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作者:功德寶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玉環靈山寺介紹】

靈山寺為浙江玉環最早的古刹,座落于風光秀麗的楚門鎮東西村西岙,始建于唐代鹹通年間(860—874年),唐朝懿宗皇帝李漼賜封“靈山壽聖寺”,北宋熙甯元年(1068年)又整修寺廟,殿宇宏偉,名聞四方,宋神宗趙顼賜額“靈山寺”,直至明朝,列為玉環首刹,是浙南有名弘法道場。曆朝曆代都有關于靈山寺的奇聞。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古寺千年話滄桑】

玉環市不僅風光秀麗、景色怡人,而且具有悠久的曆史與豐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東西村古稱“竹崗”,是玉環市人文荟萃、名人輩出的曆史古村,靈山寺就座落于此人傑地靈之處。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早在唐朝鹹通年間,高僧啟爽雲遊到此,見這裡山青水秀,一塵不染,心生歡喜,便在筠崗鳳凰山結茅誦經,宣揚《妙法蓮華經》。一天,偶而聽得山南有鐘鼓聲響,便循聲尋去,隻見海潮直抵山下,拍灘擊岸,鼓磬之聲即由此發出。和尚心想,在這裡建一所大佛寺,該是一件好事,可惜陸地太少。他對着大海說:“龍若有靈,潮水不漲沒灘塗”,後來海潮果然不複上漲,遂建成佛寺。這件奇事,由地方官奏報唐懿宗李漼,以為實屬道德所緻,朝廷派人敕封靈山壽聖寺。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後晉天福年間(936-944年)法敬、法成師兄弟,發動全寺三百多僧侶,下海塗築塘造田七頃,自力更生,種菜種糧。這創舉感動了宋神宗趙顼,即禦賜匾額一塊,以示嘉獎和鼓勵,并撥庫銀擴建。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元至治二年(1322年),不幸一場大火焚燒了靈山寺。至順元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30-1364年),方丈一濂大師,發菩提心化緣三十多年,重建靈山寺。據永樂年間《樂清縣志》記載,僧人從芙蓉山求巨木集置于清江渡口,正為如何運回而着急時,風雨暴作,其木漂流,越海過港,直抵山下寺前,一棵不少,成為當時奇聞。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元代名士陳高,曾中進士,當地楚門人,秉性聰慧,博學工詩詞,喜淡泊,先住溫州松台山,後長住楚門靈山寺二年多,寫下了數十首有關玉環風情、世事、民生的詩文。為玉環留下了寶貴的曆史文化資料。據說他夙世為靈山寺僧人,是以來到靈山寺好像故地重遊,先世住過的房舍,曆曆在目,記憶憂新,他欣然揮筆寫下了“重修靈山壽聖寺記”,刻于石碑,現儲存于寺内。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據《玉環古志》(33頁)“方外”中記載,乾隆年間,靈山寺慈明和尚,嚴戒行,通文墨。一日外出,其僧徒私買海螺,去其尾殼煮食之。已煮熟矣,适慈明歸,衆皆避去,慈明取而撒之前溪,口誦偈言(即真言密咒)送入清溪流水中,嗣後,溪沙中往往爬出螺蛳,缺尾半截,而鮮活如故,而今寺前溪中螺蛳均無尾部。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民國期間,靈山寺常住僧尚有四十多人,仍不失大寺氣象,當地名僧見池法師為方丈。解放後,到了文革動亂時期,靈山寺已變為白地。後經華芳尼師買回一部分地基,天台僧人悟塵法師、臨海僧人淨明法師,陸續修建了大殿和廂房,了相法師重建五間天王殿,目前靈山寺正在逐漸恢複往昔規模。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千百風雨,幾度興衰,現寺内仍有諸多文物古迹。靈山古井位于靈山寺内,為宋代掘成,塊石疊砌,井欄為宋代原物,井水仍清澈爽口,1990年被縣人民政府立為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寺内還儲存有宋代石鼓1對,宋代小石塔2座,祖師塔塔頂1座、小佛塔1座。明代文人戴乾有詩雲:

靈山鐘佛國,僧寺勝天台。

七塔當門立,三橋帶水開。

黃梅随意熟,紫竹幾時栽?

