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拉伯帝國阿拔斯朝前期事迹

作者:亮網

阿拔斯朝,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朝代,750年到1258年,持續五百年,先後三十七任哈裡發。

哈裡發,意為伊斯蘭教建立人穆罕默德的代理人,相當于皇帝。

與前朝倭馬亞朝相比,阿拔斯朝雖然少了西班牙、北非西部,但疆域依然很廣大。

阿拉伯帝國阿拔斯朝前期事迹

阿拔斯朝

倭馬亞家族原本是穆罕默德的家族哈希穆家族的敵人,是以,750年,哈希穆家族推翻了倭馬亞家族,幾乎将其斬盡殺絕,阿拉伯帝國改朝換代,建立了阿拔斯朝。

穆罕默德的父輩,兄弟三人,伯父之子阿裡,其後裔建立了法蒂瑪朝、約旦王國;叔父阿拔斯,其後裔建立了阿拔斯朝。

阿拔斯朝前期十任哈裡發:

1. 阿布·阿拔斯-薩法赫 750—754

2. 曼蘇爾 754—775

3. 阿爾·馬赫迪 775—785

4. 阿爾·哈迪 785—786

5. 哈倫·拉希德 786—809

6. 穆罕默德·伊本·哈倫·阿明 809—813

7. 馬蒙 813—833

8. 穆塔希 833—842

9. 瓦希各 842—847

10. 穆塔瓦基勒 847—861

阿拔斯朝,得名于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阿拔斯朝的開國之主,前兩任哈裡發,曼蘇爾、阿布·阿拔斯兄弟兩人,都是阿拔斯的五世孫。

開國皇帝、太祖阿布·阿拔斯,是兄弟,嫡系,724到754,活了三十歲,在位四年,全名是:阿布·阿拔斯·阿蔔杜拉·伊本·穆罕默德·阿爾-薩法赫,意思是:本名,阿蔔杜拉;他的兒子,名叫阿拔斯;他的父親,名叫穆罕默德;他的稱号,薩法赫,意為慷慨者。

全名翻譯過來就是:阿拔斯之父·阿蔔杜拉·穆罕默德之子·慷慨者。

太宗曼蘇爾,是庶長兄,714到775,活了六十歲,在位,754到775,在位近二十年,全名是:阿布·賈法爾·阿蔔杜拉·伊本·穆罕默德·阿爾-曼蘇爾,意思是:本名,也是阿蔔杜拉;兒子,名叫賈法爾;父親,名叫穆罕默德;他的稱号,勝利者。

全名翻譯過來就是:賈法爾之父·阿蔔杜拉·穆罕默德之子·勝利者。

現在的阿拉伯人,名字中有了姓氏,一般人,直呼其名字,如:穆斯塔法;而名人,則稱姓氏,如:穆罕默德·阿貝德·阿魯夫·阿拉法特。簡稱阿拉法特。

阿拔斯朝的第三任哈裡發馬赫迪,是曼蘇爾之子;第四任哈裡發哈迪,是馬赫迪之子;第五任哈裡發哈倫·拉希德,是哈迪之庶長兄。

哈倫·拉希德,是曆史上的著名君主,在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譚》中,有關于他的故事。

哈倫·拉希德,763到809,活了四十六歲,在位二十三年,阿拉伯帝國第二十三任哈裡發,阿拔斯朝第五任哈裡發。他是阿拔斯王朝第三任哈裡發阿爾·馬赫迪與女奴哈姬祖蘭之子,在786年繼其弟阿爾·哈迪之位,他在位期間,為阿拔斯朝最強盛時代,他禦駕親征,入侵拜占廷帝國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他的首都巴格達,和唐的長安,并列為世界一流大都市,人口多達百萬,同樣是國際貿易中心。

阿拉伯帝國阿拔斯朝前期事迹

哈倫·拉希德

哈倫登基前,是一名能征善戰的将領,778年,哈倫率軍攻打東羅馬,被利奧四世擊敗。782年,哈倫再次率領阿拔斯軍隊出征東羅馬帝國,此次作戰遠至博斯普魯斯海峽,東羅馬攝政皇太後伊琳娜被迫求和,和約規定,東羅馬帝國向阿拔斯朝進貢,每年七萬到九萬第納爾。當時的哈裡發馬赫迪,為此賜予哈倫榮名“拉希德”,意為正直者,并立哈倫·拉希德為繼承人。

