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可持續發展年會2021(SDG2021)成功舉辦

作者:中國發展網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張洽棠

中國可持續發展年會(2021)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雙碳研究院、和平與發展經濟學研究所于2021年11月13日-14日聯合舉辦。受疫情影響,會議通過線上方式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随機控制實驗在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本次大會聚集了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賓州法尼亞大學、斯坦福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同濟大學、暨南大學、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多名頂尖學者,他們在會議期間通過主題演講的形式展示了關于這一主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實踐。

11月13日會場依次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教授謝倫裕、助理教授曹佳和助理教授潘冬陽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朱信凱緻開幕詞。

朱信凱副校長首先對會議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2021年是中國脫貧攻堅偉大征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成功消除絕對貧困的經驗可以為其它開發中國家提供借鑒和學習。學者應該深挖減貧過程中的政策和項目實踐,同理論相結合,從中提煉一般性的解決方案,為世界其他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會場第一篇報告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後單曉月,報告主題為“Does Minority Status Drive Women Out of Male-Dominated Fields?”。

該報告使用随機實驗的方法探究了女性代表性不足是否會導緻她們退出男性主導領域。實驗是在一門經濟學入門課程開展,該課程的學生被随機配置設定到具有不同性别結構的學習小組(包括女性占少數的小組、男女數量平衡的小組、女性占多數的小組、僅限女性的小組、僅限男性的小組)。研究發現,如果女性被配置設定到女性占少數的小組,她們退出課程的可能性比其他小組的女性高出10%。相比之下,是否在群體中占少數對男性的退課行為沒有顯著影響。彙報者分别從教育期望和同伴互動兩方面提出了潛在的影響機制:一方面,在女性代表性不足的小組中,女性對自己未來的學術成就更為悲觀;另一方面,她們與小組成員互動的頻率更低,進而陷入代表性不足的惡性循環之中。

11月14日會場由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韓奕和助理教授呂一飛主持,同濟大學教授諸大建以“2030-2040:從雙碳發展到四個脫鈎”發表主旨演講。

諸大建教授首先介紹了“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标”下,何為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鈎。諸大建認為雙碳戰略将會推動中國四個方面的綠色發展,也就是到2035年實作經濟社會發展與(1)能源結構(2)交通結構(3)工業和産業結構(4)城市化的建設用地結構等四個方面的脫鈎,實作能源現代化、交通現代化、工業和産業結構現代化和城市現代化。在能源消費與碳排放脫鈎方面,諸大建根據卡亞公式将一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解為(1)人口規模、(2)人均GDP、(3)機關GDP的能源消費量和(4)機關能源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等四個影響因素,進而提出中國實作2030碳達峰的政策設計,包括調整GDP結構、提高能源效率與工業能效、發展清潔能源等。在城市發展與土地消耗脫鈎方面,諸大建強調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宏觀空間控制對降低城市人均能源消耗的重要作用,提出要發展緊湊型、多功能的城市。在交通出行與小汽車化脫鈎方面,為了實作交通時間縮短與道路擴充和汽車擁有量的脫鈎,應發展包括高鐵、地鐵等在内的多層級公共交通體系。在生産生活與資源消耗脫鈎方面,諸大建認為雙碳戰略有力地推動了循環經濟和垃圾革命。

最後,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鄭新業教授對2021年中國可持續發展年會進行閉幕緻辭。他首先對各國嘉賓所帶來的分享報告進行了真誠的感謝,表示收獲良多,并邀請各位研究者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脫貧攻堅史系列訪談”(“832工程”),期待明年能夠有機會進行線下的學術交流,能夠和大家一起把中國可持續發展年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