運會應恢複,師攜錫杖來。

【别具一格曬經節】

據資料介紹,六月六這天古稱天贶節。在明代,“浣濯什器、沐發、浴貓犬。”俗傳這天是太陽生日,寺庵僧尼集信衆,把收藏經卷翻曬一遍,是以民間還稱六月六為“曬經日”。傳說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經,不慎将所取的經書丢落到水中,急忙撈起曬幹,才得以完好地帶回,由此寺院都在六月初六把所藏的經書翻檢出來暴曬,以利長期庫藏。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靈山寺的佛教經典系清龍藏版共計168冊。每年逢六月初六日,全寺僧衆結集在法堂内,由維那師組織指揮,随着三聲磐響,齊聲吟唱楊枝淨水贊,接着齊聲念誦“大悲咒”等,後由監院持着經櫥鑰匙,打開經書櫥,僧衆各拿着一隻盤子排隊,依次将經書寶卷放列盤中,頂在頭頂上拿到外面事先搭好的曬書架上進行翻曬。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東西村的不少村民自發到寺中做麥餅、烙麥餅,中午舉行麥餅素齋宴席。下午三四點鐘時,用同樣的方法,用盤子将經書頂在頭頂上送回來,依次核對,按編号入櫥。整個節日既嚴肅又隆重,充滿着曬經學經、珍惜法寶的傳統佛教文化氣氛,近些年靈山寺又創造性地将佛教曬經節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保護和弘揚珍貴的文化遺産,成了玉環市别具一格的佛教傳統節日。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靈山寺俚歌】

靈山寺俚歌是由乾隆皇帝遊靈山寺的傳說中流傳而來。乾隆皇帝遊江南,有一次他慕名想來朝拜靈山寺,走到對面山時,天色不早,向一牧童問路,這個牧童比較頑皮用牛鞭向山深林茂處一指,說了一連串順口溜:“山連山,岙連岙,天馬山裡東西岙。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東西岙裡石馬坦,石馬坦下黃泥坎,黃泥坎下三闆橋,三闆橋裡石牌坊,石牌坊下七支塔,七支塔裡九株樟,九株樟下卷洞橋卷洞橋外十八踏,十八踏裡石獅子,石獅子裡靈山寺。”其實這些都是靈山寺周圍的景觀和建築,皇帝以為路還很遠就打道回府去了。事後,主持為未作迎接請罪于當朝,乾隆皇帝也算幽默,說不知者情有可願,既然有二朝敕封,我幹脆湊個熱鬧,來個三朝敕封,賞賜給靈山寺一對石鼓墩永鎮山門,從此,靈山寺就有了文官到此落轎,武官到此下馬的規矩。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靈山寺俚歌

山裡山,岙裡岙,天馬山裡東西岙。

東西岙裡竹崗寨,竹崗寨裡花園街。

花園街裡石馬坦,石馬坦裡白石灘。

白石灘裡花柳池,花柳池裡尚書祠。

尚書祠裡石馬槽,石馬槽裡三闆橋。

三闆橋裡石獅子,石獅子裡石牌坊。

石牌坊裡石牌廊,石牌廊裡九株樟。

九株樟裡七枝塔,七枝塔裡十八踏。

十八踏裡石香爐,石香爐裡石擂鼓。

石擂鼓裡山門殿,鐘樓鼓樓列兩邊。

山門殿裡金剛殿,金剛殿裡是大殿。

大殿裡面講經堂,講經堂裡藏經房。

兩橫邊,都廂房,第一透是迎客堂。

随後觀音地藏殿,僧房齋堂方丈房。

殿裡殿,堂裡堂,房屋連片山裡藏。

木魚鐘磬日夜敲,香煙袅袅紅燭燒。

皇帝賜額靈山寺,寺院名聲傳四方。

【靈山寺傳說】

鳳凰山自靈山西折,層巒疊嶂,群山綿延起伏如鳳凰展翅騰飛。南坡綠樹成蔭,翠竹成林,人稱竹岡。南麓幽谷連環,水轉清碧,造化出東西兩個鐘靈毓秀的宜居山岙。這裡哺育了幾代威震朝野的名臣良将,如南宋戶部侍郎戴明,明朝吏部文選司郎中陳鈍、刑部左侍郎陳璋,清代澎湖總兵戴憲宗等。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靈山寺坐落于楚門東西村西岙,始建于唐朝鹹通年間(860~874年),得懿宗李漼賜名“靈山壽聖寺”,又得宋神宗趙顼賜額“靈山壽聖寺”。直至明朝,列為玉環十大寺院之冠,是浙南有名的弘法道場,民間流傳着許多關于靈山寺的故事傳說。

