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作者:鴻鹄高飛一舉萬裡

1900年梁啟超在其所著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國”的概念。國際上美國學者威廉·麥克高希則在其所著《世界文明史》中稱“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斯塔夫裡阿諾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則提出:“中東、印度、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曆史上最偉大的文明“。日本NHK電視台的紀錄片《世界四大文明》中将中國、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定義為世界四大古文明。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世界四大原生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就是中華文明。如今大多數埃及人并非當初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土著的直系後裔,如今印度的主體民族也并非開創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土著居民的直系後代,中東兩河流域的文明如今也早已湮沒在漫漫黃沙之下。這三大古文明的消亡都和人類曆史上一個名為“雅利安”的族群有關。也許很多人知道雅利安這個族群是由于納粹德國的種族主義宣傳,然而曆史上真實的雅利安人其實并不是納粹所說的那麼回事。當年納粹德國曾自稱血統高貴的雅利安人種,然而德國難道不該是日耳曼人嗎?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其實雅利安人并不是指的某個具體的民族,而是對使用印歐語系語言的民族的統稱。這個族群是世界三大古遊牧族群之一,另外兩大遊牧族系為蒙古系(阿爾泰系)和閃米特系。蒙古系族群下包括匈奴人、蒙古人、突厥人等民族;閃米特系族群下包括阿拉伯人、猶太人、腓尼基人等民族。在“雅利安人”這個概念下同樣也涵蓋有多個不同的族系分支。雅利安人最早生活在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的草原上。關于這個族群的起源有一個傳說:從前有個名叫費裡頓的國王。這個國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圖爾、二兒子薩勒姆和小兒子雅利安。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費裡頓在年邁之際将自己的帝國分為三部分:大兒子圖爾統轄東部,他的後代演化成了圖爾人(圖蘭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兒子薩勒姆統轄西部,是羅馬人的祖先;執掌中南部小兒子雅利安則是雅利安人的祖先。大約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位于東歐平原上的雅利安人開始向亞歐大陸各地遷徙。這時印歐語系的赫梯人開始大規模湧入小亞細亞。在公元前19世紀中葉赫梯人聯合小亞細亞當地的諸民族建立起一個包括小亞細亞和叙利亞大部分的帝國。同樣是操印歐語系語言的喀西特人和胡裡安人也緊随赫梯人之後進入中東地區。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公元前1595年赫梯軍隊攻陷巴比倫城,擊潰古巴比倫王國,進入阿拉伯半島的兩河流域,巴比倫第一王朝由此告終。到公元前1500年中東地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北方是出自雅利安族系的赫梯帝國,南方是古埃及帝國,東方是出自閃米特系的亞述帝國。在國王蘇庇努裡烏馬什統治時期赫梯人摧毀了由胡裡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一度控制了小亞細亞東部和叙利亞,進入巴勒斯坦地區并開始奪取埃及的領地。公元前1270年埃及與赫梯在經過漫長的争霸戰争之後締結了和約。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赫梯在與埃及簽訂和約後不久就爆發了内戰,同時又開始遭到來自地中海的“海上民族”入侵。到了公元前8世紀赫梯已不再是一個帝國,而是四分五裂成為一個個小國,最終這些小國全都被出自閃米特系的亞述帝國吞并。在赫梯人遷徙到小亞細亞大約200年後生活在東歐平原老家的雅利安人分為兩支:一支向東翻越烏拉爾山進入亞洲,另一支向西進入歐洲腹地。向亞洲遷徙的雅利安人後來又進一步演變分化為兩支:一支向南進入印度半島成為今天印度主體民族的祖先,另一支向西進入今天的伊朗地區成為波斯人的祖先。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向歐洲遷徙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多利安人進入巴爾幹半島,毀滅了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人類四大原生古文明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滅亡于雅利安人之手,發端于愛琴海的歐洲最早的古文明同樣因為雅利安人而消亡。