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1955年解放軍大授銜是新中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更是我軍正規化的标志,而在此次授銜中,解放軍共有六十餘萬幹部獲得了軍官以上軍銜,當然在這裡面,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十大元帥十大将軍。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提起十大元帥和十大将軍,這裡面的每一個人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實際上在那個年代,能獲得此等軍銜的并不僅僅限于這二十個人,但因為授銜名額的原因,是以很多有此資格的開國元勳,并沒有參與授銜。

例如鄧小平同志,他就有資格被授予元帥,但其卻從軍隊的現實情況出發,沒有參與授銜,其次還有像李先念、楊尚昆等同志,他們都是有着大将的資曆,但為了響應中央離開軍隊的将領不授銜的号召,通通沒有參與授銜。

以上我們所說的這些人,算是一些“無冕的将帥”,他們都是我軍從初創階段就加入革命的老同志,對于新中國貢獻巨大,雖然未能參與授銜,但他們的曆史功績,我們後人都是銘記于心的。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不過筆者今天要給大家講述的一個人物,他卻是一個特例,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最大的原因,還是此人的貢獻和資曆,同以上這些革命前輩相比,也是不遑多讓,他便是著名的陳光将軍。

但衆所周知的是,陳光将軍在授銜之前便去世了,這就使得不少人對他産生了好奇?如果在1955年他參加授銜,又會獲得什麼樣的軍銜呢?

說到這裡,一些熟悉第四野戰軍曆史的朋友可能會認為,陳光也許會被授予上将,之是以有這種說法,還是因為陳光在解放戰争期間,擔任的是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而四野參謀長劉亞樓将軍,也不過是上将。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其實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從1955年授銜的标準來看,隻能說是片面的,因為那次授銜,講究的是“德才資”三個要素,是以此說法并沒有很強的說服力,而陳光将軍在這之前,可是擔任過一一五師代師長的,抛開這點不談,他在抗戰初期就是旅長。

是以從這些角度來看待陳光将軍的話,他最起碼也是大将的标準,當然對于這個問題,也一直沒有公論,但是我們卻可以從曆史的細節中窺探出一二,這便是後來由總政治部主持,經中央軍委準許編撰的《解放軍将領傳》一書對陳光将軍的評價,就對此問題做了有力的回應。

而編撰這本書,中央也是花費了大力氣,全軍各個部門,共有一千多位黨史軍史專家參與其中,除此之外,能夠入選本書的我軍将領,需要經過中央文獻研究室以及軍事科學院的審定,并報中央準許。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解放軍将領傳》的權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其中專門負責寫陳光将軍事迹的,是當時擔任《中共黨史人物傳》副主編的黃瑤同志,他同時又是中央軍委負責編寫的《羅榮桓傳》傳記組副組長。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據黃瑤同志回憶,自己之是以會寫陳光将軍,是因為他本身就是負責羅榮桓元帥傳記的,而羅榮桓元帥和陳光曾共事多年,是以在研究羅榮桓元帥的同時,他對于陳光将軍的事迹也很了解。

除此之外,黃瑤同志還回憶道,陳光将軍因為一些曆史的原因,很多人對他并不熟悉,為此他曾采訪過不少我軍革命老前輩,例如蕭克上将、蘇靜中将等人,他們這些人都曾是陳光将軍的老部下,在提起陳光的時候,他們也都認為陳光是一員我軍戰功赫赫的名将。

值得一說的是,黃瑤在講道自己寫陳光将軍的時候,還特意提到了一件事情,這便是陳光因為沒有參與授銜的原因,自己對如何寫陳光将軍拿捏不準,但後來總政部門做出了要求,這便是按照大将的規格要求去寫。

很顯然,從這個曆史的小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1955年并沒有授銜的陳光,在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卻是按大将規格,這更是時隔多年之後,組織對陳光将軍的肯定,那麼組織上這般做法,又是出于何種考慮呢?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其實在筆者看來,能以大将規格對待陳光将軍,這是非常符合我軍曆史情況的,簡而概之,陳光對于我軍有兩大貢獻,正是這兩大貢獻,奠定了陳光将軍在我軍中特殊的地位,那麼他的兩大貢獻,又是什麼呢?