<聞潮開山>

時光上溯到唐朝鹹通年間(860~874年),靈山南麓西岙隘口還是一片無際的大海,海岸曲折,激流奔湧,驚濤拍岸,浪花飛濺。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啟爽禅師從台州雲遊到靈山,被靈山秀麗的風景、靜谧的環境深深地吸引住了,便在靈山西面山坡的荊棘叢中開辟出一片平地,搭建茅屋,朝夕念誦《妙法蓮華經》,鐘磬之聲在山谷林間回蕩,尤其是清晨和傍晚讓人聽得更加清晰。附近鄉民感到驚奇,循着聲音找到了啟爽,并商量決定,由啟爽選擇合适的地方建造寺院。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寺院建在哪裡合适呢?啟爽便在山的周邊四處踏勘。有一天,啟爽聽到靈山南面傳來鐘鼓之聲。難道附近還有寺院?啟爽随即循着聲音找去,隻見靈山南麓隘口驚濤拍岸,發出的聲音酷似鐘鼓齊鳴。啟爽聽來,這就是佛國梵音。于是決定,就在這裡建寺院。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可海灣是成片随時都有可能被海潮淹沒的灘塗,陸地面積太少了。啟爽跪在海灘上,對着大海祈求海龍王不要使潮水淹沒灘塗。說來也怪,海潮果然不複上漲。得衆鄉鄰支援和幫助,一座頗具規模、氣勢恢宏的大寺院便展現在眼前。這件事被地方官奏報給了唐懿宗李漼。平常遊宴無度、沉湎酒色的李漼卻笃信佛教,聽說啟爽以佛法感化龍王,龍心大悅,賜名“靈山壽聖寺”。

<圍墾自給>

懿宗與僖宗交替時期,中原地區發生了連年旱災,民不聊生。乾符元年(874年),僖宗繼位後,王仙芝揭竿而起,次年黃巢奮起響應,農民起義氣勢沖天,将僖宗從長安趕到了四川,前後持續了10年,使李唐王朝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受禅,建國号為梁,唐朝滅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就在李唐王朝氣運每況愈下時,中原百姓為避戰禍紛紛南遷,其中不乏僧侶。偏居海角的靈山寺僧人驟增,到後晉天福年間(936~944年),常住僧人300多人。人多吃飯的嘴多,如果光憑靈山南麓幾畝耕地種的糧食,根本解決不了大家的吃飯問題。這讓住持法誠和監院法竟犯了難。

傍晚,法誠、法竟師兄弟迎着涼爽的海風在海灣漫步。海浪每次都是以不可一世的張狂奔突而來,最後以粉身碎骨的結局告終。法竟若有感悟地對師兄說:“要是我們也能制伏洶湧的海浪,那這一片海灣将化滄海為桑田,不就成了我們的糧倉嗎?”法誠馬上接過話題:“師弟跟我想到一塊去了,圍海造田。”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說幹就幹。法誠和法竟擇定日期,帶領全寺上下300多僧人,有的開山取石,有的挖土築塘,同時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情支援和幫助。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兩個多月的齊心協力,一條堅固的海塘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将7頃灘塗從大海邊緣剝離出來,攬入了靈山寺的懷抱。

此後,靈山寺僧人将灘塗化為良田沃土,種菜種糧,自食其力。到了北宋熙甯元年(1068年),宋神宗趙顼聞報,禦賜“靈山壽聖寺”匾額,并撥庫銀擴建靈山寺。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巨木浮海>

元至治二年(1322年),一場大火将靈山寺化為一片灰燼,一夜之間奪走了靈山寺往日的輝煌。住持一濂和監院惠宜與衆僧商議重建寺院,相當一部分僧人沒有信心。一濂鼓勵大家說:“凡事不付出努力當然不會成功,事情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有沒有盡力而為。隻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朝着重建寺院的目标去努力,何愁辦不成大事?”大家聽後,都覺得有道理。

于是,僧人四出化緣,香客聞訊樂助,大家都以重建靈山寺為己任。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募捐所得1700多貫錢,又變賣土地150多畝,作為寺院日常費用。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至順元年(1330年),一濂主持修建了三門和兩庑。元統元年(1333年),惠宜、善來主持修建了大雄寶殿。至正十五年(1355年),一淮主持修建了演法堂和觀音殿。至正二十年(1360年),可興主持修建了藏經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明釋主持修建了多寶法藏。在智康、一沂、德昌、壽賢、惠超他們任住持時,或募捐資金,或擴建工程,使鐘樓、僧廬、庖湢衆屋次第完美。室庭雄敞,甍宇綿聯,丹雘炫耀,輝映林壑,不僅規模恢複,而且更加壯麗。晨鐘暮鼓,法音梵呗,寒暑勿替,莊嚴大方,确實勝過一般叢林。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其間發生的一件事在民間傳得神乎其神。靈山寺派了一位僧人到芙蓉山裡采購建寺院用的巨木,采購到的巨木堆積在樂清清江渡口,正想辦法運回玉環,卻偏偏遇上了台風。刹那間,狂風驟起,巨浪洶湧,将整堆巨木卷入大海。僧人望洋興歎,連夜含着傷心的眼淚傳回靈山寺,向住持訴說了事情的緣由。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僧人發現在芙蓉山裡采購的巨木随風浪漂流到靈山南麓西岙隘口,而且一棵不少。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無尾螺蛳>

