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國文 2021.11
一、現代文閱讀(35 分)
(一) 現代文閱讀I (本題共5小題,19分)
材料一:
傳媒是文明的載體,文明興衰的晴雨表。人類文明的興衰、更替始終伴随着傳媒技術的發明和進步。中國式傳媒是當下中國新型文明形态的一個視窗,中國新型文明實踐決定了中國式傳媒發展道路的走向,它直接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符号系統,成為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傳媒現代性話語實踐超越了西方的現代性邏輯,注入了中國式實踐的原創性内涵。
從曆時性次元看,中國社會對傳播在社會發展中作用的認識有着悠久曆史。然而,封建時代統治者對于資訊傳播的認識一般停留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狀态,通常采取堵塞資訊管道的辦法,控制資訊的傳播。甲午戰争後,有識之士深切地認識到開啟民智的重要性,對新聞事業在救國圖強中的作用充滿期待。此後,各類報紙如雨後春筍般産生,近代傳媒巳然成為人們心目中現代化的表征。
從共時性次元看,1791年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頒布,維護了公民的言論權利,美國出現了“意見自由市場”與國家現代化取得同步發展的局面, 于是,以西方現代化理念為核心的西方中心論話語形成。20世紀50年代,以美國夏威夷東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為代表的“西方中心論”者就斷言,隻要開發中國家接受西方傳媒的内容,就一定走向現代化。其理論核心.訴求,是要求開發中國家效仿西方國家媒體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理念。然而,中國沒有按照西方的腳本行事。人類文明新形态中的中國傳媒揚棄了西方模式,重新定位現代傳媒的社會角色,強調傳媒政黨“喉舌”和人民“喉舌”的雙重屬性,着眼于文明發展服務現代性要求,依據本土現實特征進行調整。
自19世紀30年代大衆化報業以來的西方傳媒,無不秉持商業本位,其公共領域建設的諸種努力動機往往源于商業目的。而其以“言論自由”為招牌對高度意識形态議題的操弄,往往是提升注意力的有效途徑,其終極目标不外乎讀報率、收視率、點選率等商業名額。由于受到資金、技術和輿論等手段的控制,新聞界變得煽情而不負責任。中國式傳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将傳媒當作人民的事業來經營,始終堅持人民性的基本立場,以及懲惡揚善的正面取向。
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呈現載體,傳媒的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當代文明的品質。在傳規制中,政府規制的努力方向就是確定傳媒的良性發展。中國當下傳媒内容生産的兩種傾向直接影響傳媒的品質,動搖傳媒的人民性基礎。一是基于商業邏輯,将媒介生産視同一般性商品生産,看重其交換價值。二是基于民粹主義邏輯,否定-切精英或政府主導的文化,将文化的主導權歸還給群眾,極度推崇反智性的文化,這就造成了文化的非智性傾向。兩種傳媒文化生産邏輯都給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直接影響到文化發展品質。
媒介深度融合是中國式傳媒适應新型文明形态的一種自我調整,它擺脫了西方經驗支撐的文化現代性的宿命,将開放、共享、貼近作為與人類新型文明共振的基本内容和姿态,驗證了基于西式現代性的傳媒角色和發展道路在中國本土的“水土不服”,拓寬了開發中國家文明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媒體深度融合過程既表現為媒體形态的融合,更表現為文化融合,媒介深度融合正是要促成文化的代際融合、民族間融合,最終實作文化共同體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态的總體目标。
——(摘編自陳龍《人類文明新形态下中國式傳媒的特有氣質》)
材料二:
以網際網路和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資訊革命,颠覆了既有的傳播格局,傳統媒體面臨着新的變局。随着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以及基于其上的新興傳播媒介的廣泛應用,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傳播者,傳播者與相應的傳播媒介相結合就可能成為一個媒體。這極大拓寬了個人及各種社會組織的表達管道,某些個體和團體的資訊傳播與意見表達可以更加迅捷地廣泛擴散,甚至具有超越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和表達力。一方面,傳播技術的低門檻應用,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對新聞的壟斷,擴大了社會成員的話語權;另一方面,人人參與的傳播也導緻了資訊過剩、虛假新聞泛濫的弊端。
