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亞平背後的女性航天史:美蘇冷戰與性别平等程序如何将女性送往太空?

作者:酒死了
記者 | 趙蘊娴 編輯 | 黃月

11月7日,王亞平成為首位在艙外進行活動的中國女航天員,她也是全球第16個進行過太空漫步的女性。

作為航空、科研、軍事與探險的交叉蔓延,太空事業在誕生之初完全是由男性掌控的。當人們在回憶第一個進入太空、第一個進行太空漫步、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時,他們無不是在追憶一名男性。女性總是後來者,她的腳步時慢時快,第一位女航天員與第二位女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時間相差了20年。這20年之間,地上發生了很多變化,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門,進入職場,要求和男性享有同等的權利,因為這種變化,上一輩女性對宇宙太空的遺憾才在下一輩那裡變得可能。

王亞平背後的女性航天史:美蘇冷戰與性别平等程式如何将女性送往太空?

女性航天的曆程被許多因素影響,從中我們可以看見性别偏見與刻闆印象在時代中的流變,也可以窺見美蘇冷戰在多大程度以及何種次元上塑造了女性航天的意義。盡管說一位女航天員在太空艙裡替千萬女性看宇宙是某種宣傳,但它并非全然虛假,從前蘇聯的瓦蓮京娜、美國的“水星13女傑”,到中國的王亞平,她們的成就的确鼓舞了更多的女性去争取和奮鬥。

1963年6月22日,前蘇聯女航天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在鮮花和歡呼聲中走向紅場的列甯墓。這位曾經的棉紡廠女工兼跳傘運動員于不久前完成了繞地球48圈的航天任務,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性。莫斯科人民夾道相迎,據前蘇聯《真理報》報道,他們帶來了一百萬朵鮮花,赫魯曉夫擁抱并親吻了她,她成為了全蘇聯人民的英雄。世界各大媒體都在顯眼的位置刊出瓦蓮京娜佩戴航天頭盔的照片,就連美國也不例外。

瓦蓮京娜的成就出乎美國當局的意料,他們剛剛才讓約翰·格倫追上尤裡·加加林的腳步,蘇聯人就将女性送上了太空,又一個“第一”被蘇聯人奪走了。自從1955年開始太空競賽後,美國已經幾次落後于蘇聯。

或許美國當局也感到懊喪,因為他們本來有機會在這件事上領先。六十年代初期,13位女飛行員已經通過了航天測試,且成績絲毫不遜色于水星計劃(美國首個載人航天計劃)的7名男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但她們通往太空的道路最終被政府和NASA叫停。瓦蓮京娜的面龐令她們驕傲,但與此同時,這位女性在太平洋彼岸的榮耀也喚起了她們心中的痛苦和憤怒——她們離太空、離人類第一曾經如此之近!

王亞平背後的女性航天史:美蘇冷戰與性别平等程式如何将女性送往太空?

當時的美國從未想過要招募女性航天員,整個測試是在威廉·倫道夫·洛夫萊斯二世的主持下私自完成的。洛夫萊斯醫生受雇于NASA,負責為水星計劃候選人做生理和醫學檢測。在那個女性甚至無權駕駛噴氣式戰鬥機的年代,水星計劃自然沒有考慮過納入女性,但洛夫萊斯醫生猜想,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或許更有優勢。他向一些傑出的女飛行員發出測試邀請,最終有十三名女性通過了和男航天員完全相同的身體測試,她們後來被稱作“水星13女傑”。由于最後階段的測試需要動用佛羅裡達州彭薩科拉的軍事裝備以及噴射機,這件事不可避免地被NASA發現了,顯然,他們沒有意願招收女航天員,也不樂見此事的發展。

很快,13女傑中的傑瑞·科布和簡·哈特前往華盛頓活動,她們給時任總統肯尼迪寫信,并拜訪了副總統林登·B·約翰遜,要求女性享有同等參與太空探索的權利。1962年,美國國會舉行了一場公開聽證會,哈特開場陳述道,一百年前,女性因“天生的情感脆弱”被擋在戰地醫院外,但她們在世界大戰中救死扶傷的事實已然證明了這種觀點的錯誤,如今,外太空世界成為僅限于男性的“某種紳士俱樂部”,實在難以令人了解。

盡管哈特和科布的的确确就是在指證性别歧視,但她們的語言和政策通常是委婉的,譬如說,她們會回避使用“性别歧視”一詞。科布在面對記者提問時表示,自己不認為女性一定是受到了歧視,問題在于現有的“規則制定方式使得女性幾乎不可能達到宇航員的入選标準” (所有宇航員必須有資格駕駛噴射機,而隻有男性被允許取得這一資格)。比起強調性别身份,她更傾向于從公民身份來進行論述,“現在還沒有哪個國家将女性送入太空,我們這13名女飛行員自願報名。”這或許與當時的冷戰氛圍有關,強調13女傑可以作為美國女公民為國争光,或許比伸張男女平等更有效。

王亞平背後的女性航天史:美蘇冷戰與性别平等程式如何将女性送往太空?