786年,哈倫·拉希德登基為哈裡發。

東羅馬新君尼基弗魯斯一世,揚言廢除伊琳娜女皇締結的和約。作為報複,哈倫·拉希德于806年,率軍出征東羅馬,大獲全勝,其戰果是,除原有貢稅外,還加征一種人丁稅,包括皇帝本人和皇室的每個成員。此戰被視為阿拔斯朝勢力達到頂點。

在内政上,哈倫逮捕尾大不掉的權臣、宰相葉海亞,查抄其巴爾馬克家族,導緻波斯發生叛亂。809年,哈倫·拉希德在征讨途中去世,其子阿明繼任為第六任哈裡發。

第七任哈裡發馬蒙,是阿明之庶長兄。

阿布·阿拔斯·阿蔔杜拉·馬蒙·本·哈倫·本·穆罕默德·本·阿蔔杜拉,786到833,活了四十八歲,在位二十年,名字的意思是:阿拔斯之父·阿蔔杜拉·馬蒙·哈倫之子·穆罕默德之孫·阿蔔杜拉曾孫,一般簡稱馬蒙。阿拉伯帝國第二十五任哈裡發,他是哈倫·拉希德之庶長子,與其父哈倫,并稱為阿拔斯朝最著名的兩位哈裡發。他在位時主要的貢獻是對文化和藝術的贊助,并開展了阿拉伯和世界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譯運動”,進而使阿拔斯文化和整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進入了鼎盛時期。

阿拉伯帝國阿拔斯朝前期事迹

馬蒙

其父哈倫·拉希德在位期間,其異母弟阿明為皇儲,馬蒙為第二皇儲,其弟穆塔希為第三皇儲。809年,哈倫·拉希德去世,阿明繼位,廢除馬蒙儲君之位,立自己的兒子為儲。随之内戰爆發,受波斯人擁戴的馬蒙于813年9月攻占巴格達,殺阿明,成為第七任哈裡發。

馬蒙原名阿蔔杜拉,于786年出生于巴格達,父親是哈倫·拉希德,母親是身份較低的侍妾瑪拉姬兒,她來自東伊朗。阿蔔杜拉是由哈倫·拉希德出身高貴的妻子祖白玉妲(哈裡發曼蘇爾的孫女)撫養成人,是以,阿蔔杜拉作為年輕的皇子,自小就接受了全面的教育,著名的學者們負責教授他古典阿拉伯語、伊斯蘭文學、音樂、詩歌、伊斯蘭法等等。

阿蔔杜拉是哈倫拉希德的長子,但是,794年,哈倫拉希德任命其正妻祖白玉妲所生的次子穆罕默德作為首要繼承人,因為其父母都是阿拔斯家族的後裔,穆罕默德被賜名阿明(意為可信者)。799年,阿蔔杜拉被任命為第二繼承人,賜名馬蒙(也意為可信者)。

802年,哈倫·拉希德,欽定阿明接替他的哈裡發的位置,馬蒙則作為呼羅删總督,以及作為阿明的繼承人。在哈倫809年去世之後,兩子之間的關系急劇惡化。為了應對馬蒙可能會宣布獨立,阿明宣布自己的兒子穆薩作為帝國的繼承人,這直接違反了哈倫·拉希德的遺囑,引爆了繼承權之争。811年,阿明在巴格達集結了一支由阿裡·伊薩·伊本·馬漢為主将的大軍,進軍呼羅删,而馬蒙則派其将領塔希爾·伊本·侯賽因,率軍迎戰,殲滅了阿明的軍隊,然後,馬蒙軍隊反攻巴格達,于812年圍攻巴格達,813年,巴格達陷落,阿明被斬首,馬蒙繼位為哈裡發。