中國媒體該如何應對這一新挑戰?從技術上來說,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勢在必行。就理念上來說,“建設性新聞”應該是一種可供嘗試的新選擇。建設性新聞源起于20世紀末的公共新聞運動,成型于歐洲,并影響了全世界。這- -理念的提出,在于試圖回應網際網路時代新聞的泛濫對職業媒體發起的挑戰。有鑒于傳統的西方職業媒體以往所報道的新聞過多專注于“壞事情”,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以及媒體作為中立者置身于事.件之外,對存在的問題隻揭露不治理,中國“建設性新聞”理念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原理,有針對性地着重強調“積極”和“參與”。
無論是“積極”還是“參與”,都是對傳統西方新聞理論所秉持的“壞事情就是好新聞”“媒體記者必須中立”的觀點的一種揚棄。由于文化傳統和意識形态的原因,建設性新聞理念在西方很難成為主流。相反,建設性新聞理念适合中國基本國情,能夠成為主流媒體的主流理念。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它是非對抗性的、合作性的、建設性的。是以,在新時代新階段,中國媒體能夠為建設性新聞理念注入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實踐,能夠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摘編自唐緒軍《建設性——新時代新階段中國媒體的新追求》
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式傳媒反映了新型文明形态,它直接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符号系統,是以超越了西方的現代性邏輯,形成了自己的邏輯思路。
B.依據本土現實進行調整,封建統治者開啟民智,興辦報紙,期待新聞事業救國圖強,順應了時代要求,讓中國傳媒由傳統走向了現代化。
C.應對傳播技術低門檻帶來的問題,中國嘗試實踐建設性新聞的理念,将媒體作為中立者置于事件之外,适合中國國情,能有效促進社會和諧。
D.中國傳媒堅持人民性立場,強調傳媒是政黨和人民“喉舌”的屬性,這有效促成文化間的代際融合、民族間的融合,展現中國智慧。
2.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3 分)
A.美國等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同時,“意見自由市場”也取得了同步的發展,它維護了公民的言論自由,與中國将傳媒當作人民的事業來經營相似。
B.長期以來西方傳媒加強了公共領域建設,提升了注意力,但秉持着商業的本位,新聞界變得不負責任,這暴露出西式文明現代性的困境。
C.中國當下部分傳媒将媒介生産視同一般性商品生産,或否定一切精英或政府主導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傳媒的人民性基礎。
D.傳媒技術日新月異和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極大地拓寬了個人及各種社會組織的表達管道,但也導緻了資訊過剩、虛假新聞泛濫的弊端。
3.結合材料内容,下列選項中最不能論證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澎湃新聞用戶端打造成目前下載下傳量接近2億規模的新型媒體互動平台,與之共同發展的澎湃新聞官方微網誌、微信,也逐漸成長為頭部媒體賬号。
B.近幾年來,我國多個新媒體平台出現了不少知華友華的國際朋友,他們通過文字、聲音、視訊等多種方式對内或對外傳遞中國聲音。
C.《全新周刊》自2013年起停止印刷紙質版内容,采用數字化媒體的方式呈現内容,靈活便捷,友善讀者,深受喜愛。
D.主流媒體及時掌握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體,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深入。
4.材料一、二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5.人類文明新形态下,中國式傳媒特有氣質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二)現代文閱讀I (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颠蕩和遊離