假若這件事發生在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以後,情況可能會大為不同。但在當時,“水星13女傑”遭遇了完全的挫敗,約翰·格倫在聽證會上說,“事實就是如此,男人去打仗、去開飛機,回來後設計、打造并且測試飛機,我們的社會秩序決定了女人無從進入這一領域”,副總統約翰遜簽署了“立即停止該計劃”的指令。與此同時,她們被影響力巨大的傳奇女飛行員傑奎琳·柯克林背叛了。她聲稱,花大筆錢在女航天員身上将是巨大的浪費,因為她們會受婚姻、生育等事拖累耽擱,而柯克林是當時唯一駕駛過噴射機的女飛行員,她的話為13女傑可能的傳奇畫上了句點。一些熟悉柯克林的人猜測,這與她未能入選13女傑有關。

将近20年後,天體實體學博士薩利·萊德終于打破了美國女太空人的零記錄。如同當年“水星13女傑”分享着瓦蓮京娜的喜悅,許多女性也在此刻受到鼓舞。過去的二十年裡的确發生了不少變化,越來越多的女性跨入傳統的男性領域,成就斐然。但這并不代表偏見已經消除。

迎接萊德傳回地球的不隻是鮮花和掌聲,還有很多令人尴尬的媒體提問——她在升空時有沒有哭、她是否會打掃機艙、有沒有男同僚想和她來一場豔遇、閑暇時間她會打毛衣嗎,如此等等。就在前一年,前蘇聯第二位女航天員斯維特蘭娜·薩維茨卡娅也遭遇了類似的尴尬。當她乘坐的聯盟T-7号航天器與禮炮7号空間站對接時,一名男工程員對她說,“我們為你準備好圍裙了,斯維塔。在這兒就像你回到家了一樣,我們有個廚房給你用,那将是你工作的地方。”

女航天員的處境與當時其他行業女性的境況沒有太大不同,盡管她們走出了廚房與客廳,一些人還是以端茶倒水、灑掃煮飯為女性的差事。萊德作為一名天體實體學專家前往太空執行任務,卻鮮少有記者關心她的研究如何,薩維茨卡娅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之一,但她的同僚恐怕對其專業能力缺乏應有的尊重。人們不太相信,或者說不太期望女性完成更多的任務,似乎她們隻需要到此一遊就能為人類的勝利錦上添花。

王亞平背後的女性航天史:美蘇冷戰與性别平等程式如何将女性送往太空?

她們始終被要求或被期待在進入男性領域的同時保持傳統的性别氣質,以免引發混亂,“水星13女傑”的職業生涯也充斥着這種壓力。她們當飛行員時從來都是穿着裙子和高跟鞋駕駛,媒體樂于拍攝她們婀娜優雅地走出駕駛室亦或在駕駛艙裡補妝的畫面,仿佛既能像男人那樣翺翔藍天、又能保持女人味才是真正的女飛行員。

哈特在參加洛夫萊斯醫生的測試前已經生育了八個孩子,一名記者曾向她提問,兼顧事業和家庭對女宇航員來說是不是很難。她在回答中強調,自己“一點也沒有犧牲家庭生活”,飛行事業是在顧好家庭的前提下展開的。這證明了她的能力,也唯有如此,她才能不被抓住“把柄”,受到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一個本末倒置的女人這樣的抨擊。

“水星13女傑”也常常以開玩笑的方式把這類問題擋回去——“你要是有八個孩子,你也會想上月球。”這種回應方式被視為大方得體、幽默智慧,因為她們不會損傷男性的顔面。但到了八十年代,事情已經發生變化,女航天員開始采用更強硬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利。薩維茨卡娅将圍裙的玩笑抛還給了那位男同僚,抗議強加于自己的家庭主婦角色;裡娅·塞頓為同步通信衛星制作裝置的工作被男宇航員大衛·希爾默稱為“針線活”時,她直接反駁道,這種說法充滿性别歧視,萊德則補充指出,塞頓是在做“外科醫生的工作”。

11月7日,王亞平成為中國第一個完成太空行走的女性。截止目前為止,全球已經有72名女性進入過太空,相比“水星13女傑”所處的年代,當代的航天領域已經改變不少,但性别偏見依然存在。72名女性僅占全體太空人的11%左右;2019年,NASA安排的第一次全女性成員太空行走,因為隻有一套适合女性身材大小的航天服而取消;此次王亞平順利完成任務,一些媒體卻以“她不像個女人”表達“贊美”之意。

美國女航天員艾琳·柯林斯前往太空前,特意邀請了“水星13女傑”來觀看發射,她向她們緻以感謝,“如果不是你們,我今天就不會站在這裡”。正如柯林斯所說,今日女航天員的成就建立在20世紀諸多人的努力之上,包括那些勇敢飛向藍天的女性、渴望沖入宇宙的女性,也包括那些在其他領域奮鬥着的女性。如今還沒有女性登上過月球,許多人希望,未來登陸火星的任務可以由女性來完成,歸根結底,太空中能否實作男女平等還是取決于地球上狀況如何。

參考資料:

Netflix紀錄片Mercury 13

First US woman in space stereotyped in media

https://www.smh.com.au/world/north-america/from-the-archives-1983-first-us-woman-in-space-stereotyped-in-media-20210609-p57zkf.html

Almost 90% of astronauts have been men. But the future of space may be female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lmost-90-of-astronauts-have-been-men-but-the-future-of-space-may-be-female-125644

Spacewomen Tell Colleague to Halt Sexist Comments

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1985-04-17-mn-14606-story.html

Lovelace’s Woman in Space Program

https://history.nasa.gov/printFriendly/flats.html

An Apron for Soviet Woman in Space

https://www.nytimes.com/1982/08/29/world/an-apron-for-soviet-woman-in-space.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