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主持人柴靜,從當家花旦到全網群嘲,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作者:茶後笑談

她是曾經是央視的女主持人,更是被公認為“公知女神”“最美記者”,人人稱贊,完全可以說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然而這位在公衆面前十分優秀的主持人柴靜,如今是飽受争議全網群嘲,更是被中科院丁仲禮院士怒怼,“中國人難道就不是人了嗎?”,柴靜于2014年從央視離職,後舉家移居至美國,從人人稱贊的知名記者,到現在成為群嘲的對象,她是如何被成就的?又是怎樣淪落到如此地步?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柴靜大起大落的背後故事

央視主持人柴靜,從當家花旦到全網群嘲,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柴靜

柴靜在1976年,出生于山西臨汾的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是一名教師,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她自己也是從小喜歡讀書,是以有着與衆不同的氣質,小小年紀就出口成章,而且對文藝也有着濃厚繁榮興趣

在1995年,湖南長沙新成立了一個文藝廣播電台,柴靜就立即前去應聘主持的崗位,憑借自己優異的能力,順利通過層層篩選,成為了湖南廣播電台《夜色溫柔》的節目主持人,而此時她隻有19歲,她獨特的嗓音和氣質,打動了很多聽衆,也有了一定的名氣,她自己也是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也正是柴靜的這種積極的精神,隻工作得不到三年的時間,就被升職為了綜藝部副主任,優秀的她,也被央視新聞部的副主任陳虻看中,便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于是在1999年, 柴靜就進入到了中央台擔任《東方時空》的主持人,能走到這一步,她靠的不是運氣,是她背後不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多年的主持曆程中,她在背景不斷地練習,所付出的肯定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因為她知道隻有不斷完善自己,才能在工作中保證萬無一失,工作上的精益求精,其淡雅清秀的外表,冷靜客觀地談吐氣質,讓這個人們眼裡柔弱的女子取得了一緻好評,得到觀衆的喜愛

2003年席卷全國的“非典風暴”,也就是這個至今聽起來還令人聞風喪膽的災難,柴靜作為《新聞調查》的記者不懼危險,深入一線與“非典”患者面對面接觸,毅然決然的态度讓她成為第一位零距離報道疫情的央視記者,也就是這一次的臨危不懼,讓這位渾身都透露着書卷氣息的女記者,被全國人民熟知,赢得了廣大觀衆的認同,也被評為“2003年度中國新聞人物”

央視主持人柴靜,從當家花旦到全網群嘲,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此後,柴靜的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離開《新聞調查》後,柴靜擔任過《東方時空》《新聞24小時》 《面對面》等,知名欄目的主持人,也是以獲得公知女神的稱号,但作為一名有七情六欲的人,柴靜有時的采訪,也會表現出一些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她不善于用一些華麗的語言來鋪墊,而是直奔主題語言犀利,也會讓人覺得咄咄逼人,讓被采訪者滿頭虛汗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柴靜作為公衆人物,也因她帶有個人情緒的報道方式,受到不少人的批判,而真正受到大家群嘲,形象跌落要從她的婚姻說起,在爆出和知名攝影師趙嘉結婚的消息後,柴靜将工作重心漸漸轉移到家庭,本身作為女人,相夫教子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沒有什麼可說的,可就是柴靜女兒的出生,讓她的家庭再次成為熱議對象,因為柴靜在女兒出生之際去了美國,衆所周知,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可以擁有老美的綠卡和國籍,柴靜這一行為無疑受到了,國内喜愛她的廣大觀衆的指責,柴靜的愛國人設全然崩塌,人們把所有的矛頭都對準柴靜,加上輿論的強大壓力,柴靜不得不辭職離開央視,但即使如此,人們似乎并沒有因為她的離開而放過她,廣大網友們,猜測柴靜是在美國找到了比央視很好的發展平台,對于猜測我們不做考究,但是網友心裡,柴靜再也不是那個完美的女神形象

央視主持人柴靜,從當家花旦到全網群嘲,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2014年離開央視以後,柴靜選擇了慢慢淡出視野,一年之後,一部揭露空氣污染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橫空出世,而柴靜就是這個紀錄片的制片人,柴靜在采訪中表示,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是,自己的女兒在霧霾的天氣中出生,患有惡性良性腫瘤,還說這是霧霾于自己的“私人恩怨”,指出霧霾于肺癌以及其他疾病的關系,為了拍攝《穹頂之下》,柴靜帶着攝制組跑了美 英 中國等多個地方,尋找真正的污染源,大量的視訊素材實驗資料觸目驚心,讓大家對環境污染的嚴峻程度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也有很多的質疑聲出現,部分專家認為節目中引用的資料沒有權威性,有刻意誇大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美化西方國家的嫌疑,也有網友指出,在柴靜女兒出生之前的産檢中,就檢查出了孩子患有惡性良性腫瘤,如果惡性良性腫瘤跟霧霾有關系的話,應該是柴靜自己患病,而不是還未出生的孩子,隻能說霧霾與肺癌有關聯性,真正造成柴靜女兒發病的原因,是柴靜自己,也就是受母體的影響,如果像《穹頂之下》裡,柴靜所說的霧霾是直接“兇手”的,那我國的嬰兒豈不是都會患病

