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我的軟考

    軟考結束了,讓我說點什麼好呢?說道結束,或許還不是結束!結果沒有下來,就意味着,還有再學習一遍的必要。

一、軟考話痨

     軟考畢竟是有章可循,是以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對”和“錯”的界限。二個月的時間,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是供大家在一起供大家一起交流的。可以發現,不同的思維在交織,碰撞;當然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出乎意料的讓你重新對待。

恍然大悟的是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深深的發現最炙手可熱的知識居然是年少無知的我浪費掉的專業課。或許應該慶幸,這提醒我:不論學習什麼,既然花了時間就要拿出點效果,不要虛度光陰。

     整個軟考學習的過程,平心而論,是很快樂和舒坦的于我而言。從計算機組成到編譯原理;從資料結構到存儲系統,到作業系統;從UML、資料流,資料庫、到軟體工程設計;有面向過程的結構化設計,有面向資料結構的對象(OO)設計。無論怎樣,這些東西從硬體到軟體,都在心裡有了一個系統的概念。

   深深的印在腦海裡,心裡,夢裡的一句話是:學習重在平時,知識點貴在了解。設計模式和ER圖如果在平時就有所留心的話,針對軟考來說還是有很大勝算的。對于設計模式學習,跟我們平常代碼量,業務邏輯有着密切的關系。看着平時不起眼的代碼,其實它跟設計模式的關系在不經意間自進化了。

二、複習時間和感受

内容

時間

感受

希賽視訊

4月4日——4月15日

不太喜歡這個視訊,看的有點粗,邊看邊記,影響沒有太深。

從心裡沒有意識到視訊對軟考的作用,态度松懈。

電腦罷工

4月16——4月17日

着急修理電腦,遇到了問題,但是沒有為接下來的軟考複習規劃。

4月18日——4月19日

對于軟考,還是很散漫的進行着。

試卷(08,09)

4月20——4月21日

先做卷子,體驗一下考點,為看書做準備,防止盲目,海量的看。

看書+講課

4月22日——5月8日

端正态度:這是一次重要的學習,不僅僅是一次考試。

期間有第一次作品展,突然意識到,需要給自己做一個軟考的規劃。

因為想在家長會的時候陪陪爸媽,得把時間給騰出來。

問題:軟考剩下一個月時間。

複習任務得盡量往前趕,最重要的是要把效率提高。

學習方式:

1、看書。有的人是遍做題邊看,看好多遍。個人是再第一遍的時候很努力的在看,如果有人覺得累,建議不要采用這種方式,如果你跟我一樣,發現其中有意思的東西,吸引你,可以趁熱打鐵的在不把自己搞得很疲憊的狀态下看書。我是一遍看完的。在看的時候喜歡寫寫畫畫,特别是一些邏輯很強的編譯原理,計算機組成,資料結構等。

2、多跟人交流,組内,組外的。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

3、分組講課。聽課之前一定要把書先看了,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跟大家交流,才會發現更多有價值的知識。

4、有事沒事,在不影響自己的規劃的前提下,多去趁其他小組的課,查漏補缺。注意,要有選擇的性的去聽,同一個内容聽太多就是浪費自己的時間了。

家長會+陪父母

5月9日——5月12日

忘掉了軟考,全心計劃着爸媽的行程,陪着他們轉了轉。

爸媽好不容易出來一次,不想以後,隻想現在做一些我能做的事情。

在北京天安門,他們都很高興的,隻是差點我們就誤了火車;在休閑谷,他們是第一次在室内欣賞南方的一些風景,遊玩的很惬意;拍了好多相片,雖然爸爸一個勁的說不要拍了,但是還是很開心的在配合我的拍照。

試卷(10,11)+看書+聽課

5月13日——5月18日

這6天裡本着考試的心态做卷子,讓我受益匪淺。

從做第一套卷子開始,就對自己說:嚴格按照考試要求來做,從時間和态度上提早進入狀态。

不足:試卷做完之後,沒有及時做總結。

上午題:六天做了四套上午題。沒有認真翻看課本。而且有些東西就自己給敷衍過去了。

下午題:開始抛棄了算法,但是在16号開始又糾正了态度,本着對每道題公平的原則,認真做了四道算法題(13,12,11)。

發現:11年之後的算法題是可以得分的;其次是,不要輕言放棄。

好處:平等對待每道題。

從開始就本着考試的心态做卷子,是以考前,考試的時候都沒有任何的時間和考題難度的擔憂。因為之前的經驗告訴我,時間肯定夠用。考題難易程度,心裡有個安排,先做自己有把握的;不确定的,難得後做;對每道題都不要放棄,平等對待,才不至于讓某道題影響自己的心情。

研究所學生上課

5月19日——5月21日

心系軟考,行動滞後。

在保定把走之前做的一套上午試卷做了一下掃尾工作;

看了一章“資料結構”

在被熱氣流充斥的路上、大講堂,飯店中度過3天。

試卷(13年5月)

5月22日

看了看13年的上午題,恢複狀态

從保定回來心情有點小浮躁,是以沒有做卷子,把13年5月份上午題的卷子看了一遍,事實證明,效果是顯著的。

1、軟考中,我碰到了4.5道原題。

2、雖然隻是看,但是很快找回了考試的狀态。

進京趕考

5月23日

遵照米老師的訓示:考前把不會的東西全忘掉,剩下的就是全會的。

我多做了一條:會的,不會的都想不起來了。

軟考進行時

5月24日

上午:有點小擔憂,但是還是有信心的。

上午題,然我啼笑皆非,題不難,而且都是“熟識”,隻是自己平時總結不好,這下展現的淋漓盡緻,隻記住了面孔(題目),卻不知道出自何處(答案)。

下午:輕松進考場

題有點小意外,但是合乎情理。150分鐘,一分鐘不浪費的用了130分鐘答完。但是仿佛隻用了一個多小時的趕腳。

三、考後寄語:

借用軟考前總指揮的一句話:本着學習的态度去學習,收獲是最大的。

不管有沒有第二次,軟考的學習都是一次很系統,很給力的學習,對硬體,對編譯,對資料庫設計,對于軟工等知識的學習都是很必要和及時的。

對于軟考資料:一本系統的軟考書,一本試題足矣。具體那本軟考書無所謂,就類似通用的那種藍皮書就行。書一定要看多看,書看多了,其義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