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平英團 在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争中,廣州城郊三元裡一帶人民自發的抗英組織,曾給與英國侵略軍以沉重打擊。
95 太平天國 1851年洪秀全、楊秀清等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号“太平天國”。1852年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湖北。1853年,經江西、安徽,攻克南京,并在南京建都。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曾給清朝封建統治以沉重打擊。1864年,在清朝軍隊和英、美、法等國侵略軍的聯合進攻下,最後遭到失敗。
96 義和團事件 義和團原是山東、直隸等地農民、手工業者及其他勞動人民的民間秘密結社,原名義和拳,1899年改稱義和團。1900年(庚子)春,義和團在華北、東北、京津一帶以“扶清滅洋”為号召,進行激烈的反帝鬥争,引起帝國主義極大恐懼。是年六月,英、法、美、日、俄、德、意、奧八國組成侵略聯軍,以保護使館為名,進攻天津、北京。8月14日攻陷北京。清政府向帝國主義乞和,于1901年與列強簽訂了屈辱的《辛醜條約》。
97 河南之紅槍會 紅槍會和義和團與八封教均系“白蓮教”的裔流。相信神法、吞符可抵禦槍彈。當時在河南、河北、山東、陝西等省有許多農民參加。它在防禦兵匪、拒納官廳的苛捐雜稅方面,起過一定的作用。但因為迷信、落後、其首領多系地主鄉紳,又常被軍閥和官廳所利用。1926年,吳佩孚就曾利用紅槍會,将國民二軍趕出河南。
98 吳佩孚和蕭耀南 吳佩孚見注44。蕭耀南是吳佩孚的部将,當時任湖北省督軍。
99 國民第二軍 1924年10月直奉戰争,馮玉祥等倒戈反吳(佩孚),将所部改為國民軍。馮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部為第二軍,孫嶽部為第三軍。是年12月,國民二軍進駐河南,胡同時兼任河南軍務督辦。當時李大钊曾先後派中共黨員劉天章、屈武、徐向前等到國民二軍工作。蘇聯也派了以斯卡洛夫為首的40餘人的軍事顧問團援助國民二軍。後因胡景翼去世,繼任者嶽維峻對革命和中共的态度有了變化,這一改造國民二軍的工作并沒有取得多大效果。國民二軍和當時正在進攻國民軍的吳佩孚都同樣反對中共上司的農民運動。
100 明陽 疑系“荥陽”之誤。據農運史料所載:至1926年4月,河南隻有四個縣成立農會,即信陽、許昌、荥陽、杞縣。
101 直隸 舊省名。明代稱直屬于京師的地區為直隸,有南、北直隸之分。清初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北直隸為直隸省。直隸省的轄區,相當于今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東的部分地區。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轄區亦有所變動。
102 減少雇農制 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曾提出:“國民黨之主張,則以為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農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農民運動決議案也規定:“減少雇農作工時間,增加雇農工資”;“從速整理耕地,并整頓水利,改良農業,”“清理官荒,配置設定于失業之貧農。”
103 常務委員會九人 即:汪兆銘(精衛)、譚平山、譚延、蔣中正、林祖涵(伯渠)、楊匏安、胡漢民、陳公博、甘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