乾隆年間(1736~1795年),慈明任靈山寺住持。他原是個好學的讀書人,博學多才,寫得一手好文章和好字,讓寺院裡的僧衆佩服得五體投地。他處事精明能幹,将寺院修繕一新。平常待人和善大度,德高望重,管理寺院寬嚴相濟。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靈山寺僧徒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家庭貧困、生活無着才削發為僧的,感覺整天吃素齋很乏味,也想吃些葷腥的,清規戒律不允許,就暗地裡悄悄地偷着吃。

有一天,幾個僧徒見慈明外出,悄悄地溜出寺院,向讨小海的村民買了一竹簍海螺,聚在寺院外的小角落裡,鉗掉尾殼,放在臨時搭建的土竈上煮海螺。剛剛煮熟,才滅了柴火,還沒來得及嘗上一口,便發現慈明從外面回靈山寺。幾個僧徒心慌意亂,撇下鍋竈拔腿就跑,躲得遠遠的,但已被慈明發現了。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慈明來到土竈前,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便捧起鐵鍋,将煮熟的海螺倒在竹簍裡,來到靈山寺前面的溪坑邊,口誦偈言,将海螺撒在汩汩流淌的溪流中。從此以後,靈山寺附近的溪坑裡經常發現爬行的無尾螺蛳。

<牧童戲主>

相傳乾隆皇帝在梅龍鎮(今樂清虹橋)得了愛妃後,興緻十分高漲,問紀曉岚還有哪裡可遊。紀曉岚說玉環有靈山寺可遊。于是,收拾上馬離開梅龍鎮,朝玉環而來。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到了竹岡,太陽快要下山,又迷了路,便向歸村的牧童打聽。牧童揚鞭指了指山村晚霧深處,說起了一連串順口溜:

東西岙裡竹岡寨,竹岡寨裡花園街。

石牌坊裡石碑廊,石碑廊裡九株樟。

其實,牧童說的順口溜都是靈山寺周圍的景觀和建築物。乾隆皇帝不知内情,見說得這麼複雜,以為道路還遠,加上太陽快要落山,遊興全無,便問牧童附近有沒有客店。牧童說沒有,但随後又說:“你們進村問我爺爺吧!”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牧童的爺爺是當地名醫,陳參的後人。陳參是明朝景泰朝吏部文選司郎中陳鈍之父。這個家族先後受到明朝景泰、正德和嘉靖三朝25道聖旨敕封。至清代,其家族銷聲匿迹,大多以農為業。此名醫滿頭鶴發,醫術高明,大家都敬稱他為陳家太太公。陳家太太公沒有親生子女。牧童的父親是陳家太太公從本家房族領養的。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乾隆皇帝進村入室後,陳家太太公便熱情接待。陳家太太公嚴守祖訓,不肯響應清廷招賢的申令。然而,對康乾盛世帶來的安适日子,仍然崇揚不止。他對乾隆皇帝遊江南一事也有耳聞,也早料到乾隆皇帝遊靈山寺那麼一天。他知道眼前兩人非等閑之輩。但他沒有點明,絲毫不敢怠慢。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留宿後,乾隆皇帝受了風寒。陳家太太公精心治理,乾隆皇帝很快見效。幾天接觸,陳家太太公與乾隆皇帝交情加深,看出乾隆是個求賢若渴的皇帝。他搬出家藏的25道前朝聖旨給乾隆皇帝看,看看乾隆皇帝有什麼反映。乾隆皇帝誇獎了這個家族對前朝的忠誠和對社會的貢獻。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與乾隆皇帝分别不久,陳家太太公便接到乾隆皇帝讓當地官員轉送的贈品:一頂紅纓帽、一件馬褂和一雙朝靴,十分欣喜。陳家太太公後來活到八九十歲高壽無病而終。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佛國梵音 · 空海浮木 | 唐朝名刹玉環靈山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