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作者:南方都市報

為推進福田區AI賦能教學實驗工作,探索教育資訊化新模式,打造AI賦能教育新典範,11月17日,2021年福田區“AI賦能教學實驗”展示交流研讨會國小分會場在福田國小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技術融入教學、技術改變課堂、技術賦能‘雙減’”。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國小數學教研員李一鳴,廣東省教科院STEM教育特約研究員辛海洋,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梁昊,課程與教學研究部部長張玉彬,福田教科院學科教研員,各中國小分管校長、資訊主任、教科室主任、學科教研組長,以及AI賦能教學聯盟實驗學校項目負責人,AI賦能教學研究團隊成員莅臨出席本次活動。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會議由福田區教科院資訊技術教研員林志春主任主持。會上播放了《福田AI賦能教學實驗專題片》,專題片着重強調福田區在AI賦能教育方面要先行,傾力将福田建設成為AI賦能教育發展示範區。以“智能、個性、多彩”AI賦能教育理念,打造“本真、适才、普惠”的高品質教育。福田智能化教育體系從數字化、網絡化,躍升發展到智慧化、智能化,不斷推動AI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築就“學有優教”高地。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福田國小副校長劉全祥進行了《選擇了AI就選擇了AI代表的思維方式》經驗分享,彙報了福田國小在AI賦能教學實驗中的可能和可為。從教學環境、教學實踐、教學科研及社會合作等方面尋求智能教育突破,以AI所代表的“互聯互通-去中心-扁平化”的組織文化與思維方式激發出學校百花争豔、百舸争流的生動氣象,探索出“共享共擔,各有特色,彼此成就”的自下而上的學校發展範式。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AI技術落地教學實踐,多個學科均有生動應用場景

科學科組從學生的角度對AI賦能學習展開探索,胡志慧老師和尹傲老師以《AI環境下的科學學習》為題交流分享,将國小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轉換為機遇,巧用“形色”“AR國小科學”等APP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物質科學、技術與工程4個領域。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英語科組基于AI背景,借助微課的形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鄭晴菊主任和王旭老師以《AI賦能,讓英語學習動起來》為題進行經驗分享,将制作微課的核心理念總結為三個“in”,即“interesting”趣味性,“interactive”互動性,“innovative”創造性。既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又幫助教師更好低突破教學重難點,極大地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薛芸老師示範了《軸對稱再認識》的數學課例。這場别開生面的數學課以“軸對稱王國”遊戲展開,隻要你在白闆上畫出一個圖形,投影儀上馬上出現一個軸對稱圖形,趣味橫生。本課通過希沃白闆、程式設計貓等AI技術,無形之中幫助學生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原理,将孩子們的思維作品、練習現場投屏在螢幕上。孩子們饒有興緻地參與其中,整堂課充滿了活力。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王敏媛老師示範的《我們知道的動物》一課以教會機器人小愛同學識别動物名稱和生命為目标,将人工智能識别功能貫穿其中,激發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及動物的關注和喜愛。學生用AR技術觀察生動形象的動物,記錄它們的形态特征,通過觀察四種活的動物,記錄它們的共同生命特征。

AI賦能,這所深圳學校用“黑”科技改變課堂

人工智能技術圍繞“以學生為中心”解構“教”和“育”。“教”之知識傳授,“育”之素養培育。教是基礎,育是提升;教是路徑,育是目标。福田國小相關負責人表示,将以本次研讨會為契機,抓住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的機遇,通過不斷夯實硬體、軟體、制度和隊伍四大基礎工程,形成教育資訊化發展的堅實基礎,努力實作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和不斷更疊,強力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打造福田區AI賦能教學聯盟實驗校标杆學校。

采寫:南都記者 周正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