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空軍政委是戰區級上将,卻隻有6位政委是上将軍銜,其餘人呢?

作者:史座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從此與陸軍、海軍正式形成了人民軍隊海陸空三軍的軍事格局。

七十多年來,人民空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代又一代空軍将士在軍政主官的帶領下為了偉大的空軍建設偉業奮鬥着。

空軍政委是戰區級上将,卻隻有6位政委是上将軍銜,其餘人呢?

然而,随着百歲空軍政委朱光中将的辭世,卻引發了我們對空軍政委的關注。

空軍政委作為戰區級将領,理應是上将級别啊,朱光政委怎麼僅僅是中将軍銜呢?那麼共和國其他空軍政委的軍銜都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第1任政委:蕭華。

1916年出生于江西贛州市興國縣的蕭華,17歲就被任命為少共國際師政委,率領紅軍小戰士們跟國軍展開反圍剿作戰。在我黨上司的三大革命戰争中英勇善戰、戰功卓著,以至于被授予開國上将軍銜,成為最年輕的開國上将。空軍上司機關成立後,蕭華于1950年3月擔任空軍第一任政委,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将搭檔,隻是任職僅1個月就離任了。

空軍政委是戰區級上将,卻隻有6位政委是上将軍銜,其餘人呢?

蕭華上将

第2任政委:吳法憲

191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市永豐縣的吳法憲,被授予開國中将軍銜。空軍組建後,擔任空軍第一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在蕭華任職空軍政委1個月調任總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組織部長後,實際上吳法憲成了僅次于劉亞樓的2号人物,到了1957年他才升任空軍第二任政委。作為林彪元帥的心腹,吳法憲當了8年的空軍政委後,又接替劉亞樓擔任空軍第二任司令員。

第3任政委:餘立金

1913年出生于湖北黃石市大冶縣的餘立金,被授予開國中将軍銜。建國後,餘立金長期在華東軍區空軍、南京軍區空軍任職,在吳法憲轉任空軍司令後,他才接棒吳法憲擔任空軍政委。

第4任政委:王輝球

1911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市萬安縣的王輝球,被授予開國中将軍銜。在建國後就長期在空軍上司機關任職,于1968年9月被任命為空軍政委。

第5任政委:傅傳作

1914年出生于湖北荊州市石首縣的傅傳作,被授予開國少将軍銜。先後擔任西南空軍司令、武漢軍區空軍司令,于1973年被任命為空軍政委。

第6任政委:張廷發

1918年出生于福建三明市沙縣的張廷發,被授予開國少将軍銜。先是在1975年擔任空軍政委,兩年後又轉任空軍司令員。

第7任政委:高厚良

1915年出生于河南信陽市新縣的高厚良,被授予開國少将軍銜。1977年擔任空軍政委,任職長達8年時間。

第8任政委:朱光

1918年出生于山東濟南市長清區的朱光,1960年被授予開國大校軍銜。在擔任空軍政委3年後的1988年正好趕上了恢複軍銜後第一次授銜,朱光政委被授予空軍中将軍銜。屬于空軍部隊中第一位非開國将軍出身的政委。

第9任政委:丁文昌

1933年出生于安徽宿州的丁文昌,建國後才參軍,一直在空軍部隊服役,一步步從空軍軍械員晉升為空軍政委,1988年首授少将軍銜起,8年時間,先後晉升中将、上将軍銜。丁文昌是空軍部隊繼蕭華之後的第二位上将政委,也是恢複軍銜制後的第一位空軍上将政委、更是空軍第一位建國後才參軍的政委。

第10任政委:喬清晨

1939年出生于河南鄭州的喬清晨,從空軍基層部隊的飛行員,成長為空軍政委。當了2年的政委之後,又轉任空軍司令員,任職長達5年。2002年被授予空軍上将軍銜。

第11任政委:鄧昌友

1947年出生于四川遂甯市蓬溪縣的鄧昌友,參軍時就在空軍部隊服役,當了十年的空軍政委,任職時間最長,2006年被授予空軍上将軍銜。

第12任政委:田修思

1950年出生于河南焦作市孟州市的田修思,軍旅生涯中一直在陸軍部隊服役,直到2012年才從成都軍區政委的崗位上轉任空軍政委的,是空軍第一位建國後出生的政委,也是第一位由大軍區主官擔任空軍主官的政委。2012年7月被授予上将銜。

第13任政委:于忠福

1956年出生于山東煙台市萊陽市的于忠福,土生土長的空軍人,在濟南軍區和南京軍區兩個大軍區空軍機關擔任過政委一職,直到2015年轉任空軍政委,并于2年後晉升上将軍銜。

空軍政委是戰區級上将,卻隻有6位政委是上将軍銜,其餘人呢?

于忠福上将

從以上13任空軍政委履曆中可以看出,真正擔任上将的政委隻有蕭華、丁文昌、喬清晨、鄧昌友、田修思、于忠福6人,其餘的7任空軍政委要麼是中将,要麼是少将軍銜。

我們都知道海陸空的軍政主官都屬于戰區級将領,理應授予上将軍銜的,之是以會存在一半的空軍政委不是上将軍銜的現象,其實這和當時的軍銜制度有關系。

1955年我國開始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取消了軍銜制,這十年的時間裡,共授予了1614位開國将帥。

至于取消的原因,不僅僅是毛主席不喜歡軍銜,更是軍銜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将官軍銜等級晉升基本處于停滞狀态。

比如十年時間裡,沒有一人從大将軍銜晉升為元帥軍銜,或上将軍銜晉升為大将軍銜,或中将軍銜晉升為上将軍銜,或少将軍銜晉升為中将軍銜,隻有554名大校軍官晉升為少将軍銜。

是以,受1955年的軍銜制缺陷影響,吳法憲和餘立金隻能以1955年首授的中将軍銜身份出任空軍政委,在當時的條件下都沒有晉升上将軍銜的機會。

此後的王輝球、傅傳作、張廷發、高厚良四位将軍在擔任空軍政委時正好趕上了軍銜制取消時期。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九次會議,會議決定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至此軍銜制中斷了23年之久,直到1988年才恢複。

等到可以晉升上将軍銜的時候,他們已離任空軍政委的崗位。

比較特殊的就是于2021年11月16日去世的空軍政委朱光,他本是開國大校,在軍銜制恢複之前已經擔任空軍政委3年時間,1988年恢複軍銜制後首次授銜時,按照空軍政委的級别,他應該被授予上将軍銜的,可他卻被授予了空軍中将軍銜。

空軍政委是戰區級上将,卻隻有6位政委是上将軍銜,其餘人呢?

空軍司令:王海上将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搭檔王海司令員就被授予了上将軍銜,而且同一時期的海軍政委李耀文也被授予了上将軍銜。

不過,話又說回來,軍銜隻是一個軍人身份榮譽的辨別,無論是上将,還是中将,亦或少将,他們都為空軍做出過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