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在遼甯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有個蒙古族聚居村落——查幹哈達村,這裡有民族風情濃郁的睦鄰節,我們去看看。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這一天的傍晚,遼甯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查幹哈達村的村民們格外地忙碌。村南頭兒的康老太正在摘自家院子裡種的山楂;村東頭兒邢阿姨正忙着砸核桃;村西頭兒的老王則把自家地裡的花生和蕃薯都刨了出來。不隻是他們,村裡家家戶戶都不約而同地忙活開了。全村人如此忙碌,都是在為兩天後的睦鄰節做準備。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遼甯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佛寺鎮查幹哈達村是蒙古族聚居村落,自新中國成立65年來,村中沒有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甚至連民事案件也沒有出現過。不僅如此,今天的查幹哈達村裡沒有一戶因離婚而破碎的家庭,查幹哈達人能夠做到鄰裡和諧、家庭和睦,是否與他們傳承了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呢?查幹哈達村的睦鄰節又是怎麼來的呢?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睦鄰節,蒙古語中叫作“惠音巴雅爾”。每年的睦鄰節上,查幹哈達人都要祭拜祖先,白色的蓮花塔中供奉着查幹哈達全村23個姓氏的祖先牌位,查幹哈達村的先人們之是以這樣做,為的是告誡後世子孫,查幹哈達人雖不同姓同宗,卻和如一家。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睦鄰節的友好、和諧的幸福、阖家的歡樂、民族的團結、生态的文明。睦鄰節上,全村人要共同誦念《妙法蓮華經》,祈求祖先保佑村民健康平安,這一傳統來自于睦鄰節最初的源起。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公元1808年,查幹哈達村裡不少新生兒染上了天花,天花病毒迅速在村落裡蔓延。為了控制疫病,全村人團結在一起,互相幫助、互相照顧,終于控制住了天花。為了紀念全村人齊心協力共渡難關,也為了告誡後人時刻謹記要珍惜鄰裡,查幹哈達村的先人們把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确定為查幹哈達村的睦鄰節。鄰裡鄉親、守望相助、互動和諧的理念也一直傳承至今。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睦鄰節這一天,查幹哈達村人會把所準備的所有食材一起撒入大鍋中,與大米羊肉一起煮成粥。這種粥被稱為聖粥,它不僅凝聚了全村人的力量,也彙聚了全村人的祝福。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查幹哈達人有着落一屯不落一人的行為準則。睦鄰節上,所有人都能分得一碗粥,查幹哈達村傳承200多年的睦鄰節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周邊的村落和城鎮的人們。睦鄰節的聖粥不僅在場的人都能吃到,對于村裡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村支書和老年會的代表也會挨家挨戶把聖粥送到他們手上。

遼甯省阜新蒙古村,村裡沒有離婚的,與傳承200多屆的睦鄰節有關

睦鄰文化的核心是睦。睦者,高看對方、低看自己,相敬互謙,這也正是查幹哈達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敬老愛幼、悔過遷善、知恩報恩、舍小為大的精神。查幹哈達村人會把延續了200多年的睦鄰節繼續舉辦下去,也會把這種睦鄰精神代代相傳。讓我們祝福這個美麗的村落,永遠和睦安順、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