是以雅利安人又被稱為亞歐大陸古文明的摧毀者,同時也是新文明的建立者。然而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同樣古老的中華文明卻曆經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從未斷絕。中國為什麼能成為亞歐大陸古文明中唯一沒被雅利安人征服的例外呢?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過去一般認為雅利安人别說征服中國,恐怕壓根就從未到過中國。古代中國在地理位置上是與世隔絕的。這裡所說的中國不是指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指中華文明最初誕生的長江、黃河中下遊流域。這也是”中國“一詞最早所指代的地區。在這一地區的東部是浩瀚無垠的大海,西部是一望無際的荒漠和巍峨的青藏高原,北部與草原地帶相接,南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大海、荒漠、群山在當時的條件下都是難以跨越的天然地理屏障,唯獨北部的草原地帶和中原地區之間是不存在天然地緣屏障的。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是以自古以來曆代中原王朝最大的外患就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而在東、南、西三個方向在絕大多數曆史時期幾乎都不存在太大的外患,直到近代西方列強從海上入侵中國後才改變了這種形勢。雅利安人的遷徙路線是從東歐平原一路向東遷徙到中亞、印度一帶,如果要繼續向東進入中國就必須翻越青藏高原或新疆的沙漠地帶。通常意義上認為中國與西方民族的接觸始于張骞通西域,也就是說在此之前中國和位于新疆沙漠地帶以西的雅利安人等族群是沒交集的。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然而1976年的一處考古發現扭轉了人們在傳統意義上的認知:這年考古學家在河南安陽發現了一座商代墓葬,這是安陽殷墟唯一儲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一共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有青銅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海貝6800枚,甚至有一部分玉器和海貝是出自今天的新疆和田以及印度洋地區。這證明在漢代張骞鑿空西域之前中華文明已與西域有過一定交流。在出土的青銅器中有109件上均出現了「婦好」的銘文,進而證明墓主人的名字叫婦好。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在中國古代史上戰争幾乎一直都是男人的專利,在屈指可數的女性将領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虛構的:花木蘭、穆桂英等人其實在正史上都并無記載。當然也有正史明确記載的女性将領:嶺南冼夫人、平陽昭公主、秦良玉等等。婦好則是目前有據可查的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将領,與此同時她也是商王武丁的王後、大祭師。商王武丁是商王朝第二十三代君主,死後的廟号為高宗,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200年前後。相傳武丁少年時期遵父命行役于外與平民一同勞作,是以得以了解群眾疾苦和稼穑艱辛。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武丁繼位後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進而使商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大約在公元前1247年據說武丁得到一個夢的啟示:要在民間找一個築牆的奴隸将他任命為宰相。這個人就是日後武丁一朝著名的賢相傅說。武丁時代商王朝開始形成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還組成了一支相對固定而龐大的軍隊。内政鞏固之後武丁就開始了大規模的征服。首先是迫使周邊時叛時服的小邦完全臣服,接着攻打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一帶的小邦甫、銜、讓等。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将商王朝推向極盛的武丁被稱為“中興之王”,後人又稱其為武丁大帝。武丁在位期間不斷向南面的虎方、東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進行大規模征伐。到武丁末年商朝已成為西起甘肅、東到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包含衆多部族的泱泱大國。這實際上奠定了秦始皇以前華夏族大體上的疆域。武丁為了控制廣大的被征服地區就把自己的妻、子、功臣以及臣服的少數民族首領分封在各地。