首先第一點,這便是陳光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貢獻,早在大革命時期,他就是農協會員,而蔣介石背叛革命之後,陳光便自發組建了農民赤衛隊,并發動農民暴動,上了井岡山。

在上井岡山後,陳光作戰英勇,多次負傷,而在紅四軍時期,陳光還對林彪有過救命之恩,那是1930年2月,林彪正指揮部隊進行反圍剿作戰,可是一股敵軍卻突然殺出,将林彪的指揮所被包圍了。

此時林彪面臨的情況非常危急,一時間他也不知所措,就在這個時候,時任第一支隊副支隊長的陳光見此情景,便率部向數倍于自己的敵軍主動發起了進攻,敵軍眼見紅軍主動反擊,一時以為是紅軍主力。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就這樣,陳光率部打退了敵人,使得林彪脫險,而随着紅軍勢力的不斷擴大,陳光又相繼擔任過少共國際師師長,以及紅二師師長,尤其在紅二師師長職位上,陳光立功頗多。

例如長征階段,擔任開路先鋒的紅二師在陳光的指揮下,從紅軍渡過于都河開始便一路披荊斬棘擔任突擊前衛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每次紅軍面臨絕境,都是陳光親自戰鬥在一線。

也正是在長征中的優異表現,使得陳光在來到陝北後,還在一段時間裡,接替已調任紅軍大學擔任校長的林彪,出任了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在當時的紅一軍團裡,或許除了林彪之外,最具有上司能力和威望的,便是陳光。

以上我們所說的這些,算是陳光在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貢獻,其次他的另外一個貢獻,便是抗日戰争時期的貢獻,并且筆者認為,陳光在抗日戰争的貢獻,又分為兩個方面。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第一個方面,是他帶領部隊和日軍作戰,堪稱抗日名将的一面,因為林彪在抗戰初期就負傷的緣故,是以一一五師大部分人馬,其實在八年抗戰階段相當于陳光在指揮。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件事情,這便是山東的八路軍,被外界一直稱為“陳羅”,這指的便是陳光和羅榮桓帶領的部隊。

而一一五師在陳光的直接指揮下,對日軍多次作戰,取得了巨大的勝利,甚至讓日軍一度編寫了《陳光部作戰研究》的小冊子,在内部傳閱,但日軍的這些措施,并沒有限制住我山東八路軍。

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指揮者陳光本身就是一位擁有十幾年遊擊經驗的将領,他更是從農民成長起來的,是以不但具備一定的戰術素養,更能和農民打成一片。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是以日軍針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多次圍剿,都沒有獲得什麼實質性的效果,或許有時間日軍會占領某個根據地,但八路軍在陳光的指揮下,又會發起反掃蕩戰役,而山東根據地著名的甲子山、郯城等戰役的勝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産生的。

以上所述,是抗日戰争時期陳光對日作戰的貢獻,除此以外,陳光也沒有忘記黨的政策方針,這便是發展部隊,做好群衆工作。

而一一五師剛到山東的時候,隻有幾千人馬,立足都是一個難題,可在陳光和羅榮桓二位名将的經營下,到抗日末期,我軍在這裡已經有了十萬武裝。

這十萬武裝力量,日後在解放戰争時期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部留在山東,一部則進入了東北,而進入東部的這部分,便是東北野戰軍的前身東北民主聯軍。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至于東北野戰軍在解放戰争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筆者不用多說,相信大家都是熟悉的,但歸根究底,若不是抗日戰争時期一一五師在山東打開了局面,日後也不會出現這樣的大好形式。

是以陳光在抗日戰争時期發展部隊工作上,貢獻也是巨大的,綜合抗日之功以及發展部隊這兩大成就,毫無疑問,陳光将軍在抗日戰争時期的表現是非常亮眼的,這在我軍當時進階将領裡面,更是少有的。

不過相比于土地革命戰争時期以及抗日戰争時期,解放戰争時期的陳光就暗淡了許多,但是這也不能掩蓋他的光芒,正所謂人無完人,就像聶榮臻同志晚年評價陳光時說的那樣:陳光同志過去有些毛病,但有戰功,他多次負傷,尤其在長征途中,表現突出。”

55年沒有授銜的陳光,為何被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按大将規格?

聶榮臻元帥的這句話,算是對陳光最客觀的評價,也正是基于老一輩開國元勳們這種功過分明的态度,組織上在将他收錄到《解放軍将領傳》的時候,最終按照大将規格,讓陳光将軍,得以展現到世人面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