姚雪雪
車站與小鎮上的醫院仿佛隻有百米之遙。這個百米距離是我設想的,我把它設想的比實際距離短得多。站在醫院大院的後門,我的記憶伸長頸項,眺望的目光終點最後落在兩條锃亮的鐵軌之上。
鐵軌與我的距離之間隔着一覽無餘金黃色的油菜花地。這使記憶穿行的力度富有一種植物特有的氣味和暖色。
鐵軌锃亮的瞬間可以達到時間深處,鐵的寒光在陽光照耀下神秘而多芒地變幻。一群孩子朝着車站的方向飛奔,一個小女孩落在後頭,她重重地摔在地上,眼裡滾着疼痛的淚水,發梢上沾着油茱花粉。她爬起來,擡頭遠遠地看到一縷白煙噴進了眼睛裡的畫框。
我們的童年是如此青睐火車。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就喜歡被大人帶着去看火車,孩子對一切遊走着的東西有興趣,在他們眼裡,火車無異于一匹馬或者一種更龐大而有力的動物。
孩子們像一個個趕場的觀衆,永遠激情不息地等待火車開過,等待一幕幕新劇上演。當我們能夠奔跑,便多麼夢想與火車賽跑。
小鎮的車站旁逶迤着一條小河,從前在修這條鐵軌時,在小河上架了專供火車行走的鐵橋。可能是在架這座橋時遺棄的舊物,小鎮車站的鐵軌旁日久天長地卧着車廂那麼大的一截橋梁,這是我們的樂園。一群孩子不停地在這架鋼梁上攀爬翻騰, A我們在無知無覺的冰涼中感覺快樂的熱度。攀上鋼梁齊排排地面對鐵軌坐定,我們就擁有了火車車廂的高度,我們耐心地等待一列火車通過,等待火車鋼鐵的手臂打破小鎮平乏的秩序,等待着能以平視的姿勢與心裡的仰望對話。
火車開過時是有十足威懾力的,它咆哮着掀起巨浪,、并且把看不見的氣浪的手掌重重地甩到人的臉上。這個神奇威武的動物,我小時候幸福地有很多次機會走進它的身體裡。小鎮是父母工作的地方,我們以前的家在九江城的南湖邊上,小時候我每月都會跟随大人坐火車到距小鎮幾十公裡外的九江。我和所有的遠行者一樣每-次都急切地等待火車把自已送到遠方。“往後靠,往後靠,别被火車吸進去了。”大人總是以同樣的話叮囑我。“吸進去”是一個可怕的動詞,轟隆隆笨重而冷漠的車輪以不可阻擋之勢将人的身心碾成齑粉,這是一個讓人後怕的噩夢。我害怕被吸進去,我長大後更害怕生命中的一切猝不及防;但我喜歡那個無數張陌生面孔閃閃而過的綠色車窗,喜歡車廂茶幾上的白色台布,喜歡世界在靜止和移動中的急速切換。我跟随火車一次次行走,在無數次相逢與告别中從一個家到達另一個家。
乘過很多次火車,我的童年依然喜歡觀望火車。面對火車,我可以把握與觀望的隻是視線兩頭之間的一小段距離。火車的來路與去向盛載了困頓童年的全部冥想。我從鐵軌的每一次顫動中感覺遠方的資訊。如果小站是空蕩蕩的,我們一群孩子在鐵軌邊上玩耍,趴下身子把耳朵貼在鐵軌上,就能知道世界展現給我們的下一個将會是什麼場景,這種預知的遊戲十分刺激我們的内心。我聽到了什麼,我的秘密全都在那急劇起伏的小小胸膛裡。
我十二歲離開小鎮時忽然就疏遠了火車。我和父母回到了九江,我們的家從此遠離火車站,世界給予我的變數幾乎再也不靠火車來完成了。但是我的感官不管以什麼方式奔回故地,均會與幼年生活過的醫院和醫院後面的那段鐵軌相接。
我再次擠進的車站已是高樓大廈,人流攢動中的我沒有包裹和行囊,我是我自己的包裹。還是這條鐵軌,小時候叫南浔鐵路。它不斷地向南北兩頭延伸,它被叫做京九鐵路。它成為!了中國版圖上蜘蛛網一般密集的鐵路線.上最有力的一條。我就是被那些必然的象征吸引,而放棄了九江安逸的日子,從報社調到南昌一家出版社開始另一種方式的生活。
我也重新開始了每周每月輾轉于火車的旅行。”我依然是童年時的那個觀望者。隻是一個是從窗外到窗内,一個是從窗内到窗外。”我慶幸童年看到的是敞開的多麼通透的窗戶。而現在,我是一個透過玻璃窗戶看窗外面的人。城市退去後,窗外依然是一片綠色田疇,油菜花在幾十年裡一直熱鬧而寂寞地開放着。
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人打破一生的沉寂?那是火車吧,我輾轉于火車之上我才意識到,是的,是火車,隻有火車才具有這樣非凡的力量。你可以一次次深入它的内心,去解密一個堅硬外殼者的生命溫情。但那鋼鐵的軀殼似乎永遠不适宜長久地與之依偎,更無法一生與它并行。
火車是必然颠蕩和遊離的,站台上形隻影單的等候、車廂裡毫無表情淡漠的臉,暗藏疲憊和痛傷、抑制不住的喜悅與期盼,一切的情緒全在行進的過程中。人生就是由這一截一截的過程組成車廂組成飛跑的火車,把人送到注定孤寂的遠方,我想到達的就是那個人生永遠也到不了的地方。
——(選自《散文》2009年第6期,有删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内容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以“鐵軌”這一物象傳達個體對童年生活的記憶,鐵軌旁的玩耍給予了自己兒時的快樂,也豐富了困頓年代少年的精神世界。
B.文中的“鐵軌”與“火車”作為特定的意象,蘊藏着豐富的含義,它們見證着生命個體的奔波遷移,也見證着時代的發展。
