的11萬日本女性,卻不惜倒貼嫁妝搶着嫁給東北的農民。這究竟是日本的一個陰謀,還是無奈之舉呢?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八纮一宇,日本僑民政策下掩蓋的狼子野心。從1908年開始,日本分别執行了10期的僑民政策,大約有近50萬日本人進入中國的東北地區。

“九一八”之後,日本更是肆無忌憚地向東北展開殖民,僅在1932年至1936年間,日本就進行了多達五次的僑民活動。

日本廣田弘毅甚至正式将移民定為基本國策,提出了長期僑民計劃。

計劃在20年内,向中國的東北地區輸送人口100萬戶至500萬戶。

按照這個計劃,至1994年,居住在東北的日本人已經達到了166萬之多。

日本的移民與其“八纮一宇”的國策有相當大的關系。1940年,正值日本大肆侵華戰争之時。貪婪的日本帝國主義加大了對外擴張的野心,并在内閣會議上決定将“皇國之國策基于八纮一宇之肇國偉大精神”寫入了基本國策,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八纮一宇源自于日本神武天皇的建都诏書。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其父出生于宮崎縣。

當年的神武天皇在宮崎縣領兵東征,繼而建立了大和王權,随後以“兼六合以開都,掩八纮而為宇”為建都诏書。

後來,日本的田中智學便在神武天皇建都诏書的基礎上,創造了“八纮一宇”,以期統一世界。

随着日本不斷對外擴張的加劇,“八纮一宇”逐漸成為日本為自己描述的海市蜃樓,成為其狼子野心的口号。

日本甚至在宮崎縣建造了“八纮一宇塔”,“八纮一宇塔”也稱為鎮魂塔。

并要求日本陸軍收集世界各地的石料用以建塔。移居在世界各地的日本人也紛紛通過各種手段,從各地進獻石料。

八纮一宇塔建塔共用了大約一千七百多塊石料,在這些石料中,有近兩百塊石料來自中國的萬裡長城、中山陵以及泰山的山頂石等中國各個地方,具有曆史意義的建築石頭。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侵略者不僅從中國掠奪石頭,甚至從台灣也掠奪了四十多塊石頭,從中國共計掠奪238塊石頭。

1945年,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後,美國軍隊進駐日本,并對日本展開了民主化改造。

在美國要求的“禁止一切能夠使人聯想起國家神道和軍國主義的東西”的禁令下。

宮崎縣立刻削掉了“八纮一宇塔”正面的“八纮一宇”四個字,“八纮一宇塔”搖身變成了“和平之塔”。八纮公園改名為“和平公園”。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殖民掠奪,對東北淪陷區的經濟畸形發展。日本在八纮一宇口号的渲染下,對外擴張的野心與日俱增。

東三省淪陷後,日本實行了“工業在日本,農業在中國”的全面掠奪中國經濟的侵略。

“七七事變”之後,日本對東三省的掠奪向各個領域滲透,通過建立衆多掠奪性公司和機構,實行各種資源的開發和掠奪。

中國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時,日本為了速戰速決,把對東三省的掠奪集中到“二白”棉花與鹽,“二黑”鐵和媒。

太平洋戰争爆發後,不斷膨脹的狼子野心,使日本人圖謀實作霸占整個亞洲以及澳洲的夢想。

而日本大規模的移民,對東北的土地造成了掠奪性侵占。東北本土的農民和闖關東過去的難民成為被剝奪的對象。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日本侵略者則通過地租和高利貸對當地的農民進行壓榨性的盤剝,并通過服兵役和勞役破壞了當地的農業勞動力。

日本人不但把對中國輸入僑民政策定為基本國策,甚至把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改為謀求強新,妄圖把華北、華中及太平洋都劃入掠奪圈,企圖實作所謂的“東亞共榮圈”的幻想。

日本戰敗投降,戰俘及僑民将何去何從?至日本投降時,日本在中國東北三省共有日本人130多萬人。

這些日本人大部分是在戰争時,通過移民、留學或者是工作外派等途徑來到中國的。

另外,還有大量的日本婦女是以随軍、慰問或者是醫護等途徑來到中國的。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中國在日本投降之前,就提出了“善待戰俘”的口号。對于有着五千年文明曆史的古國,一向主張的是“與其粗暴,不如令其心悅誠服的臣服。”

是以,對于日本的戰俘,一部分被蘇聯送往了西伯利亞戰俘營接受勞動改造,另一部分戰俘在大約一年左右的時間裡被遣送回國,期間,中國給日本戰俘提供了充足的食品和補給。

中國對日本戰俘以德報怨的舉動,赢得了國際上的認同和贊許。

而遺留在東北的日本婦女則嫁給了當地農民。

據統計,東北三省被收回後,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有近11萬日本婦女嫁給了東北當地的農民。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她們甚至不惜倒貼嫁妝,以隻要能吃飽飯為由而嫁給當地的農民。

戰敗國的日本婦女為什麼不回國,而選擇嫁給東北農民呢?

日本戰敗不僅面臨着賠償問題,更是面臨着被美國駐兵日本的現實。

而日本一個彈丸之國,四面臨海,國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經曆了多年的戰争,其經濟就可想而知了。

美國麥克阿瑟作為親自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代表,不久之後就來到日本東京,作為駐軍首領對日本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而麥克阿瑟初到日本,日本甚至在全國找不到一顆雞蛋。這使麥克阿瑟深信,對日本的改革,用糧食足以解決問題!

日本投降後,在東北的11萬日本女人,為何搶着嫁給東北農民?

而戰敗後滞留在中國的這些日本女性,在中國東北生活了十多年,東北的黑土地不但養育了她們,也使她們看到了東北農民粗狂、勤勞的一面。

東北男人普遍十分愛護自己的老婆,與日本盛行的大男子主義相比較,日本女性更渴望能夠成為中國女性。

各位親們,又是怎樣看待11萬日本婦女搶着嫁給東北農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