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建築勝景與皇室生活,在這位元代畫家筆下再現

作者:一财風尚

“《錦标圖》是元代官式建築的真實寫照嗎?”看到被譽為“元代界畫第一人”王振鵬的畫作,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員李路珂想探究,這件作品中的金明池究竟是畫家的想象還是真實存在,《錦标圖》中的建築是否符合元代建築的營造邏輯。

近日,“欣于所遇——宋元名迹三種”學術研讨會在北京舉行,2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北京保利拍賣2021年秋拍的三件拍品:《宋禦府拓定武蘭亭卷——遊相蘭亭甲之一》、宋人寫本《續高僧傳》及元代王振鵬《錦标圖》展開探讨。其中,《錦标圖》中所呈現的北宋金明池成了學者談論的焦點。

北宋建築勝景與皇室生活,在這位元代畫家筆下再現
北宋建築勝景與皇室生活,在這位元代畫家筆下再現

在2018年的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金明池邊的馬球賽以及都城的繁華美景,是影視劇創作者對北宋的想象與複原。

“在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中,金明池一直是熱點問題。”李路珂說,《錦标圖》所描繪的金明池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重要案例。北宋時期的木結建構築雖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巅峰,但因為年代久遠,木結建構築早已面目全非,執行個體極為稀少,學界對北宋時期的建築研究更多集中于大木結構方面。元代的文獻以及元代的界畫,就成了學者求證古代建築的重要參考。

金明池勝景

公元十世紀,北宋首都東京汴梁的繁華聞名于世,一幅《清明上河圖》呈現出當時的市容細節與各階層的市井生活。

看一座城市的繁華,離不開建築。北宋時期的園林建築十分發達,宋人袁褧曾提及當時的園林有十數家,“其它不以名著的約百十,不能悉記也。”

北宋園林建築的發達,基于園林的普及。上至朝廷的皇家園林,下到達官貴族和富商的私人花園,以及寺廟廟宇裡的園林,數量頗豐。在所有園林中,金明池是當時著名的“東京四苑”之一。

今天的建築學界在研究金明池時,都以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為一手文獻。這本書記述的是北宋末年的風俗人情,其中專門有一卷,詳盡寫出了金明池的位置、大小、建築布局及遊池活動。

李路珂認為,孟元老不但親眼見過金明池,也有着豐富體驗。

“門相對街南有磚石甃砌高台,上有樓觀廣百丈許,曰寶津樓,前至池門,闊百餘丈,下阚仙橋水殿,車駕臨幸,觀騎射百戲于此。”她從這段文字中讀到不少重要資訊,寶津樓當時并不在金明池内,而是與金明池隔着一條街。站在寶津樓上,可以俯瞰仙橋水殿,這正是宋徽宗登寶津樓觀百戲的視角。

金明池一開始并非是用來美化城市的,其最初開鑿是五代後周時期,朝廷主要用它來操練水軍。

在北宋早期的文獻中,有很多關于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金明池視察水上訓練的記載。那時的金明池是一處封閉式的軍事基地,外人禁入。

待北宋消除十國割據勢力之後,政局穩定,金明池的功能也逐漸發生改變。曆經百年的修繕,這片原本并不大的池塘不斷擴建,鑿池堆山,疊石造景,又在水上興建起五座建築,最終成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遊樂設施最齊全的皇家水上園林。

北宋末年的金明池,是極為熱鬧的景點。每年三月春暖花開,皇帝總會到訪金明池,登上寶津樓,賜宴群臣,觀賞賽龍舟表演。《玉海》曾記載:“每歲三月初,命神衛、虎翼水軍教舟楫,習水嬉。”

宋代詩人鄭獬也曾在《遊金明池》中描繪過皇帝與民同樂的盛景:“波底畫橋天上動,岸邊遊客鑒中行。”

元代界畫中的北宋風華

細看保利本王振鵬《錦标圖》,李路珂感歎畫家的寫實功底之深厚,“畫中的建築細節描繪精細而且完善,反映了當時流行的形制做法與圖案紋飾,确實是元代界畫作品的上乘之作。”

北宋建築勝景與皇室生活,在這位元代畫家筆下再現

元代文人曾以“細若蚊睫,侔于鬼工”來形容界畫的精密細緻。《錦标圖》裡的建築畫得極為考究,從巨型拱橋、五殿、臨水殿和仙橋,以及園林的圍牆、門樓與牌坊,都能看出畫家追求建築結構與裝飾的準确性,對園林規劃也相當了解。世界最早有記載的船塢奧屋,也繪制得極為細膩,像是時隔700多年時光,重新見到曆史。

所謂界畫,通俗地說,就是以尺子來繪畫,講究畫面的精準工整。這種畫法在宋徽宗時期就很流行,當時的畫院學生入學考試就是考界畫。到了元代,界畫發展為墨線白描,更像是今天的建築圖紙。

元朝建立時大興土木,使得界畫畫家有了更多可以描繪的對象。從皇家到貴族階層,既欣賞界畫,也很尊敬界畫畫家。宮廷畫師王振鵬正是受皇帝重用,有很多機會為皇家繪制作品,也因技法精湛被稱為“元代界畫第一人”。

王振鵬留下的界畫代表作中,《寶津競渡圖》《龍池競渡圖》《龍舟圖》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金明池奪标圖》藏于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龍舟圖》藏于美國底特律美術館。這些作品,無一例外,都在表現龍舟競渡題材。

據美國學者高居翰《古畫索引》記錄,元代的龍舟競渡類題材長卷繪畫有7件之多,繪畫長卷有10幅以上,畫家都是王振鵬。

龍舟競渡在北宋時期非常興盛,但在王振鵬生活的元代,這種典型的宋代民俗活動被朝廷明令禁止。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金軍進攻汴京,金明池被摧毀,許多建築物遭到毀滅,那王振鵬是如何畫下金明池以及龍舟競賽的?

據學者推測,盡管建築被摧毀,龍舟賽被禁,畫家依然可以根據《東京夢華錄》來描繪北宋勝景。對比王振鵬曾畫的數件“龍舟競渡”題材的作品,李路珂發現,盡管畫家用了不同的透視畫法,但金明池的園林格局卻不變。

“元朝皇室引領和推動了‘龍舟競渡’題材繪畫的發展,而王振鵬的《錦标圖》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廣州美術學院圖像與曆史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子儒認為,這幅畫中顯示出的高超水準,以及從跋文、寶津樓、卷後題跋、钤印來看,都可以證明,當出于王振鵬之手。這張《錦标圖》,極有可能是為元代仁宗皇帝做太子時所繪的“至大學”。

元代界畫的盛行并非偶然,皇家對于界畫的需求,也不僅僅出于藝術欣賞。對元代統治者來說,他們漢化程度不高,王振鵬畫筆下的北宋建築和舟船設計,就像是可以觀賞、使用并借鑒的北宋建築效果圖。在他的畫作裡,元代統治者和上層貴族可以想象到已經消失的北宋皇家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