C.文中寫自己孩童時怕被火車“吸進去”,這是對死亡本能的畏懼,但“火車”又能滿足我對外部世界的好奇,使“我”深深迷戀。
D.火車在作者的精神世界裡具有特殊的意義,作者以“火車”比喻人生,表達自己困囿于現實生活枷鎖中的無奈與失望。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設想車站與醫院之間的距離“仿佛隻有百米之遙”,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突顯了作者與“鐵軌"之間的親密關系。
B.“油菜花”在文中多次出現,這一意象既展現了鄉村的生活環境,也具有生命的象征意味,與文章主旨表達密切相關。
C.這篇散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用倒叙起筆,并在叙事中融入抒情,文章末段又展開議論,:由回憶童年轉向思考人生。
D.文章重視叙事中細節的呈現,如“趴下身子把耳朵貼在鐵軌上”,将孩童對外部世界的好奇與憧憬表達得極為形象生動。
8.文中劃線部分引用波德萊爾的話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9.請結合文本,說說你對标題“颠蕩和遊離”含義的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二年春,關東諸将以朝廷幼沖,迫于董卓,幽州牧劉虞宗室賢俊,欲共立為主。曹操曰:“。今幼主非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荀淑有孫日或,聞曹操有雄略,乃去紹從操,日:“自天子蒙塵,将軍首唱義兵,今兆民懷感舊之哀,誠是以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操乃西迎天子,董承等據險拒之。操引董昭并坐,問日:“今當施何計?”昭日:“将軍誅暴亂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操日:“善!”遂遷都許。诏書下袁紹,責以“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讨伐”。紹上書深自陳訴,患其有不便于已者,欲移天子自近,使說曹操宜徙都鄄城。操拒之。郭嘉往見袁紹,日:“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古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賽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太難定霸玉之業難矣吾将更舉而求志子袁去乎”操召見,喜日:“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以袁紹新破,欲以其間擊劉表。荀成曰:“紹既新敗,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紹收其餘燼,乘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操乃止。
十月,董昭言于曹操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處人臣之勢者也。”以丞相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荀或以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甯國,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悅。或以疾留壽春,飲藥而卒。
臣光曰:!荀或佐魏武而興之,其功豈在管仲之後乎!而杜牧乃以為“或之勸魏武取兖州則比之高①、光②,官渡不令還許則比之楚、漢,及事就功畢,乃欲邀名于漢代。”臣以為使魏武為帝,則或為佐命元功,或不利此而利于殺身以邀名,豈人情乎!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曹操篡漢》)
[注釋]①高:指漢高祖劉邦。②光:指漢光武帝劉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将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
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将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
C.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将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