一時間,柴靜制作的《穹頂之下》專業性受到了諸多的質疑,許多人認為這部紀錄片是與政治挂鈎的,也可能和柴靜的移民挂鈎,柴靜一夜之間從“公知女神”,變成了“有政治野心”“醜化中國,叛國求榮”的利己主義者

央視主持人柴靜,從當家花旦到全網群嘲,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丁仲禮院士

就在人人喊打的大環境下,有人扒出了柴靜曾經采訪丁仲禮院士的視訊,更加證明了其“賣國求榮”的動機,丁院士是研究古地質以及古生物領域的泰鬥科學家,其研究的時間跨度都是以億年為機關的,是以對人類的發展和環境的變遷,有着更加理性的見解,而不是普通人那樣隻單單看環境問題,而忽略國家發展的問題,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而那些西方的國家已經曆過工業發展的過程,現在他們已經是高度發達國家了,然後開始打着了保護環境旗号,而限制其他國家的發展,他們那些道貌岸然的國家坐在一起,發起了一個控制全球碳排放量的一個約定,通俗點來說,就是他們發達國家工業已經發展完畢,他們發展的時候,已經消耗了大量的資源,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現在要開始控制碳排放了,要保護地球的環境了,碳排放要有節制了,不然地球的溫度會上升的,生态系統會受到破壞的

而柴靜就覺得這個控制碳排放的約定,是有利于全球的,環境問題是人類生存的大問題,丁院士反駁說,其實排放權就相當于發展權,沒有排放的權利,意味着普通國民的生活不能改善,意味着國家不能發展,隻有國家發展的好了,群眾的福利才能提升,更意味着大家有沒有工作,那些發達國家已經享受了發展的紅利了,開始限制開發中國家的發展了,這不是單單的環境問題,這是基本的人權問題,公平發展的問題

柴靜認為保護環境不應分國界,不應該考慮中國有多少人,要以每個國家為機關,控制排放量,丁院士直接回怼說:“中國人是不是人?這是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中國人,就應該比西方國家少排放”,柴靜還說:“這是西方主流的科學家共同讨論的方案,就是比較科學明智的”,丁院士直接反駁:“科學分主流 非主流嗎?”

央視主持人柴靜,從當家花旦到全網群嘲,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是以從這次的采訪可以看出,柴靜看待問題,潛意識預設為西方國家的所作所為都是正确的,

我國就應該服從的卑賤思想,也從丁院士的回答中了解到更深一層的含義,讓我們普通群眾明白了環境問題,不僅僅隻是環境問題,還包含國家的發展,經濟,政治,科技,曆史等一系列問題,如果不是丁院士據理力争,我們可能還會認為柴靜和西方國家,保護環境的幌子,是為了中國人好呢,柴靜作為“上層人士”,想要更好的環境更高品質的生活,她認為自己的觀點可以代表全國人民,但是她也從來沒有去基層采訪,問問是藍天白雲重要還是能吃飽飯和不挨凍重要,而柴靜和基層人民,就是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一個縮影,他們享受了發展的紅利之後,卻反過頭來阻止别人發展生存,這是典型霸權主義思想

央視主持人柴靜,從當家花旦到全網群嘲,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從曆史資料來說,近一個世紀,人均累計排放量靠前的國家分别是,美,加,英,德,俄,法,日等等柴靜這次的采訪根本沒有做到,記者該有的客觀公正,摻進了太多的崇洋媚外的思想,更是提出許多誘導和針對問題,想讓丁教授被迫接受他們的觀點,更是對丁教授的回答産生了不屑的表情

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陷阱,是限制開發中國家繼續發展的陷阱,但是當我們知道這一層含義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西方那些發達國家就是“衣冠禽獸”,但是柴靜卻依然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說着他們西方的“主流”才是正确的,中國就應該照做,是以就說明其内心,已經不認為她自己是中國人民了,後來更是舉家移居到美國,有網友拍到她在美國駕駛着大排量的汽車,如果她真的是一個環保衛士的話,相信前段時間的日本排放核廢水的時候,她就應該站出來指責,不由得更加懷疑拍攝《穹頂之下》紀錄片,柴靜的意圖到底是什麼?是真正的愛國,還是借着環保的名義來宣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信大家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現如今,柴靜被迫選擇了退出了大衆的視野,從萬衆矚目到飽受争議,人生的一手好牌被她自己打得稀爛,做人最重要的是表裡如一,愛國不能隻做表面,要内心發自肺腑的,國家利益至上,國家沒有發展,就沒有國際地位,弱國從來沒有外交話語權,那人民就會備受欺負,那個時候,還會認為西方國家是為你好嗎?保護環境當然重要,但是也要根據我們的國情制定環保方案,而不是接受他們西方指指點點

對于柴靜,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自己的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