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形象,給廣大觀衆留下深刻影響,被奉為經典,得益于他出生在猴王世家,以及稱為“南派猴王”的父親章宗義的專業培養,可是在他之前,他并不是父親最得意的接班人,六小齡童一開始也并沒有想着學猴戲,最後也是因為他。

孫悟空
2.他叫章金星,又名妙良,祖籍浙江紹興,是六小齡童的二哥,從小跟從父親六齡童(章宗義)和伯父七齡童學猴戲,家裡有六七個兄弟姐妹,但父親認為老二是演猴戲的天才,便取藝名為“小六齡童”,1957年,就成為浙江紹劇團的“藝徒”,那年不過八歲,卻有着五歲的演習經驗。
章金星-1966年
3. 1957年12月15日,周恩來總理會見時任緬甸上司人的吳奈溫總理并觀看,紹劇團出演的《大鬧天宮》,父親六齡童扮演孫悟空,七齡童扮演楊戬,自己扮演小羅猴,演出結束後,周恩來總理和戲劇台的人進行了合影留戀。
周總理和章宗義父子
并且抱起了還沒有卸妝并且活潑亂跳的小六齡童,這一珍貴的一幕被記者拍了下來,
小六齡童和周總理
這一次的接見中,總理還對父親說:“文藝事業需要接班人,你要把下一代帶出來,多培養幾個小六齡童呀!”
4.小六齡童這戲劇團這幾年裡,出演了現代戲《智取威虎山》、《血淚蕩》、《節振國》等中均有他出色的表現。
小六齡童在化妝
小六齡童出演的劇
5.在六小齡童的記憶裡,二哥從未上過一天學,可是記性特别好,他通過自學認識了許多字,讀得懂劇本,非常癡迷于連環畫。他平時非常節儉,從不亂花錢,對于連環畫卻舍得,二哥最喜歡的連環畫是《七俠五義》《水泊梁山》《三國演義》等,他對書中主要人物過目不忘,對于裡面的情節都能倒背如流,這對他後來的從藝之路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也很關心弟弟妹妹們,經常給年幼的六小齡童講故事,帶一些有趣的小玩具給他,可惜天妒英才。
右2為小六齡童
小六齡童出演部分角色
6.1965年九月的一天,小六齡童在部隊體驗生活,同時演《智取威虎山》,突然身體感到不适倒下,被查出來白血病,當時并沒有骨髓移植這一說法,隻能靠藥物維持身體,住院後,年幼的六小齡童和母親經常去醫院看二哥,他知道二哥疼他愛他,經常給他講孫悟空的故事為他解悶,和二哥在一起的時候,六小齡童都很開心,但他不知道,當時的二哥身體經曆着怎樣的痛苦。
六小齡童和母親
7.小六齡童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他逐漸意識到自己恐怕再也演不了猴戲了,家裡還有一個演猴戲的叫章金剛,8歲那年練功不慎,突發腸梗阻,不幸去世了,自己也快不行了,家裡的猴戲需要有人傳承,他思索着家裡隻有最小的弟弟章金萊(六小齡童)歲數小,還來的及練功。于是他有意識地給弟弟講解連環畫,讓他盡可能去了解孫悟空。
小六齡童和兄弟姐妹們
最中間七個月大的六小齡童
8.六小齡童,從小性格腼腆,内向,父母認為他不是演猴戲的料,是以早早規劃好了人生,正常上學讀書,找份安穩的工作,平凡度過一生,可以說小六齡童算是章金萊真正的引路人。
9.最終小六齡童還是沒有撐過去,年齡永遠的定格在了美好的17歲,最讓人感到的是,小六齡童去世的前一天正好就是六小齡童的生日,他不想讓弟弟的生日變成自己的忌日,不想讓弟弟的生日為自己感到悲傷,他苦苦地支撐着身子到了第二天才去世,幼小的章金萊也很懂事,知道二哥的夢想是有一天能像父親一樣站在大舞台上扮演孫悟空,可是這樣的機會再也沒有了,他要替二哥完成夢想,于是跟随着父親努力地學習着猴戲,最終在86版西遊記中,大放光彩,成為人們心中孫悟空完美形象,時光匆匆流去,六小齡童後來回憶道:我對二哥逝去的哀痛也已轉變成深沉的懷念。多少次在夢中,我想要回到我們一起玩耍的日子,和他說幾句話,而二哥在我們的記憶裡,卻總是孤單的17歲。