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新版《三國》和1994版《三國演義》的差距,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

不過,皮哥觀察到一個特别有意思的現象。

在提到老版時,大家都是誇鮑國安飾演曹操、唐國強飾演的諸葛亮、陸樹銘飾演的關羽有多麼出色,很少有人會提到孫彥軍飾演的劉備,在一衆角色中,劉備的存在感很低。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而提到新版時,大家都在罵編劇多不靠譜,陳建斌把曹操演成了“地痞流氓”,陸毅把諸葛亮演得太稚嫩,張飛直接演成了李逵,但很少有人會貶低于和偉演的劉備。

于是乎,同樣是出演劉備,孫彥軍成了“高個兒裡的矬子”,于和偉成了“矮個兒裡的将軍”,兩人似乎能掰掰手腕兒了。

那麼他們出演的劉備,究竟誰更符合原著,差别又具體展現在哪呢?

一、孫彥軍的表演

在《三國演義》中最難演的人物就是劉備,原因就在于這是一本尊劉抑曹的小說,一部戲裡主角是很難演的,而沒有缺點的主角更是難上加難。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就說曹操吧,雖然在小說裡是個反派,但對于演員來說反而能充分發揮演技,诠釋出曹操這個奸雄的層次感。

就說關羽和張飛吧,雖然也是正派主角,但都有一些缺點,關羽很驕傲,張飛是個莽撞人,這就是角色的棱角,讓演員演起來有個支點,能更好地發揮。

有人肯定會說,諸葛亮也是個沒有缺點的正派主角啊,别忘了魯迅是怎麼評價諸葛亮的,“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和《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哆啦A夢》裡的叮當貓一樣,是神一般的存在,存在感也是拉滿的。

而劉備就是個光滑的圓,演員演起來使不上勁兒,角色沒有成長性,似乎從出場到結尾都是一個性格,而且也很少有事件鋪墊,對于表情神色的描寫近乎于無,很多人看完小說後都有這樣的感覺,曹操呀、諸葛亮呀,關羽呀都是鮮活豐滿的人物,隻有劉備像個紙片人一樣。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演劉備的難點還在于,他是漢昭烈帝,寬厚之餘一定要有帝王之氣,這在小說中鮮有提及,全靠演員自己揣摩。

魯迅形容劉備“長厚而似僞”,在表演裡還要把“僞”的一面演出來,這個缺點不像關羽、張飛的缺點那樣無關痛癢,而是觸動根基的,絕不能演過了,不然劉備就真成了僞君子,蜀國政權的正義性立不住,整部劇就垮了。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孫彥軍就面臨這樣的“幸福的煩惱”,他去劇組一換上劉備戲服,就得到了導演王扶林的認可,是全劇組第一個确定下來的演員,可是他卻不想演。

他從小就熟讀《三國演義》,最讨厭的就是哭哭啼啼的劉備,他最想演的角色其實是曹操,可這個角色已被他同門師哥鮑國安拿去了,最後副導演蔡曉晴多次勸他不要放棄這個機會,他才接下了這個角色。

多年後孫彥軍坦言,劉備這個角色壓抑了他整整三年,他自己的天性被這個角色鎖得死死的,心非常累。他形容自己是伸展不開的豆芽菜,一伸開就擋住了諸葛亮。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那麼孫彥軍是怎麼诠釋劉備的呢?

首先外表上。

小說裡的劉備“天生異相,雙耳垂肩,雙手過膝”,簡言之就是大耳朵,長手長腳,還要儀表堂堂,這一點孫彥軍完美符合,這也是王扶林這麼快定下他的原因。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孫彥軍出演劉備時大約42歲,于和偉出演劉備時大約38歲,孫的容貌上更加蒼老一些,這和劉備長者的形象也更符合。

我們就對比一下,孫彥軍和于和偉的扮相,誰更寬厚仁慈,誰更年長穩重,如果你身處亂世,你願意投奔誰,答案不言自明吧。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形象立住了,劉備這個角色的正義感就立住了,他一生失敗那麼多次,為何那麼多英雄豪傑還追随于他,不需要費太多的筆墨,孫彥軍站在那裡就是答案。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當然光是扮相還不夠,演員駕馭這個角色還是靠演技,而這是孫彥軍最不缺的。

從表演經驗看,當年的《三國演義》劇組一共有兩個國家一級演員,一個是鮑國安,一個就是孫彥軍,參演本劇之前,孫彥軍已經演了20年話劇,台詞功底,對角色的了解,都比同時期的于和偉要有優勢。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從生活閱曆來看,孫彥軍從小受苦,10歲父親去世,16歲母親去世,當演員之前在大慶當了幾年勞工,嘗盡了人間苦難,和劉備颠沛流離的形象很像。

是以孫彥軍演的劉備就是那種粗看不鹹不淡,細品起來卻很有性格的人。

為陳登出頭的仗義、邀請諸葛亮時的謙卑、為關羽報仇時的失去理智都是力證,那麼觀衆為啥感受不到呢?