D.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吾将更舉而求主子/盍去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主人燕餞至頻暮宿東溪
許渾
暗灘水落漲虛沙,灘去秦吳萬裡賒。
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
離歌不斷還留客,歸夢頻驚已到家。
山鳥一聲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15.下列對這首詩的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第一句寫水落沙露,照應标題中的“阻淺”,交代了詩人歸途中暫停南康的原因。
B.第二句中的“賒”字突出南康距離秦吳之地遙遠,流露出詩人内心的焦急之情。
C.古人離别時,有折柳枝相贈的風俗,第三句即借折柳表達朋友之間的惜别之意。
D.尾聯寫山鳥的啼鳴、春月的朗照,如此美好的春景反襯了詩人身在天涯的苦楚。
16.清人金聖歎評論此詩,認為多有“可笑”之語,請對這一觀點作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阿房宮賦》中,杜牧以發人深省的議論總結秦國滅亡的曆史教訓:“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僅僅哀歎是沒有用的,還要引以為戒,否則隻會使悲劇曆史重演。
(2)在《答司馬谏議書》中,王安石針對司馬光來信中的指貴,逐一進行駁斥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自己并非拒納谏言。
(3)“雲”具有随風飄蕩、遊止不定的特點,古典詩詞中常用“雲”這個意象來表現遊子的漂泊流離、無所依附。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用“雲”暗喻遊子,表達離人之思。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 (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現實中的戰争遠比電影《長津湖》更為殘酷,那是一頁令人二_________的曆史篇章。志願軍戰士們扛起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跨過鴨綠江奔赴抗美援朝戰争一線。惡劣的天氣、裝備的懸殊、匮乏的物資以緻于巨大的犧牲,沒有什麼不能打消他們“必赢”的信心。
多少英雄烈士血灑沙場,多少忠誠魂魄長眠他鄉,可無論饑寒、傷殘,還是陣亡,他們依然__________,憑着堅韌不拔的 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硬生生地用血肉之軀、铮铮鐵骨鑄起了一道捍衛家國的鋼鐵長城,诠釋了什麼叫軍人榮耀、英雄氣概、愛國赤誠。他們普通如小草,他們偉崖如蒼松翠植。( )
有人說:“《長津湖》電影結束後,等了十幾分鐘沒有彩蛋,走出電影院看到外面業的題,高樓林立,熱鬧非凡,想來便是最好的彩蛋。”是的,,這繁華盛世,是無數革命先輩所憧憬的未來。時光不語,英烈永生。銘記曆史,珍愛和平, !吾輩自強,沿着先輩們開辟出來的道路砥砺前行,讓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傳。____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不忍卒讀 義不容辭 萬家燈火 源遠流長
B.目不忍視 義無反顧 燈火闌珊 源遠流長
C.不忍卒讀 義無反顧 萬家燈火 生生不息
D.目不忍視 義不容辭 燈火闌珊 生生不息
19.仿照材料中第二段畫波浪線的句子,在括号内再寫-組句子。 (4 分)
20.文中畫橫線的語句共有四處表達不當,請修改。(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 (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有不少人認為所有微生物都是緻病的細菌,因而深惡痛絕,沒有一點好感。事實上,__①__ ,大多數的微生物是對人類社會有益的。對于那些少數緻病菌,也有另外一些微生物來克制它們,這些就是産生抗生素的微生物。
抗生素的種類很多,用途很大。__②_ ,醫治牲畜傳 染病、植物病以及食品儲存、發酵時去除有害菌等也都在用它。由于微生物的适應性強,很快就能獲得抵抗常用抗生素的能力,是以就不得不再改用另一種抗生素,這就要求___③__。還有些特别的病要求
一些特效抗生素,例如黴菌病、結核病、病毒病及癌症等。( ) 但是 近來研究最多的刺激素是赤黴素,能促進多種植物的發育。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金黴素這種抗生素有促進牲畜生長的效能,很多人都拿它當刺激素喂牲畜,得到良好的效果。
