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民村裡新變化丨從“三人一張床”到“一人一間房”

視訊加載中...

鹹甯市通山縣有富水、石門等5座大中型水庫,移民人數接近十萬人,是全省第四大移民縣。近年來,借助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通山縣開展避險解困項目,統籌資金推進移民村基礎設施建設。眼下,不少村民就要跟住了五、六十年的老房子說“再見”了。

開裂的外牆、熏黑的牆壁、昏暗的廚房,這是鹹甯市通山縣通羊鎮港口村村民徐世能的家。今天,他要 将母親接進剛裝修好的3層洋房。

鹹甯市通山縣通羊鎮港口村村民徐世能:“原來都是擠着,姐姐跟二姐一張床,我們三兄弟一張床,還有爺爺奶奶(一起住),下雨還漏水。”

60年前,因修建富水水庫,徐世能一家搬遷到港口村,蓋了這間土坯房,姐弟五個成家後,都搬到了縣城,租房子住。多年來,老母親一人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裡,成了全家人的一塊心病。一家人也想過蓋新房,可靠打工生活的他們,既蓋不起房,也夠不上扶貧安置政策,而這樣的情況在港口村,有147戶、647人。

鹹甯市通山縣水利和湖泊局局長石裕剛:“為了解決住房的安全問題,我們積極向上争取了避險解困的政策。”

避險解困政策是針對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中的一項,2018年, 通山縣開始為港口村符合條件的水利移民集中建設安置房。

鹹甯市通山縣水利和湖泊局局長石裕剛:“我們組織老百姓一起來商量,一是把老百姓廢棄的土體整合起來,二是把老舊房子拆了,在原來的老宅基地上來建房。”

既然要建新房,那就一步到位建設好。有村民提出,孩子們都結婚成家了,得一家一層樓。為此,水利部門請來了設計機關,結合居民需求,對樓層、戶型、道路、景觀進行了規劃設計。最終,村民們投票選出了每戶三層、每層125平米的方案。不過這樣一來,每人2萬元的避險解困補助資金,建房肯定不夠。

鹹甯市通山縣水利和湖泊局局長石裕剛:“(我們)整合避險解困資金、美麗家園建設資金、水利移民後扶資金,總共2600萬,縣委縣政府整合部門資金接近4400萬,老百姓積極性比較高,自籌資金總額大概1100萬。”

去年底,安置房建成, 村民們領到了新房的鑰匙。

鹹甯市通山縣通羊鎮港口村村民徐世能:“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房子,跟别墅一樣,小孩子每人一間房。”

近年來,通山縣完成了兩批水利移民後期扶持避險解困項目,建設安置點32處,3774戶移民住進了新家。現在,第三批移民避險安置項目已經啟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