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發現的“河南魚”來了 穿“淡黃長裙”的它有啥秘密

新發現的“河南魚”來了 穿“淡黃長裙”的它有啥秘密

鹳河荷馬條鳅稱得上是一條“土生土長”的“河南魚”

新發現的“河南魚”來了 穿“淡黃長裙”的它有啥秘密

聶國興帶領團隊,通過形态解剖等手段得以證明,鹳河荷馬條鳅确為新種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宋紅勝 實習生 金萍 通訊員 劉吉磊 文/圖

“河南魚”上新了!由河南師範大學水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聶國興帶領的河南省魚類資源調查隊,在南陽鹳河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魚種——“鹳河荷馬條鳅”。“可以說,這是第一個‘百分百産權’的‘河南魚’。”11月16日,聶國興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百分百産權”的“河南魚”

在河南師範大學生物标本展覽館裡,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了這條“河南魚”——外形似泥鳅,體長在9厘米左右,整個身體呈長條形,前段呈圓柱形,後段呈扁平形,體被小鱗片。

“2017年3月21日,我們在南陽市西峽縣漢江流域的支流鹳河中注意到了它。”聶國興回憶,該種魚生活的海拔為521米,水溫較低,整體資源量較小。

“它和本屬其他種的差別在于,其體側褐色的垂直條帶較寬。”聶國興介紹,該種魚背部前區部分覆寫鱗片,尾鳍背前緣和前方的脂肪褶不相連,整體顔色較深。後來結合實驗室工作,通過進一步的形态解剖和分子生物學手段得以證明,這條形似泥鳅的鹳河荷馬條鳅确為新種。

前不久,聶國興團隊關于發現鹳河荷馬條鳅的論文,被科學引文索引(SCI)源期刊《生物多樣性資料雜志(BDJ)》采納發表,意味着這一魚類新種的“身份”,受到了學界的認可。鹳河荷馬條鳅也成為首個由河南科研團隊在河南境内發現、命名,并在國際學術平台“公布身份”的魚類新種。

“搶救性保護”刻不容緩

“這些在我國大範圍生長的魚,在學術界卻一直用着外國名,這讓國内水産科研人員感覺很憋屈。”聶國興稱,國内有八成左右的淡水魚是由國外命名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白條魚、鯉魚等。

鹳河荷馬條鳅的命名,按照國際命名慣例,“鹳河是它的發現地,荷馬條鳅是它的屬名。”是以,鹳河荷馬條鳅可以稱得上是一條“土生土長”的“河南魚”。同時,該種魚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和生态價值,為我省水産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了優良的種質資源。

據聶國興介紹,鹳河荷馬條鳅僅在鹳河流域發現,其生活的水質清澈,流動性較好,且其多生活在水溫較低的山區,魚類資源量較少,對環境依賴性較強。在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日益增強的今天,其随時面臨着滅絕的危險。

“現在掌握了鹳河荷馬條鳅的分布區域、生活習性,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建保護區等針對性強的方式,及時有效地開展搶救性保護。”聶國興希望按照國家和河南省對水産種質資源保護的建議,盡快在其分布區域建立種質資源保護區,用于保護該種魚的生存環境。

如今,聶國興和其團隊多位成員參加了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2020~2035)的制定,開展了原地保育工作,為確定該種魚有效種群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條件。

還有7個“河南魚”新種正在申報

自2012年10月開始進行魚類資源普查工作,9年來,河南省魚類資源調查隊的足迹遍布全省18地市108個縣。

截至目前,調查隊确認了137種魚類,較我省1984年出版的《河南魚類志》及補遺記錄的魚類增加了35種,發現了20個河南省新記錄種,進一步豐富了我省魚類區系的資料,對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聶國興向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透露,團隊還發現并命名了其他7個魚類新種,正在申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