因為孫彥軍都是收着演的,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能伸太開搶了諸葛亮的戲,他的很多戲都是極簡的,比如第15集,張飛殺了曹操的部下車胄,特意前來報喜。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劉備害怕此舉惹怒曹操,憂心忡忡,他不露聲色,給了張飛一個眼神。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張飛的臉立刻拉了下來。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整場戲,觀衆很容易被張飛的表情變化吸引,而忽略劉備的點睛之筆,全劇大部分時間孫彥軍都是用這種輔助的打法來完成表演的,是以他的精妙之處很難被察覺。

二、于和偉的表演

這些年于和偉勢頭很猛。

出演《三國》後,他接連出演了《軍師聯盟》裡的曹操,《覺醒年代》裡的陳獨秀,《懸崖之上》裡的周乙,獲得了很多有分量的獎,跻身了一線男演員的行列。

雖然相比後來這些角色,劉備乍看之下有些普通,但這些年網絡上很多關于他的熱梗,幾乎都和劉備有關。

比如于和偉最出圈的梗,就是他飾演的劉備說的那句“接着奏樂接着舞”,這個梗流傳甚廣,縱情酒色的劉備和小說中的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于和偉的演技當然出色,但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是典型的大器晚成,畢業後沒戲拍一直跑龍套,有戲拍了也是一直演反派,劉備算是他第一個正面角色,而他真正的巅峰是在2017年開始的,2010年的時候他的演技還不如近幾年這麼醇熟。

有人或許會說,劉備難演是公認的,對孫彥軍難,對于和偉也是一樣難,新《三國》遭緻一片罵聲,于和偉能獨善其身,不正說明他演技好嗎?

這說到點子上了。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老版《三國演義》是完全按照小說《三國演義》來拍攝的,劇中人物完美還原了小說裡的人物。

可新版《三國》對小說進行了“魔改”,很多角色面目全非,縱然演技派雲集,但都被劇本帶偏了。

比如曹操竟然随地小便,說話一頓一頓像個瘋子;比如司馬懿神神叨叨像個神棍,一出場就把“我是内奸”寫在臉上;比如張飛就剩魯莽了,和李逵沒啥差別,沒有一點武将之姿。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我了解編劇的用心,他是想進行創新,把劇變得更通俗化一點,讓現代的觀衆一看就懂,但步子邁大了影響了一批好演員,于和偉也未能幸免。

換言之,孫彥軍演的是羅貫中筆下的劉備,于和偉演的是編劇朱蘇進筆下的劉備。

于和偉規避了“劉備難演”這個問題,卻掉進了朱蘇進挖的坑裡。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原來書中說劉備“喜怒不形于色”,編劇光了解了字面意思,沒有領悟到劉備的綿裡藏針,簡單粗暴地把劉備塑造成了一個發生什麼情況都不做表情的“面癱臉”。

帶着這樣的劇本束縛,于和偉在表演時的很多表情都是固定的,但是通過眼神等輔助表演,他還是盡力拯救了這個角色,把不同情境下的諸多資訊準确傳遞給了觀衆。

這是潘鳳出事後的表情,一個斜眼,殺氣有點藏不住了。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這是關羽溫酒斬華雄後的表情,很克制,他當時的官職并不允許他居功自傲。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這是三顧茅廬時的情形,還是一樣的表情,卻淚眼婆娑,你能相信這個時候的劉備是謙卑、真誠的。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這是聽聞漢獻帝死後的表情,看上去悲痛至極,也符合劉備這個人物的設定。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稱帝後,劉備的面相上有了一些帝王之氣,但依舊看不到那種高高在上的疏離感。

同樣是演《三國》最難演的角色,孫彥軍和于和偉一比,差别出來了

這也是為何,陳建斌、倪大紅這些公認有演技的演員都在這部劇上折戟,但于和偉版的劉備反而成為了孫彥軍之後的另一版經典。

最後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孫彥軍和于和偉版的劉備表演難度都很大,但最終呈現出來的人物各有特色。兩位演員也都通過自己對于角色的了解,讓這一曆史人物在影像中得以重生。

兩位優秀的演員都值得我們鼓掌緻敬!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