當時,吐蕃王國已經占領天山南北,與阿拔斯朝為敵,馬蒙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反擊吐蕃。814年,阿拔斯軍隊在瓦罕走廊激戰吐蕃,獲勝,阿拉伯官兵将一些藏族俘虜押送回巴格達,獻俘。不過,吐蕃還是力阻了阿拉伯軍隊進入天山南北,在曆史上功莫大焉。

817年,馬蒙迫使阿裡·阿爾裡達(伊瑪目禮薩,穆罕默德八世外孫),從麥地那遷居到木鹿,遭到衆人反對,馬蒙下令毒殺了阿裡·阿爾裡達,結果,引起了大叛亂。

馬蒙在位期間,本來與拜占庭帝國無戰事,829年,皇帝米海爾二世去世,他的兒子狄奧斐盧斯繼位,與阿拉伯帝國為敵。830年,阿拉伯人攻打西西裡,經過一年的圍攻後占領了巴勒莫,接下來的兩百年間,他們以此地作為基地,蠶食了東羅馬帝國在西西裡島的剩餘領土。同一年,馬蒙對安納托利亞發動入侵,馬蒙準備好了大軍,卻在遠征的路上去世。

哈裡發馬蒙,在巴格達聚集了相當多的各種宗教的學者,并給予他們優渥的待遇。他派使者們去拜占庭帝國,收集古希臘哲學與科學方面的著名文獻手稿,并讓人将其翻譯成阿拉伯文,作為與帝國和平條約的一部分,馬蒙每年都會收到拜占庭帝國寄去的希臘文手稿。

馬蒙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進行了數次天文觀測,月球上的馬蒙環形山就是為了表彰他對天文學的貢獻而命名的。

馬蒙被認為是一個“熱愛學習之人”,作為哈裡發,他曾擊敗了拜占庭皇帝的軍隊,而他戰勝後,不要财物,卻是向拜占庭皇帝索要了托勒密150年所著的《天文學大全》作為貢品。

馬蒙在位期間, 煉金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雖然阿拉伯人在轉化黃金方面并不成功, 但卻極大地促成了後世合成藥品生産。

馬蒙同時也是地理制圖學的先驅,他委托一大批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繪制了一幅世界地圖。該地圖目前被收藏在伊斯坦布爾托普卡帕宮博物館内的百科全書中.。地圖顯示了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的很多地區,有明顯的海岸線和主要的海。它描繪的是阿拉伯船長們所熟知的世界,這些帆船利用季風周期,進行遠航貿易 ,九世紀時,阿拉伯商船已到達唐帝國廣州,這顯然超越了希臘人和羅馬人,希臘羅馬的地圖顯示,他們對地中海這樣的封閉海域很了解,但對地中海以外的廣闊海洋卻知之甚少。

馬蒙曾被其父哈倫拉希德任命為呼羅删總督,自他即位為哈裡發之後,任命部将塔希爾為呼羅删總督,塔希爾和他的家族在呼羅删的地位變得根深蒂固,最終事實上已經獨立,建立塔希爾埃米爾國。

馬蒙的母親是東伊朗人,是以,馬蒙在位期間,波斯人因素,開始漸漸在阿拉伯帝國占據優勢。

馬蒙的正妻烏母·伊撒,是他的叔父哈迪的女兒,他在十八歲時娶了她,她為他生了兩個兒子:穆罕默德和阿蔔杜拉,馬蒙此外還有許多妻妾, 其中一位妃妾桑杜絲,為他産下五個兒子。

馬蒙去世後,他的兒子沒能繼位,而他的弟弟穆塔希,則繼位為哈裡發。在穆塔希之後,穆塔希自己的兩個兒子瓦希各、穆塔瓦基勒,先後繼位。

這些就是阿拔斯朝前期十任哈裡發。

馬蒙在位期間,阿拉伯帝國在軍事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各地紛紛獨立,但馬蒙以開明君主著稱,推動學術發展,很多古希臘古羅馬文獻,因為他的努力,而得以儲存,對後來的歐洲中世紀文藝複興有很大的影響。

馬蒙将其父哈倫在巴格達所建設的圖書館加以擴充,命名為“智慧館”,使其朝臣能夠從事古希臘學術研究,進行古希臘文獻翻譯,在推廣古希臘學術方面,“智慧館”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