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小結

最近接觸了下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的概念,雖說書上也許是講的比較淺顯,這裡暫且做做學習筆記

當面對一個項目的時候,首先依然是需求分析,得到需求分析報告,接下來在面向對象分析過程中建立用例圖,這一步是項目負責人員與使用者共同參與, 在結構化分析設計中應該是從屬于需求分析的,用例圖的重要作用也就是明确整個系統大緻上的功能需求,及需要面向的使用者類型,類似于DFD中的頂層圖。

用例圖建好後,基本上進入面向對象設計階段,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便是從動态與靜态兩個方面對整個系統進行勾畫,模組化。

從靜态來講,需要的是類圖,而類圖的設計方式即,從需求分析報告中提取關鍵字,總結出可以形成類對象的實物,最好是是以記錄出一個類對象表,之 中記錄可以作為一個類而被設計的各個名字,比如“會議”“書籍”之類的關鍵性名詞,并從需求分析報告中提取出其該擁有的屬性和行為,以及各個類之間的關 聯。

從動态來講,分别有建立活動圖,建立狀态圖和建立消息序列圖。利用這3種圖相輔相成,來共同建構整個系統在運作過程中的各個細節。

其中,活動圖類似于程式流程圖,目标主要是建構出各個用例(業務)運作邏輯。

狀态圖是為了突出各個事件與各個類對象之間影響。

消息序列圖便是表明了類對象與類對象之間的互動,關聯。

以上3種圖動态的從各個方面表明了系統運作中的時間性細節,特别是序列圖,更是突出了系統中各個類對象的生存期限和行為期限。

在完成以上的面向對象分析設計之後,所獲得的文檔與認識已經能有效的輔助代碼實作人員對于整個系統的了解,這時候便是面向對象程式實作階段,就暫且不提了。

本文轉自左正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www.cnblogs.com/soundcode/archive/2012/02/29/2372918.html,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