B.抗生素如金黴素等有促進牲畜生長的效能,很多人喂牲畜時拿它當刺激素,都得到良好的效果。
C.抗生素如金黴素等有促進牲畜生長的效能,很多人都拿它當刺激素喂牲畜,得到良好的效果。
D.金黴素這種抗生素有促進牲畜生長的效能,很多人喂牲畜時拿它當刺激素,都得到良好的效果。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美國心理學家傑尼斯(J. Janis) 分析了美國曆史上若幹重大決策成敗的案例後,發現了一種“群體思維現象”:“參與一個統一群體中的人們的一種思想作風,在這個群體中,人為追求思想一緻比現實地評價各種可能行動方案更重要。”群體思維現象的表現: (1) 決策中出現不同意見時,試圖文飾自己的錯誤堅持自己的觀點; (2)對懷疑多數人共同意見的人施加壓力; (3)持不同意見者為了與多數人一緻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見交鋒; (4)造成一緻通過的錯覺,認為棄權就是贊成。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展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3分)D(A“它”應指代中國新型文明實踐,另強加因果;B張冠李戴,應是有識之士,另外“中國傳媒也并末走向現代化”;C項偷換概念,“置于事件之外”的應是傳統的西方職業媒體。)
2.(3分)A(西方的“言論自由”僅是幌子,實則是行商業的目的,與中國傳媒的人民性立場不同。)
3.(3分)C(不能展現媒體的融合,也不符合“建設性新聞”的特征。)
4.(4分)①舉例論證,舉西方傳媒秉持商業本位而加強其公共領域建設的例子,論證西方傳媒的不負責任,增強了說服力。
②對比論證,将封建統治者采取堵塞資訊管道,控制資訊的傳播和近代各類報紙如雨後春筍般産生進行對比,論證了開啟民智,發展新聞事業的重要性,增強論證的力度。(或:将西方職業媒體報道新聞過多專注“壞事情”和媒體記者中立,對問題不治理的事實與中國“建設性新聞”有針對性地強調“積極”與“參與”進行對比,論證“建設性新聞”理念在西方很難成為主流,增強了說服力。)
③比喻論證,以“水土不服”論證了西式現代化的傳媒和發展道路在中國不合适,論證生動形象。
評分建議:每點2分,論證方法1分,分析1分。
5.(6分)①中國社會結構的複雜性及文明發展服務現代性的要求;②中國傳媒堅持人民性的基本立場及懲惡揚善的價值取向;③中國非對抗性的、合作性的、建設性的社會主義國家特征。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6.(3分)D(“表達自己困囿于現實生活枷鎖中的無奈與失望”的說法不合文意,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心懷遠方的追求者,崇高的追求也許“注定孤寂”,但“無奈和失望”并不符合作者的情感态度。)
7.(3分)C(文章并未“用倒叙起筆”;“轉向”的說法也不對,作者在回憶童年的叙寫中就貫穿着對人生的思考。)
8.(4分)波德萊爾的話闡述了“透過開着的窗戶”對于看世界的重要意義(1分),作者引他的話表明自己因童年擁有敞開的“窗戶”而慶幸(1分),引出下文作者關于透過窗戶觀察人生的思考。(2分)
評分建議:每點1分,答對三點得3分。
9.(6分)①火車在颠蕩中前行;②坐火車的人在來去中遷徙流離;③漂泊的人生充滿未知和坎坷,但仍值得我們永不停歇地追求。
評分标準:每點2分,答出三點給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10.(3分)B
11.(3分)A(文中“北面”指向北方迎立劉虞,劉虞并未稱帝。)
12.(3分)B(袁紹提出遷都主張并非表達忏悔之情。)
13.(1)(4分)我們這些人起兵之後遠近之人沒有誰不響應的原因,正是由于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
評分标準:“是以”“遠近”“莫”及判斷句句式各1分。
(2)(4分)孔子談到“仁”時是很慎重的,唯獨稱贊管仲的仁德,難道不是因為管仲輔佐齊桓公,廣泛地救助百姓嗎?
評分标準:“重”“獨稱”“豈非”“大濟”各1分。
14.杜牧認為荀彧之死是“邀名”之舉(1分);司馬光不贊同的理由是荀彧可以憑功勳成名(1分),選擇殺身“邀名”有違人情(1分)。
評分标準:得分點已列在答案中。
【參考譯文】
二年春季,關東諸将因為獻帝年齡幼小,被董卓控制,而幽州牧劉虞是宗室中最賢明的,準備擁立他為皇帝。曹操說:“我們這些人起兵之後遠近的人沒有誰不響應的原因,正是由于我們的行動是正義的。如今皇帝沒有像昌邑王劉賀那樣可以導緻亡國的過失,一旦你們改立别人,天下誰能接受!你們向北邊迎立劉虞,我自己向西邊去尊奉皇帝。”
