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肅古浪騰格裡沙漠治沙路:沙漠變綠洲“三分造七分護”

作者:MtimeTime.com
甘肅古浪騰格裡沙漠治沙路:沙漠變綠洲“三分造七分護”

圖為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治理過的一片區域。(資料圖) 魏建軍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19日電 (記者 魏建軍)“我們敞開懷抱歡迎公益志願者來沙漠造林。”甘肅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的一句話,無形中透露出當下八步沙造林的責任和使命。要想沙洲變綠洲,還需新一代的造林人,有文化、懂科學,開展網絡治沙、科學治沙。

“回望曆經40多年走過的治沙路,八步沙取得現在的成績,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今年,郭萬剛被評為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模範。他說,這份榮譽,雖感榮耀,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要講好八步沙故事,把三代人的治沙事業傳承下去。

甘肅古浪騰格裡沙漠治沙路:沙漠變綠洲“三分造七分護”

圖為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資料圖) 高康迪 攝

“八步沙不綠,我哪兒都不去”

八步沙,是騰格裡沙漠南緣、古浪縣北部的一個風沙口。據說,100多年前,這裡隻有八步寬的沙口子,是以叫作“八步沙”。還有一種說法,這裡的沙子又細又軟,人踩上去,腳就陷到沙裡了,隻能一步一挪地艱難“跋涉”,是以也叫“跋步沙”。

20世紀70年代,“一夜北風沙騎牆,早上起來驢上房”是彼時八步沙的真實寫照。為了保護家園,以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為首的八步沙“六老漢”,自發組織起來治沙造林。

随着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啟動,1981年,郭朝明等六位老人以聯戶承包的形式組建了八步沙林場,在治沙合同書上摁下鮮紅的指印,義無反顧承包治理7.5萬畝流沙,開啟了戰風沙、保家園的漫漫征程。

1983年,30歲的郭萬剛在父親的囑托和感召下,接過八步沙植樹造林接力棒。進入林場前,他還在古浪縣供銷社端着“鐵飯碗”,并不甘心當“護林郎”,甚至一度盼着林場散夥,自己好去做生意。

然而,199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徹底改變了郭萬剛的想法。他當時正在林場巡林,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吹成了“滾地葫蘆”,最終,他總算死裡逃生。後來,郭萬剛在八步沙林場場長就職演說中立下了“八步沙不綠,我哪兒都不去”的雄心壯志。

甘肅古浪騰格裡沙漠治沙路:沙漠變綠洲“三分造七分護”

圖為當地治沙的草方格。(資料圖) 魏建軍 攝

“三分造,七分管護”

幾經周折,通過貸款打井、開墾荒地,八步沙的治沙人終于走出困境,治理後的荒漠也逐漸有了經濟效益。八步沙人堅信,“今天種活一棵樹,明天就會種活千萬棵樹”。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終将八步沙變廢為寶,将不毛之地變成綠色家園。

年近70歲的郭萬剛說,40年來,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帶領當地群眾,一畝一畝,一方一方,硬是把飛沙走石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生機盎然的“綠色海洋”,共完成治沙造林23.7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到43萬畝,相當于再造了5個八步沙林區。

據統計,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内林草植被覆寫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條南北長10公裡、東西寬8公裡的防風固沙綠色長廊,確定了幹武鐵路及省道和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等國家能源建設大動脈的暢通。

“三分造,七分管護”是郭萬剛經常挂在嘴邊的話,雖然近半個世紀的造林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眼下管護任務艱巨,尤其在冬季草木幹枯,護林防火尤為重要,25個護林員駐守在6個護林點,人均管護達5000畝,每天機車巡回大約20多公裡。

不僅如此,他們還實施了聯戶承包、分片包幹、責任到人、獎罰分明的護林員工作制度。在治沙造林方面,分區域不同地段進行,沙丘上種植梭梭、檸條等,丘間地種植白榆、沙棗、紅柳等,草方格内,直接灑草籽,形成一個完整的防風固沙林帶。

沙漠變成綠洲,綠洲變成富洲

“要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環境。”郭萬剛說,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态環境,通過半個世紀治理,古浪縣240萬畝沙化土地已有五分之四得到了治理。從過去沙進人退,到現在人進沙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想都不敢想。

提起第三代八步沙人,就不能不說郭萬剛的兒子郭翊。八步沙林場引進大學生,動員青年人回鄉創業;開辦林下養殖場、開發梭梭嫁接肉苁蓉等新産品,運用新科技為治沙造林服務;GPS定位、直升機巡林、機械化治沙、機械化造林等等,都出自于這位幕後英雄之手。

郭萬剛說,未來,要把八步沙三代人的治沙事業傳承下去,持續不斷抓好生态治理,鞏固和擴大八步沙造林綠化成果。加快八步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生态展覽館建設,打響八步沙生态旅遊品牌,講好八步沙故事、傳播生态建設新理念。

“想起20世紀五六十年代,老百姓還吃不飽飯,到現在的新時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郭萬剛說,隻要一年接着一年幹,一代接着一代治,像愚公移山一樣幹下去,終有一天,能把沙漠變成綠洲,綠洲變成富洲。(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