武丁的妻子婦好作為目前為止有據可查的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将領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現藏于國家博物館後母戊鼎是目前已知古代最重的青銅器(重達833公斤)。後母戊鼎以其複雜的技術、精美的紋飾、恢弘的氣度成為了高度發達的商代青銅文化藝術最典型的代表。後母戊鼎正是武丁和婦好的兒子祖庚、祖甲為祭祀自己的母親而制作的。在商王武丁時代的曆次軍事行動中幾乎都能見到婦好的身影:她曾打敗過商朝周圍二十多個方國。婦好在攻打羌方時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當時的戰争規模是無法和之後的大一統王朝相比的,婦好能一次帶走一萬三千多兵力已相當于當時商朝都城十分之一的兵力了。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秦統一之後曆朝曆代最大的外患就是來自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而商代所面臨的最大外患是來自西北邊境的鬼方國。關于這個鬼方國的來曆至今存在争議:有人認為鬼方國是匈奴人的祖先,也有人認為他們是東遷的古印歐人(雅利安人)。大緻在和商王武丁同時代古印度、古巴比倫這兩大文明古國都不同程度遭到古印歐人的入侵并最終導緻這兩大古文明的衰落。婦好自告奮勇率兵前往北部邊境,在她的運籌帷幄之下商軍經過三年苦戰才最終得以大勝鬼方軍隊。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如果鬼方真是東遷的雅利安人,那麼婦好此戰使華夏文明得以避免像其他幾大古文明一樣被雅利安征服,進而使中華文明得以成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者。據殷墟蔔辭記載:婦好在出征鬼方以後還曾親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蔔辭中還有許多“獲羌”、“用羌”的記載即抓獲了羌人的俘虜并用作人祭的犧牲且數字驚人。婦好不僅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和戰将,同時她還是臣服于商朝的一位封國君主。婦好和武丁并不總是住在一起:婦好有時在都城和武丁一起生活,有時則回到自己的封地處理當地事務。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這種女性帶兵治國的現象在當時其實還是較為普遍的。商王武丁一生有六十多個妻子。這其中有三位被先後立為王後。婦好是武丁的第一任王後,同時她還有自己的封地和财産。武丁的妻妾中除了婦好之外還有好幾位都參與了國家政治軍事活動:這其中留下名字記載的還有一位婦妌也曾多次率師遠征,與此同時她還為武丁管理農業和内政。婦妌和婦好一樣也是擁有自己封地的一方諸侯:她的封地在井方(如今的河北邢台)。這種女子領軍打仗、女子受領封地的現象在之後的中國曆史上再沒出現過。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那個年代貴族男性妻妾衆多是一種普遍現象。武丁在這點上并不是一個例外,不過作為原配的婦好在武丁的一衆妻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安陽殷墟出土的一萬多片甲骨當中記錄武丁、婦好兩夫妻事迹的就有兩百多條。這其中除了上文提到的關于婦好輔佐武丁治國打仗的内容之外還提到了武丁對婦好的關心。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留下了武丁在幾次祭祀上天時提出的問題:我家婦好這次什麼時候會生孩子啊?我家婦好生男生女啊?我家婦好是不是牙疼了啊?我家婦好身體怎麼樣了啊?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武丁這個寵妻狂魔也許沒意識到他對妻子的關心在數千年後居然為我們留下了破解商朝文字奧妙的密碼。商朝曆代君王和王後的事迹中隻有他倆留下的文字記錄是最多的,是以武丁、婦好夫妻的事迹就成為了我們現在還原商朝曆史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婦好死後她的墓葬更是奢華無比:各種青銅器、象牙器、玉器令人眼花缭亂。我們今天的人會覺得死人又沒知覺,那麼你把墓葬弄得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呢?問題在于商朝人是相信人死後有靈魂的。武丁之是以要用這麼多東西為妻子陪葬就是為了讓她在陰間的生活能更舒适一些。

中國史連載:亞歐大陸古文明中為何隻有中國沒被雅利安人征服

武丁覺得光是給妻子安排一堆随葬品還不夠。盡管這些物品足以使婦好在那邊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可武丁由開始擔心愛妻在陰間的生活太過孤單。于是武丁決定為婦好操辦冥婚:武丁按商代的祭祀儀式為婦好配了三次冥婚。婦好的這三次冥婚分别是嫁給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湯。婦好墓剛被發現時專家一度疑惑婦好怎麼會嫁了這麼多次。後來随着出土的文物越來越多才逐漸還原出事件的真相:婦好在生前其實一直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死後她的丈夫武丁按當時的習俗先後為她操辦了三次冥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