當初,荀淑的孫子荀彧,聽說曹操有雄才大略,于是離開袁紹跟随曹操,說:“自從天子流離在外,将軍首先倡導興起義軍,如今黎民百姓懷念舊的王室,真的應該借此時機,奉迎天子來順從民心,是最順應時勢的行動。”于是曹操向西到洛陽迎接獻帝,董承等扼守險要阻攔。曹操請董昭與自己并坐在一起,問他:“現在應當采取什麼政策?”董昭說:“将軍讨伐暴亂是春秋五霸的功業,如今留下來輔佐天子,有許多不利的因素,隻有請天子移駕許地這個辦法最好。”曹操說:“很好!”于是遷都許縣。獻帝下诏給袁紹,用“沒聽說有勤王救駕的軍隊出動,隻是擅自互相讨伐”來責備他。袁紹上書,竭力為自己辯解,擔心有對于自己不利的措施,是以想把天子遷到離自己較近的地方,他派使者去遊說曹操應當遷都到鄄城。曹操拒絕了這個建議。郭嘉去見了袁紹,說:“袁紹隻想仿效周公禮賢下士,卻不懂得用人的方法。事務繁雜,卻缺少重點;喜歡謀略,但又優柔寡斷。要與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難,建立霸王之業,太困難了。我将另投明主,你們為何不離去呢?”曹操召見郭嘉,高興地說:“使我成就大業的,一定就是此人!”曹操認為袁紹才被擊敗,打算利用這個間隙去進攻劉表。荀彧說:“袁紹剛吃了一場敗仗,應該乘他尚未擺脫困境之機,立刻平定他;如果袁紹收拾殘部,乘虛從後面突襲,則您的事業将付諸流水。”曹操便停止了遠征荊州的打算。
十月,董昭對曹操說:“人臣拯救國家的功勞,從來沒有您今天的功業這樣大;有您今天功業的人,沒有長久居于臣屬的情況。”于是認為丞相曹操應該進爵為國公,由皇帝賜給他表示特權的九錫,來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勳。荀彧認為:“曹公原來是為了拯救匡扶朝廷、安定天下而發起義兵的,不應當這樣。”曹操是以很不高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喝藥後而死。
臣司馬光說:孔子談到“仁”時是很慎重的,唯獨稱贊管仲的仁德,難道不是因為管仲輔佐齊桓公,廣泛地救助百姓嗎?荀彧輔佐曹操而使他興起,荀彧的功勞難道在管仲之下嗎!可是,杜牧卻認為:“荀彧在勸曹操攻取兖州時,把他比作漢高祖與光武帝劉秀;在官渡之戰時不讓曹操撤退回許都,還比作為楚漢相争。等到大事已經完成,荀彧才想在漢代留下盡忠的聲名。”臣認為假使曹操稱帝,那麼荀彧将成為最大的開國功臣,荀彧不選擇這樣的有利方式卻選用犧牲生命來換取名聲,難道這是人之常情嗎!
15.(3分)D(D項并非反襯“身在天涯的苦楚”,而是借早晚之景調侃自己内心思歸卻未成行,有戲谑之意。)
16.(6分)①折柳之事“可笑”。折柳即為送行時,然而折盡江北柳,人卻還未走;②朋友之别“可笑”。朋友一邊唱離歌,一邊又頻頻留客;③自身行為“可笑”。一邊思念家鄉,一邊未見行動。
評分标準: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隻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7.(6分)(1)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2)辟邪說 難壬人 (3)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評分标準:每答對一空給1分,如有錯字、漏字、多字,皆不給分。
18.(3分)C(不忍卒讀:指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慘動人;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與“篇章”搭配,應選擇“不忍卒讀”。義無反顧:為了正義而勇往直前,絕不猶豫退縮;義不容辭:指道義上不允許推辭。前者強調行為,後者強調道義,應選“義無反顧”。燈火闌珊:燈火稀疏,指人煙稀少、比較冷清的地方。萬家燈火:家家點上了燈,指天黑上燈的時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應選“萬家燈火”。生生不息:指不斷地生長、繁殖;源遠流長: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曆史悠久,根底深厚。應選“生生不息”。)
19.(4分)示例:他們平凡如路石,他們崇高如高山景行。
評分建議:語意1分,對比1分,喻體2分。
20.(4分)惡劣的天氣、懸殊的裝備(1分)、匮乏的物資乃(以)至于巨大的犧牲(1分),沒有什麼能夠(1分)打擊他們“必赢”的信心(1分)。評分建議:得分點已在答案中标明。
21.(3分)C(語句強調的是包含金黴素在内的“抗生素”,而不是“金黴素”,排除A、D兩項;語句突出的是很多人都将“抗生素”當“刺激素”來使用,排除B。)
22.示例:①緻病菌是少數 ②除醫治人的疾病外 ③不斷發現新抗生素
評分建議: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23.(60分)根據2021年聯考作文評分細則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